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集裝袋,包括袋體、進料口、吊帶、卸料口、扎口帶,所述進料口與所述卸料口分別設置于所述袋體的上、下表面,并且相對應,所述吊帶設置于所述袋體的上表面,所述扎口帶設置于所述進料口和所述卸料口上,還包括網眼拉筋片和底框,所述網眼拉筋片設置于所述袋體相鄰的兩個面之間,并與所述袋體的相鄰的兩個面形成三角柱體;所述底框設置于所述袋體的底部。本發明專利技術不僅解決了現有集裝袋強度不高,不易罐裝充分的問題,還能使得叉車直接運輸集裝袋,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集裝袋,尤其涉及一種網眼拉筋立方集裝袋。
技術介紹
在貨物的運輸過程中需要上下裝卸貨物。針對一些糧食、水泥、化工原料及其他粉、粒狀產品包裝袋,裝卸貨物往往需要人力搬運。但是人工成本高,人工搬運效率低。目前,集裝袋已廣泛的使用,其使用方便,易于整體裝卸且牢固耐用,已成為通用包裝品。傳統的拉筋立方集裝袋,其袋體的內部拉筋結構是采用聚丙烯或者其他材質的編織布,按照要求縫制在袋體的角部,并在拉筋布上開上等份的橢圓形進料口,方便物料的罐裝。但在實際應用中由于物料的大小和流動性能不同。往往有些物料在罐裝過程中不能充分的、順暢的到達袋子的每一個角落,使物料集裝袋內部的空間無法得到充分的利用,甚至 無法罐裝到預定的物料數量,而且此拉筋布加工繁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罐裝且能罐裝充分、強度高、方便運輸的集裝袋。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集裝袋,包括袋體、進料口、吊帶、卸料口、扎口帶,所述進料口與所述卸料口分別設置于所述袋體的上、下表面,并且相對應,所述吊帶設置于所述袋體的上表面,所述扎口帶設置于所述進料口和所述卸料口上,還包括網眼拉筋片和底框,所述網眼拉筋片設置于所述袋體相鄰的兩個面之間,并與所述袋體的相鄰的兩個面形成三角柱體;所述底框設置于所述袋體的底部。所述網眼拉筋片是由兩根編帶編織而成。所述網眼拉筋片的網眼呈三角形,依次交替排列。所述網眼拉筋片的數目與所述袋體的側邊數相同。所述底框分為第一底框和第二底框,分別設置于所述袋體底部的左右兩端。所述底框為長方體。一種制造權利要求I所述的網眼拉筋片的方法,所述網眼拉筋片主要是由兩部分制作而成,其中一部分為用丙綸編織成的固定兩邊的帶子,另一部分為由聚乙烯制成的高強度加捻縫線,圍繞所述固定兩邊的帶子進行旋轉,形成帶與網的交叉,并將高強度縫線與丙絕帶子固定到一起,形成一個整體。所述固定兩邊的帶子的寬度為3CM。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網眼拉筋片由兩部分制作而成,其中一部分為用丙綸編織成的固定兩邊的帶子,另一部分為由聚乙烯制成的高強度加捻縫線,圍繞所述固定兩邊的帶子進行旋轉,形成帶與網的交叉,并將高強度縫線與丙綸帶子固定到一起,形成一個整體,不是一次成型,提高了集裝袋的強度;網眼拉筋片的設置使得物料罐裝更加充分,使得物料在罐裝過程中能充分的、順暢的到達袋子的每一個角落,使集裝袋內部的空間得到充分的利用;底框的設置使得叉車可以直接運輸集裝袋,減少中間步驟,簡化運輸過程,降低運輸成本。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專利技術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定。參見圖I所示,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一種集裝袋,包括袋體I、進料口 2、吊帶3、卸料口4、扎口帶5。進料口 2與卸料口 4分別設置于袋體I的上、下表面,處于袋體I的中央,并且相互對應,進料口 2和卸料口 4都呈圓柱形。四個吊帶3設置于袋體I的上表面的四個角,吊帶3用于將集裝袋吊起。扎口帶5設置于進料口 2和卸料口 4上,當需要灌裝時解開扎口帶5,將物料順著進料口 2灌入集裝袋,當需要卸料時,解開卸料口 4上的扎口帶5,物料即可順利流出。還包括網眼拉筋片6和兩個底框7,網眼拉筋片6設置于袋體I相鄰的兩個面之間,并與袋體I的相鄰的兩個面形成三角柱體;兩個底框7分別貫穿于袋體I的底部的左右兩邊。網眼拉筋片6是由兩根編帶編織而成。網眼拉筋片6的網眼成三角形依次排列形成網眼拉筋片6。網眼拉筋片6的數目與袋體I的側邊數相同。在此實施例中為四片。底框7為長方體。叉車可以直接通過底框7將集裝袋叉起,避免先將集裝袋吊起,再裝入叉車,簡化了運輸過程,降低了成本,使得本專利技術更易廣泛應用。網眼拉筋片6設置于集裝袋使得灌裝入的物料能充滿集裝袋的每一個角落,將集裝袋充分利用,不會造成空間閑置浪費。網眼拉筋片6主要是由兩部分制作而成,其中一部分為用丙綸編織成的固定兩邊的帶子,固定兩邊的帶子的寬度為3CM,另一部分為由聚乙烯制成的高強度加捻縫線,圍繞所述固定兩邊的帶子進行旋轉,形成帶與網的交叉,并將高強度縫線與丙綸帶子固定到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用此種方法所制造的網眼拉筋片6不同于一次成型的拉筋片,不僅使得網眼拉筋片6更加堅固耐用,更增加了集裝袋的強度。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集裝袋,包括袋體、進料口、吊帶、卸料口、扎口帶,所述進料口與所述卸料口分別設置于所述袋體的上、下表面,并且相對應,所述吊帶設置于所述袋體的上表面,所述扎口帶設置于所述進料口和所述卸料口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網眼拉筋片和底框,所述網眼拉筋片設置于所述袋體相鄰的兩個面之間,并與所述袋體的相鄰的兩個面形成三角柱體;所述底框設置于所述袋體的底部。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集裝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眼拉筋片是由兩根編帶編織而成。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集裝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眼拉筋片的網眼呈三角形,依次交替排列。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集裝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眼拉筋片的數目與所述袋體的側邊數相同。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集裝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分為第一底框和第二底框,分別設置于所述袋體底部的左右兩端。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集裝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為長方體。7.—種制造權利要求I所述的網眼拉筋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眼拉筋片主要是由兩部分制作而成,其中一部分為用丙綸編織成的固定兩邊的帶子,另一部分為由聚乙烯制成的高強度加捻縫線,圍繞所述固定兩邊的帶子進行旋轉,形成帶與網的交叉,并將高強度縫線與丙綸帶子固定到一起,形成一個整體。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網眼拉筋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兩邊的帶子的寬度為3CM。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集裝袋,包括袋體、進料口、吊帶、卸料口、扎口帶,所述進料口與所述卸料口分別設置于所述袋體的上、下表面,并且相對應,所述吊帶設置于所述袋體的上表面,所述扎口帶設置于所述進料口和所述卸料口上,還包括網眼拉筋片和底框,所述網眼拉筋片設置于所述袋體相鄰的兩個面之間,并與所述袋體的相鄰的兩個面形成三角柱體;所述底框設置于所述袋體的底部。本專利技術不僅解決了現有集裝袋強度不高,不易罐裝充分的問題,還能使得叉車直接運輸集裝袋,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文檔編號B65D88/16GK102897443SQ201210360578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2日專利技術者承巍 申請人:常州優尼克包裝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集裝袋,包括袋體、進料口、吊帶、卸料口、扎口帶,所述進料口與所述卸料口分別設置于所述袋體的上、下表面,并且相對應,所述吊帶設置于所述袋體的上表面,所述扎口帶設置于所述進料口和所述卸料口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網眼拉筋片和底框,所述網眼拉筋片設置于所述袋體相鄰的兩個面之間,并與所述袋體的相鄰的兩個面形成三角柱體;所述底框設置于所述袋體的底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承巍,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優尼克包裝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