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連鑄機切前隨動裝置,由行走小車(1)、驅動裝置(10)、控制裝置等組成。行走小車(1)頭部設有水冷自由輥(4),行走小車(1)中后部設有夾緊裝置(6),該夾緊裝置(6)和驅動裝置(10)均采用氣動驅動,控制裝置設有二位五通電磁換向閥和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分別控制夾緊氣缸(7)、行程氣缸(11)的動作。該切前隨動裝置為機械同步,同步性準確可靠,控制系統簡單,易于維修,并簡化了切前輥道上的夾送尾坯裝置。(*該技術在200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連鑄機在線生產時與火焰切割機配套使用的裝置,特別是由驅動裝置、控制裝置、行走小車組成的連鑄機切前隨動裝置。現有技術中,連鑄機在線生產中配套使用火焰切割機時,由于受火焰切割機的切割速度和其結構限制,火焰切割機在其切割行程內沒有下支點,切割行程較大(1700mm左右),一般無下支點的距離約在2200mm左右,所以在切割一定斷面的鑄坯時,當高溫的鑄坯通過其間時,由于受自重的影響,鑄坯會出現自然向下的彎曲現象,嚴重時,無法滿足后部工序軋鋼的要求,為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通常在連鑄機每流的火焰切割機前后各設置一個可上下擺動的自由輥裝置。當連鑄機正常生產時,自由輥向上擺動位于其切割行程內,托住鑄坯,防止鑄坯下彎,但是這樣,火焰切割機切割鑄坯時的熔渣就不可避免地會噴粘于自由輥表面,同時切割火焰也不可避免地會將自由輥表面灼傷甚至燒穿,使其設備受到損壞,無法進行正常工作。另外在每流切前輥道上還設有尾坯夾送裝置,來完成送尾坯的工作。國外的連鑄機在配套使用火焰切割機時,在每流切前輥道中安裝液壓同步裝置,該裝置由液壓驅動裝置、行走小車組成,由拉矯機反饋的速度信號通過控制閥組,隨時調節其流量,并通過驅動裝置中的液壓缸,推動行走小車,使其上的自由輥與火焰切割機中的切割槍保持相對不變的距離與鑄坯一起同步行走。這種裝置能適應火焰切割機工況的需要,對防止自由輥被損壞,保證鑄坯的質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液壓同步裝置的反應速度慢,同步性較差,有時也會出現上述現象;另外液壓同步裝置對工作介質要求高、系統復雜、成本高、維修困難;為完成送尾坯工作,每流切前輥道上仍保留有尾坯夾送裝置,占地面積大。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同步性更可靠準確的連鑄機切前隨動裝置,控制系統簡單,并具有尾坯夾送功能。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連鑄機的切前隨動裝置包括驅動裝置、控制裝置、行走小車,行走小車位于切前輥道架內,驅動裝置位于行走小車后端部,行走小車頭部設有水冷自由輥,其輥面與連鑄機剪切輥道面等高,其結構要點是行走小車中后部還設有夾緊裝置;驅動裝置、夾緊裝置均采用氣動驅動。夾緊裝置由一個夾緊氣缸、二根轉臂、二個夾臂組成,二根轉臂的下端與夾緊氣缸的兩端為活動連接,二根轉臂的上端安裝在行走小車車架的兩則,并分別與二個夾臂連接,其連接方式為固定連接。采用這樣的結構后,由于驅動裝置采用氣缸驅動,還增設了夾緊裝置,通過控制裝置能帶動行走小車和其上的水冷自由輥在固定的切前輥道架內與鑄坯同步行走,當行走小車上的水冷自由輥到達切割行程的中位時,能延時30秒,保證被切斷的鑄坯在其下部有支承的情況下,鑄坯頭部順利過渡到切后輥道上,所以該裝置為機械同步裝置,同步性更可靠準確;驅動裝置和夾緊裝置均為氣動驅動,控制系統簡單,對工作介質要求低,此外該裝置還具有步進式尾坯夾送功能,取消了以往切前輥道中的尾坯夾送裝置,具有一機多能的優點。以下結合附圖及其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切前隨動裝置的主視圖。圖2為圖1所示切前隨動裝置的俯視圖。圖3為圖1所示切前隨動裝置的A-A方向斷面圖。圖4為圖1所示切前隨動裝置的氣控原理圖。如圖所示,該連鑄機切前隨動裝置由行走小車1、夾緊裝置6、驅動裝置10、控制裝置13組成。行走小車1包括車架2、四個車輪3、一個水冷自由輥4、二個接近開關5等部件,四個車輪3分別對稱安裝于車架2兩則,水冷自由輥4固定在車架2頭部上面,其輥面與連鑄機剪切輥道面等高。行走小車1可在固定的切前輥道架內移動行走,二個接近開關5分別安裝在固定切前輥道架的兩個端頭,向控制裝置13發出行走小車1所在位置信號。夾緊裝置6由夾緊氣缸7、二根轉臂8,二個夾臂9及連接體等組成,二根轉臂8的下端與夾緊氣缸7的兩端為活動連接,二根轉臂8的上端安裝在行走小車1車架2的兩則,并分別與兩個夾臂9連接,其連接方式為固定連接。驅動裝置10位于夾緊裝置6的后部,驅動裝置10包括行程氣缸11、二個支座12等部件,行程氣缸11的前后端通過支座12分別與行走小車1車架2后端及固定的切前輥道架相連接。控制裝置13由一個二位五通電磁換向閥14,一個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15、節流閥、氣動三聯件等組成,其中二位五通電磁換向閥14控制夾緊氣缸7動作,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15控制行程氣缸11的動作。為了避免火焰切割機切割鑄坯的熔渣和切割火焰對切前隨動裝置中的水冷自由輥造成損傷,該裝置中的水冷自由輥4的起始位置設置在切割槍前約300mm左右處。當連鑄機開始正常澆鑄生產時,切前隨動裝置處于起始狀態,此時行走小車1上的水冷自由輥距割槍約300mm左右;驅動裝置10中的行程氣缸11處在縮緊狀態;夾緊裝置6中的夾緊氣缸7處在縮緊狀態,夾臂張開;控制裝置13的二位五通電磁換向閥14的閥桿處在右位,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15的閥桿處在中位)。當得到切割指令后,控制裝置13中的二位五通電磁換向閥14換向;夾緊裝置6中的夾緊氣缸7動作(張開),通過轉臂8使夾臂9夾緊鑄坯,帶動行走小車1和其上的水冷自由輥4在固定的切前輥道架內與鑄坯同步行走(水冷自由輥4與割槍保護恒定不變的距離~300mm);行程氣缸11活塞桿被行走小車1拉出,當行走小車1的水冷自由輥4到達到切割行程的中位時,接近開關5發信號,二位五通電磁換向閥14換向到右位,夾緊氣缸7動作(縮回),通過轉臂8使夾臂9松開鑄坯,延時30秒(行走小車1上的水冷自由輥4在切割行程中位停留,以保證被切斷的鑄坯在其下部有支承的情況下,鑄坯頭部順利過渡到切后輥道上,此時與鑄坯是否被切斷無關),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15由中位換向到右位,行程氣缸11動作(縮回),拖動行走小車1和其上的水冷自由輥4返回起始位置,到位后,接近開關5發信號,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15換向到中位,行程氣缸11停止動作,切前隨動裝置處于起始狀態,等待下一個切割指令。當澆鑄完畢(火焰切割機停止工作)鑄坯脫離拉矯機的拉矯輥后,便可操作尾坯的夾送工作,首先將操作室里的手動按鈕置于送尾坯狀態,此時,二位五通電磁換向閥14換向到左位,夾緊氣缸7動作(張開),通過轉臂8使夾臂9夾緊鑄坯,稍后,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15由中位換向到左位,行程氣缸11動作(張開),推動行走小車1和其上的水冷自由輥4通過夾緊裝置6帶動鑄坯在輥道上前進,當行走小車1的水冷自由輥4到達切割行程中位后,接近開關5發信,二位五通電磁換向閥14換向到右位,夾緊氣缸7動作(縮回),通過轉臂8使夾臂9松開鑄坯,稍后,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15換向到右位(中位不停),行程氣缸11動作(縮回)拖動行走小車1和其上的水冷自由輥4返回起始位置,到位后,接近開關5發信,三位五通電磁換向閥15換向到中位,行程氣缸11停止動作。同時,控制裝置中的二位五通電磁換向閥14換向到左位,夾緊氣缸7動作(張開),通過轉臂8使夾臂9再次夾緊鑄坯,重復執行上一次的動作過程,這樣不斷的步進動作,直到將尾坯送到切后輥道上為止,完成全部的送尾坯工作。與國內自行配套的方坯連鑄機中所采用的可上下擺動的自由輥裝置相比,該切前隨動裝置能更好地適應火焰切割機的工況要求,工作可靠、設備不易損壞,少維修,簡化了在線設備的配置,較好地防止了鑄坯由于自重所產生的彎曲現象,提高了鑄機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連鑄機切前隨動裝置,由驅動裝置(10)、控制裝置(13)、行走小車(1)組成,驅動裝置(10)位于行走小車(1)后端部,行走小車(1)位于切前輥道架內,行走小車(1)頭部設有水冷自由輥(4),其輥面與連鑄機剪切輥道面等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行走小車(1)中后部設有夾緊裝置(6),該夾緊裝置(6)采用氣動驅動;所述的驅動裝置(10)也采用氣動驅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焱,何津,
申請(專利權)人:冶金工業部馬鞍山鋼鐵設計研究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4[中國|安徽]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