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裝置(1)的頂置式室內單元(4)設于空調室的天花板,并具有殼體(51)和多個人檢測傳感器(62a~62d)。殼體(51)具有將空調空氣吹出至空調室內的多個吹出口(56a~56d)。人檢測傳感器(62a~62d)以對應于各吹出口(56a~56d)的方式設于殼體(51),并對空調室中是否有人存在進行檢測。此外,各人檢測傳感器(62a~62d)的檢測區(qū)域(A、B、C、D)與從各吹出口(56a~56d)吹出的空調空氣的氣流到達的吹出區(qū)域(A’、B’、C’、D’)一致。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技術涉及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尤其涉及在殼體上設有多個吹出口和對空調室中的信息進行檢測的傳感器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技術背景目前,存在一種如專利文獻I (日本專利特開2007 - 32887號公報)所示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在該頂置式室內單元中,將一個通過旋轉來對空調室內的地板溫度進行檢測的地板溫度傳感器設于裝飾面板的角部。此外,在該頂置式室內單元中,通過使地板溫度傳感器旋轉來對空調室內的大范圍的地板溫度進行檢測。
技術實現思路
然而,在上述現有的頂置式室內單元中,由于使地板溫度傳感器旋轉來進行檢測,因此不能在使地板溫度傳感器的檢測區(qū)域與從各吹出口吹出的空調空氣的氣流到達的吹出區(qū)域一致的狀態(tài)下同時對地板溫度進行檢測。因此,在上述現有的頂置式室內單元中,難以有效地檢測各吹出區(qū)域的信息(在此是地板溫度)。本技術的技術問題在于,能在殼體上設有多個吹出口和對空調室中的信息進行檢測的傳感器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中有效地檢測出各吹出區(qū)域中的信息。第一方面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設于空調室的天花板,具有殼體和多個區(qū)域傳感器。殼體具有多個吹出口,這多個吹出口沿著殼體的俯視觀察時呈大致多邊形的下表面的多邊形的各邊形成,并將空調空氣吹出至空調室內。多個區(qū)域傳感器以對應于各吹出口的方式設于殼體,并對空調室中的信息進行檢測。此外,各區(qū)域傳感器的檢測區(qū)域與從各吹出口吹出的空調空氣的氣流到達的吹出區(qū)域一致。而且,多個區(qū)域傳感器配置于由線圍住的吹出口形成區(qū)域的外周側,該線將各吹出口在俯視觀察時的外周緣和隔著殼體的下表面的角部而相鄰的吹出口在俯視觀察時的外周緣連接。在該頂置式室內單元中,能在使檢測區(qū)域與各吹出區(qū)域一致的狀態(tài)下同時對各吹出區(qū)域中的信息進行檢測,因此,能有效地檢測出各吹出區(qū)域的信息。而且,在該頂置式室內單元中,與將區(qū)域傳感器配置于吹出口形成區(qū)域內的情況相比,區(qū)域傳感器不易受到從吹出口吹出的空調空氣的溫度的影響,因此,能抑制區(qū)域傳感器的檢測精度的降低。第二方面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是在第一方面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的基礎上,多個區(qū)域傳感器配置于殼體的角部。在該頂置式室內單元中,在將多個區(qū)域傳感器集中配置于一個角部的情況下,能將多個區(qū)域傳感器的配線集中于一處,因此,能容易地進行配線作業(yè)等。第三方面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是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的基礎上,多個區(qū)域傳感器是對空調室內是否有人存在進行檢測的人檢測傳感器。在該頂置式室內單元中,能同時對各吹出區(qū)域中是否有人存在進行檢測,因此,能正確地檢測出各吹出區(qū)域中是否有人存在。第四方面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是在第三方面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的基礎上,在殼體上還設有對空調室內的地板面的溫度進行檢測的地板溫度傳感器。在該頂置式室內單元中,除了人檢測傳感器之外,還設有地板溫度傳感器,因此,能進行使用兩種傳感器的運轉控制。第五方面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是在第四方面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的基礎上,地板溫度傳感器配置于設有人檢測傳感器的殼體的下表面的角部。在該頂置式室內單元中,在將多個區(qū)域傳感器集中配置于一個角部的情況下,不僅多個區(qū)域傳感器,還能將地板溫度傳感器的配線集中于一處,因此,能容易地進行配線作業(yè)等。 第六方面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是在第三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的基礎上,在多個吹出口設有多個風向改變葉片,這多個風向改變葉片能分別獨立地改變從各吹出口吹出的空調空氣在上下方向上的風向角度。此外,根據被各人檢測傳感器檢測出的各吹出區(qū)域中是否有人存在來進行設定對應于各吹出區(qū)域的風向改變葉片的風向角度的控制。在該頂置式室內單元中,能根據人在空調室內的分布獨立地控制從各吹出口吹出的空調空氣的風向設定,藉此,能實現在空調室內的人的舒適度的提高。第七方面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是在第六方面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的基礎上,在各人檢測傳感器檢測到各吹出區(qū)域中有人存在的情況下,進行以下控制將多個風向改變葉片中的對應于被檢測到有人存在的吹出區(qū)域的風向改變葉片的風向角度設定為空調空氣沿水平方向吹出的風向角度即水平吹出風向。在此,“水平吹出方向”是指形成為風向改變葉片的風向角度的能改變范圍中的最接近水平方向的風向角度的設定的意思。另外,“能改變范圍”在對風向改變葉片的風向角度的能改變范圍進行某種限制的情況下是指該范圍的意思。因此,在風向改變葉片的風向角度例如為防止空調室內的天花板面的污垢而被限制成不能設定為最接近水平方向的風向設定的情況下(即,在比最接近水平方向的風向設定更朝下方的風向設定與最朝下方的風向設定之間限制風向角度的能改變范圍的情況下),比最接近水平方向的風向設定更朝下方的風向設定為“水平吹出風向”。在該頂置式室內單元中,對檢測到有人存在的吹出區(qū)域進行將對應的風向改變葉片的風向角度設定為水平吹出風向的控制,因此,能抑制存在于各吹出區(qū)域中的人因吹風而產生的不舒服,藉此,能實現在空調室內的人的舒適度的提高。第八方面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是在第七方面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的基礎上,在制熱運轉中,在各人檢測傳感器檢測到各吹出區(qū)域中沒有人存在、且空調室內的上部與下部的溫度差處于規(guī)定溫度差以上的情況下,進行以下控制將多個風向改變葉片中的對應于被檢測到沒有人存在的吹出區(qū)域的風向改變葉片的風向角度設定為空調空氣朝最下方吹出的風向角度即正下方吹出風向。在此,“正下方吹出方向”是指形成為風向改變葉片的風向角度的能改變范圍中的最朝下方的風向角度的設定的意思。如上述第七方面的頂置式室內單元那樣,當僅進行將對應于檢測到有人存在的吹出區(qū)域的風向改變葉片的風向角度設定為水平吹出風向的控制時,容易在空調室內的上部與下部之間產生溫度不均。因此,較為理想的是,抑制存在于各吹出區(qū)域中的人因吹風而產生的不舒服,并抑制在空調室內的上部與下部之間產生溫度不均。 因此,該頂置式室內單元中,在制熱運轉中,在空調室內的上部與下部的溫度差處于規(guī)定溫度差以上的情況下,判定為產生空調室內的溫度不均,進行將對應于被檢測到沒有人存在的吹出區(qū)域的風向改變葉片的風向角度設定為正下方吹出風向的控制,以使暖氣到達空調室內的地板面附近。藉此,在制熱運轉中,能抑制存在于各吹出區(qū)域中的人因吹風而產生的不舒服,并能抑制在空調室內的上部與下部之間產生溫度不均。第九方面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是在第七方面或第八方面的空調裝置的頂置式室內單元的基礎上,在制冷運轉中,在各人檢測傳感器檢測到各吹出區(qū)域中沒有人存在、且空調室內的上部與下部的溫度差處于規(guī)定溫度差以上的情況下,進行以下控制將多個風向改變葉片中的對應于被檢測到沒有人存在的吹出區(qū)域的風向改變葉片的風向角度設定為比水平吹出風向更朝下方的風向。如上述第七方面的頂置式室內單元那樣,當僅進行將對應于檢測到有人存在的吹 出區(qū)域的風向改變葉片的風向角度設定為水平吹出風向的控制時,容易在空調室內的上部與下部之間產生溫度不均。因此,較為理想的是,抑制存在于各吹出區(qū)域中的人因吹風而產生的不舒服,并抑制在空調室內的上部與下部之間產生溫度不均。因此,該頂置式室內單元中,在制冷運轉中,在空調室內的上部與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湯本孔明,伊勢田顯市,山田晉輔,橫溝剛志,野內義照,道辻善治,
申請(專利權)人:大金工業(yè)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