一種具有可多角度支撐電子裝置的多重折線組的封套,包含:一下殼體用于保護電腦內部硬件設備;一上封套樞接連接該下殼體,用于保護屏幕鏡面免于受損,并且在其封套外形上有多組不同的折痕,使該上封套開啟后可進行不同的折疊方式而形成不同的立體形態(tài),所以在豎立時可構成不同的角度以支撐該下殼體。因此可以將電子裝置包覆于該下殼體中,在多種不同的角度中豎立起來,以令使用者可以在較佳的視角上觀看該電子裝置。該上封套在用于保護平板式電子裝置屏幕之余,也可用于該平板式電子裝置支撐作用的支架,使用者攜帶時即可以不必再另外準備支架設備,增加該封套的功能性同時也對使用者提高了便利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關于一種平板式電子裝置的支撐結構,特別指一種具有可多角度支撐電子裝置的多重折線組的封套。
技術介紹
iPad Smart Cover,在保護iPad屏幕之余,不會覆蓋其耐用的招合金背部。因此iPad外觀和感覺仍然像是一部iPad —只是增添了一點額外保護。Smart Cover有雙重功能,可作為影片觀賞、游戲玩樂和上網(wǎng)瀏覽等多種用途的完美伙伴。它可巧妙地折合,讓你快速制成支架,將iPad直立起來。它也讓你將iPad斜放成可舒適地打字的位置。如你喜歡拿著iPad,Smart Cover也可向后折,就好像將雜志其中一頁揭開那樣。而如你想即時拍攝一些HD影片,Smart Cover也可折起一半,露出iPad的后置鏡頭。·現(xiàn)在的平板式電腦可攜性極大,如欲觀看必須將其豎立一個角度以適應人眼的視角,但現(xiàn)今的平板式電子裝置都沒有支架,雖然目前Smart Cover是可以折合的,但其只有單一角度,而且僅是將平板式電子裝置置于一較平緩的角度,往往與人眼的視角差距較大。所以有必要有一種嶄新的設計,其可以包封跟保護一平板式電子裝置,而且提供多種不同的立體角度,以支撐平板式電子裝置于不同的角度,以便于使用者觀看。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可多角度支撐電子裝置的多重折線組的封套。其中包含一上封套樞接連接于一下殼體(此下殼體不限軟或硬),用于保護屏幕鏡面免于受損,并且在其封套外形上有多組不同的折痕,使該上封套開啟后可進行不同的折疊方式而形成不同的立體形態(tài),所以在豎立時可構成不同的角度以支撐該下殼體。因此可以將電子裝置包覆于該下殼體中,在多種不同的角度中豎立起來,以令使用者可以在較佳的視角上觀看或鍵入文字于該電子裝置。該上封套在用于保護平板式電子裝置屏幕之余,也可用于該平板式電子裝置支撐作用的支架。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出一種具有可多角度支撐電子裝置的多重折線組的封套,包含一下殼體,可為軟殼或硬殼制成,用于保護電腦內部硬件設備,其周圍邊框外形為圓弧狀,其作用為完整包覆機體,以隔離外在環(huán)境對電腦造成可能的損傷;一上封套,樞接于該下殼體,用于保護屏幕鏡面免于受損,并且在其封套外形上有折線,以使該上封套開啟后可進行折疊;其中,該上封套的折線的形成方式為在近該上封套的中心處下方的一點P折出一大略與上封套下方邊緣平行的線H,該線H通過該點P,以H線的左右兩端各取一點e、f,此兩點大概于P點成對稱,將在左邊的e點向左側的兩邊角延伸出兩條線el、e2 ;將在右邊的f點向右側的兩邊角延伸出兩條線fl、f2 ;將H線上方及下方各分割成兩個梯形,且在左右兩側各分割出一三角形;如此,構成一折線組;其中可將一平板式電子裝置放于下殼體中,當該上封套蓋合時可連同該下殼體而包封住一平板式電子裝置,當該上封套掀開并向后翻折,同時將該上封套沿著折痕凹折使上封套呈現(xiàn)立體的形態(tài),則可支撐該下殼體連同該平板式電子裝置,而能以各種不同的角度豎立該平板式電子裝置。其中較佳的該上封套尚包含另一折線組,其形成方式為在該點P向上方的近兩邊角處畫出該兩折線Q,R,且一大略與上封套下方邊緣平行的線H通過該點P,如此在上封套上方形成三片三角形(41,42,43),且從該點P向下延伸出一折線S,而使得下方邊緣與該平行的折線所構成的長條之間的平面形成兩片長方形(44,45);如此線Q,R, H,及S即為該另一折線組。該三片三角形的排列方式為兩近似直角的三角形(41,43)夾住一近等腰的三角形(42),且各三角形(41,43)的一底邊有一對應的長條(45,44)。各折線所形成各塊之間以較薄的方式結合以形成折痕。該下殼體設有數(shù)個開孔,且其中之一開孔是位于使插槽能顯露以可與外部硬件做連接的動作之處;而其中之另一開孔位于喇叭處。該線H及線a之間附加有一與該兩線平行的線L。尚于該下殼體邊緣處樞接有一覆蓋板,該覆蓋板內置一結合件;并在該兩矩形區(qū)塊(44,45)內置一有與該結合件相對應的連接件,使得該上封套覆蓋于該下殼體上方時,該覆蓋板的連接件與該兩矩形區(qū)塊(44,45)內的結合件可以相互結合,如此一來可以防止該上封套晃動與掉落。該結合件及該連接件為磁性物質或者粘合帶。本技術的技術效果在于,本技術的上封套在用于保護平板式電子裝置的屏幕之余,也可用于該平板式電子裝置支撐作用的支架,使用者攜帶時即可以不必再另外準備支架設備,增加該封套的功能性同時也對使用者提高了便利性。而且可令該平板式電子裝置在不同位置被支撐住以符合實際上需要。本技術中在該上封套提供不同的折線組合,將這些折線組合適當?shù)恼酆峡尚纬刹煌牧Ⅲw形態(tài),因此可以將電子裝置在多種不同的角度中豎立起來,以令使用者可以在較佳的視角上觀看或鍵入文字于該電子裝置。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封套及一平板式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其中顯示上封套的第一折線組。圖2為本技術的封套及一平板式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其中顯示上封套的第二折線組。圖3為本技術的封套及一平板式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其中顯示上封套的折線組為該第一折線組及第二折線組迭合的形態(tài)。圖4A的立體圖顯示本技術的第一應用例。圖4B的立體圖顯示本技術的第一應用例另一視角。圖5A的立體圖顯示本技術的第二應用例中的折合方式。圖5B的立體圖顯示本技術的第二應用例中實際的擺設方式。圖6A的立體圖顯示本技術的第三應用例。圖6B為圖6A的結構的前視圖。圖6C為圖6A的結構的右側圖。圖6D為圖6A的結構的上視圖。圖7為本技術的封套及一平板式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其中顯示上封套的折線組為第四實施例。圖8的立體圖顯示本技術的應用例。圖9顯示本技術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圖。圖10顯示本技術第四實施例的應用圖。圖IlA及圖IlB顯示本技術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 10下殼體11邊框12、13、14 開孔20 上封套30平板式電子裝置41、42、43三角形圖塊44、45矩形圖塊456結合件555覆蓋板556連接件。具體實施方式有關本技術創(chuàng)作為達目的所運用的技術手段,本技術主要是使用在一平板式電子裝置30上,例如平板式電子裝置、數(shù)位板、PDA、可攜式電子裝置等等,下文中以平板式電子裝置作為說明例之用,但并非用于限制本技術的范圍。茲謹再配合圖1、2及3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可具有可多角度支撐電子裝置的多重折線組的封套如下一下殼體10用于保護電腦內部硬件設備,其周圍邊框11圓弧狀外形,其作用是完整包覆機體,以隔離外在環(huán)境對電腦造成可能的損傷,例如粉塵、水氣及碰撞等因素。其設有數(shù)個開孔其中之一開孔14可位于插槽處,以使其顯露而可與外部硬件做連接的動作。或者,其中的另一開孔12可位于電腦喇叭處,即是提供將電腦機體運作時產(chǎn)生聲音外放之處,以便降低熱能對機體影響,以及其他功用的數(shù)個開孔13。一上封套20以樞接等連接方式連接下殼體10,其可用于保護屏幕鏡面免于受損,并且在該封套外形上可有設計有兩套折痕,以使該上封套20開啟后可進行折疊。該上封套20的折線可視需要設計。如需要可添加外膜。本技術中也可以在上封套內置磁鐵以磁力方式結合該下殼體20。其中本技術的折線可分為多組其中第一組顯示于圖I中,第二組顯示于圖2中。將第一組折線及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可多角度支撐電子裝置的多重折線組的封套,其特征在于,其包含:用于保護電腦內部硬件設備的用以完整包覆機體以隔離外在環(huán)境對電腦造成可能損傷的下殼體,為由軟殼或硬殼制成,該下殼體周圍邊框為圓弧狀外形;用于保護屏幕鏡面免于受損的上封套,該上封套樞接于該下殼體,并且在該上封套的外形上有使該上封套開啟后可進行折疊的折線;其中,折線組的形成方式為:在近該上封套的中心處下方的一點P折出一個大略與上封套下方邊緣平行的線H,該線H通過該點P,以H線的左右兩端各取一點e、f,此兩點大概于P點成對稱,將在左邊的e點向左側的兩邊角延伸出兩條線e1、e2;將在右邊的f點向右側的兩邊角延伸出兩條線f1、f2;將H線上方及下方各分割成兩個梯形,且在左右兩側各分割出一個三角形;如此,構成該折線組;其中,蓋合的該上封套連同該下殼體能包封住平板式電子裝置,掀開的該上封套能向后翻折,并能沿著折痕凹折而使上封套呈現(xiàn)立體的可支撐該下殼體連同該平板式電子裝置,而能以各種不同的角度豎立該平板式電子裝置的形態(tài)。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黃楓惇,
申請(專利權)人:安格世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