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的污水連續生物處理方法及裝置,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污水厭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污水好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污水厭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是將待處理污水從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下面通過水平轉動的帶有數個排水孔的管持續導入厭氧通道,然后從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上面持續導出厭氧通道,污水好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是將經過污水厭氧微生物處理過程處理后的污水從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下面通過水平轉動的帶有數個排水孔的管導入好氧微生物處理過程的封閉的好氧通道內,然后從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上面持續導出好氧通道,同時,往封閉的好氧通道內持續通入空氣或者氧氣。本發明專利技術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在不破壞微生物膜的同時,能有效清除積聚的生物污泥的、能耗少的、污水處理量大的改進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污水處理方法及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如專利申請2012 100252179所公開的,包括污水好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污水厭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污水好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是先往充滿金屬毛線團的通道內放置好氧菌種,然后將待處理污水或者經過污水厭氧微生物處理過程處理后的污水導入通道內,同時,往通道內持續通入空氣或者氧氣,經好氧微生物處理后的污水排出通道外,污水厭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是先往充滿金屬毛線團的厭氧通道內放置厭氧菌種,然后將污水好氧微生物處理過程后的污水或者待處理污水導入厭氧通道進行微生物處理。上述技術雖然解決了載體比表面積大,污水通過阻力小,強度大,耐反沖清潔的問題,但是,由于一旦在金屬毛線團形成微生物膜后,就不會對金屬毛線團進行反沖洗,以保持所形成的微生物菌落能繁榮生長,以便生物處理污水。而隨著污水處理的進行,不可避免地會在金屬毛線團內積聚生物污泥,生物污泥積聚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將金屬毛線團間的間隙賭塞,使污水不能正常通行,另外,好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污水厭氧微生物處理過程間的污水需要通過動力輸送,能耗大。污水進入通道時,受水的流動方向的制約,污水不容易充分與生物污泥接觸,為了保證污水與生物污泥充分接觸,只能控制污水的進入流速,這樣使污水處理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專利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不破壞微生物膜的同時,能有效清除積聚的生物污泥的、能耗少的、污水處理量大的改進的污水連續生物處理方法及裝置。本專利技術的污水連續生物處理方法是這樣實現的,依次包括污水厭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污水好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污水厭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是先往充滿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的封閉的厭氧通道內放置厭氧菌種,然后將待處理污水從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下面通過水平轉動的帶有數個排水孔的管持續導入厭氧通道,然后從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上面持續導出厭氧通道,厭氧菌種在污水中持續繁殖并在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表面形成微生物膜,同時,所產生的生物污泥積聚在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下面的封閉的厭氧通道內,厭氧通道內的生物污泥及微生物膜對經過的污水進行微生物處理,污水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沼氣通過封閉的厭氧通道上部的排氣口排走,厭氧處理后的污水通過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上部的封閉的厭氧通道上的排水口排出并通過管道導向污水好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污水好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是先往充滿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的封閉的好氧通道內放置好氧菌種,然后將經過污水厭氧微生物處理過程處理后的污水從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下面通過水平轉動的帶有數個排水孔的管導入好氧微生物處理過程的封閉的好氧通道內,然后從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上面持續導出好氧通道,同時,往封閉的好氧通道內持續通入空氣或者氧氣,好氧菌種在污水中持續繁殖并在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表面形成好氧微生物膜,同時,所產生的生物污泥積聚在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下面的封閉的好氧通道內,這樣,好氧通道內的生物污泥及微生物膜對經過的污水進行微生物處理,經好氧微生物處理后的水通過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上面的好氧通道上的排水口排出好氧通道外。在厭氧處理過程中間或用振動器震動厭氧通道內的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使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上所積聚的污水厭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所產生的生物污泥掉落到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下面的封閉 的厭氧通道內,在好氧處理過程中間或用振動器震動好氧通道內的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使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上所積聚的污水號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所產生的生物污泥掉落到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下面的封閉的好氧通道內。這里,厭氧通道上的排水口的高度高于好氧通道的排水口的高度,以便污水能利用重力流過好氧通道。為了充分利用水流的動力,同時使污水能充分與生物污泥及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接觸,將污水導入好氧通道或者厭氧通道內的排水孔的出口水平向同一個方向。這樣,污水就能憑借初始的水平方向的動力提供旋轉的推力,同時面狀的形式先進入顆粒狀的生物污泥中,以便與生物污泥充分接觸,然后,再上升經過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與生物膜充分接觸,從而有效地提升了污水生物處理能力。本專利技術由于采用水平轉動的帶有數個排水孔的管將污水導入通道內,這樣,污水就能在短時間內充分與生物污泥接觸,加快了污水的處理速度,從而有效地提升了污水處理效率,采用間或震動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和利用生物污泥對污水進行處理,并且,厭氧通道上的排水口的高度高于好氧通道的排水口的高度,因此,具有在不破壞微生物膜的同時,能有效清除積聚的生物污泥的、能耗少的優點。在好氧通道上的排水口的水通過管道導向好氧通道上的排水口下面的污泥\水分離器進行水、生物污泥分離。分離后的水導入人工濕地以便對水做進一步的生物凈化。為了進一步加速污水的處理,污泥\水分離器分離出來的生物污泥輸送到污水厭氧微生物處理過程的待處理污水中并連同待處理污水一起導入厭氧通道內。這樣,在導入厭氧通道過程中,污水與生物污泥充分接觸,有效地加快了污水的處理速度。本專利技術的污水連續生物處理裝置是這樣實現的,包括厭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好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厭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的上部及下部分別設置有水導出口和水導入部分,在厭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的頂部設置有沼氣排泄口,在厭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的中部設置有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機構,在厭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的底部設置有生物污泥收集槽,好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的上部及下部分別設置有水導出口和水導部分,在好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的中部設置有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機構,在好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的底部設置有生物污泥收集槽,在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機構下面的好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內設置有帶有供氣裝置的數個空氣導入口,水導入部分包括帶有污水出口的基座、沿垂直軸線轉動設置在基座上的且與污水出口連通的筒、水平連接在筒上的兩根以上的管、設置在管上的數個水導出口,厭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的水導出口高于好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的水導出口,厭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的水導出口通過管與好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的水導入口相連。使用時,先往厭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好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分別投放厭氧菌種、好氧菌種,往好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持續通入空氣或者氧氣,然后通過厭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的水導入口持續導入污水,一段時間后,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表面會形成微生物膜,此時,就能持續有效地對污水進行處理,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沼氣通過厭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的頂部所設置的沼氣排泄口排走,水導入部分的作用是使污水以面的形式進入到封閉容器的下部,以便污水能迅速地與生物污泥接觸,從而加快污水的處理。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機構包括固定在厭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或者好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內的基座、設置在基座上的振動器、與振動器連接的架子、設置在架子上的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振動器包括設置在基座與架子間的數個彈簧、設置在厭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或者好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頂部的振動動力、連接在振動動力與架子間的傳動桿。工作時,振動器間或震動架子,以便使積聚在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上生物污泥掉落到生物污泥收集槽內,好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內的多余的空氣通過頂部的排氣口排走。這里,為了在排放處理后的水之前先將生物污泥分離出來,在好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的水導出口上連接有污泥\水分離器,污泥\水分離器上部及下部分別設置有水導出 口和水導入口,好氧污水處理封閉容器的水導出口高于污泥\水分離器的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改進的污水連續生物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污水厭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污水好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污水厭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是先往充滿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的封閉的厭氧通道內放置厭氧菌種,然后將待處理污水從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下面通過水平轉動的帶有數個排水孔的管持續導入厭氧通道,然后從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上面持續導出厭氧通道,厭氧菌種在污水中持續繁殖并在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表面形成微生物膜,同時,所產生的生物污泥積聚在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下面的封閉的厭氧通道內,厭氧通道內的生物污泥及微生物膜對經過的污水進行微生物處理,污水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沼氣通過封閉的厭氧通道上部的排氣口排走,厭氧處理后的污水通過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上部的封閉的厭氧通道上的排水口排出并通過管道導向污水好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污水好氧微生物處理過程是先往充滿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的封閉的好氧通道內放置好氧菌種,然后將經過污水厭氧微生物處理過程處理后的污水從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下面通過水平轉動的帶有數個排水孔的管導入好氧微生物處理過程的封閉的好氧通道內,然后從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上面持續導出好氧通道,同時,往封閉的好氧通道內持續通入空氣或者氧氣,好氧菌種在污水中持續繁殖并在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表面形成好氧微生物膜,同時,所產生的生物污泥積聚在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下面的封閉的好氧通道內,這樣,好氧通道內的生物污泥及微生物膜對經過的污水進行微生物處理,經好氧微生物處理后的水通過金屬或非金屬毛線團上面的好氧通道上的排水口排出好氧通道外。...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澤,廖嘉琪,
申請(專利權)人:李澤,廖嘉琪,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