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秸稈成型加工領域中用于輸送具有一定粘度、非顆粒狀、非完全粉狀秸稈物料的秸稈物料單軸雙向攪拌自動配送裝置。該包括自動給料裝置,所述的自動給料裝置包括料斗,所述料斗的內壁固定有向上的支撐架,支撐架的頂部裝有減速器,減速器與變頻調速電機連接,減速器的輸出軸上固定中心軸,中心軸的下部位于料斗內,且軸上有上錐狀螺旋及下錐形螺旋,上、下錐狀螺旋之間有固定在料斗內壁上的扶正器,中心軸的下部從扶正器的中心孔穿過。該裝置克服了震動給料時產生的振動噪聲和高低頻振蕩的污染,任何方向供料量都能分發揮均勻攪拌、結團物料被攪碎的功能;且該裝置可根據后續加工設備用料量的需要任意調整物料供給量的大小;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勞動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秸桿成型加工領域中用于輸送具有一定粘度、非顆粒狀、非完全粉狀秸桿物料的秸桿物料單軸雙向攪拌自動配送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在秸桿成型加工企業,物料的輸送大都采用人工如圖I所示的人工給料方式,即人工將物料撮入輸送帶上,輸送帶將物料傳入加工設備中進行加工,這種方式存在以下弊端①人員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惡劣,污染嚴重,直接影響工人的身心健康;②因為該物料具有一定粘度,非顆粒狀,非完全粉狀,容易結團起拱,堵塞出料口送料過程中存在較大噪音;④供料不均勻,導致后續產品的質量受影響供料量無法根據后續加工設備的需要任意調整。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當前人工給料、以及物料攪拌、輸送不均勻,生產過程噪聲污染嚴重的缺陷,本技術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秸桿物料單軸雙向攪拌自動配送裝置。該裝置可充分攪拌物料,均勻輸送,沒有噪聲污染,降低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秸桿物料單軸雙向攪拌自動配送裝置,包括自動給料裝置,所述的自動給料裝置包括料斗,其中,所述料斗的內壁固定向上的支撐架,支撐架的頂部裝有減速器,減速器與變頻調速電機連接,減速器的輸出軸上固定中心軸,中心軸的下部位于料斗內,且軸上固定上錐狀螺旋及下錐形螺旋,上、下錐狀螺旋之間有固定在料斗內壁上的扶正器,中心軸的下部從扶正器的中心孔穿過。作為優選,所述的上錐狀螺旋為環繞并固定在中心軸上的螺旋式葉片,且葉片的寬度從上至下由窄向寬過度;所述的下錐形螺旋為環繞并固定在中心軸上的螺旋式葉片,且葉片的寬度從上至下由寬向窄過度。所述的扶正器的中心為軸套,軸套四周固定有若干支撐板,支撐板的周邊通過固定板與料斗內壁固定;且所述的支撐板及固定板上均布有徑向的針刺。上述的上、下錐形螺旋在中心軸上的位置上下可調。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與目前物料輸送裝置相比較,克服了震動給料時產生的振動噪聲和高低頻振蕩的污染,生產過程沒有任何噪聲;且由于采用突破性的單軸雙向攪拌供料法,使得在任何方向供料量,只要供料量在額定范圍內,物料能充分的利用料斗容積,充分發揮均勻攪拌、結團物料被攪碎的功能;該裝置可根據設備的功率轉數和錐形螺旋的上下位置任意調整物料供給量的大小,以滿足后續加工設備用料量的需要;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勞動效率。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供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序號15自動給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序 號5扶正器的結構示意圖。I-料斗,2-支撐架,3-變頻調速電機,4-減速器,5-扶正器,6_上錐狀螺旋,7_下錐形螺旋,8-出料口,9-針刺,10-加強板,11-檢查孔,12-中心軸,13-支撐板,14-固定板,15-自動給料裝置。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由圖2至圖4所示,該秸桿物料單軸雙向攪拌自動配送裝置主要由自動給料裝置及傳送帶組成,所述的自動給料裝置15包括料斗1,其中,所述料斗I的內壁周向固定加強板10,加強板10上固定有向上的支撐架2,支撐架2的頂部裝有減速器4,減速器4的輸入軸與變頻調速電機3的動力軸連接,減速器4的輸出軸上固定中心軸12,中心軸12的下部位于料斗I內,位于料斗I內的中心軸上固定上錐狀螺旋6及下錐形螺旋7,上、下錐狀螺旋(6,7)之間有固定在料斗I內壁上的扶正器5,中心軸12的下部從扶正器5的中心孔穿過,對其起到扶正定位的作用。作為優選,所述的上錐狀螺旋6為環繞并固定在中心軸上的螺旋式葉片,且葉片的寬度從上至下由窄向寬過度;所述的下錐形螺旋7為環繞并固定在中心軸上的螺旋式葉片,且葉片的寬度從上至下由寬向窄過度,形成單軸雙向攪拌供料的方式,使得在任何方向供料量,只要供料量在額定范圍內,物料能充分的利用料斗容積充分發揮均勻攪拌、結團物料被攪碎的功能。所述的扶正器5的中心軸套,軸套上四周固定有若干支撐板13,支撐板13的周邊固定固定板14,固定板14與料斗內壁固定;且所述的支撐板13及固定板14上均布有徑向的針刺9,將結團落下的大塊物料再次進行破碎。上述的中心軸上布有若干螺孔,用于調整和固定上、下錐形輸送螺旋(6,7),調整上錐形螺旋的位置,可起到蓬松、均勻攪拌物料的作用,調整下錐形螺旋的位置,可起到均勻攪拌、均勻供料、調整供料量大小的作用。此外,在料斗外側,扶正器5的上下處裝有料斗檢查孔11,用于檢查上下螺旋運轉情況,物料攪拌、堵塞情況,扶正器運轉以及調整緊固螺旋位置等。當裝載機將秸桿物料裝入料斗I內,具有一定粘度結成團狀的物料靠自重流入料斗,變頻調速電機3帶動中心軸12及中心軸上的上、下錐形螺旋(6, 7)進行旋轉,從一側倒入料斗的物料被旋轉的螺旋均勻的分布在料斗的四周,并被慢慢的向上隆起,結成團狀的物料被錐狀螺旋6滑破斬碎,由于連續不斷的進行這一動作,細碎的物料便從上錐狀螺旋6的四周滑落,如還有結團的物料滑落時經過扶正器5時會被上面布置的針刺9再次破碎,流入料斗的下部,物料經過下錐狀螺旋7時被旋轉的螺旋連續不斷的均勻地推到出料口 8,進入下道工序。該裝置與目前物料輸送裝置相比較,克服了震動給料時產生的振動噪聲和高低頻振蕩的污染,生產過程沒有任何噪聲;且由于采用突破性的單軸雙向攪拌供料法,使得在任何方向供料量,只要供料量在額定范圍內,物料能充分的利用料斗容積,充分發揮均勻攪拌、結團物料被攪碎的功能;該裝置可根據設備的功率轉數和錐形螺旋的上下位置任意調整物料供給量的大小,以滿足后續加工設備用料量的需要;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勞 動效率。權利要求1.一種秸桿物料單軸雙向攪拌自動配送裝置,包括自動給料裝置(15),所述的自動給料裝置(15)包括料斗(I ),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I)的內壁固定有向上的支撐架(2),支撐架(2)的頂部裝有減速器(4),減速器(4)與變頻調速電機(3)連接,減速器(4)的輸出軸上固定中心軸(12),中心軸(12)的下部位于料斗內,且軸上固定上錐狀螺旋(6)及下錐形螺旋(7),上、下錐狀螺旋(6,7)之間有固定在料斗(I)內壁上的扶正器(5),中心軸(12)的下部從扶正器(5)的中心孔穿過。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秸桿物料單軸雙向攪拌自動配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錐狀螺旋(6)為環繞并固定在中心軸上的螺旋式葉片,且葉片的寬度從上至下由窄向寬過度。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秸桿物料單軸雙向攪拌自動配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錐形螺旋(7)為環繞并固定在中心軸上的螺旋式葉片,且葉片的寬度從上至下由寬向窄過度。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秸桿物料單軸雙向攪拌自動配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正器(5)中心為軸套,軸套四周固定有若干支撐板(13),支撐板(13)的周邊通過固定板(14)與料斗內壁固定。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秸桿物料單軸雙向攪拌自動配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板(13)及固定板(14)上均布有徑向的針刺(9)。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秸桿物料單軸雙向攪拌自動配送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下錐形螺旋(7)在中心軸(12)上的位置上下可調。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秸稈成型加工領域中用于輸送具有一定粘度、非顆粒狀、非完全粉狀秸稈物料的秸稈物料單軸雙向攪拌自動配送裝置。該包括自動給料裝置,所述的自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秸稈物料單軸雙向攪拌自動配送裝置,包括自動給料裝置(15),所述的自動給料裝置(15)包括料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1)的內壁固定有向上的支撐架(2),支撐架(2)的頂部裝有減速器(4),減速器(4)與變頻調速電機(3)連接,減速器(4)的輸出軸上固定中心軸(12),中心軸(12)的下部位于料斗內,且軸上固定上錐狀螺旋(6)及下錐形螺旋(7),上、下錐狀螺旋(6,7)之間有固定在料斗(1)內壁上的扶正器(5),中心軸(12)的下部從扶正器(5)的中心孔穿過。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湯廣剛,陳德輝,方永杰,陳鳳蘭,包鑫,
申請(專利權)人:大慶稼合綠能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