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功能平臺供應船,其上設置有艏尖艙、錨鏈艙、淡水艙、艏側(cè)推間、泡沫艙、分散劑艙、滑油艙、液壓油艙、燃油日用艙、燃油艙、空艙、壓載/鉆井水艙、集控室、燃油/基油艙、壓載/鉆井水邊艙、泥漿/鹽水/溢油艙、燃油溢流艙、隔離空艙、甲醇/泥漿艙、水泥罐艙、舵槳間等艙室,很好地滿足了不同的運載和功能需求,且通過合理地布置各種艙室的位置,最大限度的利用船舶的空間,使管路布置得以簡化,船舶內(nèi)部空間得以擴大,維護成本也隨之下降,具有非常廣大的市場發(fā)展前景。(*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多功能平臺供應船
本技術涉及船舶
,具體說是一種多功能平臺供應船。
技術介紹
作為海工領域的一份子,海洋工程船是一種多功能的海上交通工具,它可以用于海上平臺人員和物資的輸送,還可以用于拖帶、系纜作業(yè),緊急情況下還可以用于救援。海洋工程船可簡單地定義為參與到海上能源開發(fā)領域的船舶,包括居住船、三用工作船(AHTS)、潛水支援船、鉆井船、平臺供應船(PSV)、FPSO等多種船型。隨著市場的發(fā)展,世界海洋工程船船隊也在逐步壯大,若按艘數(shù)計,目前的新建項目已占到世界新建項目總量的9%,這還不包括風機安裝船、地震船、重吊船等特種船型。平臺供應船(PSV)作為海洋工程船中的主要船型之一,是專為海上的石油平臺供給設計的,它集多種功能于一身,最主要功能是運輸人員物資到海上的石油平臺,比如為石油平臺提供淡水、燃油、鉆井泥漿、干水泥、鉆井水、甲醇、基油等,進行溢油回收、對外消防、運送工作人員往返岸上和石油平臺之間等工作,其寬大的甲板還可以運載鉆井用的導管及設備等甲板貨物。由于平臺供應船裝載的產(chǎn)品多,數(shù)量大,平臺供應船上需要設計多種艙室以分別滿足不同的運載和功能需求,比如淡水艙、燃油艙、甲醇艙、泥漿艙等,現(xiàn)有的平臺供應船由于艙室布置不夠合理,導致管路布置錯綜復雜,船舶內(nèi)部空間較小,維護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艙室布置合理、船舶空間利用率高、維護成本低的多功能平臺供應船。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種多功能平臺供應船,以舵的軸系中心線為O號肋位,往艉部方向為負號肋位,往艏部方向為正號肋位,全船包括_5 117號肋位,肋距為600mm,船上從艏部向艉部依次設置有以下艙室:(I)艏部 105號肋位處設置有艏尖艙,IOf 105號肋位處設置有錨鏈艙,所述錨鏈艙位于所述艏尖艙的上方;(2) 105 89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一淡水艙和艏側(cè)推間,105 94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二淡水艙,9Γ89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三淡水艙,所述艏側(cè)推間位于船體的中間,所述第一淡水艙、第二淡水艙和第三淡水艙分別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所述艏側(cè)推間的左右兩側(cè),所述第二淡水艙和第三淡水艙位于所述第一淡水艙的上方;(3) 88^83號肋位處設置有泡沫艙和分散劑艙,所述泡沫艙位于船體的左側(cè),所述分散劑艙位于船體的右側(cè);(4) 83 76號肋位處設置有滑油艙、液壓油艙和燃油日用艙,所述滑油艙位于船體的左側(cè),所述液壓油艙位于船體的右側(cè),所述燃油日用艙位于所述液壓油艙的下方;(5)76飛6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一燃油艙、第一空艙和第一壓載/鉆井水艙,74飛6號肋位處設置有集控室,所述集控室位于船體的中間,所述第一燃油艙、第一空艙和第一壓載/鉆井水艙分別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所述集控室的左右兩側(cè),所述第一空艙位于所述第一燃油艙的外側(cè),所述第一燃油艙和第一空艙位于所述第一壓載/鉆井水艙的上方;(6)66 51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二燃油/基油艙、第二壓載/鉆井水邊艙和第二壓載/鉆井水艙,所述第二燃油/基油艙內(nèi)設有第一泥漿/鹽水/溢油艙,所述第二燃油/基油艙、第二壓載/鉆井水邊艙和第二壓載/鉆井水艙分別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船體的左右兩側(cè),所述第二壓載/鉆井水邊艙位于所述第二燃油/基油艙的外側(cè),所述第二燃油/基油艙和第二壓載/鉆井水邊艙位于所述第二壓載/鉆井水艙的上方;(7) 5Γ36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二空艙、第三燃油艙和第三壓載/鉆井水艙,所述第三燃油艙內(nèi)設有第二泥漿/鹽水/溢油艙,所述第二空艙、第三燃油艙和第三壓載/鉆井水艙分別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船體的左右兩側(cè),所述第二空艙位于所述第三燃油艙的外側(cè),所述第二空艙和第三燃油艙位于所述第三壓載/鉆井水艙的上方,右側(cè)的第三燃油艙內(nèi)還設有第二燃油溢流艙;(8)36 26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二隔離空艙、第四壓載/鉆井水邊艙和第四壓載/鉆井水艙,所述第二隔離空艙內(nèi)設有甲醇/泥漿艙,所述第二隔離空艙、第四壓載/鉆井水邊艙和第四壓載/鉆井水艙分別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船體的左右兩側(cè),所述第四壓載/鉆井水邊艙位于所述第二隔離空艙的外側(cè),所述第二隔離空艙和第四壓載/鉆井水邊艙位于所述第四壓載/鉆井水艙的上方;(9)26、號肋位處設置有第四燃油艙、第五壓載/鉆井水艙和第四淡水艙,所述第四燃油艙、第五壓載/鉆井水艙和第四淡水艙分別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船體的左右兩側(cè),所述第五壓載/鉆井水艙位于所述第四燃油艙的外側(cè),所述第四燃油艙和第五壓載/鉆井水艙位于所述第四淡水艙的上方,左右兩邊的第四燃油艙中間的船體上從艏部向艉部方向還依次設有第一水泥罐艙和第二水泥罐艙,所述第一水泥罐艙和第二水泥罐艙分別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基線的左右兩側(cè);(10) 9^-4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五淡水艙和舵槳間,所述舵槳間位于船體的中間,所述第五淡水艙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所述舵槳間的左右兩側(cè);(11 )-4號肋位 艉部處設置有第六壓載/鉆井水艙,所述第六壓載/鉆井水艙連接船體的左右兩側(cè)。其中,所述艏側(cè)推間內(nèi)沿艏部向艉部方向平行設置有兩臺艏側(cè)推器。其中,所述舵槳間內(nèi)以基線為對稱軸對稱設置有兩臺電力推進的360度全回轉(zhuǎn)的艉推器。本技術所提供的多功能平臺供應船,設置有多種艙室以分別滿足不同的運載和功能需求,且通過合理地布置各種艙室的位置,最大限度的利用船舶的空間,使管路布置得以簡化,船舶內(nèi)部空間得以擴大,維護成本也隨之下降,具有非常廣大的市場發(fā)展前景。附圖說明圖1所示為本技術實施例的左視圖。圖2所示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俯視圖。標號說明:1、艏尖艙;2、錨鏈艙;3、第一淡水艙;4、艏偵_間;5、第二淡水艙; 6、第三淡水艙; 7、泡沫艙;8、分散劑艙;9、滑油艙;10、液壓油艙; 11、燃油日用艙;12、第一燃油艙; 3、第一空艙; 14、第一壓載/鉆井水艙;15、集控室;16、第二燃油/基油艙;17、第二壓載/鉆井水邊艙;18、第二壓載/鉆井水艙;19、第一泥漿/鹽水/溢油艙;20、第二空艙;21、第三燃油艙;22、第三壓載/鉆井水艙;23、第二泥漿/鹽水/溢油艙;24、第二燃油溢流艙;25、第二隔離空艙;26、第四壓載/鉆井水邊艙;27、第四壓載/鉆井水艙;28、甲醇/泥衆(zhòng)艙;29、第四燃油艙;30、第五壓載/鉆井水艙;31、第四淡水艙;32、第一7jC泥罐艙;33、第二水泥罐艙;34、第五淡水艙;35、舵槳間;36、第六壓載/鉆井水艙;40、艏側(cè)推器;41、艉推器。具體實施方式為詳細說明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構(gòu)造特征、所實現(xiàn)目的及效果,以下結(jié)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在本技術中,凡是名稱中涉及“/”符號的艙室,均是指同時具備“/”前所述的艙室功能和“/”后所述的艙室功能的艙室,比如:(I)壓載/鉆井水艙:是指既可作為壓載水艙使用,又可作為鉆井水艙使用,集聚壓載水艙和鉆井水艙功能為一體的艙室;(2)燃油/基油艙:是指既可作為燃油艙使用,又可作為基油艙使用,集聚燃油艙和基油艙功能為一體的艙室。其他艙室的涵義同上解釋。請參閱圖1以及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多功能平臺供應船,以舵的軸系中心線為O號肋位,往艉部方向為負號肋位,往艏部方向為正號肋位,全船包括_5 117號肋位,肋距為600mm,船上從艏部向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功能平臺供應船,其特征在于:以舵的軸系中心線為0號肋位,往艉部方向為負號肋位,往艏部方向為正號肋位,全船包括?5~117號肋位,肋距為600mm,船上從艏部向艉部依次設置有以下艙室:(1)艏部~105號肋位處設置有艏尖艙,108~105號肋位處設置有錨鏈艙,所述錨鏈艙位于所述艏尖艙的上方;(2)105~89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一淡水艙和艏側(cè)推間,105~94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二淡水艙,94~89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三淡水艙,所述艏側(cè)推間位于船體的中間,所述第一淡水艙、第二淡水艙和第三淡水艙分別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所述艏側(cè)推間的左右兩側(cè),所述第二淡水艙和第三淡水艙位于所述第一淡水艙的上方;(3)88~83號肋位處設置有泡沫艙和分散劑艙,所述泡沫艙位于船體的左側(cè),所述分散劑艙位于船體的右側(cè);(4)83~76號肋位處設置有滑油艙、液壓油艙和燃油日用艙,所述滑油艙位于船體的左側(cè),所述液壓油艙位于船體的右側(cè),所述燃油日用艙位于所述液壓油艙的下方;(5)76~66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一燃油艙、第一空艙和第一壓載/鉆井水艙,74~66號肋位處設置有集控室,所述集控室位于船體的中間,所述第一燃油艙、第一空艙和第一壓載/鉆井水艙分別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所述集控室的左右兩側(cè),所述第一空艙位于所述第一燃油艙的外側(cè),所述第一燃油艙和第一空艙位于所述第一壓載/鉆井水艙的上方;(6)66~51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二燃油/基油艙、第二壓載/鉆井水邊艙和第二壓載/鉆井水艙,所述第二燃油/基油艙內(nèi)設有第一泥漿/鹽水/溢油艙,所述第二燃油/基油艙、第二壓載/鉆井水邊艙和第二壓載/鉆井水艙分別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船體的左右兩側(cè),所述第二壓載/鉆井水邊艙位于所述第二燃油/基油艙的外側(cè),所述第二燃油/基油艙和第二壓載/鉆井水邊艙位于所述第二壓載/鉆井水艙的上方;(7)51~36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二空艙、第三燃油艙和第三壓載/鉆井水艙,所述第三燃油艙內(nèi)設有第二泥漿/鹽水/溢油艙,所述第二空艙、第三燃油艙和第 三壓載/鉆井水艙分別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船體的左右兩側(cè),所述第二空艙位于所述第三燃油艙的外側(cè),所述第二空艙和第三燃油艙位于所述第三壓載/鉆井水艙的上方,右側(cè)的第三燃油艙內(nèi)還設有第二燃油溢流艙;(8)36~26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二隔離空艙、第四壓載/鉆井水邊艙和第四壓載/鉆井水艙,所述第二隔離空艙內(nèi)設有甲醇/泥漿艙,所述第二隔離空艙、第四壓載/鉆井水邊艙和第四壓載/鉆井水艙分別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船體的左右兩側(cè),所述第四壓載/鉆井水邊艙位于所述第二隔離空艙的外側(cè),所述第二隔離空艙和第四壓載/鉆井水邊艙位于所述第四壓載/鉆井水艙的上方;(9)26~9號肋位處設置有第四燃油艙、第五壓載/鉆井水艙和第四淡水艙,所述第四燃油艙、第五壓載/鉆井水艙和第四淡水艙分別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船體的左右兩側(cè),所述第五壓載/鉆井水艙位于所述第四燃油艙的外側(cè),所述第四燃油艙和第五壓載/鉆井水艙位于所述第四淡水艙的上方,左右兩邊的第四燃油艙中間的船體上從艏部向艉部方向還依次設有第一水泥罐艙和第二水泥罐艙,所述第一水泥罐艙和第二水泥罐艙分別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基線的左右兩側(cè);(10)9~?4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五淡水艙和舵槳間,所述舵槳間位于船體的中間,所述第五淡水艙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所述舵槳間的左右兩側(cè);(11)?4號肋位~艉部處設置有第六壓載/鉆井水艙,所述第六壓載/鉆井水艙連接船體的左右兩側(c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功能平臺供應船,其特征在于:以舵的軸系中心線為O號肋位,往艉部方向為負號肋位,往艏部方向為正號肋位,全船包括_5 117號肋位,肋距為600mm,船上從艏部向艉部依次設置有以下艙室: (1)艏部 105號肋位處設置有艏尖艙,IOf105號肋位處設置有錨鏈艙,所述錨鏈艙位于所述艏尖艙的上方; (2)105 89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一淡水艙和艏側(cè)推間,105^94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二淡水艙,94^89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三淡水艙,所述艏側(cè)推間位于船體的中間,所述第一淡水艙、第二淡水艙和第三淡水艙分別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所述艏側(cè)推間的左右兩側(cè),所述第二淡水艙和第三淡水艙位于所述第一淡水艙的上方; (3)88^83號肋位處設置有泡沫艙和分散劑艙,所述泡沫艙位于船體的左側(cè),所述分散劑艙位于船體的右側(cè); (4)83^76號肋位處設置有滑油艙、液壓油艙和燃油日用艙,所述滑油艙位于船體的左側(cè),所述液壓油艙位于船體的右側(cè),所述燃油日用艙位于所述液壓油艙的下方; (5)76飛6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一燃油艙、第一空艙和第一壓載/鉆井水艙,74飛6號肋位處設置有集控室,所述集控室位于船體的中間,所述第一燃油艙、第一空艙和第一壓載/鉆井水艙分別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所述集控室的左右兩側(cè),所述第一空艙位于所述第一燃油艙的外側(cè),所述第一燃油艙和第一空艙位于所述第一壓載/鉆井水艙的上方; (6)66 51號肋位處設置有第二燃油/基油艙、第二壓載/鉆井水邊艙和第二壓載/鉆井水艙,所述第二燃油/基油艙內(nèi)設有第一泥漿/鹽水/溢油艙,所述第二燃油/基油艙、第二壓載/鉆井水邊艙和第二壓載/鉆井水艙分別有兩間且對稱分布在船體的左右兩側(cè),所述第二壓載/鉆井水邊艙位于所述第二燃油/基油艙的外側(cè),所述第二燃油/基油艙和第二壓載/鉆井水邊艙位于所述第二壓載/鉆井水艙的上方; (7)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羅建兵,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省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