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復合塑料建筑模板,其包括位于上下的兩層表層以及夾在兩層表層之間的中間層,所述表層為PP或PE或PO塑料層,所述中間層為PP或PE塑料層,在每一層表層與中間層之間,夾有玻纖網格布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表層的PP或PE或PO塑料材質方便脫模,且具有較好的韌性;玻纖網格布層具有良好的抗堿性、柔韌性以及經緯向高度抗拉力,與內外層熔融擠壓粘合共同作用,能增強模板的抗拉、抗沖擊性能;而PP或PE塑料材質的中間層作為模板主體,起到抗壓抗沖擊的作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各層材料可以從廢舊塑料中回收得到,生產成本低廉,環保耐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廣泛用于建筑行業及相關工程領域。(*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使用的模板。
技術介紹
進行混凝土結構澆注施工前,要先用模板構建出建筑體的框架。傳統的模板類型有木模板、鋼模板和竹膠模板,不過木模板不環保,周轉周期短,容易浪費;鋼模板與混凝土親和力高,脫模十分不便;竹膠模板的脫水層容易失效。目前市場上有些新型的塑料模板,它們主要采用塑料作為制作材料,這樣成本相對地降低了些,不過依然存在模板整體強度和剛度不足、制作成本仍嫌高的缺陷。現在國家正大力推廣廢舊塑料的回收利用,如果有一種塑料模板,其制作原料能從廢舊塑料中回收獲得,并且模板本身結構又能滿足強度、剛度等建筑參數要求,這將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作成本低廉,且強度與剛度均滿足要求的復合塑料建筑模板。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復合塑料建筑模板,其包括位于上下的兩層表層以及夾在兩層表層之間的中間層,所述表層為PP或PE或PO塑料層,所述中間層為PP或PE塑料層,在每一層表層與中間層之間,夾有玻纖網格布層。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中間層層內具有空間網狀結構。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中間層與模板總體厚度的比值為O. 5 O.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中間層與模板總體厚度的比值為O. 7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中間層的厚度為6 13mm。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表層的表面光滑。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玻纖網格布層的網眼規格為6_X8_ 12mmX 12mm0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將塑料模板設計成五層結構,表層的PP或PE或PO塑料方便脫模,且具有較好的韌性;玻纖網格布層具有良好的抗堿性、柔韌性以及經緯向高度抗拉力(因玻纖網格布強度高、韌性好),與內外層熔融擠壓粘合共同作用,能增強模板的抗拉、抗沖擊性能;而PP或PE塑料材質的中間層作為模板主體,起到抗壓抗沖擊的作用。本技術的各層材料可以從廢舊塑料中回收得到,生產成本低廉,環保耐用。本技術可廣泛用于建筑行業及相關工程領域。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圖I是本技術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技術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術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技術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聯接/連接關系,并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接輔件,來組成更優的聯接結構。參照圖1,一種復合塑料建筑模板,其包括位于上下的兩層表層I以及夾在兩層表 層I之間的中間層2,所述表層I為PP或PE或PO料層,所述中間層2為PP或PE塑料層,在每一層表層I與中間層2之間,夾有玻纖網格布層3。所述PP、PE、PO即為聚丙烯、聚乙烯、聚烯烴。它們均可從廢舊料回收上獲得。目前,收購的回收料分成如下幾大類(1)、聚丙烯(PP)類,如編織袋、土工布、包裝膜、蓄電池外殼、周轉箱等做成的顆粒;(2)、高壓聚乙烯類(PE),如大棚膜、食品袋、包裝容器等做成的顆粒;(3)、低壓聚乙烯(HD/LLD-PE)類,如地膜、工膜、塑料桶、周轉箱、農改水管、魚網絲等做成的顆粒。將上述回收料經分類,根據制定的配方、工藝、加于粉煤灰、碳酸鈣或木粉等或進行造粒,做成適合生產PP、PE建筑模板的原料,經塑料模板板材生產線生產適合各種用途的PP、PE建筑板材。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中間層2層內具有空間網狀結構。具體地,所述空間網狀結構是指中間層2在微觀上是多孔的,孔壁交錯從而形成空間網狀結構,其表現形式可為規則或不規則的三角形、矩形、菱形、多邊形、圓形、橢圓形等空間網格結構形式,但不局限于此。這種結構一方面節省了原材料,減輕了重量,另一方面由于交錯的網狀具有各個方向的支撐,能夠承受較大的沖擊力。生產中,可以通過往原料中加入1% 3%的發泡齊U,使塑料原材料在高溫擠塑成型前,達到充分發泡,從而在模板內形成空間網狀結構,表層I在擠塑時,可往原料中加入1% 3%的消泡劑,消泡劑主要起到去除原材料在熔融過程中產生的水汽,避免模板表面氣泡,產生瑕疵,影響模板外表層的外觀質量的作用。表層I能增強模板的韌性與抗拉強度,改善因溫度變化引起抗變形性能,使模板變形性能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改善模板的可操作性能,使表面光滑不吸水,在使用中容易脫模,可以省去建筑裝飾抹灰的工藝步驟;還可以根據用戶要求制作成不同紋理的表面效果,拆模后自然形成裝飾混凝土的表面效果。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中間層2與模板總體厚度的比值為O. 5 O. 8。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中間層2與模板總體厚度的比值為O. 75。也就是說,中間層2占模板總體厚度3/4,不過可以視乎情況,更改該厚度比值。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中間層2的密度為O. 9 I. lg/ cm3,厚度為6 13mm0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表層I表面光滑,密度為O. 9 I. lg/cm3。進一步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玻纖網格布層3的網眼規格為6mmX8mm 12mm X 12mm,單位重量為 80 160g/ m2。上面優選了各層的密度、厚度、重量等工程參數,是為了使本復合塑料建筑模板能夠在輕便的同時,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滿足工程實際需求。以上是對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專利技術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技術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復合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位于上下的兩層表層(I)以及夾在兩層表層(I)之間的中間層(2),所述表層(I)為PP或PE或PO塑料層,所述中間層(2)為PP或PE塑料層,在每一層表層(I)與中間層(2 )之間,夾有玻纖網格布層(3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復合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層(2)層內具有空間網狀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層(2)與模板總體厚度的比值為O. 5 0.8。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合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層(2)與模板總體厚度的比值為O. 75。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復合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層(2)的厚度為6 13mm0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復合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層(I)的表面光滑。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復合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纖網格布層(3)的網眼規格為6臟X 8臟 12臟X 12臟。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復合塑料建筑模板,其包括位于上下的兩層表層以及夾在兩層表層之間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復合塑料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位于上下的兩層表層(1)以及夾在兩層表層(1)之間的中間層(2),所述表層(1)為PP或PE或PO塑料層,所述中間層(2)為PP或PE塑料層,在每一層表層(1)與中間層(2)之間,夾有玻纖網格布層(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岳,劉晗晨,田勇,馬紹騰,楊頌平,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浩和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