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臥式壓力矯直機用檢測探針結構,其特點是:包括安裝在承壓機架上的支座、設在支座外側的探針,探針在靠近上端的位置通過第一銷軸與支座轉動連接,支座與探針之間在第一銷軸的上方和下方位置分別設有向內的彈性拉近結構和向外的彈性推頂結構;檢測探針結構還包括安裝在支座上用于檢測彈性推頂結構位移的接近開關。采用上述檢測探針結構,在送料小車向砧座輸送物料時首先與探針接觸,探針擺動作用在彈性推頂結構上,接近開關可準確及時地將待矯直工件與砧座接觸的信號反饋給整機的控制系統,以快速啟動矯直部分工作。該檢測探針結構結構相比于現有的人工目測方式,實現了待矯直工件到位信號的及時采集和反饋,因此可實現工件一次調整到位,節省了調整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矯直機
,特別涉及臥式壓力矯直機用檢測探針結構。
技術介紹
臥式壓力矯直機工作時,由于芯棒類工件有不同程度的彎曲,所以,工件不會同時靠近支座上的砧座,目前一般采用人工目測的方法檢測工件不同的部位何時觸碰到砧座。該種檢測方式的準確性較差,且具有一定延時性,通常需要經過多次才能調整到位,從而影響了矯直機的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臥式壓力矯直機用檢測探針結構,該結構能準確及時地檢測到工件與砧座接觸,從而減少了工件的調整次數,提高了矯直機的工作效率。本技術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臥式壓力矯直機用檢測探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承壓機架上的支座、設在支座外側的探針,所述探針在靠近上端的位置通過第一銷軸與支座轉動連接,所述支座與探針之間在第一銷軸的上方和下方位置分別設有向內的彈性拉近結構和向外的彈性推頂結構;所述檢測探針結構還包括安裝在支座上用于檢測彈性推頂結構位移的接近開關。本技術還可以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所述彈性拉近機構由連接支座與探針的拉伸彈簧及安裝在支座上的限位件構成;所述限位件設在靠近探針內側面的位置;所述彈性推頂結構由安裝在支座上能滑動的頂桿和套裝在頂桿上的壓縮彈簧構成,所述壓縮彈簧使推桿的前端與探針的內側面相接觸;所述接近開關安裝在與頂桿的后端相對正的位置。所述拉伸彈簧的一端為掛鉤端,另一端為螺桿端,在探針上安裝有第二銷軸,拉伸彈簧的掛鉤端鉤卡在第二銷軸上,拉伸彈簧的螺桿端通過螺母與支座固定連接。所述拉伸彈簧的數量為兩個,兩拉伸彈簧對稱設置在探針的前后兩側。所述限位件采用螺釘,螺釘的螺紋部分與支座連接,螺釘的頭部設在靠近探針內側面的一側。所述接近開關為光電開關。本技術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采用上述檢測探針結構,在送料小車向砧座輸送物料時首先與探針接觸,探針擺動作用在彈性推頂結構上,接近開關可準確及時地將待矯直工件與砧座接觸的信號反饋給整機的控制系統,以快速啟動矯直部分工作。該檢測探針結構結構相比于現有的人工目測方式,實現了待矯直工件到位信號的及時采集和反饋,因此可實現工件一次調整到位,節省了調整時間,提高了矯直機的工作效率。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俯視圖;圖3是圖I的A-A剖視圖;圖4是圖I的B-B剖視圖;圖5是圖I的C-C剖視圖。圖中1、支座;2、探針;3、第一銷軸;4、彈性拉近結構;4_1、拉伸彈簧;4_1_1、掛鉤端;4-1-2螺桿端;4-2、限位件;5、彈性推頂結構;6、接近開關;7、第二銷軸;8、螺母;9、 頂桿;9_1、端冒;10、壓縮彈簧;11、軸承座;12、直線軸承;13、待矯直工件。具體實施方式為能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圖1-5,臥式壓力矯直機用檢測探針結構,包括安裝在壓力機承壓機架上的支座I、設在支座外側的探針2。具體的,支座安裝在砧座附件,探針位于砧座的外側。所述探針在靠近上端的位置通過第一銷軸3與支座轉動連接。具體的,在外力作用到探針的外側面上時,探針在一定角度范圍內可沿第一銷軸正向或反向擺動。所述支座與探針之間在第一銷軸的上方和下方位置分別設有向內的彈性拉近結構4和向外的彈性推頂結構5。具體的,送料小車帶動待矯直的工件運動到與探針的外側面接觸后繼續運動時,待矯直工件推動探針以第一銷軸為中心順時針轉動,此時下方的彈性推頂結構壓緊探針的內側面,施加給探針一個向外的推力,同時上方的彈性拉近結構施加給探針一個向內的拉緊力。隨著探針擺動角度的增大,上述推力和拉力逐漸增大。當待矯直工件與砧座接觸時,待矯直工件停止運動,此時探針擺動到一個固定的空間位置,以便進行后續的矯直工作。所述檢測探針結構還包括安裝在支座上用于檢測彈性推頂結構位移的接近開關6,該接近開關可進一步采用光電開關。具體的,當待矯直工件13與砧座接觸時,接近開關剛好檢測到該位置信號,然后及時給整機控制系統發出一個矯直工作信號,以驅動矯直部分工作。上述技術方式中所述彈性拉近結構可進一步由連接支座與探針的拉伸彈簧4-1及安裝在支座上的限位件4-2構成。所述限位件設在靠近探針內側面的位置。具體的,拉伸彈簧可采用兩端均為掛鉤的彈簧結構,采用該結構時,需要在支座上和探針分別固裝連接掛鉤的掛簧柱或銷軸。為便于調整拉伸彈簧的拉緊力,在本技術中,拉伸彈簧的一端為掛鉤端4-1-1,另一端為螺桿端4-1-2,在探針上安裝有第二銷軸7,拉伸彈簧的掛鉤端鉤卡在第二銷軸上,拉伸彈簧的螺桿端通過螺母8與支座固定連接。采用該結構通過調整螺母可實現拉伸彈簧的拉緊和放松。上述拉伸彈簧可采用單個或多個,在本技術中,從整體結構緊湊,探針受力穩定的角度考慮,上述拉伸彈簧的數量為兩個,兩拉伸彈簧對稱設置在探針的前后兩側。所述彈性推頂結構由安裝在支座上能滑動的頂桿9和套裝在頂桿上的壓縮彈簧10構成,所述壓縮彈簧使推桿的前端與探針的內側面相接觸。所述接近開關安裝在與頂桿的后端相對正的位置。具體的,在支座上固裝軸承座11,在軸承座內安裝直線軸承12,將上述壓縮彈簧套裝在頂桿后,將其后段部分插裝在直線軸承內,此時壓縮彈簧被置于軸承座端面與頂桿的端冒9-1之間。采用上述結構,當待矯直工件推動探針擺動時,頂桿在探針的推動下朝接近開關方向移動。上述限位件與拉伸彈簧和壓縮彈簧共同作用,確保矯直后的工件離開砧座后,檢測探針復位,等待下一次的檢測。從結構簡單,便于安裝和調整的角度考慮,上述限位件采用螺釘,螺釘的螺紋部分與支座連接,螺釘的頭部設在靠近探針內側面的一側。當探針復位后,螺釘的頭部端面壓緊在探針的內側面上。上述待矯直工件可以是管材、棒材、型材等。本技術的工作原理采用上述檢測探針結構,送料小車將待檢測工件送入到砧座位置時,待檢測工件首先與探針的中下部接觸,推動探針朝支座方向擺動,探針推動頂桿朝接近開關方向移動,當接近開關檢測到推桿時,待檢測工件與砧座接觸剛好接觸。接近開關向控制系統發出一 個到位信號,從而及時啟動矯直部分工作。權利要求1.臥式壓力矯直機用檢測探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承壓機架上的支座、設在支座外側的探針,所述探針在靠近上端的位置通過第一銷軸與支座轉動連接,所述支座與探針之間在第一銷軸的上方和下方位置分別設有向內的彈性拉近結構和向外的彈性推頂結構;所述檢測探針結構還包括安裝在支座上用于檢測彈性推頂結構位移的接近開關。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臥式壓力矯直機用檢測探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拉近機構由連接支座與探針的拉伸彈簧及安裝在支座上的限位件構成;所述限位件設在靠近探針內側面的位置;所述彈性推頂結構由安裝在支座上能滑動的頂桿和套裝在頂桿上的壓縮彈簧構成,所述壓縮彈簧使推桿的前端與探針的內側面相接觸;所述接近開關安裝在與頂桿的后端相對正的位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臥式壓力矯直機用檢測探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彈簧的一端為掛鉤端,另一端為螺桿端,在探針上安裝有第二銷軸,拉伸彈簧的掛鉤端鉤卡在第二銷軸上,拉伸彈簧的螺桿端通過螺母與支座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臥式壓力矯直機用檢測探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彈簧的數量為兩個,兩拉伸彈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臥式壓力矯直機用檢測探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承壓機架上的支座、設在支座外側的探針,所述探針在靠近上端的位置通過第一銷軸與支座轉動連接,所述支座與探針之間在第一銷軸的上方和下方位置分別設有向內的彈性拉近結構和向外的彈性推頂結構;所述檢測探針結構還包括安裝在支座上用于檢測彈性推頂結構位移的接近開關。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東超,王鳳臣,徐向紅,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賽瑞機器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