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光伏組件組框的溢膠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用注膠頭將密封膠注入邊框的安裝槽內,其中,所述注膠頭的出口具有由平臺和斜面相交組成的尖端,所述斜面與平臺的夾角β為75°~80°,所述斜面的高度h為7mm~8mm;(2)將層壓板置于裝框機的升降平臺,用裝框機的壓塊從邊框的四邊角處壓合邊框,使邊框的安裝槽套裝于層壓板邊緣而溢出密封膠,組框形成光伏組件;(3)通過多個自動線單元的履帶接續輸送光伏組件至密閉室以固化密封膠。本發明專利技術可形成良好的密封膠溢膠效果,保證光伏組件的絕緣密封,同時大大減少清理密封膠的次數,提高了光伏組件的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光伏組件的生產工藝,特別涉及一種光伏組件組框的溢膠工藝。
技術介紹
光伏組件主要由玻璃、EVA、電池片、背板和邊框組成,在光伏組件的生產過程中,先通過EVA將電池片包夾于玻璃和背板之間,形成層壓板(也稱光伏組件半成品),然后將邊框組裝到層壓板上最終構成光伏組件。光伏組件組框的具體過程是(1)用硅膠做密封膠,通過注膠用的注膠頭將密封膠填充在邊框的安裝槽中;(2)用裝框機將邊框的安裝槽套裝在層壓板的邊緣上(即層壓板的邊緣被壓合于邊框的安裝槽內),安裝槽內的密封膠溢出至安裝槽的槽口邊緣,在玻璃板和背板上形成密封絕緣層;(3 )通過自動線將光伏組件輸送至密閉室,經4飛小時固化密 封膠。這一光伏組件組框的整個過程中,都需控制密封膠的溢膠效果,以最終保證層壓板的密封絕緣,所以,這一光伏組件組框并保證溢膠效果的過程也就是光伏組件組框的溢膠工藝過程,其中,溢膠效果是指層壓板與邊框安裝槽的縫隙,用塞尺插入至接觸密封膠的深度不超過4_,同時層壓板的背板面有密封膠均勻溢出,不允許有缺膠、氣泡、卷邊的現象。足夠的膠量可以保證絕緣效果,但易造成外觀缺陷,需要修整清理,如果密封絕緣效果不好,將導致光伏組件濕絕緣電阻不達標,存在安全隱患并減少光伏組件使用壽命。現有的光伏組件組框的溢膠工藝所得到的溢膠效果通常達不到上述溢膠效果(是怎樣的要求?溢膠效果的好與壞如何判定?溢膠量可否獲得?,具體存在以下缺陷(a)如圖I-圖4所示,注膠時,注膠頭I的出口面呈一傾斜角α的斜面11,使得注膠時,注膠頭I自身在安裝槽21內占用過多空間,最終不僅導致密封膠3在安裝槽21內的注入量少,而且所形成的密封膠3上表面也呈一傾斜角為α的斜面,當層壓板5壓入安裝槽21內后,將使密封膠3的溢出不均勻,通常還要再進行一次手動補膠以保證絕緣密封,且手工補膠對操作者的熟練度要求高,成功率低;同時,由于注膠頭I的出口斜面11的高度h小,所以在注膠完成后,注膠頭I的出口處還容易被密封膠包裹堆積,若密封膠固化,將進一步影響注膠效果而最終導致溢膠效果差;而為了減少這一影響,就需要經常對注膠頭I的出口進行清理;(b)如圖5所示,裝框時,將層壓板5置于裝框機的升降臺面,再將邊框2置于裝框機上層壓板5四邊角處的壓塊4上,由裝框機驅動壓塊4將邊框2的安裝槽21套入層壓板5邊緣,此時,由于層壓板5的擠壓,安裝槽21內的密封膠3將從層壓板5和安裝槽21間的縫隙中溢出,甚至從光伏組件6的四邊角處溢出至各壓塊4上堆積固化,如不經常清理將影響組框時的平整度,邊框2與層壓板5間產生臺階或過大間隙,影響光伏組件6的外形尺寸;而為了減少這一影響,就需要經常對各壓塊4進行清理;(C)如圖6所示,輸送時,為了便于工序調整及考慮到不同尺寸規格的光伏組件,將自動線分解成多個自動線單元7,光伏組件6通過各個自動線單元7上的履帶71來接續傳遞輸送。雖然光伏組件6在各自動線單元7上輸送時,履帶71僅跟邊框2接觸產生輸送力,但由于各自動線單元7之間存在傳送間隙,自動線單元7上的履帶71很容易頂觸到層壓板5,導致層壓板5與安裝槽21之間的間隙發生變化,未固化的密封膠3易出現斷層、再次溢出,污染履帶71及光伏組件6,還造成缺膠、絕緣密封不良等現象;此外,如圖7所示,為適應裝框機及自動線布置的需要,有時需在自動線中設置一對相互垂直的自動線單元7,使光伏組件6的輸送流向垂直轉彎,這一對相互垂直的自動線單元7間隙較大,還由于履帶71轉向力的影響,光伏組件6在此處的垂直轉彎過渡很不平穩,也很容易導致密封膠3不穩定溢出;也即,在密封膠3未固化的時間內,傳統光伏組件的溢膠工藝方法在傳送、搬運組件時,都易造成邊框2與層壓板5間頻繁相對運動,導致密封膠3不受控地溢出,增加了后續修補密封膠3的工作量或影響光伏組件6的品質。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光伏組件組框的溢膠工藝,以形成良好的密封膠溢膠效果,保證光伏組件的絕緣密封,同時大大減少清理密封膠的次數,提高了光伏組件的生產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光伏組件組框的溢膠工藝,包括以下步驟(I)用注膠頭將密封膠注入邊框的安裝槽內,其中,所述注膠頭的出口具有由平臺和斜面相交組成的尖端,所述斜面與平臺的夾角β為75° 10°,所述斜面的高度h為7mnT8mm ;(2)將層壓板置于裝框機的升降平臺,用裝框機的壓塊從邊框的四邊角處壓合邊框,使邊框的安裝槽套裝于層壓板邊緣而溢出密封膠,組框形成光伏組件;(3)通過多個自動線單元的履帶接續輸送光伏組件至密閉室以固化密封膠。進一步地,本專利技術所述步驟(I)中,控制注膠頭注入安裝槽內的密封膠的截面積為14mnT20mm2,以利于保證密封膠的溢出效果。本專利技術所述步驟(2)中,所述壓塊具有排膠口,以利于溢出的密封膠由排膠口排出,避免堆積。本專利技術所述步驟(3)中,在每個自動線單元之間的間隙中加設有同步履帶,利于光伏組件在各自動線單元之間的間隙中平穩過渡。本專利技術所述步驟(3)中,在多個自動線單元中具有至少一對用于垂直轉彎輸送光伏組件的相互垂直的自動線單元,在每對相互垂直的自動線單元上分別加設至少一個滾筒,各滾筒的轉向均與轉彎前輸送光伏組件的自動線單元的輸送方向相同,以使光伏組件在垂直轉彎時平穩過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專利技術采用出口具有尖端的注膠頭,尖端的平臺和斜面的設置利于使密封膠在安裝槽內形成較為均勻的形狀,最大限度填充安裝槽,有利于密封膠的均勻溢出,避免了人工補膠;同時,注膠頭的斜面高度大,注膠時密封膠不易包裹在注膠頭的出口周圍,避免影響注膠;(2)本專利技術的裝框機的壓塊采用開有排膠口的壓塊,當邊框受壓塊擠壓力套在層壓板邊緣時,邊框的安裝槽內的密封膠溢出至邊框外,溢出的密封膠在壓塊的擠壓力下經排膠口排出,避免了密封膠在壓塊處堆積固化帶來的組框缺陷,同時省去了清理密封膠的工序;(3)本專利技術在兩自動線單元之間加設有履帶,利于光伏組件平穩過渡,防止履帶頂碰到層壓板而發生密封膠不穩定地溢出帶來的缺陷;(4)本專利技術在每對各自相互垂直的自動線單元上各自加設有滾筒,利于光伏組件在滾筒的承托下轉彎變向,防止履帶頂碰到層壓板而發生密封膠不穩定地溢出帶來的缺陷。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技術中注膠頭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側視圖;·圖3為圖2的俯視圖;圖4為現有技術的注膠頭往邊框的安裝槽內注膠的示意圖;圖5為現有技術中裝框機的壓塊組框時示意圖;圖6為現有技術中自動線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現有技術光伏組件垂直轉彎的自動線的俯視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注膠頭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8的側視圖;圖10為圖9的俯視圖;圖11為本專利技術注膠頭往邊框的安裝槽內注膠及密封膠的截面的示意圖;圖12為本專利技術裝框機的壓塊的結構示意圖;圖13為本專利技術組框后光伏組件的截面圖;圖14為本專利技術自動線的結構示意圖;圖15為本專利技術光伏組件垂直轉彎的自動線的俯視圖。圖中1、注膠頭;11、斜面;12、平臺;2、邊框;21、安裝槽;3、密封膠;4、壓塊;41、排膠口 ;5、層壓板;6、光伏組件;7、自動線單元;71、履帶;72、同步履帶;73、滾筒。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一種光伏組件組框的溢膠工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光伏組件組框的溢膠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用注膠頭將密封膠注入邊框的安裝槽內,其中,所述注膠頭的出口具有由平臺和斜面相交組成的尖端,所述斜面與平臺的夾角β為75°~80°,所述斜面的高度h為7mm~8mm;(2)將層壓板置于裝框機的升降平臺,用裝框機的壓塊從邊框的四邊角處壓合邊框,使邊框的安裝槽套裝于層壓板邊緣而溢出密封膠,組框形成光伏組件;(3)通過多個自動線單元的履帶接續輸送光伏組件至密閉室以固化密封膠。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光伏組件組框的溢膠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用注膠頭將密封膠注入邊框的安裝槽內,其中,所述注膠頭的出口具有由平臺和斜面相交組成的尖端,所述斜面與平臺的夾角β為75° 10°,所述斜面的高度h為7mnT8mm ; (2)將層壓板置于裝框機的升降平臺,用裝框機的壓塊從邊框的四邊角處壓合邊框,使邊框的安裝槽套裝于層壓板邊緣而溢出密封膠,組框形成光伏組件; (3)通過多個自動線單元的履帶接續輸送光伏組件至密閉室以固化密封膠。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組件組框的溢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控制注膠頭注入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汪利,卜林,胡紅奇,劉志剛,曹明鏡,
申請(專利權)人:合肥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