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連鑄結晶器,由外殼(1)、內水套(2)、銅管(3)、足輥(4)組成,銅管固定在外殼內,足輥設置在外殼外面,在外殼內設有內水套,包圍銅管,內水套與銅管之間形成水縫,其特征在于水縫壁表面粗糙,凸凹不平。(*該技術在201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冶金連鑄設備,特別是連鑄結晶器。
技術介紹
目前,冶金工業連鑄生產中廣泛使用的是管式結晶器,一般由外殼、內水套、銅管和足輥組成,銅管固定在外殼內,足輥設置在外殼外面,在外殼內設有內水套,包圍銅管,內水套與銅管之間形成間隙(水縫),一般在4-6mm之間,在該間隙中有一定流速的冷卻水對銅管進行冷卻,由于需要及時將銅管上的熱量帶走,冷卻水的流速一般達到6-10m/s,這類結構的結晶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①水的冷卻作用發揮不充分,水在內水套與銅管之間的水縫中流過時,只有部分水質點真正參與了與銅管壁的熱交換,多數水質點只是在通過水縫后、在水縫以外的區域內與獲得熱量的水質點混合,間接參與了熱交換,這樣冷卻水的冷卻效率就很低,從而限制了連鑄拉坯速度的提高,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形成水縫的內水套或銅管表面光滑,形成的水縫壁表面光滑,冷卻水流過時形成層流造成的。②由于以上原因,要保持一定的冷卻效果,就必須增大進水口和出水口的壓差,用較高的流速來維持冷卻,很容易造成結晶器漏水,發生事故。③由于在銅管外壁面上存在一個速度極低、溫度很高的層流底層,造成銅管外壁極易結垢,惡化傳熱條件,導致漏鋼事故發生,因此需要對冷卻水質進行嚴格控制,以減少銅管壁結垢,但是增加了冷卻水的運行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連鑄結晶器,使冷卻水在內水套與銅管之間的水縫中流過時,冷卻水在水縫中全部參與冷卻,不產生層流,解決
技術介紹
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結晶器的內水套與銅管之間形成的水縫壁表面粗糙,凸凹不平。可以在內水套或銅管壁上設置若干肋筋,肋筋隨意布置,可以貫通整個水縫。還可以在內水套或銅管壁上設置若干凸起物,凸起物的形狀是任意的,可以是圓形的、有棱角的等形狀。凸起物可以任意布置,也可以有規律布置。采用本技術,由于內水套與銅管之間的水縫壁表面粗糙,凸凹不平,改善了水縫內水的流動狀態,增強了水流的湍動效果,使冷卻水在水縫中全部參與冷卻,提高冷卻效果和結晶器使用壽命,相應可以提高連鑄坯的拉速。同等冷卻要求的條件下,可以相對降低進水口和出水口的壓差,相對降低對冷卻水質要求,減少結晶器事故和運行成本。本技術具有結構合理、冷卻效率高、減少結晶器事故和運行成本等特點。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1中的I局部放大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2中的I局部放大圖。圖中結晶器外殼1,內水套2,銅管3,足輥4,局部放大部位I,圓形凸起物5,有棱角凸起物6。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在實施例中,本技術由外殼1、內水套2、銅管3、足輥4組成,銅管固定在外殼內,足輥設置在外殼外面,在外殼內設有內水套,包圍銅管,內水套與銅管之間形成水縫,水縫壁表面粗糙,凸凹不平。實施例1 結晶器的內水套2與銅管3之間形成水縫,內水套的水縫壁上設有若干圓形凸起物5。實施例2 結晶器的內水套2與銅管3之間形成水縫,內水套的水縫壁上設有若干有棱角的凸起物6。實施例3 結晶器的內水套2與銅管3之間形成水縫,內水套的水縫壁上設有若干條狀肋筋,貫穿整個水縫。權利要求1.一種連鑄結晶器,由外殼(1)、內水套(2)、銅管(3)、足輥(4)組成,銅管固定在外殼內,足輥設置在外殼外面,在外殼內設有內水套,包圍銅管,內水套與銅管之間形成水縫,其特征在于水縫壁表面粗糙,凸凹不平。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之連鑄結晶器,其特征是內水套(2)或銅管(3)壁上設置若干肋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之連鑄結晶器,其特征在于內水套(2)或銅管(3)壁上設置若干凸起物。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之連鑄結晶器,其特征是所說的肋筋設置在內水套上,貫穿整個水縫。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之連鑄結晶器,其特征是所說的凸起物為圓形的,設置在內水套上。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之連鑄結晶器,其特征是所說的凸起物為有棱角的,設置在內水套上。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冶金連鑄設備,特別是連鑄結晶器,專利技術目的是使冷卻水在水縫中全部參與冷卻,不產生層流,技術方案是由外殼(1)、內水套(2)、銅管(3)、足輥(4)組成,內水套與銅管之間形成水縫,水縫壁表面粗糙,凸凹不平。采用本技術,由于內水套與銅管之間的水縫壁表面凸凹不平,改善了水縫內水的流動狀態,增強了水流的湍動效果,使冷卻水在水縫中全部參與冷卻,提高冷卻效果和結晶器使用壽命,相應可以提高連鑄坯的拉速。同等冷卻要求的條件下,可以相對降低進水口和出水口的壓差,相對降低對冷卻水質要求,減少結晶器事故和運行成本。本技術具有結構合理、冷卻效率高、減少結晶器事故和運行成本等特點。文檔編號B22D11/04GK2598685SQ0323623公開日2004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3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2003年1月21日專利技術者李廣, 廣 李 申請人:李廣, 廣 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廣,
申請(專利權)人:李廣,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