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軋制乙字鋼的軋鋼設備,該軋鋼設備包括軋機和設置在軋機的前方和/或后方的導衛,導衛的引導面包括用于引導乙字鋼軋件的腰部的第一引導面(11)和用于引導乙字鋼軋件的長腿部或者短腿部的第二引導面(13);其中,第一引導面和第二引導面相互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導衛不僅可以有效地控制乙字鋼的扭轉,并且由于減小了導衛與軋件之間的接觸面積而有效降低了軋件表面產生劃痕缺陷的概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軋鋼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軋制乙字鋼的軋鋼設備。
技術介紹
乙字鋼主要用于制造鐵路貨車和油罐車底大梁。乙字鋼屬于非對稱的復雜斷面型鋼,軋制過程中容易發生扭轉、彎曲等不均勻變形。不均勻變形會影響后續的軋制效果和產品質量,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解決這個問題。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兩種方式解決扭轉和彎曲等不均勻變形問題,一種方式是優化軋機的孔型的參數,一種方式是設置與軋機相配合的導衛。由于從矩形連鑄坯軋制成乙字形鋼的不均勻變形較為嚴重,因此通過優化孔型參數的方式解決扭轉、彎曲問題收效不明顯。在設置導衛的方式中,通常采用具有乙字形間隙的導衛。該導衛的引導面與乙字鋼軋件之間的接觸面積較大,往往會在軋件的表面產·生一些劃痕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軋制乙字鋼的軋鋼設備,用以解決乙字鋼軋制過程中發生不均勻變形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軋制乙字鋼的軋鋼設備,該軋鋼設備包括軋機和設置在軋機的前方和/或后方的導衛,導衛的引導面包括用于引導乙字鋼軋件的腰部的第一引導面和用于引導乙字鋼軋件的長腿部或者短腿部的第二引導面;其中,第一引導面和第二引導面相互連接。優選地,第一引導面和第二引導面在連接部位形成的夾角構成導衛的頂角;其中,導衛包括第一導衛和/或第二導衛;第一導衛的頂角介于85°至110°之間并具有凹進形狀的引導面;第二導衛的頂角介于250°至275°之間并具有凸起形狀的引導面。優選地,軋機的乙字形孔型的長腿內腔朝下;其中,導衛設置在乙字形孔型的上方。優選地,在軋機的前方和/或后方的與乙字形孔型的長腿部和腰部的連接部位正對的位置,設置第一導衛;其中,第一導衛的第一引導面引導乙字鋼軋件的腰部,第一導衛的第二引導面引導乙字鋼軋件的長腿部。優選地,在軋機的前方和/或后方的與乙字形孔型的短腿部和腰部的連接部位正對的位置,設置第二導衛;其中,第二導衛的第一引導面引導乙字鋼軋件的腰部,第二導衛的第二引導面引導乙字鋼軋件的短腿部。優選地,在軋機的前方和/或后方的對應乙字形孔型的上方的位置設置有導衛橫梁,導衛連接在導衛橫梁的底部。優選地,導衛橫梁的頂部安裝有支撐架,從支撐架的一側至另一側跨設有連接件;連接件的一端與導衛連接,另一端與導衛陀連接;其中,導衛陀的重量大于或者等于導衛的重量,并且導衛的頂部與導衛橫梁的底部抵壓接觸。優選地,連接件與導衛可轉動地連接。優選地,在豎直方向上,導衛的引導面與軋機的上輥的軋制面之間設置有間距。優選地,軋鋼設備包括調整間距的墊板,該墊板可拆卸地連接在導衛與導衛橫梁底部之間。優選地,在乙字形孔型下方與導衛相對應的部位,設置有從乙字鋼軋件的底部支撐乙字鋼軋件的底部導衛;其中,底部導衛的引導面呈乙字形。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提供的導衛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引導面和第二引導面,其中第一引導面用于引導乙字鋼軋件的腰部,第二引導面用于引導乙字鋼軋件的長腿部或者短腿部。如此,第一引導面和第二引導面形成類似角鋼形狀的引導面。該導衛用作引導長腿部與腰部的連接部位和/或短腿部與腰部的連接部位,不僅可以有效地控制乙 字鋼的扭轉,并且由于減小了導衛與軋件之間的接觸面積而有效降低了軋件表面產生劃痕缺陷的概率。另外,在豎直方向上導衛的引導面與軋機的上輥的軋制面之間的間距可以通過加設墊板調節,一方面可以調節導衛的高度,一方面可以調節導衛的傾斜角度。如此,可以更加準確地糾正軋件的出鋼扭轉問題。本技術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但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I是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第一導衛的主視圖;圖2是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第二導衛的主視圖;圖3是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軋機的軋輥以及由軋輥形成的乙字形孔型的主視圖;圖4是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第一導衛安裝在導衛橫梁上的立體圖;圖5是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第一導衛與軋機的上輥之間的位置關系示意圖;圖6是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第二導衛與軋機的上輥之間的位置關系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1第一引導面13第二引導面101第一導衛103第二導衛2乙字形孔型21長腿部23腰部25短腿部201上輥203下輥5導衛橫梁6支撐架7連接件8導衛陀α 夾角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本技術提供一種軋制乙字鋼的軋鋼設備。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該軋鋼設備包括軋機,和設置在軋機的前方和/或后方的導衛。設置在軋機前方的導衛用于引導軋件準確地進入孔型,設置在軋件后方的導衛用于引導軋件進入后續工藝。參考圖I和圖2,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導衛的引導面包括第一引導面11和第二引導面13。第一引導面11用于引導乙字鋼軋件的腰部,第二引導面13用于引導乙字鋼軋件的長腿部或者短腿部。第一引導面11和第二引導面13相互連接,連接方式可以包括到不限于第一引導面11和第二引導面13沿直線連接,該直線沿乙字鋼軋件的行進方向延伸,從而形成導衛的類似角鋼形狀的引導面。這樣,可以在與乙字鋼軋件的長腿部與腰部的連接部位,和/或乙字鋼軋件的短腿部與腰部的連接部位相對應的位置,分別設置角鋼形狀的導衛,而不是像現有技術中那樣在與整個乙字鋼軋件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整體形狀具有乙字形間隙的導衛。由此,可以大大地減小乙字鋼軋件與導衛的引導面之間的接觸面積,從 而有效降低在乙字鋼軋件表面產生劃痕缺陷的概率。更具體地,第一引導面11和第二引導面13可以在連接部位形成不同角度的夾角α,該夾角α構成導衛的頂角。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當頂角介于85°至110°之間時,形成如圖I所示的具有凹進形狀引導面的第一導衛101;當頂角介于250°至275°之間時,形成如圖2所示的具有凸起形狀引導面的第二導衛103。其中,第一導衛101用于引導乙字鋼軋件的長腿部和腰部的連接部位,第二導衛103用于引導乙字鋼軋件的短腿部和腰部的連接部位。具體設置方式在下文中詳細闡述。參考圖3,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軋機的孔型為乙字形孔型2,并且該乙字形孔型2的長腿內腔朝下設置。應該理解,該乙字形孔型2的設置方式僅以說明為目的,而不以限制為目的。當乙字形孔型設置成短腿內腔朝下時,可以視為本技術的變形實施方式。如圖所示,乙字形孔型2由軋機的上輥201和下輥203形成,并且包括長腿部21、腰部23和短腿部25。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在軋機前方和/或后方的乙字形孔型2的上方,設置第一導衛101和/或第二導衛103 ;在與第一導衛101和/或第二導衛103相對應的部位的乙字形孔型2的下方,設置從乙字鋼軋件的底部支撐乙字鋼軋件的底部導衛。其中,底部導衛的引導面呈乙字形。藉此,具有較大的支撐面積的底部導衛能夠支撐乙字鋼軋件平穩地行進,同時,與乙字鋼軋件之間形成較小的接觸面積的第一導衛101和/或第二導衛103能夠降低軋件表面產生劃痕的概率。參考圖4,示出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第一導衛101的固定方式。第二導衛103的固定方式可以視為本實施例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軋制乙字鋼的軋鋼設備,該軋鋼設備包括軋機和設置在所述軋機的前方和/或后方的導衛,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衛的引導面包括用于引導乙字鋼軋件的腰部的第一引導面(11)和用于引導所述乙字鋼軋件的長腿部或者短腿部的第二引導面(13);其中,所述第一引導面(11)和所述第二引導面(13)相互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代文,王彥忠,馮偉,張學斌,陳元福,賈濟海,薛艷,
申請(專利權)人: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