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喉部燃氣加熱裝置,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的加熱裝置安裝簡單、快捷,安全可靠,控溫方便,升溫快速,溫度高,保溫效果好,鋁液流動好,不會凍結。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加熱裝置,包括喉部加熱保溫套,可燃氣體供給系統;可燃氣體供給系統由可燃氣源、壓縮空氣氣源、與可燃氣源連接的燃氣管路、與壓縮空氣氣源連接的壓縮空氣管路和三通混合閥組成,三通混合閥的第三端與喉部加熱保溫套連接;燃氣管路上從可燃氣源端起依次設有針閥、電磁閥、電磁閥與針閥組成的并聯回路;壓縮空氣管路上從壓縮空氣氣源端起依次設有針閥、氣源處理元件、電磁閥、電磁閥與針閥組成的并聯回路。它也能用于其他需要快速加熱和保溫部件。(*該技術在201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加熱裝置,尤其是一種用于喉口部位的燃氣加熱裝置,本技術也能用于其他需要快速加熱和保溫部件。
技術介紹
在有色金屬低壓鑄造工作過程中,低壓鑄造機喉口部位是必須時刻保溫的關鍵部位。傳統的方法是在此部位加裝一個圓筒狀、由電阻絲加熱的保溫套。但是電阻絲升溫速度慢、壽命短,更換麻煩、更換時間長;且有色金屬液體在模具與升溫管之間溢流出(通常稱為跑鋁)后易造成短路,燒斷電阻絲,使設備無法工作;另外在保溫不好的情況下,會使鋁液凍結在升液管內,必須停機處理等等,嚴重影響了設備的正常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喉部燃氣加熱裝置,該加熱裝置安裝簡單、快捷,安全可靠,控溫方便,使喉部升溫快速,溫度高,保溫效果好,鋁液流動好,不會凍結。為了實現所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喉部燃氣加熱裝置,包括喉部加熱保溫套,它還包括可燃氣體供給系統;可燃氣體供給系統由可燃氣源、壓縮空氣氣源、與可燃氣源連接的燃氣管路、與壓縮空氣氣源連接的壓縮空氣管路和三通混合閥組成,三通混合閥的第三端與喉部加熱保溫套連接;燃氣管路上從可燃氣源端起依次設有針閥、電磁閥、電磁閥與針閥組成的并聯回路;壓縮空氣管路上從壓縮空氣氣源端起依次設有針閥、氣源處理元件、電磁閥、電磁閥與針閥組成的并聯回路。以天燃氣作為可燃氣源為例,在燃氣管路和壓縮空氣管路上,通過氣源處理和電磁閥回路控制后,再將天燃氣和壓縮空氣在三通混合閥內混合,然后至加熱保溫套點火加熱喉口部位。在天燃氣和壓縮空氣回路中,分別有手動和自動控制方式,使通氣量可自動調整,通過自動控制電磁閥的通、斷,實現控制火焰強、弱,使喉口部位溫度在大火時升溫速度快,在小火時保溫可靠,保證了澆鑄工藝的順利進行,極大地滿足低壓鑄造工藝過程中對升液管和模具連接部位的溫度要求。并且在工作過程中,即使跑鋁,對本技術也不會產生影響,設備可正常運行。因而,本技術與傳統技術相比具有安裝簡單、快捷,安全可靠,控溫方便,使喉部升溫快速,溫度高,保溫效果好,鋁液流動好,不會凍結等優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加熱保溫套與喉部關系示意圖,圖3是圖1中加熱保溫套的立體圖。圖中1-天燃氣氣源,2-針閥I,3-電磁閥I,4-針閥II,5-電磁閥II,6-單向閥,7-節流閥I,8-壓縮空氣氣源,9-針閥III,10-氣源處理元件,11-電磁閥III,12-電磁閥IV,13-針閥IV,14-節流閥II,15-三通混合閥,16-加熱保溫套,1601-外殼,1602-進氣孔,1603-內殼,1604-火焰噴出孔,1605-火焰通道,17-導氣管,18-模具,19-下模板,20-底座,21-保溫爐,22-升液管,23-燃氣管路,24-壓縮空氣管路。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喉部燃氣加熱裝置,包括喉部加熱保溫套16,它還包括可燃氣體供給系統;可燃氣體供給系統由可燃氣源1、壓縮空氣氣源8、與可燃氣源1連接的燃氣管路23、與壓縮空氣氣源8連接的壓縮空氣管路24和三通混合閥15組成,三通混合閥15的第三端與喉部加熱保溫套16經導氣管17連接;燃氣管路23上從可燃氣源1端起依次設有針閥I2、電磁閥I3、針閥II4與電磁閥II5構成的并聯回路、節流閥I7;壓縮空氣管路24上從壓縮空氣氣源8端起依次設有針閥III9、氣源處理元件10、電磁閥III11、針閥IV13與電磁閥IV12構成的并聯回路、節流閥II14。其中節流閥I7用于終端燃氣量的調節,節流閥II14用于終端壓縮空氣給入量的調節。參見圖3加熱保溫套16由外殼1601與內殼1603構成,外殼1601上設一進氣孔1602,內殼1603設有火焰噴出孔1604,外殼1601與內殼1603固定為一體,外殼1601與內殼1603之間設火焰通道1605。參見圖2使用時,先將底座20固定在保溫爐21體外端面,而后把加熱保溫套16固定于底座20,再將升液管22經底座20的通孔穿入保溫爐21腔體,提升保溫爐21使模具18與升液管22緊密連接;可燃氣體供給系統向加熱保溫套16提供能源,對喉部加熱與保溫??扇細怏w供給系統的使用工作過程如下所述打開燃氣管路23針閥I2與壓縮空氣管路24針閥III9,將天燃氣和壓縮空氣同時通入各自管路;電磁閥I3為燃氣管路23的自動開、關控制閥,由操作面板上電器開關控制,通電后自動打開,天燃氣進入管路,針閥II4與電磁閥II5構成的并聯回路是大、小火轉換并聯回路,針閥II4首先調定小火時所需燃氣量,電磁閥II5帶電后兩路同時通氣,燃氣量增大轉為大火,這時燃氣量的調節由節流閥I7控制;壓縮空氣管路24中的針閥III9打開后,氣源處理元件10將壓縮空氣中的水份、雜質過濾去除,并將壓縮空氣的壓力降低,電磁閥III11為壓縮空氣管路24的自動開、關控制閥,由操作面板上電器開關控制,通電后自動打開,壓縮空氣進入管路,針閥IV13與電磁閥IV12構成的并聯回路和節流閥II14用于調節壓縮空氣的給入量,當電磁閥I3與電磁閥III11帶電打開后,天燃氣與壓縮空氣在三通混合閥15內混合,通入到加熱保溫套16便可給部件加熱。加熱過程中通過電磁閥II5、電磁閥IV12的帶電或失電可方便地控制火焰的強弱。作為本技術的完善,在燃氣管路23上的并聯回路與節流閥I7之間增設單向閥6,用于防止壓縮空氣進入燃氣管路23。權利要求1.一種喉部燃氣加熱裝置,包括喉部加熱保溫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燃氣體供給系統;可燃氣體供給系統由可燃氣源(1)、壓縮空氣氣源(8)、與可燃氣源(1)連接的燃氣管路(23)、與壓縮空氣氣源(8)連接的壓縮空氣管路(24)和三通混合閥(15)組成,所述三通混合閥(15)的第三端與所述喉部加熱保溫套(16)經導氣管(17)連接;所述燃氣管路(23)上從所述可燃氣源(1)端起依次設有針閥I(2)、電磁閥I(3)、針閥II(4)與電磁閥II(5)構成的并聯回路;所述壓縮空氣管路(24)上從所述壓縮空氣氣源(8)端起依次設有針閥III(9)、氣源處理元件(10)、電磁閥III(11)、針閥IV(13)與電磁閥IV(12)構成的并聯回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喉部燃氣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保溫套(16)由外殼(1601)與內殼(1603)構成;所述外殼(1601)上設一進氣孔(1602),所述內殼(1603)設有火焰噴出孔(1604),所述外殼(1601)與所述內殼(1603)固定為一體,所述外殼(1601)與所述內殼(1603)之間設火焰通道(1605)。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喉部燃氣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氣管路(23)上所述并聯回路的后面設有節流閥I(7),所述壓縮空氣管路(24)上所述并聯回路的后面設有節流閥II(14)。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喉部燃氣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氣管路(23)上的所述并聯回路與所述節流閥I(7)之間設有單向閥(6)。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喉部燃氣加熱裝置,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的加熱裝置安裝簡單、快捷,安全可靠,控溫方便,升溫快速,溫度高,保溫效果好,鋁液流動好,不會凍結。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加熱裝置,包括喉部加熱保溫套,可燃氣體供給系統;可燃氣體供給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喉部燃氣加熱裝置,包括喉部加熱保溫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燃氣體供給系統;可燃氣體供給系統由可燃氣源(1)、壓縮空氣氣源(8)、與可燃氣源(1)連接的燃氣管路(23)、與壓縮空氣氣源(8)連接的壓縮空氣管路(24)和三通混合閥(15)組成,所述三通混合閥(15)的第三端與所述喉部加熱保溫套(16)經導氣管(17)連接;所述燃氣管路(23)上從所述可燃氣源(1)端起依次設有針閥Ⅰ(2)、電磁閥Ⅰ(3)、針閥Ⅱ(4)與電磁閥Ⅱ(5)構成的并聯回路;所述壓縮空氣管路(24)上從所述壓縮空氣氣源(8)端起依次設有針閥Ⅲ(9)、氣源處理元件(10)、電磁閥Ⅲ(11)、針閥Ⅳ(13)與電磁閥Ⅳ(12)構成的并聯回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維謙,
申請(專利權)人:天水星火機床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62[中國|甘肅]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