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LNG客車,包括設于車架后部的發動機、設于車架前部的氣瓶以及連接發動機和氣瓶的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該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包括在車架上分體設置的汽化器和緩沖罐,汽化器緊鄰氣瓶設置,緩沖罐緊鄰發動機設置,汽化器的出氣口與緩沖罐的進氣口通過輸氣管路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涉及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汽化器和緩沖罐分體設置,緩沖罐緊鄰發動機設置,以便滿足發動機瞬時加速需要的氣體量,汽化器緊鄰氣瓶設置,汽化器與氣瓶之間的連接管路就比較短,氣瓶流出的液體很快流入汽化器中汽化,不容易結霜、結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由于汽化器與氣瓶間距遠而造成的管路結霜、結冰的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本技術還涉及LNG客車。
技術介紹
LNG客車燃氣管路組件的常規布置是氣瓶布置在后輪前,汽化器、緩沖罐為一體結構并布置在后輪后,氣瓶距離汽化器、緩沖罐2米左右,距離較近,對于氣瓶供液以及給發動機供氣都滿足使用要求;但是對于12米以上的大型LNG客車,發動機一般位于車體后部,考慮到整車軸荷分布平衡,氣瓶一般布置在前輪后行李艙里面,為了滿足發動機瞬時加速需要的氣體量,防止發動機供氣不足,緩沖罐和汽化器一體布置在發動機旁邊,但是這種布置方式從氣瓶到汽化器之間大約有6米以上的距離,此段管路里面流通的是低溫液體,從氣瓶中流出的LNG液體一般為-162攝氏度,較長的低溫液體管路會在環境溫度下結霜、結冰,低溫狀態影響管路壽命,并且結冰后冷凝水會滴到車架下方的行李艙內損壞貨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LNG客車,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由于汽化器與氣瓶間距遠而造成的管路結霜、結冰的問題,同時本技術還提供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的LNG客車,包括設于車架后部的發動機、設于車架前部的氣瓶以及連接發動機和氣瓶的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該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包括在車架上分體設置的汽化器和緩沖罐,所述汽化器緊鄰氣瓶設置,所述緩沖罐緊鄰所述發動機設置,所述汽化器的出氣口與所述緩沖罐的進氣口通過輸氣管路連接。所述汽化器位于客車前輪和所述氣瓶之間或位于所述氣瓶遠離客車前輪的一側。所述的緩沖罐位于客車后輪的后方。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該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包括在車架上分體設置的汽化器和緩沖罐,所述汽化器緊鄰氣瓶設置,所述緩沖罐緊鄰所述發動機設置,所述汽化器的出氣口與所述緩沖罐的進氣口通過輸氣管路連接。所述汽化器位于客車前輪和所述氣瓶之間或位于所述氣瓶遠離客車前輪的一側。所述的緩沖罐位于客車后輪的后方。本技術將汽化器和緩沖罐分體設置,緩沖罐緊鄰發動機設置,以便滿足發動機瞬時加速需要的氣體量,汽化器緊鄰氣瓶設置,汽化器與氣瓶之間的連接管路就比較短,氣瓶流出的液體很快流入汽化器中汽化,氣體管路不容易結霜、結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由于汽化器與氣瓶間距遠而造成的管路結霜、結冰的問題。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中LNG客車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做詳細描述LNG客車的實施例,如圖I所示,箭頭指向車體前方,包括設于車架6后部的發動機I、設于車架6前部的氣瓶4以及連接發動機I和氣瓶4的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具體的氣瓶4位于客車前輪(未畫出)后方,發動機I位于客車后輪(未畫出)的后方,該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包括在車架6上分體設置的汽化器5和緩沖罐2,汽化器5緊鄰氣瓶4設置,緩沖罐2緊鄰發動機I設置,汽化器5的出氣口與緩沖罐2的進氣口通過輸氣管路3連接,汽化器5位于客車前輪和氣瓶4之間,緩沖罐2位于客車后輪后方,緊鄰發動機設置。本實施例中,汽化器5和緩沖罐2分體設置,緩沖罐2緊鄰發動機I設置,以便滿足發動機I瞬時加速需要的氣體量,汽化器5緊鄰氣瓶4設置,汽化器5與氣瓶4之間的連接管路就比較短,氣瓶流出的液體很快流入汽化器中汽化,氣體管路不容易結霜、結冰。在LNG客車的實施例的其他實施例中,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的汽化器還 可以根據需要設于氣瓶遠離客車前輪的一側。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的實施例,如圖I所示,箭頭指向車體前方,包括在車架6上分體設置的汽化器5和緩沖罐2,汽化器5緊鄰氣瓶4設置,緩沖罐2緊鄰發動機I設置,汽化器5的出氣口與緩沖罐2的進氣口通過輸氣管路3連接,汽化器5位于客車前輪和氣瓶4之間,緩沖罐2位于客車后輪后方,緊鄰發動機設置。在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的的其他實施例中,與上述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的實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的汽化器還可以根據需要設于氣瓶遠離客車前輪的一側。權利要求1.LNG客車,包括設于車架后部的發動機、設于車架前部的氣瓶以及連接發動機和氣瓶的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包括在車架上分體設置的汽化器和緩沖罐,所述汽化器緊鄰氣瓶設置,所述緩沖罐緊鄰所述發動機設置,所述汽化器的出氣口與所述緩沖罐的進氣口通過輸氣管路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LNG客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化器位于客車前輪和所述氣瓶之間或位于所述氣瓶遠離客車前輪的一側。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LNG客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沖罐位于客車后輪的后方。4.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包括在車架上分體設置的汽化器和緩沖罐,所述汽化器緊鄰氣瓶設置,所述緩沖罐緊鄰所述發動機設置,所述汽化器的出氣口與所述緩沖罐的進氣口通過輸氣管路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化器位于客車前輪和所述氣瓶之間或位于所述氣瓶遠離客車前輪的一側。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緩沖罐位于客車后輪的后方。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LNG客車,包括設于車架后部的發動機、設于車架前部的氣瓶以及連接發動機和氣瓶的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該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包括在車架上分體設置的汽化器和緩沖罐,汽化器緊鄰氣瓶設置,緩沖罐緊鄰發動機設置,汽化器的出氣口與緩沖罐的進氣口通過輸氣管路連接;本技術還涉及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本技術將汽化器和緩沖罐分體設置,緩沖罐緊鄰發動機設置,以便滿足發動機瞬時加速需要的氣體量,汽化器緊鄰氣瓶設置,汽化器與氣瓶之間的連接管路就比較短,氣瓶流出的液體很快流入汽化器中汽化,不容易結霜、結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由于汽化器與氣瓶間距遠而造成的管路結霜、結冰的問題。文檔編號B60K15/01GK202703246SQ201220318148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日專利技術者李帥, 王巍, 陳建設, 汪祥亮, 張戰勝 申請人: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LNG客車,包括設于車架后部的發動機、設于車架前部的氣瓶以及連接發動機和氣瓶的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LNG客車燃氣管路結構包括在車架上分體設置的汽化器和緩沖罐,所述汽化器緊鄰氣瓶設置,所述緩沖罐緊鄰所述發動機設置,所述汽化器的出氣口與所述緩沖罐的進氣口通過輸氣管路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帥,王巍,陳建設,汪祥亮,張戰勝,
申請(專利權)人: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