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干砂倉卸料裝置,包括卸料管、卸料閥和漏料回收管,卸料管由上下兩節(jié)直管焊接成一體,卸料閥包括卸料閥閥體、密封裝置、平板閘門和氣缸,閥體由多個型鋼焊接成左、右兩個箱形結構,平板閘門左端與氣缸的活塞桿鉸接相連,右端設在密封裝置之中;密封裝置包括對稱設在平板閘門上下兩側(cè)的密封件、壓塊和調(diào)節(jié)螺釘;漏料回收管包括上錐形管和下導管,上錐形管上端固定在閥體的左箱體下面的漏料口處,下導管的下端與卸料管的下直管相連通。采用端部加工成尖角的平板閘門,并通過與其滾動接觸的兩組導輪和三個托滑輪進行支承和導向,閘門移動阻力小,即閘門開啟和關閉都不費勁;其結構簡單,開啟與關閉阻力小,密封效果好,使用可靠性高。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卸料裝置,特別是涉及干混砂漿站干砂倉的卸料裝置。
技術介紹
干混砂漿站上設置有用于儲存干砂的干砂倉,其下部出料口采用蝶閥進行卸料時會存在如下不足一是由于砂料比重大且砂粒流動性不好,使得靠翻轉(zhuǎn)方式開、閉的蝶閥受砂料阻力大,導致開啟和關閉都很費勁;二是蝶閥閥門置于出料管內(nèi),會減小砂流通道,增大砂流阻力;三是價格貴,經(jīng)濟性不好。目前,為克服蝶閥卸料存在的不足,采用了其它形式的卸料閥,但也還存在如下問題(I)密封使用壽命短,密封可靠性差;(2)漏料難以避免,并影響閥門驅(qū)動氣缸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3)關閉阻力較大,關閉不嚴。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開啟與關閉阻力小、密封效果好、使用可靠性高的干砂倉卸料裝置。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干砂倉卸料裝置,包括卸料管、卸料閥和漏料回收管,所述的卸料管由上下兩節(jié)直管焊接成一體,上直管豎直設在卸料閥閥體的右部,下直管傾斜固定在上直管的下端,上下兩節(jié)直管的夾角為α ;所述的卸料閥包括卸料閥閥體、密封裝置、平板閘門和氣缸,閥體由多個型鋼焊接成左、右兩個箱形結構,右箱體上部設在干砂倉下端的安裝座上,右箱體下部設在卸料管上,右箱體內(nèi)部平行安裝有3根軸,每根軸上各滑裝有一個托滑輪;左箱體的下部設有漏料口,左箱體內(nèi)部通過四根固定軸安裝有兩個導輪組,每個導輪組包括兩個滑裝的滑輪;平板閘門左端與氣缸的活塞桿鉸接相連,右端部成斜面向下的尖角,依次穿過兩個導輪組之后被夾在密封裝置之中;密封裝置包括對稱設在平板閘門上下兩側(cè)的密封件、設在密封件外側(cè)的壓塊和固定壓塊的調(diào)節(jié)螺釘;所述的漏料回收管包括上錐形管和下導管,上錐形管上端固定在閥體的左箱體下面的漏料口處,下導管的下端與卸料管的下直管相連通。所述上下兩節(jié)直管的夾角α為145° 155° ;所述下直管的上部下半圓表面上焊接固定有一塊半圓槽形加強板。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采用端部加工成尖角的平板閘門,并通過與其滾動接觸的兩組導輪和三個托滑輪進行支承和導向,閘門移動阻力小,即閘門開啟和關閉都不費勁;密封裝置中的密封件與閘門之間的間隙可調(diào),可隨時補償因磨損所產(chǎn)生的間隙,密封可靠、效果好;安裝有漏料回收裝置,可把漏入閥體左箱體之中的砂料隨時自行落入卸料管之中加以回收利用,消除了須人工清理帶來的麻煩,也有效避免了漏料對閘門和氣缸的影響;另外,卸料管的下直管傾斜安裝,可有效減緩因砂料流速過快而造成的沖擊,并因在卸料管的下直管的上部下半圓表面焊接固定有加強板,明顯提高了其抗下落干砂料沖擊磨損壽命。其結構簡單,開啟與關閉阻力小,密封效果好,使用可靠性高,具有廣泛的實用性。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密封裝置結構放大圖。I-卸料管;2_托滑輪;3_閥體;4_干砂倉;5_密封裝置;6-平板閘門;7_導輪組;8-漏料回收管;9_氣缸;5-1_密封件;5-2_壓塊;5-3_調(diào)節(jié)螺釘。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作進一步的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干砂倉卸料裝置,主要由卸料管I、卸料閥和漏料回收管8構成;所述的卸料管I由上下兩節(jié)直管焊接成一體,其中上直管豎直固定在閥體3的右下表面,下直管傾斜固定在上直管的下端,上下兩節(jié)直管的夾角α為145 155° ;下直管的上部下半圓表面上焊接固定有一塊半圓槽形加強板。所述的卸料閥包括閥體3、密封裝置5、平板閘門6和 氣缸9,閥體3由多個型鋼焊接成左、右兩個箱形結構,右箱體上部通過螺栓固定在干砂倉4的下端安裝座上,下部通過螺栓固定有卸料管1,內(nèi)部平行安裝有3根軸,每根軸上各滑裝有一個托滑輪2 ;左箱體的下部加工有漏料口,內(nèi)部通過四根固定軸安裝有兩個導輪組7,每個導輪組7包括兩個滑裝的滑輪;平板閘門6左端與氣缸9的活塞桿鉸接相連,右端部加工成斜面向下的尖角,依次穿過兩個導輪組7之后被夾在密封裝置5之中;密封裝置5包括密封件5-1、壓塊5-2和調(diào)節(jié)螺釘5-3,共有兩套,對稱地安裝在平板閘門6的上下兩側(cè);密封件5-1夾在兩個角鋼之間,并由調(diào)節(jié)螺釘5-3和壓塊5-2進行上下方向的限位。所述的漏料回收管8包括上錐形管和下導管,上錐形管上端固定在閥體3的左箱體下面的漏料口處,下導管的下端與卸料管I的下直管相連通。工作原理當進行卸料時,控制氣缸9驅(qū)使平板閘門6回縮至閥體3的左箱形體中,將干砂倉4與卸料管I之間的通道導通,干砂倉4中的干砂料經(jīng)卸料管I的上直管落入傾斜布置的下直管,對自由下落的干砂料進行緩沖減速。當不需要卸料時,控制氣缸9驅(qū)使平板閘門6右移,通過導輪組7導向作用,依次沿各托滑輪2插入下落的干砂料流中,直到將干砂倉4與卸料管I之間的通道全部關閉。當平板閘門6與密封之間因磨損間隙增大時,其間隙可通過密封調(diào)節(jié)裝置進行補償,即擰松調(diào)節(jié)螺釘5-3上的鎖緊螺母,再將調(diào)節(jié)螺釘5-3旋進一定距離,使密封件5-1緊貼在平板閘門6上;對于平板閘門6回縮時漏出的砂料可通過漏料回收管落入卸料管,防止其對氣缸造成影響。權利要求1.一種干砂倉卸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卸料管(I)、卸料閥和漏料回收管(8),所述的卸料管(I)由上下兩節(jié)直管焊接成一體,上直管豎直設在卸料閥閥體(3)的右部,下直管傾斜固定在上直管的下端,上下兩節(jié)直管的夾角為α ; 所述的卸料閥包括卸料閥閥體(3 )、密封裝置(5 )、平板閘門(6 )和氣缸(9 ),閥體(3 )由多個型鋼焊接成左、右兩個箱形結構,右箱體上部設在干砂倉(4)下端的安裝座上,右箱體下部設在卸料管(I)上,右箱體內(nèi)部平行安裝有3根軸,每根軸上各滑裝有一個托滑輪(2 );左箱體的下部設有漏料口,左箱體內(nèi)部通過四根固定軸安裝有兩個導輪組(7),每個導輪組(7)包括兩個滑裝的滑輪;平板閘門(6)左端與氣缸(9)的活塞桿鉸接相連,右端部成斜面向下的尖角,依次穿過兩個導輪組(7 )之后被夾在密封裝置(5 )之中;密封裝置(5 )包括對稱設在平板閘門(6)上下兩側(cè)的密封件(5-1)、設在密封件(5-1)外側(cè)的壓塊(5-2)和固定壓塊(5-2)的調(diào)節(jié)螺釘(5-3); 所述的漏料回收管(8)包括上錐形管和下導管,上錐形管上端固定在閥體(3)的左箱體下面的漏料口處,下導管的下端與卸料管(I)的下直管相連通。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干砂倉卸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兩節(jié)直管的夾角α為 145 155。。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干砂倉卸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直管的上部下半圓表面上焊接固定有一塊半圓槽形加強板。全文摘要一種干砂倉卸料裝置,包括卸料管、卸料閥和漏料回收管,卸料管由上下兩節(jié)直管焊接成一體,卸料閥包括卸料閥閥體、密封裝置、平板閘門和氣缸,閥體由多個型鋼焊接成左、右兩個箱形結構,平板閘門左端與氣缸的活塞桿鉸接相連,右端設在密封裝置之中;密封裝置包括對稱設在平板閘門上下兩側(cè)的密封件、壓塊和調(diào)節(jié)螺釘;漏料回收管包括上錐形管和下導管,上錐形管上端固定在閥體的左箱體下面的漏料口處,下導管的下端與卸料管的下直管相連通。采用端部加工成尖角的平板閘門,并通過與其滾動接觸的兩組導輪和三個托滑輪進行支承和導向,閘門移動阻力小,即閘門開啟和關閉都不費勁;其結構簡單,開啟與關閉阻力小,密封效果好,使用可靠性高。文檔編號B65D88/28GK102897444SQ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干砂倉卸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卸料管(1)、卸料閥和漏料回收管(8),所述的卸料管(1)由上下兩節(jié)直管焊接成一體,上直管豎直設在卸料閥閥體(3)的右部,下直管傾斜固定在上直管的下端,上下兩節(jié)直管的夾角為α;所述的卸料閥包括卸料閥閥體(3)、密封裝置(5)、平板閘門(6)和氣缸(9),閥體(3)由多個型鋼焊接成左、右兩個箱形結構,右箱體上部設在干砂倉(4)下端的安裝座上,右箱體下部設在卸料管(1)上,右箱體內(nèi)部平行安裝有3根軸,每根軸上各滑裝有一個托滑輪(2);左箱體的下部設有漏料口,左箱體內(nèi)部通過四根固定軸安裝有兩個導輪組(7),每個導輪組(7)包括兩個滑裝的滑輪;平板閘門(6)左端與氣缸(9)的活塞桿鉸接相連,右端部成斜面向下的尖角,依次穿過兩個導輪組(7)之后被夾在密封裝置(5)之中;密封裝置(5)包括對稱設在平板閘門(6)上下兩側(cè)的密封件(5?1)、設在密封件(5?1)外側(cè)的壓塊(5?2)和固定壓塊(5?2)的調(diào)節(jié)螺釘(5?3);所述的漏料回收管(8)包括上錐形管和下導管,上錐形管上端固定在閥體(3)的左箱體下面的漏料口處,下導管的下端與卸料管(1)的下直管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王忠利,任建宏,周四方,朱亮,許豫平,
申請(專利權)人:徐州天地重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