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一種液壓快速更換定徑水口裝置。包括推力油缸以及與滑板座連接的兩個油缸托板,其技術方案為:油缸托板上表面設置有下凹結構,推力油缸缸體兩側(cè)設置有能與油缸托板上的下凹結構配合的嵌入機構,缸體前部設置有能與滑板座配合的前定位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使油缸托板可以采用較薄的形式,大大減輕整個油缸的重量。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這種形式大大方便了拆裝過程,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操作不便的問題。(*該技術在2016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為一種液壓快速更換定徑水口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滑動水口快換裝置的推力油缸的前部一般設有較厚的嵌塊,而滑板座上則設置與其厚度相適應的嵌槽,嵌塊裝入嵌槽中,依靠嵌塊兩側(cè)面與嵌槽之間的作用將嵌塊定位,從而使油缸定位。這樣,不僅使整個油缸較為笨重,而且其裝卸都較為困難。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結構輕巧、使推力油缸裝卸容易的液壓快速更換定徑水口裝置。本技術包括推力油缸以及與滑板座連接的兩個油缸托板,其技術方案為油缸托板上表面設置有下凹結構,推力油缸缸體兩側(cè)設置有能與油缸托板上的下凹結構配合的嵌入機構,缸體前部設置有能與滑板座配合的前定位機構。本技術油缸的定位是靠油缸托板與缸體前部與滑板座配合的機構三點實現(xiàn)的。這樣,改變了以往僅通過油缸托板上的較深的定位槽將推力油缸定位的方式,從而使油缸托板可以采用較薄的形式,大大減輕整個油缸的重量。這種形式的設計在安裝推力油缸時,只須將缸體的前部插入滑板座的相關部位(如滑板座的下方,使其與滑板座的下底面配合;或者在滑板座上設置相應的插槽將其插入插槽中),然后靠自重使嵌入機構落入滑板座上的凹槽中即可。若要拆卸,將缸體后部上抬后,然后向后抽出便能拆除。由此可見,本技術的這種形式大大方便了拆裝過程,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操作不便的問題。在本技術中嵌入機構可以包括缸體兩側(cè)板體下表面上突筋,油缸托板上有與突筋相適應的凹槽或者嵌入機構為缸體兩側(cè)的嵌板,油缸托板上有與嵌板相適應的凹槽。嵌入機構還可以是與嵌板上的下凹部分形狀相適應的銷軸等。在本技術中,為保證使用時缸體較好地定位在油缸托板上,可以在缸體側(cè)面設置有與油缸托板內(nèi)側(cè)面相配合的側(cè)定位面。具體加工時,缸體上可以固定套筒,側(cè)定位面及缸體兩側(cè)的板體或嵌板設置在套筒上。在使用時為方便本技術順利安裝到位,應在缸體前部設置有導向斜面。當缸體上固定套筒時,導向斜面及缸體兩側(cè)的板體或嵌板設置在套筒上。本技術中嵌板或板體與導向斜面及定位面可分設在缸體或套筒的不同的部位,也可以使這些部件一體制出,其中嵌板或板體呈方形,其內(nèi)部向前突出部分的前部側(cè)面為導向斜面,導向斜面與方形部分之間的側(cè)面構成側(cè)定位面。本技術中的前定位機構可以是點、線,但最好是面。例如前定位機構為位于缸體前部、位置與缸體截面中部對應、與板體或嵌板平行的平面,該平面與滑板座的下表面配合。當缸體上固定套筒時,套筒前部可突出于缸體,前定位機構設置在套筒上。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一主視圖的部分剖視圖;圖2為實施例一的俯視圖;圖3為實施例一中推力油缸的主視圖;圖4為實施例一中推力油缸的俯視圖;圖5為圖4的左視圖;圖6為實施例二的主視圖;圖7為實施例二中推力油缸的主視圖;圖8為實施例二中推力油缸的俯視圖;其中,1、缸體,2、套筒,3、突筋,4、嵌板,5、側(cè)定位面,6、導向斜面,7、前定位面,8、滑板座,9、油缸托板,10、板體。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如圖所示,本實施例包括滑板座8,其一側(cè)設置有兩個油缸托板9,兩個油缸托板9的上表面分別帶有方形槽。推力油缸部分為下述結構形式在推力油缸缸體1的前端裝有一套筒2,套筒2的前部突出于缸體1的部分帶有一軸向切面構成前定位面7構成本實施例的前定位機構。在套筒2的兩側(cè)還各有一嵌板4與套筒2制為一體,嵌板4與油缸托板9上的方形槽形狀、尺寸相適應。在兩嵌板4前方靠近缸體1處分別向前突出,其突出部分為前端為斜面,該斜面構成導向斜面6;斜面6與嵌板4之間的部分的側(cè)面為側(cè)定位面5,左右兩個側(cè)定位面5之間的距離與兩個油缸托板9內(nèi)側(cè)表面之間的距離相適應,在將油缸安裝到滑板座8上后,兩個側(cè)定位面5與兩油缸托板9的內(nèi)側(cè)表面配合而使油缸左右定位。油缸安裝到位后,套筒2前部的前定位面7與滑板座8的下底面配合,兩個嵌板4嵌入油缸托板9上的方形槽內(nèi)。實施例二如圖所示,本實施例嵌入機構包括一板體10,板體10的下表面帶有突筋3。油缸托板9上表面帶有與板體10下表面的突筋3相適應的凹槽。在安裝后,突筋3嵌入油缸托板9上的凹槽內(nèi),板體10的下表面與油缸托板9的上表面配合。本實施例的其它部分與實施例一相同,這里不再贅述。權利要求1.一種液壓快速更換定徑水口裝置,包括推力油缸以及與滑板座(8)連接的兩個油缸托板(9),其特征是油缸托板(9)上表面設置有下凹結構,推力油缸缸體(1)兩側(cè)設置有能與油缸托板(9)上的下凹結構配合的嵌入機構,缸體(1)前部設置有能與滑板座(8)配合的前定位機構。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快速更換定徑水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嵌入機構包括缸體(1)兩側(cè)板體(10)下表面上突筋(3),油缸托板(9)上有與突筋(3)相適應的凹槽。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快速更換定徑水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嵌入機構為缸體(1)兩側(cè)的嵌板(4),油缸托板(9)上有與嵌板(4)相適應的凹槽。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壓快速更換定徑水口裝置,其特征是缸體(1)側(cè)面設置有與油缸托板(9)內(nèi)側(cè)面相配合的側(cè)定位面(5)。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壓快速更換定徑水口裝置,其特征是缸體(1)上固定有套筒(2),側(cè)定位面(5)及缸體(1)兩側(cè)的板體(10)或嵌板(4)設置在套筒(2)上。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壓快速更換定徑水口裝置,其特征是缸體(1)前部設置有導向斜面(6)。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壓快速更換定徑水口裝置,其特征是缸體(1)上固定有套筒(2),導向斜面(6)及缸體(1)兩側(cè)的板體(10)或嵌板(4)設置在套筒(2)上。8.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壓快速更換定徑水口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定位機構為位于缸體(1)前部、位置與缸體(1)截面中部對應、與板體(3)或嵌板(4)平行的平面,該平面與滑板座(8)的下表面配合。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液壓快速更換定徑水口裝置,其特征是缸體(1)上固定有套筒(2),套筒(2)前部突出于缸體(1),前定位機構設置在套筒(2)上。10.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壓快速更換定徑水口裝置,其特征是嵌板(4)或板體(3)與導向斜面(6)及側(cè)定位面(5)一體制出,其中,嵌板(4)或板體(3)呈方形,其內(nèi)部向前突出部分的前部側(cè)面為導向斜面(6),導向斜面(6)與方形部分之間的側(cè)面構成側(cè)定位面。專利摘要本技術為一種液壓快速更換定徑水口裝置。包括推力油缸以及與滑板座連接的兩個油缸托板,其技術方案為油缸托板上表面設置有下凹結構,推力油缸缸體兩側(cè)設置有能與油缸托板上的下凹結構配合的嵌入機構,缸體前部設置有能與滑板座配合的前定位機構。本技術使油缸托板可以采用較薄的形式,大大減輕整個油缸的重量。本技術的這種形式大大方便了拆裝過程,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操作不便的問題。文檔編號B22D41/56GK2900033SQ20062008316公開日2007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4月20日專利技術者修昌珉 申請人:修昌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壓快速更換定徑水口裝置,包括推力油缸以及與滑板座(8)連接的兩個油缸托板(9),其特征是:油缸托板(9)上表面設置有下凹結構,推力油缸缸體(1)兩側(cè)設置有能與油缸托板(9)上的下凹結構配合的嵌入機構,缸體(1)前部設置有能與滑板座(8)配合的前定位機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修昌珉,
申請(專利權)人:修昌珉,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88[中國|濟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