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血液凈化用廢液收集排放緩沖袋。該緩沖袋包括袋體,所述袋體上設有進液管和出液管,該進液管與出液管與所述袋體內部連通;所述進液管與袋體連接部位設有防反流裝置;所述進液管和出液管端部均設有密封接頭。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將血液凈化治療過程中的廢液排放并儲存在袋體內,可以選擇封閉進液管和出液管后將緩沖帶取下作為醫用垃圾處理,處理過程方便安全,無污染、無異味。也可以選擇利用排液裝置,將出液管與排液裝置進液管連接后排放入醫療污水排放下水道。在與排液裝置配合排液過程中,可以起到緩沖排液的效果,防止反流的發生,確保廢液排放安全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廢液收集排放緩沖袋,具體地說是一種血液凈化用廢液收集排放緩沖袋。
技術介紹
血液凈化的涵義是把患者的血液引出身體外并通過一種凈化裝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質,凈化血液,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血液凈化應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濾過、血液灌流、血漿置換、免疫吸附等。腹膜透析雖然沒有將血液引出體外,但其原理都是一樣的。血液透析只是治療慢性腎衰的方法之一。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原理,通過擴散、對流體內各種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謝廢物和過多的電解質移出體外,達到凈化血液的目的,并吸達到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的目的。近幾年山西省、安徽省等地區血液凈化中心連續發生群體性感染事件,引起國家衛生部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2010年在國家衛生部領導下,由中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組織相關專家編寫《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簡稱S0P,為防止交叉感染及空氣栓塞,推薦血液透析操作采用密閉式全程生理鹽水預沖及回血。在患者透析前需要利用生理鹽水排凈循環管路中的氣體,稱為預沖體外血液循環血路,而預沖的過程需要將透析器和透析管路充滿生理鹽水,且一次性透析器預沖量不得少于800ml,復用式透析器不得少于2000ml。在透析完成后需要使用全程生理鹽水進行患者自身血液回輸,利用生理鹽水回輸有效避免了空氣回輸易產生空氣栓塞等危險。回血后,約有200 300ml的生理鹽水殘留在血液透析體外循環管路系統內。預沖和回血過程中大量使用后的生理鹽水的安全排放是困擾醫院和醫務工作者的一大問題。現有技術中,有的技術人員在透析機旁設置廢液收集器皿收集預沖生理鹽水,但是器皿的消毒清洗不僅給工作人員增加了工作量,且廢液開放式置于屋內有可能污染管路,危險性大。現有技術對于回血后混合著血液的生理鹽水一般密封在管路中,連同管路和濾器一起作為醫用垃圾處理,但是在處理過程中,由于液體自重較重,運輸和處理都需要大量人力,且易出現遺灑,造成環境的污染。如何處理收集排放血液凈化的廢液一直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血液凈化用廢液收集排放緩沖袋。該緩沖袋安全可靠、使用便捷,并且可以在廢液排放過程中起到緩沖作用,有效防止管路等污染的發生。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具體技術方案一種血液凈化用廢液收集排放緩沖袋,所述緩沖袋包括袋體,所述袋體上設有進液管和出液管,該進液管與出液管與所述袋體內部連通;所述進液管與袋體連接部位設有防反流裝置;所述進液管和出液管端部均設有密封接頭。所述進液管和出液管上分別設有密封夾。所述出液管和進液管相對設置。所述出液管和進液管通過三通接頭與所述袋體連接。所述袋體為方形。所述出液管和進液管分別設置于所述袋體對角位置。所述防反流裝置為單向閥或防反流膜瓣。所述袋體進液管一側設有懸掛部。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可以將血液凈化治療過程中的廢液排放并儲存在袋體內,可以選擇封閉進液管和出液管后將緩沖帶取下作為醫用垃圾處理,處理過程方便安全,無污染、無異·味。也可以選擇利用排液裝置,將出液管與排液裝置進液管連接后排放入醫療污水排放下水道。在與排液裝置配合排液過程中,可以起到緩沖排液的效果,防止反流的發生,確保廢液排放安全性。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如圖I所示,一種血液凈化用廢液收集排放緩沖袋,所述緩沖袋包括袋體1,袋體I上設有進液管11和出液管12,該進液管11與出液管12與袋體I內部連通;進液管11與袋體I連部位設有防反流裝置13 ;進液管11和出液管12端部均設有螺紋密封接頭15。進液管11和出液管12上均設有密封夾14。袋體I為方形,出液管12和進液管11分別設置于袋體I對角位置。所述防反流裝置13在本實施例中為防反流膜瓣,也可以使用單向閥等其他防反流裝置。所述袋體I進液管一側設有懸掛部16。本技術在使用過程中,進液管可以與患者體外循環通路靜脈端連接,前期生理鹽水預沖體外循環通路時,先利用密封夾封閉出液管12,預沖后的生理鹽水廢液可以通過體外循環管路靜脈端及進液管排入本技術袋體I內,然后可以選擇封閉進液管11取下廢液緩沖袋,然后將整個廢液排放緩沖袋作為醫用垃圾處理,整體密封的設計可以使處理過程快捷安全。也可以不斷開進液管11連接,出液管12可連接與醫療污水下水道連接的廢液排放裝置。出液管與廢液排放裝置進液管連接,然后通過排放裝置,直接排放入醫療污水處理下水道,袋體結構設計可以有效地起到緩沖廢液排放的功效,有效防止因廢液排放過快引起的反流。袋體及進液出液管密封設計可以有效的防止異味及污染管路情況的產生。實施例2在實施例2中,所述出液管12和進液管11是通過三通接頭與袋體I連接,其他結構同實施例I。權利要求1.一種血液凈化用廢液收集排放緩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袋包括袋體,所述袋體上設有進液管和出液管,該進液管與出液管與所述袋體內部連通;所述進液管與袋體連接部位設有防反流裝置;所述進液管和出液管端部均設有密封接頭。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血液凈化用廢液收集排放緩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液管和出液管上分別設有密封夾。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凈化用廢液收集排放緩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和進液管相對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凈化用廢液收集排放緩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和進液管通過三通接頭與所述袋體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血液凈化用廢液收集排放緩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體為方形。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血液凈化用廢液收集排放緩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和進液管分別設置于所述袋體對角位置。7.根據權利要求I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血液凈化用廢液收集排放緩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流裝置為單向閥或防反流膜瓣。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血液凈化用廢液收集排放緩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體進液管一側設有懸掛部。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血液凈化用廢液收集排放緩沖袋。該緩沖袋包括袋體,所述袋體上設有進液管和出液管,該進液管與出液管與所述袋體內部連通;所述進液管與袋體連接部位設有防反流裝置;所述進液管和出液管端部均設有密封接頭。本技術可以將血液凈化治療過程中的廢液排放并儲存在袋體內,可以選擇封閉進液管和出液管后將緩沖帶取下作為醫用垃圾處理,處理過程方便安全,無污染、無異味。也可以選擇利用排液裝置,將出液管與排液裝置進液管連接后排放入醫療污水排放下水道。在與排液裝置配合排液過程中,可以起到緩沖排液的效果,防止反流的發生,確保廢液排放安全性。文檔編號A61J1/10GK202699614SQ20122035068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8日專利技術者馬志芳, 向晶 申請人:馬志芳, 向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血液凈化用廢液收集排放緩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袋包括袋體,所述袋體上設有進液管和出液管,該進液管與出液管與所述袋體內部連通;所述進液管與袋體連接部位設有防反流裝置;所述進液管和出液管端部均設有密封接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志芳,向晶,
申請(專利權)人:馬志芳,向晶,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