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H型鋼梁與H型鋼柱弱軸可變梁高裝配式節點,該節點包括H型鋼柱、H型鋼梁、柱封件、T形連接件、L形連接件和螺栓。柱封件由柱封板、梁上翼緣加勁肋和柱封板加勁肋構成;T形連接件由水平設置的上翼緣板連接板,以及垂直于上翼緣板連接板底面的腹板連接板構成;L形連接件由水平設置的下翼緣板連接板,以及向下與下翼緣板連接板垂直的柱連接板構成。該節點所需所有配件均在工廠預制,可適應H型鋼梁截面在一定范圍內變化時的等強連接,施工現場節點完全采用高強螺栓實現裝配式連接,節點剛度大,連接速度快,能夠滿足鋼結構裝配式施工的要求。(*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鋼結構施工
,特別是一種鋼結構梁柱連接節點。
技術介紹
在多、高層鋼結構中,H型鋼梁和H型鋼柱被用作主要承重構件,連接H型鋼梁與H型鋼柱的節點起到傳遞梁、柱彎矩、剪力的作用,對于結構的整體受力性能具有重要影響。H型鋼梁、柱的全焊連接和栓焊連接節點構造連接剛度大,受力性能好,但由于焊縫的存在而容易產生應力集中,且現場施工難度大,造價也高,不能滿足鋼結構施工工效的要求。現有螺栓連接的方式不會產生應力集中,具有現場施工方便等優點,可滿足裝配式施工工效的要求,但一般節點的剛度較低?,F有的H型鋼梁與H型鋼柱弱軸方向的連接一般是通過在柱腹板上焊接連接板來實現的,這種節點構造方式會使柱腹板的受力性能產生劣化,不利于節點受力。另外,現有的鋼結構工程中的每個梁、柱節點均需按照節點所連梁的尺寸進行·單獨設計,同一節點設計方案對梁截面尺寸在一定范圍內的變化適應性較低,不能實現節點設計和生產的標準化。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H型鋼梁與H型鋼柱弱軸可變梁高裝配式節點,要解決鋼結構梁、柱連接節點現場施工難度大、造價高,節點剛度低,以及節點對梁截面尺寸在一定范圍內變化適應性不強的技術問題,提高鋼結構梁、柱節點的設計和生產標準化程度。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種H型鋼梁與H型鋼柱弱軸可變梁高裝配式節點,包括H型鋼柱和H型鋼梁,該節點還包括柱封件、T形連接件、L形連接件和螺栓;所述H型鋼梁的上翼緣板、下翼緣板和腹板在節點處均開有螺栓孔;所述柱封件由柱封板、梁上翼緣加勁肋和柱封板加勁肋構成,柱封板豎向設置,其下部開有預留螺栓孔,梁上翼緣加勁肋與柱封板頂邊垂直連接成L形,柱封板加勁肋垂直連接于柱封板和梁上翼緣加勁肋的夾角處,梁上翼緣加勁肋的前側邊與H型鋼柱的腹板焊接,柱封板和梁上翼緣加勁肋的左右兩側邊分別與H型鋼柱的兩柱翼緣板焊接;所述T形連接件由水平設置的上翼緣板連接板,以及垂直于上翼緣板連接板底面的腹板連接板構成,上翼緣板連接板的前側邊與柱封件的梁上翼緣加勁肋焊接,腹板連接板的前側邊與柱封板焊接,上翼緣板連接板與H型鋼梁的上翼緣板對應開有螺栓孔,上翼緣板連接板與上翼緣板由螺栓連接,腹板連接板與H型鋼梁的腹板對應開有螺栓孔,腹板連接板與腹板由螺栓連接;所述L形連接件由水平設置的下翼緣板連接板,以及向下與下翼緣板連接板垂直的柱連接板構成,下翼緣板連接板與H型鋼梁的下翼緣板對應開有螺栓孔,下翼緣板連接板與下翼緣板由螺栓連接,柱連接板與柱封板的預留螺栓孔對應處豎向開有長圓孔,柱連接板與柱封板由螺栓連接。所述上翼緣板在節點處部分切除,切除段的長度等于T形連接件中腹板連接板的覽度。 所述下翼緣板連接板和柱連接板夾角處連接有加勁肋。所述預留螺栓孔的數量為四個,呈矩形分布。 所述上翼緣板、下翼緣板和腹板上的螺栓孔數量均為六個。所述T形連接件與上翼緣板及腹板連接所用的螺栓為摩擦型高強螺栓。所述L形連接件與下翼緣板及柱封板連接所用的螺栓為承壓型高強螺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I、該節點所需所有配件均在工廠預制,施工現場節點完全采用高強螺栓實現裝配式連接,節點剛度大,連接速度快,能夠滿足鋼結構裝配式施工的要求。2、節點連接板件在工廠焊接到H型鋼柱相應位置后,可到現場直接用螺栓將H型鋼梁與H型鋼柱相連接,不需現場焊接,降低了施工難度和造價。3、方便了 H型鋼梁與H型鋼柱弱軸連接,解決了傳統連接構造由于在柱腹板上焊接連接板而對柱腹板產生削弱的問題。4、柱封件可方便地為鋼梁與鋼柱弱軸連接提供所需平面,并加強柱腹板的剪切剛度,有利于提聞節點的剛度。5、T形連接件施工時可通過梁上翼緣連接板實現鋼梁的施工定位,降低了施工難度。6、L形連接件由于使用長圓形螺栓孔與柱封板連接,使同一節點能夠適應不同梁截面尺寸對連接的要求,降低了對于構件加工及施工精度的要求。7、梁上翼緣在節點處部分切除,可便于梁腹板的連接。8、與現有全螺栓節點相比,該節點具有較好的轉動剛度,能夠可靠的傳遞H型鋼梁、柱之間的剪力、彎矩。本技術構造簡單、施工方便且標準化程度較高,是一種新型H型鋼梁與H型鋼柱弱軸可變梁高連接節點。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I是柱封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節點處H型鋼梁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T形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L形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T形連接件與柱封件工廠連接的示意圖。圖6是柱封件與H型鋼柱工廠連接的示意圖。圖7是H型鋼梁上翼緣板和腹板的施工現場連接圖。圖8是H型鋼梁下翼緣板的施工現場連接圖。附圖標記I 一 H型鋼柱、I. I-柱翼緣板、I. 2-腹板、2 — H型鋼梁、2. I-上翼緣板、2. 2-下翼緣板、2. 3-腹板、3 — T形連接件、3. I-上翼緣板連接板、3. 2-腹板連接板、4 一 L形連接件、4. I-下翼緣板連接板、4. 2-柱連接板、4. 3-長圓孔、4. 4-加勁肋、5-摩擦型高強螺栓、6-承壓型高強螺栓、7-柱封件、7. I-柱封板、7. 2-梁上翼緣加勁肋、7. 3-柱封板加勁肋、7. 4-預留螺栓孔。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參見圖I 8所示,這種H型鋼梁與H型鋼柱弱軸可變梁高裝配式節點,包括H型鋼柱I和H型鋼梁2,該節點還包括柱封件7、T形連接件3、L形連接件4和螺栓。參見圖I、圖6所示,柱封件7由柱封板7. I、梁上翼緣加勁肋7. 2和柱封板加勁肋7. 3構成,柱封板7. I豎向設置,其下部開有預留螺栓孔7. 4,預留螺栓孔7. 4的數量為四個,呈矩形分布。梁上翼緣加勁肋7. 2與柱封板7. I頂邊垂直連接成L形,柱封板加勁肋7. 3垂直連接于柱封板7. I和梁上翼緣加勁肋7. 2的夾角處,梁上翼緣加勁肋7. 2的前側邊與H型鋼柱I的腹板I. 2焊接,柱封板7. I和梁上翼緣加勁肋7. 2的左右兩側邊分別與H型鋼柱I的兩柱翼緣板I. I焊接。參見圖2所示,H型鋼梁2的上翼緣板2. I、下翼緣板2. 2和腹板2. 3在節點處均·開有螺栓孔,螺栓孔數量均為六個。上翼緣板2. I在節點處部分切除,切除段2. 4的長度等于T形連接件3中腹板連接板3. 2的寬度。參見圖3、圖5、圖7所示,T形連接件3由水平設置的上翼緣板連接板3. 1,以及垂直于上翼緣板連接板3. I底面的腹板連接板3. 2構成,上翼緣板連接板3. I的前側邊與柱封件7的梁上翼緣加勁肋7. 2焊接,腹板連接板3. 2的前側邊與柱封板7. I焊接,上翼緣板連接板3. I與H型鋼梁的上翼緣板2. I對應開有螺栓孔,上翼緣板連接板3. I與上翼緣板2.I由摩擦型高強螺栓5連接,腹板連接板3. 2與H型鋼梁的腹板2. 3對應開有螺栓孔,腹板連接板3. 2與腹板2. 3由摩擦型高強螺栓5連接。參見圖4、圖8所示,L形連接件4由水平設置的下翼緣板連接板4. 1,以及向下與下翼緣板連接板4. I垂直的柱連接板4. 2構成,下翼緣板連接板4. I和柱連接板4. 2夾角處連接有加勁肋4. 4。下翼緣板連接板4. I與H型鋼梁的下翼緣板2. 2對應開有螺栓孔,下翼緣板連接板4. I與下翼緣板2. 2由承壓型高強螺栓6連接,柱連接板4. 2與柱封板7. I的預留螺栓孔7.4對應處豎向開有長圓孔4.3,柱連接板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H型鋼梁與H型鋼柱弱軸可變梁高裝配式節點,包括H型鋼柱(1)和H型鋼梁(2),其特征在于:該節點還包括柱封件(7)、T形連接件(3)、L形連接件(4)和螺栓;所述H型鋼梁(2)的上翼緣板(2.1)、下翼緣板(2.2)和腹板(2.3)在節點處均開有螺栓孔;所述柱封件(7)由柱封板(7.1)、梁上翼緣加勁肋(7.2)和柱封板加勁肋(7.3)構成,柱封板(7.1)豎向設置,其下部開有預留螺栓孔(7.4),梁上翼緣加勁肋(7.2)與柱封板(7.1)頂邊垂直連接成L形,柱封板加勁肋(7.3)垂直連接于柱封板(7.1)和梁上翼緣加勁肋(7.2)的夾角處,梁上翼緣加勁肋(7.2)的前側邊與H型鋼柱(1)的腹板(1.2)焊接,柱封板(7.1)和梁上翼緣加勁肋(7.2)的左右兩側邊分別與H型鋼柱(1)的兩柱翼緣板(1.1)焊接;所述T形連接件(3)由水平設置的上翼緣板連接板(3.1),以及垂直于上翼緣板連接板(3.1)底面的腹板連接板(3.2)構成,上翼緣板連接板(3.1)的前側邊與柱封件(7)的梁上翼緣加勁肋(7.2)焊接,腹板連接板(3.2)的前側邊與柱封板(7.1)焊接,上翼緣板連接板(3.1)與H型鋼梁的上翼緣板(2.1)對應開有螺栓孔,上翼緣板連接板(3.1)與上翼緣板(2.1)由螺栓連接,腹板連接板(3.2)與H型鋼梁的腹板(2.3)對應開有螺栓孔,腹板連接板(3.2)與腹板(2.3)由螺栓連接;所述L形連接件(4)由水平設置的下翼緣板連接板(4.1),以及向下與下翼緣板連接板(4.1)垂直的柱連接板(4.2)構成,下翼緣板連接板(4.1)與H型鋼梁的下翼緣板(2.2)對應開有螺栓孔,下翼緣板連接板(4.1)與下翼緣板(2.2)由螺栓連接,柱連接板(4.2)與柱封板(7.1)的預留螺栓孔(7.4)對應處豎向開有長圓孔(4.3),柱連接板(4.2)與柱封板(7.1)由螺栓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曉飛,曹正罡,杜鵬,楊曉杰,孫建運,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