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寬河床壩式水電站導流施工方法。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寬河床壩式水電站導流施工方法,縮短水電樞紐工程的總工期。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步驟如下:a、在河道一側先修筑導流建筑物;b、修建導流建筑物同時,在河道另一側河床進行臨時圍堰施工;c、待臨時圍堰施工完成后,臨時圍堰與河岸圍成基坑抽排水,進行大壩的施工;d、導流建筑物具備過流條件后,延伸臨時圍堰上游段和下游段至河道對岸,形成上游主圍堰和下游主圍堰;e、對上游主圍堰和下游主圍堰之間基坑進行抽排水形成干地施工環境;f、上游主圍堰和下游主圍堰之間進行大壩或廠房的全面施工。本發明專利技術適用于寬河床壩式水電站采用分期導流方式布置的樞紐布置設計及施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技術涉及。適用于寬河床壩式水電站采用分期導流方式布置的樞紐布置設計及施工。
技術介紹
在寬河床布置壩式水電站時,當施工導流選擇分期導流方式時,常規施工是在時間上將導流分為若干期,并在空間上用圍堰將水工建筑物分為若干段,逐期逐段將樞紐工程修建完成。按常規施工導流方式布置的樞紐工程,一期導流通常修建導流建筑物,而控制工程總工期的關鍵項目一般放在二期或三期導流中實施,這種常規導流方式布置使得工程總工期或發電工期持續時間相對較長。如何縮短水電樞紐工程的總工期或發電工期是要在樞紐布置設計及工程施工導流布置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施工便捷、成本相對較低的寬河床壩式水電站導流施工方法,可有效縮短水電樞紐工程的總工期或發電工期,使電站達到提前受益的目的。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如下 a、在河道一側先修筑導流建筑物,即先在導流建筑物的上、下游位置分別施工進口圍堰和出口圍堰,待進口圍堰和出口圍堰施工完成后,開始修建導流建筑物; b、在修建導流建筑物的同時,在河道另一側河床進行臨時圍堰施工,該臨時圍堰呈U型,分為上游段、中間連接段和下游段,所述上游段和下游段均沿二期導流上、下游主圍堰的軸線修筑,臨時圍堰的開口端與該側河岸相連; C、待臨時圍堰施工完成后,對U型臨時圍堰與河岸圍成的基坑進行抽排水,形成干地施工環境,而后開始進行部分大壩或廠房的施工; d、在導流建筑物建成或具備過流條件后,拆除導流建筑物的進口圍堰和出口圍堰,并對河床進行截流,沿二期導流主圍堰軸線延伸臨時圍堰的上游段和下游段至河道對岸,分別形成上游主圍堰和下游主圍堰; e、對上游主圍堰和下游主圍堰之間的基坑進行抽排水形成干地施工環境,然后拆除臨時圍堰的中間連接段; f、在上游主圍堰和下游主圍堰之間進行大壩或廠房的全面施工。所述導流建筑物為導流明渠或導流隧洞。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中工程的關鍵項目(如大壩的部分壩段或廠房的部分機組)在截流前的導流建筑物施工期間就可實施,有效地縮短了水電樞紐工程的總工期或發電工期,從而使電站提前受益;本專利技術中在上游主圍堰和下游主圍堰施工時,結合部分臨時圍堰,降低了截流后上、下游主圍堰的施工強度,同時也為截流時機提供了較大的選擇性。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導流建筑物施工階段的布置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大壩或廠房全面施工階段的布置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實施例為一種寬河床壩式水電站導流施工方式,在水電站樞紐工程一期導流階段,在河道左、右岸均布置導流建筑物,即除了在導流建筑物7 (如導流明渠或導流隧洞)的上下游布置進、出口圍堰外,同時在關鍵項目(如大壩或廠房)四周結合二期導流的上、下游主圍堰提前實施部分圍堰,這樣就可在施工導流建筑物7 (如導流明渠或導流隧洞)的同時,提前施工工程關鍵項目(如大壩或廠房2)的部分項目,為水電工程的關鍵項目提前施工創 造了有利條件。本實施例的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a、如圖I所示,在河道一側先修筑導流建筑物7,即先在導流建筑物的上、下游位置分別施工進口圍堰5和出口圍堰6,待進口圍堰5和出口圍堰6施工完成后,開始修建導流建筑物7 ; b、在修建導流建筑物7的同時,在河道另一側,在工程的關鍵項目(如大壩的部分壩段或廠房的部分機組)四周施工臨時圍堰1,該臨時圍堰呈U型,臨時圍堰的開口端與該側河岸相連,該臨時圍堰分為上游段1-1和下游段1-3,以及連接上游段1-1和下游段1-3的中間連接段1-2,其中上游段1-1和下游段1-3分別沿著工程關鍵項目的上、下游主圍堰軸線布置,并可與上、下游主圍堰相結合,成為上、下游主圍堰的一部分; C、待臨時圍堰I施工完成后,對U型臨時圍堰I與河岸圍成的基坑進行抽排水,形成干地施工環境,而后進行部分大壩或廠房2的施工; d、等到導流建筑物7建成或具備過流條件后,拆除導流建筑物7的進口圍堰5和出口圍堰6,并對河床進行截流,延伸臨時圍堰I的上游段1-1和下游段1-3至河道對岸,經完善和加高后分別形成二期導流的上游主圍堰3和下游主圍堰4 ; e、對上游主圍堰3和下游主圍堰4之間的基坑進行抽排水形成干地施工環境,然后拆除臨時圍堰I的中間連接段1-2 ; f、在上游主圍堰3和下游主圍堰4之間進行大壩或廠房2的全面施工。權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如下 a、在河道一側先修筑導流建筑物(7),即先在導流建筑物的上、下游位置分別施工進口圍堰(5)和出口圍堰(6),待進口圍堰(5)和出口圍堰(6)施工完成后,開始修建導流建筑物(7); b、在修建導流建筑物(7)的同時,在河道另一側河床進行臨時圍堰(I)施工,該臨時圍堰呈U型,分為上游段(1-1)、中間連接段(1-2)和下游段(1-3),所述上游段(1-1)和下游段(1-3)均沿二期導流上、下游主圍堰的軸線修筑,臨時圍堰(I)的開口端與該側河岸相連; C、待臨時圍堪(I)施工完成后,對U型臨時圍堪(I)與河岸圍成的基坑進行抽排水,形成干地施工環境,而后開始進行部分大壩或廠房(2)的施工; d、在導流建筑物(7)建成或具備過流條件后,拆除導流建筑物的進口圍堰(5)和出口圍堰(6),并對河床進行截流,沿二期導流主圍堰軸線延伸臨時圍堰(I)的上游段(1-1)和下游段(1-3)至河道對岸,分別形成上游主圍堰(3)和下游主圍堰(4); e、對上游主圍堰(3)和下游主圍堰(4)之間的基坑進行抽排水形成干地施工環境,然后拆除臨時圍堰(I)的中間連接段(1-2); f、在上游主圍堰(3)和下游主圍堰(4)之間進行大壩或廠房(2)的全面施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寬河床壩式水電站導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建筑物(7)為導流明渠或導流隧洞。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縮短水電樞紐工程的總工期。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步驟如下a、在河道一側先修筑導流建筑物;b、修建導流建筑物同時,在河道另一側河床進行臨時圍堰施工;c、待臨時圍堰施工完成后,臨時圍堰與河岸圍成基坑抽排水,進行大壩的施工;d、導流建筑物具備過流條件后,延伸臨時圍堰上游段和下游段至河道對岸,形成上游主圍堰和下游主圍堰;e、對上游主圍堰和下游主圍堰之間基坑進行抽排水形成干地施工環境;f、上游主圍堰和下游主圍堰之間進行大壩或廠房的全面施工。本專利技術適用于寬河床壩式水電站采用分期導流方式布置的樞紐布置設計及施工。文檔編號E02B9/00GK102900058SQ201210449599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2日專利技術者陳義軍, 葉建群, 任金明, 呂國軒, 董寶順 申請人: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寬河床壩式水電站導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如下:a、在河道一側先修筑導流建筑物(7),即先在導流建筑物的上、下游位置分別施工進口圍堰(5)和出口圍堰(6),待進口圍堰(5)和出口圍堰(6)施工完成后,開始修建導流建筑物(7);b、在修建導流建筑物(7)的同時,在河道另一側河床進行臨時圍堰(1)施工,該臨時圍堰呈U型,分為上游段(1?1)、中間連接段(1?2)和下游段(1?3),所述上游段(1?1)和下游段(1?3)均沿二期導流上、下游主圍堰的軸線修筑,臨時圍堰(1)的開口端與該側河岸相連;c、待臨時圍堰(1)施工完成后,對U型臨時圍堰(1)與河岸圍成的基坑進行抽排水,形成干地施工環境,而后開始進行部分大壩或廠房(2)的施工;d、在導流建筑物(7)建成或具備過流條件后,拆除導流建筑物的進口圍堰(5)和出口圍堰(6),并對河床進行截流,沿二期導流主圍堰軸線延伸臨時圍堰(1)的上游段(1?1)和下游段(1?3)至河道對岸,分別形成上游主圍堰(3)和下游主圍堰(4);e、對上游主圍堰(3)和下游主圍堰(4)之間的基坑進行抽排水形成干地施工環境,然后拆除臨時圍堰(1)的中間連接段(1?2);f、在上游主圍堰(3)和下游主圍堰(4)之間進行大壩或廠房(2)的全面施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義軍,葉建群,任金明,呂國軒,董寶順,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