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客車車身左右側圍的防撞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側圍立柱(1)采用一體結構固定在側窗上縱梁到底橫梁之間,在底橫梁(2)的兩端設有緩沖裝置,緩沖裝置包括設置在底橫梁(1)兩端的牛腿總成(3)與側圍立柱(1)之間的連接件(4),連接件(4)的一端與側圍立柱(1)固定,另一端與牛腿總成(3)固定,在連接件(4)的前后兩側固定有防撞加強板(5)。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將側圍立柱采用一體結構,并在底橫梁兩端的牛腿總成與側圍立柱之間設置連接件和防撞加強板,當側圍受到碰撞時可以有效吸收外能,減小側圍變形,對加強側圍強度,提高側圍防撞性起到重要作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配件領域,尤其是一種客車車身左右側圍的防撞緩沖裝置。
技術介紹
據相關統計數據,汽車由側面碰撞而導致死亡的比例高于其他角度碰撞而導致的死亡。就側面碰撞而言,汽車側面是車體中強度較薄弱的部位,側面碰撞緩沖區較小,車體吸能能力較弱,乘員面臨的損傷風險很高。國內客車側圍結構中,車身側圍立柱不是整體式的,分為上側窗立柱、下牛腿連接立柱,上面的側窗立柱和下面的牛腿連接立柱通過拼焊方式連接,此結構的存在一定的缺陷,另外,底橫梁以下的牛腿連接立柱也是薄弱部位,當車身側面受到外力碰撞時,這些部位的強度較薄,容易發生變形,具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側圍的防碰撞能力、減小變形、提供乘員安全·性的客車車身左右側圍的防撞緩沖裝置。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客車車身左右側圍的防撞緩沖裝置,側圍立柱采用一體結構固定在側窗上縱梁到底橫梁之間,在底橫梁的兩端設有緩沖裝置,緩沖裝置包括設置在底橫梁兩端的牛腿總成與側圍立柱之間的連接件,連接件的一端與側圍立柱固定,另一端與牛腿總成固定,在連接件的前后兩側固定有防撞加強板。所述的連接件為槽鋼。所述的防撞加強板為直角梯形的豎板,防撞加強板的直角邊與側圍立柱固定,防撞加強板的上底邊與連接件的上沿重合,防撞加強板的上底邊的長度大于下底邊的長度。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將側圍立柱采用一體結構,并在底橫梁兩端的牛腿總成與側圍立柱之間設置連接件和防撞加強板,當側圍受到碰撞時可以有效吸收外能,減小側圍變形,對加強側圍強度,提高側圍防撞性起到重要作用。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側視圖。圖3是圖I中A部分的仰視圖。圖4是圖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中,I、側圍立柱,2、底橫梁,3、牛腿總成,4、連接件,5、防撞加強板。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為客車車身左右側圍的防撞緩沖裝置,將側圍立柱采用一體結構,并在底橫梁兩端的牛腿總成與側圍立柱之間設置連接件和防撞加強板,當側圍受到碰撞時可以有效吸收外能,減小側圍變形,對加強側圍強度,提高側圍防撞性起到重要作用。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例,如圖I至圖4所示,客車車身左右側圍的防撞緩沖裝置,側圍立柱I采用一體結構固定在側窗上縱梁到底橫梁之間,在底橫梁2的兩端設有緩沖裝置,緩沖裝置包括設置在底橫梁I兩端的牛腿總成3與側圍立柱I之間的連接件4,連接件4采用槽鋼制成,連接件4的一端與側圍立柱I固定,另一端與牛腿總成3固定,在連接件4的前后兩側固定有防撞加強板5,防撞加強板5為直角梯形的豎板,防撞加強板5的直角邊與側圍立柱I固定,防撞加強板5的上底邊與連接件4的上沿重合,防撞加強板5的上底邊的長度大于下底邊的長度。將側圍立柱采用一體結構,并在底橫梁兩端的牛腿總成與側圍立柱之間設置連接件和防撞加強板,當側圍受到碰撞時可以有效吸收外能,減小側圍變形,對加強側圍強度,提高側圍防撞性起到重要作用。權利要求1.客車車身左右側圍的防撞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側圍立柱(I)采用一體結構固定在側窗上縱梁到底橫梁之間,在底橫梁(2)的兩端設有緩沖裝置,緩沖裝置包括設置在底橫梁(I)兩端的牛腿總成(3)與側圍立柱(I)之間的連接件(4),連接件(4)的一端與側圍立柱(I)固定,另一端與牛腿總成(3)固定,在連接件(4)的前后兩側固定有防撞加強板(5)。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客車車身左右側圍的防撞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件(4)為槽鋼。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客車車身左右側圍的防撞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加強板(5)為直角梯形的豎板,防撞加強板(5)的直角邊與側圍立柱(I)固定,防撞加強板(5)的上底邊與連接件(4)的上沿重合,防撞加強板(5)的上底邊的長度大于下底邊的長度。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客車車身左右側圍的防撞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側圍立柱(1)采用一體結構固定在側窗上縱梁到底橫梁之間,在底橫梁(2)的兩端設有緩沖裝置,緩沖裝置包括設置在底橫梁(1)兩端的牛腿總成(3)與側圍立柱(1)之間的連接件(4),連接件(4)的一端與側圍立柱(1)固定,另一端與牛腿總成(3)固定,在連接件(4)的前后兩側固定有防撞加強板(5)。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將側圍立柱采用一體結構,并在底橫梁兩端的牛腿總成與側圍立柱之間設置連接件和防撞加強板,當側圍受到碰撞時可以有效吸收外能,減小側圍變形,對加強側圍強度,提高側圍防撞性起到重要作用。文檔編號B60R19/42GK202703481SQ20122033343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1日專利技術者么偉紅, 馬世寧, 田志瑋 申請人:保定長安客車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客車車身左右側圍的防撞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側圍立柱(1)采用一體結構固定在側窗上縱梁到底橫梁之間,在底橫梁(2)的兩端設有緩沖裝置,緩沖裝置包括設置在底橫梁(1)兩端的牛腿總成(3)與側圍立柱(1)之間的連接件(4),連接件(4)的一端與側圍立柱(1)固定,另一端與牛腿總成(3)固定,在連接件(4)的前后兩側固定有防撞加強板(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么偉紅,馬世寧,田志瑋,
申請(專利權)人:保定長安客車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