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由立柱、桁架梁、結構橫梁、門框、門、斜支撐、立桿、連接件、長輔助梁、短輔助梁、短梁各自為規格統一的標準件通過螺栓連接組合構成鋼結構框架形成。立柱連接在呈正方形的四個地面基礎上,鋼結構框架前面設有帶門鎖的門,四周鋪設鋼筋網,上層屋面鋪設防墜物腳手板,下層屋面鋪設彩鋼板。本發明專利技術依據塔吊標準節的尺寸、輕鋼結構設計規范等條件,設計了多種標準構件,通過將多種標準件組合構成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適用不同塔吊底層標準節尺寸、能自由組合、方便實用、省工省時、成本低的特點。它搭拆方便、符合綠色施工的理念,現場使用安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塔吊的圍護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塔吊是垂直或水平運輸建筑施工材料的必備工裝,塔吊司機每天需要從塔吊標準節內攀爬至塔吊駕駛室進行塔吊的駕駛,為了避免塔司以外人員從塔吊底層攀爬塔吊而造成安全隱患,施工現場常常要搭設一種簡易的防攀爬腳手架。此防攀爬腳手架既要有防止非塔吊工作人員攀爬的功能,又要滿足其它安全規范方面的要求。搭設傳統的防攀爬腳手架,要在編制方案后進行設計,在審批合格后進行搭設,搭設完成還要經過施工方、監理方等各方驗收,合格后才能使用,工程完工后就隨之拆除。凡有塔吊的工程項目,都要重復進行此項工作,進行重新搭設,極大地浪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為此,設計一種在不同塔吊標 準節尺寸下均可自由組合、方便實用、省工省時、可重復使用的組合裝配式塔吊底層防攀爬裝置大有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重復搭設防攀爬腳手架造成浪費的技術缺陷,給出一種適用不同塔吊底層標準節尺寸、能自由組合、方便實用、省工省時、成本低的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能夠實現的。本專利技術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包括連線呈正方形的四個地面基礎1,本專利技術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為標準件構成的組合裝配式鋼結構框架,由分別固接在所述四個基礎上的一根立柱,所述每根立柱上都設有五層連接支臂,所述任意一層連接支臂均設有平行處在相鄰柱面且相互成90°的兩個支臂,所述四根立柱由四根桁架梁通過第一層連接支臂連接構成四邊形地梁,由三根桁架梁通過第二層連接支臂連接構成鋼結構框架兩側及后面的下中間梁,由三根桁架梁通過第三層連接支臂連接構成鋼結構框架兩側及后面的上中間梁,由四根桁架梁通過第四層連接支臂連接構成四邊形下層屋面梁,由四根桁架梁通過第五層連接支臂連接構成四邊形上層屋面梁,所述鋼結構框架前面兩根立柱上的所述第二層連接支臂和第三層連接支臂分別連接有結構橫梁,所述鋼結構框架前面的地梁、結構橫梁中間部位設有門框,所述門框上安裝有門,所述下層屋面梁和上層屋面梁之間連接有斜支撐和立桿,所述上層屋面梁或者下層屋面梁前后方向的兩根桁架梁之間通過連接件對稱連接兩根長輔助梁,所述兩根長輔助梁之間通過連接件對稱連接兩根短輔助梁,所述兩根長輔助梁以及兩根短輔助梁在中點處通過連接件由短梁分別連接在所述四根桁架梁上形成上層屋面結構或者下層屋面結構,所述鋼結構框架四周固接鋪設有鋼筋網,所述上層屋面結構的上表面鋪設有防墜物腳手板,所述下層屋面結構的上表面鋪設有彩鋼板共同組合構成。本專利技術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其中所述立柱、桁架梁、結構橫梁、門框、門、斜支撐、立桿、連接件、長輔助梁、短輔助梁、短梁分別各自為材料以及尺寸規格統一具有互換性的標準件。本專利技術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其中所述立柱由其底端焊接的柱腳底板通過錨固在基礎上的螺柱固接在所述基礎上。本專利技術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其中所述五層連接支臂均焊接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桁架梁通過標準螺栓固接在所述立柱的所述連接支臂上。所述結構橫梁通過標準螺栓固接在所述立柱前面的所述連接支臂上。本專利技術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其中所述連接件焊接在所述長輔助梁、短輔助梁、短梁兩端,所述連接件通過標準螺栓與所述桁架梁、長輔助梁、短輔助梁連接。本專利技術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其中所述腳手板為50mm 厚的木板。本專利技術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其中所述門上設有門鎖。本專利技術另一個目的是給出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的施工方法,本專利技術的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的施工方法是通過以下步驟完成的,其中包括 步驟I、依照圖樣分別制造適用各型塔吊標準節尺寸的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的所用各種標準構件,對制造好的成品件進行除銹和涂刷防銹漆工作,之后入庫待用; 步驟2、依照本次施工塔吊標準節尺寸,依據設計圖樣在塔吊標準節四周施工帶有錨固螺柱的四個混凝土基礎,依照本次施工塔吊標準節尺寸,按規格長度選用立柱、桁架梁、結構橫梁、門框、門、斜支撐、立桿、長輔助梁、短輔助梁和短梁并將各選擇好的構件運至安裝地點準備進行現場安裝; 步驟3、當基礎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時,現場進行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的安裝; 步驟4、在組建成的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四周懸掛安全警示牌、安全標語口號,并開始使用, 步驟5、使用完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先對其組合體進行拆除、之后對拆除下來的各個標準構件進行除銹和涂漆維護工作,臨時存放或另行異地安裝; 本專利技術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步驟3中包括以下步驟 3. I、將立柱的柱腳底板通過錨固螺柱與混凝土基礎固接; 3. 2、將立柱和桁架梁、結構橫梁以及桁架梁和長輔助梁、短輔助梁、短梁通過螺栓連接; 3. 3、在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前面通過門框安裝門和門鎖;3. 4、將木板腳手板和上層屋面結構通過鐵絲連接固定,彩鋼板和下層屋面結構通過螺栓連接; 3.5、將鋼筋網和立柱、桁架梁通過1_厚、50_寬的鋼板由螺栓連接。本專利技術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與現有技術不同之處在于本專利技術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充分考慮了建筑施工現場塔吊的現場條件、標準節的尺寸、輕鋼結構的設計規范要求等條件,設計了多種標準構件,若干件標準構件通過螺栓連接組合構成本專利技術的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它具有適用不同塔吊底層標準節尺寸、能自由組合、方便實用、省工省時、成本低的特點。它搭拆方便、符合綠色施工的理念,現場使用安全。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作進 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I為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的結構主視示意圖。圖2為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的結構側視示意圖。圖3為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的結構俯視示意圖。圖4為立柱結構主視示意圖。圖5為圖4中A-A首I]面不意圖。圖6為圖4中B-B首I]面不意圖。圖7為圖3中連接件的典型I詳圖。圖8為圖I中的典型II詳圖。圖9為圖7中的C-C剖面結構示意圖。圖10為底層防攀爬裝置搭建在磚結構上的結構形式。圖11為底層防攀爬裝置搭建在小于250mm混凝土地面上的結構形式。圖12為底層防攀爬裝置搭建在大于250mm混凝土地面上的結構形式。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圖2、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包括連線呈正方形的四個地面基礎I。本專利技術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為標準件構成的組合裝配式鋼結構框架,由分別固接在四個基礎I上的一根立柱2,每根立柱2上都設有五層連接支臂2-1、2-2、2-3、2-4、2-5,任意一層連接支臂2_1或2_2或2_3或2-4或2-5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包括連線呈正方形的四個地面基礎(1),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施工現場可重復使用的吊塔底層防攀爬裝置為標準件構成的組合裝配式鋼結構框架,由分別固接在所述四個基礎(1)上的一根立柱(2),所述每根立柱(2)上都設有五層連接支臂(2?1、2?2、2?3、2?4、2?5),所述任意一層連接支臂(2?1)或(2?2)或(2?3)或(2?4)或(2?5)均設有平行處在相鄰柱面且相互成90°的兩個支臂,所述四根立柱(2)由四根桁架梁(3)通過第一層連接支臂(2?1)連接構成四邊形地梁(3?1),由三根桁架梁(3)通過第二層連接支臂(2?2)連接構成鋼結構框架兩側及后面的下中間梁(3?2),由三根桁架梁(3)通過第三層連接支臂(2?3)連接構成鋼結構框架兩側及后面的上中間梁(3?3),由四根桁架梁(3)通過第四層連接支臂(2?4)連接構成四邊形下層屋面梁(3?4),由四根桁架梁(3)通過第五層連接支臂(2?5)連接構成四邊形上層屋面梁(3?5),所述鋼結構框架前面兩根立柱(2)上的所述第二層連接支臂(2?2)和第三層連接支臂(2?3)分別連接有結構橫梁(3?6、3?7),所述鋼結構框架前面的地梁(3?1)、結構橫梁(3?6、3?7)中間部位設有門框(4),所述門框(4)上安裝有門(5),所述下層屋面梁(3?4)和上層屋面梁(3?5)之間連接有斜支撐(7)和立桿(8),所述上層屋面梁(3?5)或者下層屋面梁(3?4)前后方向的兩根桁架梁(3)之間通過連接件(9)對稱連接兩根長輔助梁(10),所述兩根長輔助梁(10)之間通過連接件(9)對稱連接兩根短輔助梁(11),所述兩根長輔助梁(10)以及兩根短輔助梁(11)在中點處通過連接件(9)由短梁(12)分別連接在所述四根桁架梁(3)上形成上層屋面結構或者下層屋面結構,所述鋼結構框架四周固接鋪設有鋼筋網(13),所述上層屋面結構的上表面鋪設有防墜物腳手板(14),所述下層屋面結構的上表面鋪設有彩鋼板(15)共同組合構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年軍,李運闖,劉巖,張喬官,費曉華,夏勝,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建一局華中建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