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引導連鑄坯(200)的連鑄坯引導裝置的連鑄坯導輥(100)。所述連鑄坯導輥包括軸向相鄰設置的至少一個第一輥段和一個第二輥段,其中,所述第一輥段(110-1)在其面向所述第二輥段(110-2)的端面處具有輥頸(112-1)。此外,所述連鑄坯導輥包括在兩輥段(110-1,110-2)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軸承(120-1,120-2),所述中間軸承用于容納和支撐所述第一輥段的輥頸(112-1)。為了通過加大的連鑄坯(200)的接觸面使連鑄坯導向得到改善,根據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第一和第二輥段通過除中間軸承以外的插接連接裝置互相連接。因此,中間軸承根據本發明專利技術僅構成不可分離的單個軸承,與分離型中間軸承相比窗口寬度明顯減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連鑄坯導輥,用于在鑄造的連鑄坯(例如板 坯)離開連鑄金屬模后對其進行導向的連鑄坯引導裝置的。現有技術例如在文獻WO 2004/094087和WO 2005/016578中描述了 帶有連鑄坯導輥的連鑄坯引導裝置的現有技術。在上述文獻公開 的連鑄坯導輥中,所有單個元件,像輥體或形式為鍵的扭轉止動 件,必須在公共的中心軸上串起來;因此,這種連鑄坯導輥的安 裝和可能發生的拆卸非常費時費力并且要求使用專用工具。另外 實現輥子內部冷卻非常困難。此外,連鑄坯導輥的現有技術為單件或多件式的連鑄坯導輥, 例如在美國專利文件US 5, 279, 535中已經公開。這種連鑄坯導 輥包含多個軸向相鄰設置的輥段,其中每個輥段在其兩端具有輥 頸。兩個相鄰設置的輥段的兩個相對設置的輥頸分別支承在各自 的軸向軸承中,這些軸承通常被組合成分離型中間軸承。選擇地,在文獻US5, 279, 535中沒有指出,在兩個相對設 置的輥頸之間的中間軸承還可以包括扇形齒輪離合器,該離合器 用于在兩個相鄰輥段之間傳遞扭矩。形式為兩個軸向相鄰的單獨軸承(帶有可選地位于這兩個軸 承之間的扇形齒輪離合器)的這種分離型中間軸承的缺陷是太寬, 因此構成特別寬的軸承窗,待引導或待支撐的連鑄坯在該軸承窗 中不能由輥段支撐。另外這種中間軸承由于其單個部件數量多而 很貴。
技術實現思路
從該現有技術出發,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更好 的連鑄坯引導功能的至少經過 一 次劃分的連鑄坯導輥。這個目的通過權利要求1的主題得到實現。這個主題的特征 在于,在第二輥段和第一輥段的輥頸之間形成插接連接裝置,該 插接連接裝置用于使第一輥段和第二輥段互相插接連接,并且中 間軸承是不可分離的單個軸承。中間軸承用于通過容納第 一輥段的輥頸而支撐第 一輥段。為 此中間軸承只需構成不可分離的單個軸承。第二輥段通過插接連 接裝置與第 一輥段連接,使得第二輥段可以支撐在第 一輥段上。 因為第二輥段與第一輥段插接連接,所以第二輥段不需要自己的軸承;實際上,第二輥段通過插接連接裝置支撐在第一輥段內或 支撐在第一輥段上。因此,對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連鑄坯引導輥的設 計而言,可以像省去扇形齒輪離合器那樣省去在現有技術中常見 的中間軸承內的用于第二輥段的第二軸承。因為中間軸承由此只 具有單個軸承,所以中間軸承的寬度和兩個相鄰輥段之間的窗口寬度與現有技術相比都可以縮小。其優點是,板坯的接觸面擴大 了 ,因此連鑄坯引導裝置對板坯的引導功能和支撐功能都得到改善。另一個優點是,作為單個軸承,優選是標準軸承形式的中間 軸承比分離型中間軸承更加便宜。另外,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連鑄坯 導輥的設計中,輥段易于拆裝。根據 一種設計方案,通過使輥段的輥頸插到相鄰輥段的凹槽 中可以實現插接連接裝置。插接連接裝置這時不是以附加零件(例 如單獨的離合器)的形式形成;其優點是,可以省去這類零件的費用。輥頸的橫截面和相應的凹槽的橫截面都被構造成多角形軸斷面的形式,其優點是,兩個相鄰的輥段在此相互形成形狀配合和 傳力連接以傳遞扭矩。在輥段之間傳遞扭矩,特別是在非電機驅 動的輥段上很有價值。這種情況下,形狀配合和傳力的插接連接 提供的優點是,即使當只有 一 個輥段通過與被輸送的板坯接觸而 轉動時,相鄰的輥段即使在本身沒有接觸板坯時也隨著轉動,這樣做的優點是,避免輥段過度加熱和由此帶來的撓曲及卡住。凹槽特別是在采用多角形軸的形式的情況下為了傳遞扭矩會 承受很高負荷,在工作時邊和角逐漸被磨圓,因此會很快磨損; 這時傳遞的扭矩可能不夠或者根本無法傳遞扭矩。就此而言,有 利的是凹槽不是直接設置在輥段的端面中,而是由 一 個環形插入 件限定并界定,該插入件插入輥段端面的孔中。插入件提供的優 點是,作為易損件隨時都可以很便宜地更換。相反,替代地直接 在輥段端面中對凹槽進行更新就非常昂貴。在輥段中設置冷卻通道的優點是,輥段不會過度加熱;可能 冷卻的程度可以通過設置的冷卻通道的數量來影響。當冷卻通道 具有內管時,內管外徑小于冷卻通道的內徑,內管代表第一冷卻 管道,而內管和冷卻通道之間的間隙代表第二冷卻管道。冷卻劑 可以在第一和第二冷卻管道中反方向流動。本專利技術同樣涉及到驅動和非驅動的連鑄坯導輥。 連鑄坯導輥的其它有利的設計方案為從屬權利要求的主題。附圖說明說明書總共附帶了5幅圖,其中圖1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連鑄坯導輥的第一實施例;圖2是根據第 一 個實施例的連鑄坯導輥的橫剖面圖3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連鑄坯導輥的第二實施例;圖4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連鑄坯導輥的橫剖面圖5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連鑄坯導輥的細部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借助所述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描述。在 附圖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圖1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連鑄坯導輥ioo的第一實施例。在 此,連鑄坯導輥經過例如兩次劃分并且相應地包括總共三個輥段110-1、 110-2、 110-3。兩次劃分通過兩個中間軸承120-1, 120-2 表示,它們被設置在所述輥段的每兩個之間的過渡區域中。中間 軸承確保了相鄰輥段的軸向布置。第一輥段110-1是由第一中間 軸承120-1和外軸承120-0支撐的,其中這兩個軸承分別容納第 一輥段110-1的輥頸112-1、 112-0。第二輥段110-2不是直接支撐在中間軸承120-1中。而是第 二輥段在其面向第一輥段110-1的端面114-2上具有凹槽116-2, 用于容納輥頸112-1或者容納輥頸112-1的相對于實際輥頸車出 的凸臺。如圖2所示,凹槽116-2根據輥頸112-1或輥頸的凸臺的橫 截面來成形或形成其輪廓。如圖1所示,在裝配狀態下,第一輥 段110-1和第二輥段110-2通過以下方式連接,即輥頸112-1以精 確配合的方式插接在相應成形的凹槽116-2中。就此而言,輥頸 112-1和凹槽116-2構成兩個輥段的插接連接裝置。因此,在根據 本專利技術的連鑄坯導輥實施方式中,用于容納和支撐第二輥段110-2 的第二軸承可有可無。因此,中間軸承120-1, 120-2可以構造成 不可分離的單個軸承,與分離型中間軸承相比,其優點是具有明 顯更窄的窗口寬度B。作為圖1所示實施方式的替代,當然也可以想到插接連接裝 置的其它實施方式。替代地,可以想到第二輥段110-2在其面向 第一輥段的端面114-2處沒有凹槽,而是同樣具有一個直徑比第 一輥段110-1的輥頸112-1小的輥頸。插接連接裝置可以這樣實現,即第二輥段的輥頸插到第一輥段的輥頸112-1的端面中的凹槽內。當然還可以想到,除了中間軸承120-1以外,兩輥段110-1 和110-2之間以單獨零件的形式構成插接連接裝置。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連鑄坯導輥中,插接連接裝置可以是用于在 兩個相鄰輥段之間傳遞扭矩的離合器,或者僅僅是不允許傳遞扭 矩的樞軸承。然而,由于說明書的
技術實現思路
部分所述的原因,離 合器的構造即使在不是通過傳動裝置150 (見圖3)從外部驅動的 連鑄坯導輥110的情況下也是合適的。在輥頸插接在凹槽中的上 述實施方式中,離合器的功能通過以下方式很容易實現,即凹 槽不是圓形,而是例如多角形軸斷面的形式。圖2示出了這種示 例。圖3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連鑄坯導輥100的第二實施例,它 與第一實施例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連鑄坯導輥(100),用于引導例如為板坯的連鑄坯(200)的連鑄坯引導裝置,包括: 軸向相鄰設置的至少一個第一輥段(110-1)和一個第二輥段(110-2),其中,所述第一輥段(110-1)在其面向所述第二輥段(110-2)的端面處具 有輥頸(112-1);和 在所述兩輥段(110-1,110-2)之間的至少一個中間軸承(120-1,120-2),所述中間軸承用于容納和支撐所述第一輥段的輥頸(112-1);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輥段(110-2)和所 述第一輥段(110-1)的輥頸(112-1)之間形成插接連接裝置,該插接連接裝置用于使所述第一輥段和所述第二輥段互相插接連接;所述中間軸承(120-1,120-2)構成不可分離的單個軸承。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A貝庫爾茨,A吉爾根松,A施塔韋諾,E霍韋斯塔特,D曼格勒,
申請(專利權)人:西馬克德馬格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DE[德國]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