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布了一種單螺旋脫水機出料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機,機身后端連接出料箱,機身內設置有直筒形的螺旋主軸,螺旋主軸一端安裝于出料箱對應的內側壁上,螺旋主軸靠近出料箱一端為光滑的直筒,直筒上套裝有與之配合的錐體;所述錐體的底面連接有液壓缸;液壓缸的缸體固定在出料箱的外側,出料箱對應于直筒的側壁上有圓形的出料口,錐體和出料口配合。錐體的底面連接固定板,固定板的外側帶有導向孔,導向孔與固定在出料箱內的導向桿配合。該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錐體和出料口配合,由液壓缸驅動錐體在左右移動,調整出料口的開口大小,進而控制了出料的快慢和機身內物料的壓縮比。脫水比率易于控制,脫水效果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單螺旋脫水機,尤其涉及一種單螺旋脫水機出料裝置。技術背景目前在化工、輕工、食品行業采用的是機械直接加壓的方法將濕物料進行脫水的單螺旋脫水機,該機依靠錐形主軸螺旋葉片與機身之間產生的雙重壓縮比將物料推進和壓縮,實現物料的前進和脫水,其對物料的脫水的程度不可控制,脫水效果差,脫水能力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
技術介紹
而提供了一種出料口大小可調,可以控制單螺旋脫水機內部對物料壓縮比的單螺旋脫水機出料裝置。本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實現的一種單螺旋脫水機出料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機身,機身后端連接出料箱,機身內設置有直筒形的螺旋主軸,螺旋主軸一端安裝于出料箱對應的內側壁上,螺旋主軸靠近出料箱一端為光滑的直筒,直筒上套裝有與之配合的錐體;錐體的底面連接有液壓缸;液壓缸的缸體固定在出料箱的外側,出料箱對應于直筒的側壁上有圓形的出料口,錐體和出料口配合。為了使錐體在動作時不旋轉,本技術的進一步特征有,上述錐體的底面連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外側帶有導向孔,導向孔與固定在出料箱內的導向桿配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專利技術采用了主軸螺旋葉片旋轉與調節錐體間的相對運動,來實現物料的擠壓脫水,通過調節錐體的軸向運動可適應不同行業物料對出料水分的要求,物料壓縮比穩定,脫水效果好,延長了整機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底座,2、機身,3、出料箱,4、螺旋主軸,5、直筒,6、錐體,7、液壓缸,8、導向桿,9、固定板。具體實施方式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一個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方案進行闡述。如圖I所示的一種單螺旋脫水機出料裝置,一種單螺旋脫水機出料裝置,包括底座1,底座I上固定有機身2,機身2后端連接出料箱3,機身2內設置有直筒形的螺旋主軸4,螺旋主軸4 一端安裝于出料箱3對應的內側壁上,螺旋主軸4靠近出料箱3 —端為光滑的直筒5,直筒5上套裝有與之配合的錐體6 ;錐體6的底面連接有固定板9,固定板的外側帶有導向孔,導向孔與固定在出料箱3內的導向桿8配合。錐體6的底面連接有液壓缸7 ;如圖所示液壓缸的頂桿與錐體6底面是間接連接的,即液壓桿頂桿先連接在固定板9上,液壓缸7的缸體固定在出料箱的外側。出料箱3對應于直筒5的側壁上有圓形的出料口,物料從經螺旋主軸4把物料擠到機身2與直筒5形成的空腔位置,這樣錐體和出料口配合,由液壓缸驅動錐體在左右移動,調整出料口的開口大小,進而控制了出料的快慢和機身內物料的壓縮比。脫水比率易于控制,脫水效果好。 本技術未經描述的技術特征可以通過現有技術實現,在此不再贅述。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技術的限制,本技術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技術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單螺旋脫水機出料裝置,包括底座(I),底座(I)上固定有機身(2 ),機身(2 )后端連接出料箱(3),所述機身(2)內設置有直筒形的螺旋主軸(4),螺旋主軸(4)一端安裝于出料箱(3)對應的內側壁上,其特征是,所述螺旋主軸(4)靠近出料箱(3) —端為光滑的直筒(5),直筒(5)上套裝有與之配合的錐體(6);所述錐體(6)的底面連接有液壓缸(7);液壓缸(7)的缸體固定在出料箱的外側,出料箱(3)對應于直筒(5)的側壁上有圓形的出料口,錐體(6)和出料口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單螺旋脫水機出料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錐體(6)的底面連接有固定板(9),固定板的外側帶有導向孔,導向孔與固定在出料箱(3)內的導向桿(8)配合。專利摘要本技術公布了一種單螺旋脫水機出料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機,機身后端連接出料箱,機身內設置有直筒形的螺旋主軸,螺旋主軸一端安裝于出料箱對應的內側壁上,螺旋主軸靠近出料箱一端為光滑的直筒,直筒上套裝有與之配合的錐體;所述錐體的底面連接有液壓缸;液壓缸的缸體固定在出料箱的外側,出料箱對應于直筒的側壁上有圓形的出料口,錐體和出料口配合。錐體的底面連接固定板,固定板的外側帶有導向孔,導向孔與固定在出料箱內的導向桿配合。該技術的有益效果為錐體和出料口配合,由液壓缸驅動錐體在左右移動,調整出料口的開口大小,進而控制了出料的快慢和機身內物料的壓縮比。脫水比率易于控制,脫水效果好。文檔編號F26B25/00GK202709644SQ20122034903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9日專利技術者趙方雷, 韓文來, 張樹虎, 舒向水 申請人:澳森凱(山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單螺旋脫水機出料裝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有機身(2),機身(2)后端連接出料箱(3),所述機身(2)內設置有直筒形的螺旋主軸(4),螺旋主軸(4)一端安裝于出料箱(3)對應的內側壁上,其特征是,所述螺旋主軸(4)靠近出料箱(3)一端為光滑的直筒(5),直筒(5)上套裝有與之配合的錐體(6);所述錐體(6)的底面連接有液壓缸(7);液壓缸(7)的缸體固定在出料箱的外側,出料箱(3)對應于直筒(5)的側壁上有圓形的出料口,錐體(6)和出料口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方雷,韓文來,張樹虎,舒向水,
申請(專利權)人:澳森凱山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