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多功能抗洪堵救船,包括船體、架控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船體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別安裝有前鉆樁、中鉆樁和后鉆樁且穿過船體;在船體的上面設置有前驅器、中驅器和后驅器并分別設置于前鉆樁、中鉆樁和后鉆樁外側;在所述船體的兩側均設置有可上下移動的截洪板。本發明專利技術技術既可用于抗洪截流救災援助,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免遭損失,又可用于平時生產和貨物運輸,具有性能優越、功能多樣、截洪迅捷、安全可靠、制用成本低等優點,其推廣使用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極為明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抗洪救災設備,特別是一種多功能的抗洪堵救船。
技術介紹
長期以來,全國各地在每年雨季所發生的洪澇災害中,常因江河堤壩崩潰難于和無法堵截洪水缺口,造成下游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而目前國內現有抗洪截流救災技術設備極為落后和有限,為保障國家現代化建設事業和工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和避免國家及人民生命財產不再遭受損失,有必要專利技術技術先進的抗洪截流救災設備。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集水上運輸、打樁固定、人物施救與截堵洪水缺口于一體的多功能抗洪堵救船。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多功能抗洪堵救船,包括船體、架控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船體的如部、中部和后部分別安裝有如鉆粧、中鉆粧和后鉆粧且芽過船體;在船體的上面設置有前驅器、中驅器和后驅器并分別環繞安裝在前鉆樁、中鉆樁和后鉆樁的外側;在所述船體的兩側均設置有可以上下移動的截洪板。在所述船體上面的中后部設置有凹入式的裝載艙。在所述船體兩側的前端和后端分別設置有連接環。所述的前驅器、中驅器和后驅器內側與所述的前鉆樁、中鉆樁和后鉆樁外側分別為螺紋連接。在所述的前鉆樁、中鉆樁和后鉆樁上端口的外側分別設置有活接套環,需要時備用鉆柱通過活接套環分別與前鉆樁、中鉆樁和后鉆樁連接。以上結構的多功能抗洪堵救船,平時可用于運輸貨物,在抗洪時可用于裝運抗洪材料和搶救災民及財物等,也可根據洪水缺口大小用單船長度或多船連接長度橫堵缺口截洪,還可根據需要通過前驅器、中驅器和后驅器分別驅動前鉆樁、中鉆樁和后鉆樁打入水底地層,促使船體固定在洪水缺口和洪流中,方便搶救遇險和落水人員及財物。在需要全面堵截洪水缺口時,可將截洪板下放堵截洪水,以便利用機械和人工及相關材料迅速將洪水缺口完全堵截牢固。本專利技術技術既可用于抗洪截流救災援助,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免遭損失,又可用于平時生產和貨物運輸,具有性能優越、功能多樣、安全可靠、制用成本較低等優點,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極為明顯。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右視 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俯視 圖3是前鉆樁與備用鉆柱連接的示意圖;圖中,船體1,前驅器2,前鉆樁3,架控艙4,中鉆樁5,中驅器6,活接套環7,后鉆樁8,后驅器9,連接環10,截洪板11,裝載艙12,備用鉆柱13。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圖I所示,是本專利技術的右視圖,包括船體I、架控艙4,船體I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別安裝有前鉆樁3、中鉆樁5和后鉆樁8且穿過船體1,用于打入水底地層固定船體;前驅器2、中驅器6和后驅器9設置在船體I上面,且分別環繞在前鉆樁3、中鉆樁5和后鉆樁8外側與其螺紋連接,用于驅動前鉆樁3、中鉆樁5和后鉆樁8 ;在前鉆樁3、中鉆樁5和后鉆樁8上端的外側分別設置有活接套環7,圖3所示,當現有的前鉆樁3、中鉆樁5和后鉆樁8的長度不足以打入水底地層時,可通過活接套環7將前鉆樁3與另外一段備用鉆柱13連接,中鉆樁5和后鉆樁8也采用同樣的方法與備用鉆柱13連接;在船體I兩側的前端和后端分別設置有連接環7。 圖2所示,是本專利技術的俯視圖,在船體I上面的中后部設置有一個凹入式的裝載艙12,用于裝載各類貨物。平時使用本專利技術時,啟動駕控艙4中的相關驅動裝置開關和駕控操作,即可用于運輸貨物。當抗洪搶險時,啟動駕控艙4中的相關驅動器開關,并用繩索套住船體I兩側前端和后端的連接環10,且一面放繩索一面將船開到被洪水沖毀的堤壩缺口處并橫擋住缺口,根據洪水缺口大小可才用單船或者多船連接來橫堵缺口截洪,還可同時打開前驅器2、中驅器6、后驅器9分別驅動前鉆樁3、中鉆樁5、后鉆樁8鉆入水底地面中,促使船體固定在洪水缺口和洪流中,方便搶救遇險和落水人員及財物,與此同時將位于船體I兩側的截洪板11順著其后側移動槽下放,以加固抗洪堵截設置安全和將洪水缺口進一步堵住,以便利用機械和人工及相關材料迅速將洪水缺口完全堵截牢固,在有人員與財物救援需要時,可以拋扔繩索救人或打撈財產,從而實現抗洪救災的目的。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抗洪堵救船,包括船體、架控艙,其特征在于 所述船體(I)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別安裝有前鉆樁(3)、中鉆樁(5)和后鉆樁(8)且穿過船體(I);在船體(I)的上面設置有前驅器(2)、中驅器(6)和后驅器(9)并分別環繞安裝在前鉆樁(3)、中鉆樁(5)和后鉆樁(8)的外側;在所述船體(I)的兩側均設置有可以上下移動的截洪板(11)。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抗洪堵救船,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船體(I)上面的中后部設置有凹入式的裝載艙(12)。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抗洪堵救船,其特征在于 所述船體兩側的前端和后端分別設置有連接環(10)。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抗洪堵救船,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驅器(2)、中驅器(6)和后驅器(9)內側與所述的前鉆樁(3)、中鉆樁(5)和后鉆樁(8)外側分別為螺紋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抗洪堵救船,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鉆樁(3)、中鉆樁(5)和后鉆樁(8)上端口的外側分別設置有活接套環(7),需要時備用鉆柱通過活接套環(7)分別與前鉆樁(3)、中鉆樁(5)和后鉆樁(8)連接。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多功能抗洪堵救船,包括船體、架控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船體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別安裝有前鉆樁、中鉆樁和后鉆樁且穿過船體;在船體的上面設置有前驅器、中驅器和后驅器并分別設置于前鉆樁、中鉆樁和后鉆樁外側;在所述船體的兩側均設置有可上下移動的截洪板。本專利技術技術既可用于抗洪截流救災援助,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免遭損失,又可用于平時生產和貨物運輸,具有性能優越、功能多樣、截洪迅捷、安全可靠、制用成本低等優點,其推廣使用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極為明顯。文檔編號B63B35/00GK102897289SQ201210314609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30日專利技術者韋戰 申請人:柳州市京陽節能科技研發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功能抗洪堵救船,包括船體、架控艙,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1)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別安裝有前鉆樁(3)、中鉆樁(5)和后鉆樁(8)且穿過船體(1);在船體(1)的上面設置有前驅器(2)、中驅器(6)和后驅器(9)并分別環繞安裝在前鉆樁(3)、中鉆樁(5)和后鉆樁(8)的外側;在所述船體(1)的兩側均設置有可以上下移動的截洪板(1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韋戰,
申請(專利權)人:柳州市京陽節能科技研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