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施方式的旋轉電機在其框架中具備收容反相器等驅動裝置的控制殼體。在該控制殼體中設置用于抑制該控制殼體的振動或調整該控制殼體的固有頻率的振動抑制構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在框架中具有定子及轉子的旋轉電機。
技術介紹
作為上述旋轉電機中驅動裝置的主要配置方式,舉例圖8A、圖SB中模式示出的兩種。S卩,圖8A所示的控制殼體I在其內部收容反相器等驅動裝置(省略圖示),與旋轉電機2離間配設。所述反相器的輸出電壓經向控制殼體I的外部引出的電源纜線3供給旋轉電機2。在該控制殼體I的配置方式中,除旋轉電機2之外必需控制殼體I用的設置空間,存在空間效率差的問題。另外,還存在如下問題,由于旋轉電機2與電源纜線3之間 的反射等而發生電涌電壓,或從該電源纜線3發出的電波作為噪聲而對其他設備帶來影響坐寸ο另一方面,圖8B所示的控制殼體I’固定在旋轉電機2’的框架2a’的外周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據此,在不必電源纜線3等的同時,能實現設置空間的縮小化,還能解決所述噪聲的問題等。先前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特開平10-80101號公報專利文獻2 :特開平7-154940號公報專利技術概要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在后者的旋轉電機2’中,即便在其框架2a’與控制殼體I’之間配置橡膠等彈性材料的情況下,若控制殼體I’因運行時來自框架2a’的振動傳遞而諧振,則從控制殼體I’放射其共鳴音。另外,因為控制殼體I’中收容包含構成反相器的電子部件的公知轉換電路或該電子部件安裝用基板等,所以在控制殼體I’形狀較大且振動的情況下,發生的噪音也大,另一方面,必需保護電子部件不受振動影響。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一種旋轉電機,通過在旋轉電機的定子框中設置質量體,抑制旋轉電機的振動或噪音,但實情是對上述控制殼體I’連暗示都不存在。即,在后者的旋轉電機2’中,控制殼體I’自身的噪音特別大,或者必需保護反相器的電子部件不受振動影響,存在在旋轉電機2’中附設控制殼體I’時應解決的特有課題。因此,提供一種旋轉電機,在旋轉電機的框架中設置控制殼體中,能以較簡單的構成抑制控制殼體的噪音及振動。解決問題的手段本實施方式的旋轉電機在框架內具有定子及轉子,在所述框架中設置收容反相器等驅動裝置的控制殼體,在所述控制殼體中設置用于抑制該控制殼體振動或調整該控制殼體的固有頻率的振動抑制構造。附圖說明圖I表示適用于泵裝置的一實施方式,是部分截斷附設了控制殼體的旋轉電機來表示的整體圖。圖2是控制殼體的平面圖。圖3是表示控制殼體的解析模塊的圖。圖4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控制殼體中的噪音電平的圖。圖5A是夸張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控制殼體中裝配殼體蓋的狀態下、基于固有值解析的振動模式的圖。·圖5B是本實施方式的控制殼體中取下殼體蓋的狀態下所示的圖5A相當圖。圖6是現有構成的控制殼體的圖4相當圖。圖7A是現有構成的控制殼體中裝配殼體蓋的狀態下、基于固有值解析的振動模式圖。圖7B是現有構成的控制殼體中取下殼體蓋的狀態下所示的圖7A相當圖。圖8A是用于說明現有旋轉電機中控制殼體的主要配置方式的圖。圖8B是表示現有旋轉電機中其他配置方式的圖8A相當圖。符號說明附圖中,10表旋轉電機,18表框架,20表控制殼體,30表反相器,35a、35b表不側面部,35表不殼體本體,36表不殼體蓋,34、39表不扇,37表不肋(振動抑制構造),38表示開口部,40表示閉塞部(振動抑制構造)。實施專利技術的方式下面,參照圖I-圖7B來說明將旋轉電機(下面稱為電動機10)例如適用于泵裝置的一實施方式。泵裝置11具備電動機10,同時,該電動機10(具體地為后述的統一旋轉體)中,對應于使用目的,可構成各種泵機殼(casing) 13的連結。S卩,圖I的泵裝置11中,符號13示例不銹鋼制離心泵專用的泵機殼,作為其余的泵機殼,例如將單吸離心泵用、管線泵用、不銹鋼制管線泵用(均省略圖示)等各種泵機殼分別可連結于統一旋轉體。如圖I所示,電動機10具備轉子15、在該轉子15的外周對向配置的定子17、收容轉子15及定子17的馬達框架18、和設置在該框架18中的控制殼體20。轉子15具備由積層鋼板構成、形成大致圓柱狀的轉子鐵芯21、安裝成貫通于該轉子鐵芯21的中央部的旋轉軸22、和埋設在轉子鐵芯21外周部的磁極形成用永久磁鐵(省略圖示)。雖然省略圖示,但永久磁鐵為了構成例如4極構造的轉子15,在轉子鐵芯21外周部向軸向延伸地配設多個(例如4個)。定子17具備由積層鋼板構成的環狀定子鐵芯23與繞裝在該定子鐵芯23的槽內的定子繞線23a,將定子17固定在馬達框架18內周部。馬達框架18構成電動機10的外廓,在其筒部18a的一端側(圖I中左側)具備閉塞該一端側開口的薄壁平板狀框架蓋25。在該框架蓋25的中央部,配設使旋轉軸22貫通地延伸的同時、相當于軸封裝置的機械密封27。另外,雖然省略圖示,但在馬達框架18的筒部18a的兩端部分別設置具備軸承部的軸承支架,旋轉軸22由該一對軸承部自由旋轉地樞支。另外,馬達框架18只要在其兩端或一端具備樞支旋轉軸22的軸承部即可,也可構成為代替框架蓋25而由軸承支架來分隔馬達與泵。在所述旋轉軸22的頂端部(圖I中左端部)裝配葉輪28。之后,通過在馬達框架18中筒部18a的一端側形成的法蘭18b,連結固定包圍葉輪28的泵機殼13,構成不銹鋼制離心泵。另外,所述單吸離心泵用、管線泵用或不銹鋼制管線泵用的泵機殼通過對應于其用途相對電動機10有選擇地連結,構成單吸離心泵、管線泵或不銹鋼制管線泵。這樣,泵裝置11中,由電動機10、配置在該電動機10中且實現對各種泵機殼的共用化的主要部件(框架蓋25、機械密封27、葉輪28等)構成統一旋轉體。因此,通過在統一旋轉體上對應于使用目的分別連結所述各種專用泵機殼,例如能夠構成口徑為Φ25-Φ50、輸出為O. 05kW-3. 7kW的各種泵裝置。另外,電動機10如上所述由所謂IPM(InteriorPermanent Magnet :磁鐵埋入型)馬達構成,所以能高效,節能效率好。接著說明所述控制殼體(端子箱)20與收容在該殼體20中的反相器30。 首先,反相器30眾所周知,由直流電源電路、轉換來自該直流電源電路的直流電的轉換電路、與開關控制該轉換電路的轉換元件的控制電路構成,這些電路中包含圖I所示的控制電路基板31中設置的作為電子部件的電容器32和IGBT等轉換元件33。另外,反相器30具備用于經未圖示的纜線連接于交流電源的連結端子,構成為供電動機10的驅動控制的驅動裝置。另外,雖然省略圖示,但在控制殼體20中,在控制電路基板31之外,設置另外的控制基板,在該控制基板中可從外部設定操作地配設用于設定電動機10的轉速的輸入部件。如圖I-圖3所示,控制殼體20具備具有開放一面部的開放面的殼體本體35、與覆蓋該一面部地設置的殼體蓋36,作為整體,形成矩形箱狀。殼體本體35及殼體蓋36均是由鑄造形成的鑄造品,由金屬材料(例如鋁合金)構成。另外,如后所述,作為構成殼體本體35及殼體蓋36的材料,也可使用合成樹脂材料或其他材料(包含非金屬材料)。殼體本體35的周壁由4個側面部(側壁)35a_35d與對向所述開放面的底面部(裝配面側的底壁)35e構成。殼體本體35在底面部35e側裝配固定在馬達框架18的筒部18a的徑向外側(例如上側)。在殼體本體35的底面部35e中一體形成沿其長方向延伸的放熱用多個冷卻扇34。如圖3中示例,多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森崎禎夫,水野末吉,野田伸一,
申請(專利權)人:東芝產業機器制造株式會社,株式會社荏原制作所,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