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型真空出鋁電動傾翻抬包,它包括抬包(1)和抬包吊架(4),抬包(1)通過其轉軸安裝在抬包吊架(4)上,其特征在于:在抬包吊架(4)上安裝有帶有電動機的減速機(3)、傳動機構(5)和蝸輪、蝸桿機構(7),減速機(3)的輸出軸與傳動機構(5)連接,并且傳動機構(5)連接蝸輪、蝸桿機構(7)的蝸桿,蝸輪、蝸桿機構(7)的蝸輪固定在抬包(1)的轉軸上。(*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一種鋁電解用的大型真空出鋁電動傾翻抬包,屬于出鋁傾翻抬包
技術介紹
出鋁抬包是連接電解廠房與鑄造廠房之間的重要設備之一,擔負著吸入鋁液、保溫鋁液、運送鋁液等作用。由于電解車間電解槽特殊的結構設計,使得鋁液位于工作地面以下,因此,鋁液的獲得往往是通過真空抬包的抽吸實現的。抬包真空度的造成有多種方法,主要有用抽真空設備直接將抬包內空氣抽出造成真空,以及用壓縮空氣通過引射器來抽吸抬包內空氣兩種方法。目前電解車間使用的抬包多為中小型抬包,抬包容量根據電解槽大小的不同從1.8噸到6噸不等。隨著電解鋁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槽形、大流量、高生產率將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仍然繼續使用中小型抬包,必然會增大工人以及各種機械設備的勞動強度和使用頻率。另外,現有的出鋁抬包多為手動傾翻,由于出鋁抬包質量大、溫度高,給工人的操作帶來很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減輕工人勞動強度、容量大、操作方便的大型真空出鋁電動傾翻抬包,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是這樣構成的它包括抬包(1)和抬包吊架(4),抬包(1)通過其轉軸安裝在抬包吊架(4)上,在抬包吊架(4)上安裝有帶有電動機的減速機(3)、傳動機構(5)和蝸輪、蝸桿機構(7),減速機(3)的輸出軸與傳動機構(5)連接,并且傳動機構(5)連接蝸輪、蝸桿機構(7)的蝸桿,蝸輪、蝸桿機構(7)的蝸輪固定在抬包(1)的轉軸上;抬包(1)的容量為9噸;在抬包(1)上設有用于抽吸和觀察鋁液的引射器(2)和視鏡(6);在抬包(1)上設有隔熱板(8);在傳動機構(5)上連接有手動傾翻用的手輪(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采用電動傾翻出鋁,達到減輕工人勞動強度的目的。抬包容量可擴大到9噸,能夠滿足目前工藝使用要求,減少生產設備使用頻率。因此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能夠減輕工人勞動強度、容量大、操作方便的優點。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實施例按照現有技術制作出一個容量為9噸的抬包(1),將抬包(1)通過其轉軸安裝在抬包吊架(4)上,在抬包吊架(4)上安裝一個減速機(3)和一套傳動機構(5)及蝸輪、蝸桿機構(7),傳動機構(5)可采用鏈輪、鏈條或者皮帶輪、皮帶等常規機構,將減速機(3)的輸出軸與傳動機構(5)連接,并且將傳動機構(5)連接蝸輪、蝸桿機構(7)的蝸桿,使其能夠傳動蝸桿轉動,將蝸輪、蝸桿機構(7)的蝸輪固定在抬包(1)的轉軸上,這樣即可在傳動機構(5)傳動蝸輪、蝸桿機構(7)的蝸桿轉動時,蝸桿傳動蝸輪轉動,而蝸輪帶動抬包(1)作傾翻動作,在抬包(1)上安裝常規使用的引射器(2)和視鏡(6),為了工人便于操作,在抬包(1)上安裝一塊隔熱板(8),在傳動機構(5)上連接一個手動傾翻用的手輪(9)即可。使用時,利用引射器(2)將鋁液抽入抬包(1)中,然后啟動減速機(3),減速機(3)通過傳動機構(5)帶動蝸輪、蝸桿機構(7)的蝸桿轉動,使蝸輪、蝸桿機構(7)的蝸輪轉動,最終帶動抬包(1)作傾翻動作。權利要求1.一種大型真空出鋁電動傾翻抬包,它包括抬包(1)和抬包吊架(4),抬包(1)通過其轉軸安裝在抬包吊架(4)上,其特征在于在抬包吊架(4)上安裝有帶有電動機的減速機(3)、傳動機構(5)和蝸輪、蝸桿機構(7),減速機(3)的輸出軸與傳動機構(5)連接,并且傳動機構(5)連接蝸輪、蝸桿機構(7)的蝸桿,蝸輪、蝸桿機構(7)的蝸輪固定在抬包(1)的轉軸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真空出鋁電動傾翻抬包,其特征在于抬包(1)的容量為9噸。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真空出鋁電動傾翻抬包,其特征在于在抬包(1)上設有用于抽吸和觀察鋁液的引射器(2)和視鏡(6)。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真空出鋁電動傾翻抬包,其特征在于在抬包(1)上設有隔熱板(8)。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真空出鋁電動傾翻抬包,其特征在于在傳動機構(5)上連接有手動傾翻用的手輪(9)。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大型真空出鋁電動傾翻抬包,它包括抬包和抬包吊架,抬包通過其轉軸安裝在抬包吊架上,在抬包吊架上安裝有帶有電動機的減速機、傳動機構和蝸輪、蝸桿機構,減速機的輸出軸與傳動機構連接,并且傳動機構連接蝸輪、蝸桿機構的蝸桿,蝸輪、蝸桿機構的蝸輪固定在抬包的轉軸上。本技術采用電動傾翻出鋁,達到減輕工人勞動強度的目的。抬包容量可擴大到9噸,能夠滿足目前工藝使用要求,減少生產設備使用頻率。因此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能夠減輕工人勞動強度、容量大、操作方便的優點。文檔編號B22D41/06GK2787337SQ200520200269公開日2006年6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8日專利技術者陶力, 姜奉新, 馮小蘭 申請人: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陶力,姜奉新,馮小蘭,
申請(專利權)人:貴陽鋁鎂設計研究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