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柜(60)具有隔熱主體(2),隔熱主體(2)包括矩形的基部(3)以及直立的前壁(4)、后壁(5)和端壁(6、7),所述端壁(6、7)使前壁(4)和后壁(5)相互連接。所述主體(2)形成頂端敞開的產品室(8)。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蓋在后壁(5)的頂部處由合頁鉸接地安裝以關閉產品室(8),同時允許顧客查看在產品室(8)內陳列的冷藏或冷凍商品。在主體(2)的一端設有制冷機組(12),其用于產生循環穿過產品室(8)的氣候控制的冷空氣流,以便使產品室(8)內的商品維持在所需的冷藏或冷凍條件。空氣分配插入件(68)可拆卸地固定在產品室(8)內,并且與隔熱主體(2)的內部襯套(66)配合以便形成空氣循環管道,其用于向和從產品室輸送由制冷機組(12)產生的冷空氣流,從而以受控方式使氣候控制的冷空氣流循環穿過產品室(8)。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制冷柜。本專利技術特別涉及在零售商店中用于待售冷凍產品的儲存和展示的這種類型的商用制冷柜。
技術介紹
通常這種柜包括產品室,其具有用于冷卻產品室的相關的制冷系統,所述制冷系統具有纏繞產品室側壁的蒸發旋管。為促進柜的內壁或襯套的良好傳熱,蒸發旋管通常由鋁質材料制成。在操作過程中,在柜的內側壁上逐漸結霜,并且必須去除上述霜。這通常通過在蒸發旋管中通熱的制冷劑氣體或者通過在側壁上安裝的電加熱元件來完成。然而,這一系統的主要缺點在于柜的內部在除霜周期中被加熱,這使得柜內商品至少部分地解凍,而這是不希望的(結果)。同樣,在除霜周期結束之后,需要增加能量來將柜內溫度降回至理想的儲存溫度。此外,為了允許柜內溫度在每個除霜周期中升高,正常工作中的制冷設備可被設成使柜的內部冷至約_24°C,而不是約-20°C,該_20°C為儲存于柜內的商品的理想儲存溫度。因此,在這些柜的正常運行中存在相當大的能量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克服上述問題。根據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制冷柜,其包括廣品室;用于產生氣候控制的冷空氣流的裝置;空氣輸送裝置,其用于以受控方式輸送所述氣候控制的冷空氣流穿過產品室,所述空氣輸送裝置具有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進氣口與產品室的下部連通,所述排氣口在進氣口上方與產品室連通。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排氣口與產品室的上部連通。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空氣輸送裝置包括進入空氣管道和排出空氣管道,所述進入空氣管道在產品室的下部處形成于產品室的側壁內,所述排出空氣管道在產品室的上部處形成于產品室的側壁內,所述進入空氣管道具有與產品室連通的進氣開口,所述排出空氣管道具有與產品室連通的排氣開口,每個空氣管道均連接至用于產生氣候控制的冷空氣流的裝置,以使所述氣候控制的冷空氣流循環穿過產品室。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進氣口包括至少部分地沿產品室的下部延伸的進入空氣管道,并且所述排氣口包括至少部分地沿產品室的上部延伸的排出空氣管道,每個空氣管道均具有與產品室連通的多個開口,其用于提供空氣在所述管道和產品室之間通過的通道,并且每個空氣管道均與用于產生氣候控制的冷空氣流的裝置連通。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空氣輸送裝置包括安裝于產品室內的空氣分配插入件,所述插入件的外部與產品室的內壁配合以限定所述空氣管道,所述空氣分配插入件具有開口,其用于提供空氣在所述管道與產品室之間通過的通道。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空氣分配插入件可拆卸地固定于產品室內。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柜包括外殼;襯套,其形成安裝在外殼內并與外殼間隔開的產品室;隔熱材料,其安裝在外殼與襯套之間;空氣分配插入件,其安裝于襯套內并與襯套配合以形成進入空氣管道和排出空氣管道。在另一實施例中,在襯套和插入件之間并且在位于所述空氣分配插入件底部的進氣開口和位于所述空氣分配插入件頂部的排氣開口之間安裝有密封元件,其使進氣開口與排氣開口隔離以限定襯套和空氣分配插入件之間的進入空氣管道和排出空氣管道。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密封元件安裝在所述襯套上。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密封元件安裝在所述空氣分配插入件上。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襯套具有基部和直立的側壁,多個空氣導流板間隔地安裝在基部上并從基部向上突出,空氣分配插入件坐設于所述空氣導流板上,所述空氣導流板用于控制進入所述空氣分配插入件的進入空氣管道開口的冷空氣的分配,其中所述進入空氣管道開口與產品室連通。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用于產生氣候控制的冷空氣流的裝置為包括制冷劑循環系統的制冷機組,所述制冷劑循環系統具有壓縮機、冷凝器、節流閥、蒸發器和風扇,所述風扇用于跨過蒸發器輸送空氣以產生氣候控制的冷空氣流。因為蒸發器遠離所述柜,柜內部不會由于除霜而產生加熱。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制冷機組安裝在盒體上,所述盒體與所述柜可拆卸地接合。因此,為便于維護和修理,所述盒體可簡單地移除和更換而不中斷所述柜的冷卻。附圖說明參照附圖,通過以下對僅以實例方式給出的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的描述,將更清楚地理解本專利技術。其中圖I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制冷柜的透視圖;圖2為制冷柜的平面圖;圖3為制冷柜的分解透視圖;圖4為示出所述柜的制冷設備的放大細節透視圖;圖5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方式的另一制冷柜的部分的透視圖;圖6為圖5中示出的制冷柜的剖視圖;圖7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方式的另一制冷柜的透視圖;圖8為圖7的制冷柜的分解透視圖;圖9為圖7的制冷柜的空氣分配插入件的細節透視圖;圖10為形成圖7的制冷柜的內壁的襯套的細節平面圖;圖11為圖10的襯套的底部細節平面圖;圖12為圖7的制冷柜的制冷機組盒體的細節透視圖;圖13為與圖12相似的移除了盒體的蒸發器殼體部分后的圖;圖14為與圖9相似的示出空氣分配插入件的圖;圖15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第四實施方式的另一制冷柜的透視圖;圖16為圖15的制冷柜沿圖15中XVI-XVI線所取的側剖視圖;圖17為沿圖15中XVII-XVII線所取的側剖視圖18為圖15的制冷柜的側剖視圖;以及圖19為圖15的制冷柜的平面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附圖,并且首先參照其中的圖1-4,示例性地說明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制冷柜,其總體由附圖標記I所指示。所述制冷柜I具有隔熱主體2,隔熱主體2包括矩形的基部3以及直立的前壁4、后壁5和端壁6、7,所述端壁6、7使前壁4和后壁5相互連接。所述主體2形成頂端敞開的產品室8。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蓋9在后壁5的頂部處由合頁10鉸接地安裝,以關閉產品室8,同時允許顧客查看在產品室8內陳列的冷藏或冷凍商品。在主體2的一端設有制冷機組12,其用于產生循環穿過產品室8的氣候控制的冷空氣流,以便使產 品室8內的商品維持在所需的冷藏或冷凍條件。空氣分配插入件15可拆卸地固定在產品室8內,并且與產品室8的內側壁23配合以便形成空氣循環管道,其用于向產品室8輸送由制冷機組12產生的冷空氣流以及從產品室8輸送冷空氣流,從而以受控方式使氣候控制的冷空氣流循環穿過產品室8。現在特別參照圖3,所述插入件15具有底板16以及直立的前板17、后板18和端板19,所述端板19使前板17和后板18在一端相互連接。在所述插入件15內的一端設有臺階20,以容納柜主體2的產品室8內的互補的臺階,所述互補的臺階形成制冷機組12的罩。位于前板17、后板19和端板19頂部的向外突出的邊緣22與柜主體2的內壁23相接合并且與柜主體2的內壁23形成氣密密封。在前板17和后板18的每個的外表面上與邊緣22間隔開的下方都具有一對間隔開的向外突出的密封肋條24。每對密封肋條24在插入件15的相反兩端之間平行于邊緣22延伸。在端板19的外表面26處,所述肋條24形成L形的突起以便與柜主體2的端壁7的內表面密封接合。所述肋條24與柜主體2的內側壁23配合以形成空氣管道,其用于輸送由制冷機組12產生的調節空氣進入和流出產品室8。實質上,邊緣22和肋條24將插入件15的外部和柜主體2的內側壁23之間的空間劃分成位于肋條24下方的下方進入空氣管道25以及位于肋條24和邊緣22之間的上方排出空氣管道27。可以理解,肋條24除了設置在插入件15上,還可以設置在柜主體2的內壁23上。位于肋條24下方在前板17和后板18中(可選地位于底板16中)的若干間隔開的進氣開口 28允許形成來自制冷機組12的空氣穿過進入空氣管道2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E·列儂,
申請(專利權)人:歐瑞爾有限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