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滑動軸承內圓表面修復的尼龍珩磨棒組件,屬于機械加工
技術介紹
一般的滑動軸承的修復技術要求高,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修復后的滑動軸承內圓表面的粗糙度達不到要求,滑動軸承在使用時不利于油膜壓力的建立;所以,滑動軸承的修復效率低,效果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可大大提高滑 動軸承的修復效率,以克服現有技術不足的尼龍珩磨棒組件。該尼龍珩磨棒組件的構成,包括珩磨棒、磨料層、尼龍筒和心軸,心軸的材料為圓形鋼棒,圓形尼龍筒與心軸過盈配合在心軸的外圓上。在圓形尼龍筒的外圓表面壓入磨料形成磨料層,磨料選用白剛玉(WA)等。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本技術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在使用本組件時,首先將尼龍珩磨棒的一端夾在車床的三爪卡盤上,另一端用尾座頂尖頂住,軸瓦安裝在珩磨棒和支承塊之間,球面支承桿頂住支承塊,球面支承桿的壓力依靠彈簧提供,加壓后軸瓦在珩磨棒上作軸向來回移動,球面支承桿等是裝夾在刀架上,通過調整螺釘可調整彈簧的位置,從而調整球面支承桿的壓力。球面支承桿必須在軸瓦的徑向和軸向中心,否則在軸瓦的內圓弧面上會產生形狀誤差;珩磨棒的直徑應比軸瓦的內圓表面直徑小O. 1mm。本技術不僅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優點,而且設計巧妙、安全可靠、修復效率高等優點。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左視圖。圖3為本技術的應用實施例示意圖。圖中1-珩磨棒,2-磨料層,3-尼龍筒,4-心軸,5-軸瓦,6-支承塊,7-球面支承桿,8-刀桿,9-彈簧,10-調整螺釘,11-刀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尼龍珩磨棒組件,其特征在于:組件構成包括珩磨棒(1)、磨料層(2)、尼龍筒(3)和心軸(4);心軸(4)的材料為圓形鋼棒,圓形尼龍筒(3)與心軸(4)過盈配合在心軸(4)的外圓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世敏,
申請(專利權)人:貴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