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弦類樂器,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雙排弦樂器,例如雙排箜篌等樂器的琴弦微調裝置。
技術介紹
箜篌作為一種傳統的民族樂器在現在的演奏表演中越來越受到重視。雙排弦的箜篌由于其在演奏時能夠產生壓顫效果而受到音樂愛好者的鐘愛。但是針對箜篌,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出現同時兼顧使用方便、調音精準的調弦裝置。目前廣泛使用的拉緊調弦裝置為一根簡單的錐度軸,穿在木梁上靠摩擦力將弦拉緊,在演奏樂曲前用專用的扳手逐一對每一根弦進行調音,使用起來很不方便,且由于使用的力量較大使得不易對琴弦的音調進行微調。另外,針對雙排弦的箜篌,甚至雙排弦的其它樂器,目前還沒有對其雙排琴弦同時進 行調校的專用工具。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對箜篌的雙排琴弦同時進行微調的裝置,簡化了調整方式使調整簡便易行并且能夠準確調整琴弦的音階。同時,該裝置也可以適用于其它雙排弦樂器的調校。本專利技術的整體結構包括(結合圖I)軸I、錐套2、滑套3、齒輪4、齒輪5、齒輪6、兩個齒輪7、旋鈕8 ;其中軸I為一個整體,延軸向分布為多節,每節的形狀近似于圓柱體,節與節之間呈臺階狀過渡,由下至上各節的外圓截圓半徑依次遞減,在軸I最大外圓截圓半徑的一節設置有I或2個通孔用于上弦;錐套2包括一個內孔,該內孔為臺階狀孔,其內表面與軸I外表面滑配,錐套2沿軸向分布為兩節,每節的形狀近似于圓筒體,節與節之間呈臺階狀過渡,下面一節的外圓截圓半徑大于上面一節的外圓截圓半徑;軸I除所述最大外圓截圓半徑的一節外均嵌套于錐套2中;滑套3包括一個內孔,所述內孔的內表面與錐套2上面一節的外表面滑配,滑套3的形狀近似于圓筒體,設置有I或2個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雙排弦樂器的琴弦微調裝置,其結構包括:軸(1)、錐套(2)、滑套(3)、第一齒輪(4)、第二齒輪(5)、第三齒輪(6)、兩個第四齒輪(7)、旋鈕(8);其中軸(1)為一個整體,延軸向分布為多節,每節的形狀近似于圓柱體,節與節之間呈臺階狀過渡,由下至上各節的外圓截圓半徑依次遞減,在軸(1)最大外圓截圓半徑的一節設置有1或2個通孔用于上弦;錐套(2)包括第一內孔,所述第一內孔為臺階狀孔,其內表面與軸(1)外表面滑配,錐套(2)沿軸向分布為兩節,每節的形狀近似于圓筒體,節與節之間呈臺階狀過渡,下面一節的外圓截圓半徑大于上面一節的外圓截圓半徑;軸(1)除所述最大外圓截圓半徑的一節外均嵌套于錐套(2)中;滑套(3)包括第二內孔,所述第二內孔的內表面與錐套(2)所述上面一節的外表面滑配,滑套(3)的形狀近似于圓筒體,設置有1或2個通孔用于上弦;滑套(3)通孔處的外圓截圓半徑與軸(1)最大外圓截圓半徑相同;第一齒輪(4)、第二齒輪(5)、第三齒輪(6)由下至上同軸排列,分別與滑套(3)上端、錐套(2)上端、軸(1)上端固定連接;第一齒輪(4)、第二齒輪(5)、第三齒輪(6)的外徑相同;第一齒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雙排弦樂器的琴弦微調裝置,其結構包括 軸(I)、錐套(2)、滑套(3)、第一齒輪(4)、第二齒輪(5)、第三齒輪(;6)、兩個第四齒輪(7)、旋鈕⑶; 其中 軸(I)為一個整體,延軸向分布為多節,每節的形狀近似于圓柱體,節與節之間呈臺階狀過渡,由下至上各節的外圓截圓半徑依次遞減,在軸(I)最大外圓截圓半徑的一節設置有I或2個通孔用于上弦; 錐套(2)包括第一內孔,所述第一內孔為臺階狀孔,其內表面與軸(I)外表面滑配,錐套(2)沿軸向分布為兩節,每節的形狀近似于圓筒體,節與節之間呈臺階狀過渡,下面一節的外圓截圓半徑大于上面一節的外圓截圓半徑; 軸(I)除所述最大外圓截圓半徑的一節外均嵌套于錐套(2)中; 滑套(3)包括第二內孔,所述第二內孔的內表面與錐套(2)所述上面一節的外表面滑配,滑套(3)的形狀近似于圓筒...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東紅,趙世全,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新海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