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布水設備及其反應器,用于解決現有的布水設備由于結構上的缺陷,使得布水不均勻,并且布水設備容易被污泥堵塞,從而影響反應器的正常運行的問題。一種布水設備,包括:進水總管;與進水總管連通的支管;旋流裝置,具有錐形空腔,支管與錐形空腔連通,且支管與錐形空腔連通的管口朝向預設方向;預設方向為沿錐形空腔的橫截面的順時針切線方向或者逆時針切線方向。這樣各個支管管口流出的水在流速下實現相互推動,就形成了沿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立體旋流,均勻釋放至反應器罐底,使得布水均勻。同時,這樣相互推動形成的立體旋流,流速高,可以有效地沖擊周圍淤泥,不容易發生堵塞現象。(*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有機廢水處理行業常用的反應器
,特別是指一種布水設備及反應器。
技術介紹
反應器為有機廢水處理行業的常用設備,布水設備位于反應器罐內底部。使用時,污水由罐外水泵提升進入該布水設備,通過該設備進行布水,布水效果的好壞是直接影響反應器運行良好與否的關鍵因素。傳統的布水設備通常為短管直流式,污水通過水平總管進入罐內,然后通過均勻分布在總管上的豎向小直管流出,小直管末端設錐形擋泥帽,達到布水目的。傳統布水設備中,每個豎向小直管出水口都是獨立的,布水區域內無法形成固定的流態,布水不均勻。另·外,傳統布水設備出口多,單個出水口流速低,易被周圍污泥堵塞。可見,現有的布水設備由于結構上的缺陷,使得布水不均勻,并且布水設備容易被污泥堵塞,從而影響反應器的正常運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出布水設備及反應器,用于解決現有的布水設備由于結構上的缺陷,使得布水不均勻,并且布水設備容易被污泥堵塞,從而影響反應器的正常運行的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布水設備,包括進水總管;與進水總管連通的支管;旋流裝置,具有錐形空腔,支管與錐形空腔連通,且支管與錐形空腔連通的管口朝向預設方向;預設方向為沿錐形空腔的橫截面的順時針切線方向或者逆時針切線方向。其中,優選地,支管的數目為一個以上。其中,優選地,每個支管與錐形空腔連通的管口在錐形空腔壁面的同一高度上均勻分布。其中,優選地,錐形空腔的頂部設置有用于與反應器的內部循環系統連接的接口。其中,優選地,上述接口為法蘭接口。其中,優選地,旋流裝置還設置有用于支撐旋流器的支撐部件。—種反應器,包括反應器罐體和設置于反應器罐體內的布水設備,其中,布水設備為上述的布水設備,布水設備中旋流裝置的錐形空腔朝向反應器罐體的底部。反應器具體為IC厭氧反應器。本技術技術方案中的各個支管均是沿著錐形空腔的壁相切的方式與錐形空腔連通的,并且各個支管的管口朝向是一致的,即各個支管的管口朝向均為沿錐形空腔的橫截面的順時針切線方向或者均為沿錐形空腔的橫截面的逆時針切線方向。這樣的支管與錐形空腔相切連通和管口朝向一致的設計,保證順時針或者逆時針的立體的旋流布水的實現。這樣經各個管口流出的水在流速下實現相互推動,就形成了沿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立體旋流,均勻釋放至反應器罐底,使得布水均勻。同時,這樣相互推動形成的立體旋流,流速聞,可以有效地沖擊周圍 於泥,不容易發生堵塞現象。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術一種布水設備的剖面圖;圖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術一種布水設備的平面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I和圖2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布水設備,包括進水總管;與進水總管連通的支管;旋流裝置2,具有錐形空腔3,支管與錐形空腔3連通,且支管與錐形空腔3連通的管口朝向預設方向;預設方向為沿錐形空腔3的橫截面的順時針切線方向或者逆時針切線方向。下面以該布水設備有三根支管為例,提供本技術的實施例工作時,污水由進水總管進入,再通過與進水總管連接的支管101,支管102,支管103同時流入具有錐形空腔3的旋流裝置2。各個支管均是沿著錐形空腔3的壁相切的方式與錐形空腔3連通的,并且各個支管的管口朝向是一致的,即各個支管的管口朝向均為沿錐形空腔3橫截面的順時針切線方向,或者均為沿錐形空腔3的橫截面的逆時針切線方向。這樣的支管與錐形空腔3相切連通和管口朝向一致的設計,保證順時針或者逆時針的立體的旋流布水的實現。以圖I中示意的,各個支管均為沿錐形空腔3的橫截面逆時針方向相切為例,污水從支管101進入到錐形空腔3時,首先碰到錐形空腔3的內壁,由于力的作用,水會沿著力的作用方向流動,SP沿錐形空腔3壁面的逆時針切線方向流動,然后受到支管103的流出的水流的推動繼續沿逆時針方向流動,同時推動支管102流出的水,繼續沿逆時針方向流動,水流同時推動支管103流出的水沿逆時針方向流動。這樣各個管口流出的水在流速下實現相互推動,就形成了沿逆時針方向的立體旋流,使得布水均勻。同時,這樣相互推動形成的立體旋流,流速高,可以有效地沖擊周圍游泥,不容易發生堵塞現象。上述布水設備中支管的數量可以有多個,本實施例只是以該布水設備有三根支管為例;同樣地,上述各個支管也可以為沿錐形空腔的橫截面順時針方向相切連通,本實施例只是以各個支管沿錐形空腔的橫截面逆時針方向相切連通為例。其中,優選地,上述支管的數目為一個以上。 其中,優選地,每個支管與錐形空腔3連通的管口在錐形空腔3壁面的同一高度上均勻分布,各個管口在同一高度設置,可以保證各個支管流出的水流在同一高度相互推動,相互的推動力是在同一水平高度的方向,這樣的作用力是最大的,使得形成的立體旋流的流速是最大的,并且是均勻的設置在同一高度上,有利于立體旋流的形成,可以實現均勻布水,水流流速高,可以更好地沖擊錐形空腔3壁周圍的淤泥,使得不容易出現堵塞現象。其中,優選地,錐形空腔3的頂部設置有用于與反應器的內部循環系統連接的接口 4。可以有多種連接方式,比如法蘭連接,熱熔連接等。其中,優選地,接口 4為法蘭接口。其中,優選地,旋流裝置2還設置有用于支撐旋流裝置的支撐部件5。該支撐部件·5可以具體為多種形式,例如底座支撐式。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反應器,包括反應器罐體和設置于反應器罐體內的布水設備,其中,布水設備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布水設備,布水設備中旋流裝置2的錐形空腔3朝向反應器罐體的底部。工作時,污水由進水總管進入反應器的布水設備,再通過與進水總管連接的支管101,支管102,支管103同時流入具有錐形空腔3的旋流裝置2。各個支管均是沿著錐形空腔3的壁相切的方式與錐形空腔3連通的,并且各個支管的管口朝向是一致的,即各個支管的管口朝向均為沿錐形空腔的橫截面的順時針切線方向或者均為沿錐形空腔的橫截面逆時針切線方向。這樣的支管與錐形空腔相切連通和管口朝向一致的設計,保證順時針或者逆時針的立體的旋流布水的實現。以圖I中示意的,各個支管均為沿錐形空腔壁面逆時針方向相切連通為例,污水從支管101進入到錐形空腔3時,首先碰到錐形空腔3的內壁,由于力的作用,水會沿著力的作用方向流動,即沿錐形空腔3壁面的逆時針切線方向流動,然后受到支管103的流出的水流的推動繼續沿逆時針方向流動,同時推動支管102流出的水,繼續沿逆時針方向流動,水流同時推動支管103流出的水沿逆時針方向流動。這樣各個管口流出的水在流速下實現相互推動,就形成了沿逆時針方向的立體旋流,在重力的作用下均勻釋放至罐底,使得布水設備布水均勻。同時,這樣相互推動形成的立體旋流,流速高,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布水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水總管;?與所述進水總管連通的支管;?旋流裝置,具有錐形空腔,所述支管與所述錐形空腔連通,且所述支管與所述錐形空腔連通的管口朝向預設方向,其中,所述預設方向為沿錐形空腔的橫截面的順時針切線方向或者逆時針切線方向。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冰娜,馮本剛,趙振棟,李玉蘭,陳新全,
申請(專利權)人:濟南齊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