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煉鋼連鑄用中間包包蓋。中間包包蓋,它包括鋼結構體、隔熱層、工作層;其特征在于:鋼結構體包括前邊板、右邊板、后邊板、左邊板、頂板;頂板上設有2~5個孔,頂板的下端面的孔的周圍澆注有第二工作層,第二工作層的材料為鋼纖維莫來石澆注料;頂板的下方由前邊板、右邊板、后邊板、左邊板的下部以及第二工作層圍成第一工作層腔,第一工作層位于第一工作層腔內,第一工作層的材料為含鋯陶瓷纖維;頂板的上方由前邊板、右邊板、后邊板、左邊板的上部圍成隔熱層腔,隔熱層澆注在隔熱層腔內并在頂板上的孔處留有孔,隔熱層的材料為低水泥高鋁質澆注料。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保溫隔熱性能好、使用壽命長的特點。(*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鑄造熔融物容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煉鋼連鑄用中間包包蓋。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中間包的冶金功能不斷得到加強,中間包已從原來單一的鋼水分配器的角 色向著與質量相關的多功能角色發展。連鑄中間包包蓋主要起隔絕中間包包內鋼水與外界的 熱交換、起保溫和保證鋼液的潔凈度等作用,同時也可以起到保護澆鋼裝置和改善連鑄現場 操作環境等作用。連鑄中間包包蓋使用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連鑄鋼的產量和質量。目前在國內鋼廠使用的連鑄中間包包蓋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1)全鑄鋼或全鑄鐵中間 包包蓋形式。采用全鑄鋼件來制造中間包包蓋, 一般使用幾個澆次后,蓋板除表面劇烈氧化、 粘鋼外,更主要的是蓋板整體嚴重變形、翹曲,這樣便削弱了包蓋的保溫效果,且影響塞棒 上下操作運動。采用全鑄鋼件的中間包包蓋其使用壽命較短,不僅備件消耗量大,更重要的 是影響了澆鋼的正常操作。有的鋼廠曾經使用過高硅耐熱球墨鑄鐵制造中間包包蓋,由于鑄 鐵件脆性大,僅使用一次后蓋板就產生裂紋,隨即整個包蓋蓋板斷裂。因此耐熱鑄鐵也不適合作中間包包蓋的材質使用。2)金屬-耐火澆注料復合結構的中間包包蓋形式。金屬-耐火澆注料復合結構的中間包包蓋主要損毀形式有(l)包蓋金屬邊框燒蝕;(2)包蓋金屬邊框彎曲 變形;(3)耐火澆注料覆蓋層剝落。其中,包蓋金屬邊框燒蝕與包蓋邊框彎曲是包蓋破損的最 主要形式,并是伴生出現的。包蓋耐火澆注料覆蓋層的剝落往往是以邊框局部剝落為起點而 不斷擴展,最終發展為包蓋大面積的剝落。包蓋耐火澆注料覆蓋層的大面積剝落不僅導致包 蓋保溫性能下降而影響其保溫防護功能,同時掉塊也會導致堵塞澆鑄水口而影響連鑄坯的開 澆。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保溫隔熱性能好、使用壽命長的中間包包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中間包包蓋,它包括鋼結構體、隔熱層、 工作層;其特征在于鋼結構體包括前邊板、右邊板、后邊板、左邊板、頂板;前邊板、右 邊板、后邊板、左邊板的中部分別對應與頂板的前邊、右邊、后邊、左邊焊接,前邊板的左 右端分別對應與左邊板、右邊板焊接,后邊板的左右端分別對應與左邊板、右邊板焊接;頂 板上設有2 5個孔,頂板的下端面的孔的周圍澆注有第二工作層,第二工作層的材料為鋼 纖維莫來石澆注料;頂板的下方由前邊板、右邊板、后邊板、左邊板的下部以及第二工作層 圍成第一工作層腔,第一工作層位于第一工作層腔內,第一工作層的材料為含鋯陶瓷纖維; 頂板的上方由前邊板、右邊板、后邊板、左邊板的上部圍成隔熱層腔,隔熱層澆注在隔熱層 腔內并在頂板上的孔處留有孔,隔熱層的材料為低水泥高鋁質澆注料。 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 鋼結構體重量輕,剛性好、抗熱變形能力強,使用壽命長,使用壽命》500爐?,F有 的鑄鋼結構包蓋平均使用壽命約300爐,現有的澆注料形式包蓋平均使用壽命約100爐。2、 主筋板、前邊板、右邊板、后邊板、左邊板的上端部采用弧形結構,抵消了包蓋中 部長期使用因重力作用產生的下墜力。3、 頂板上端面焊接有主筋板、副筋板構成"井"字形組合梁,增強了鋼結構之間的穩 定性。4、 采用了含鋯陶瓷纖維,從而使包蓋的隔熱保溫性能良好,既改善了現場的操作環境、 減少了中間包散熱損失,同時,由于含鋯陶瓷纖維熱震穩定性良好,使用時不會剝落、掉塊, 因而不會產生一般澆注料形式的包蓋常因落注料掉塊而導致堵塞澆鑄水口,造成開澆失敗或 連澆中斷事故的發生。5、 頂板的下端面的孔(塞棒孔、烘烤孔、長水口孔、觀察孔等)的周圍澆注有第二工 作層,材料為鋼纖維莫來石澆注料;抗渣侵蝕性能好、耐急冷急熱能力強。6、 隔熱層的材料采用低水泥高鋁質澆注料,低水泥高鋁質澆注料強度高,可以提高包 蓋的整體強度,減緩頂板及"井"字形組合梁的氧化腐蝕。7、 密封性能好,隔熱保溫性能強,使用壽命長,綜合性價比高,改善了生產現場操作 環境(包蓋上表面工作溫度《20(TC),降低了工作勞動強度。8、 使用安全可靠,不會造成一般澆注料形式的包蓋因掉塊而導致丌澆失敗或連澆中斷 事故的發生。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俯視結構圖2為圖1沿A —A的剖視圖3為圖1沿B — B的剖視圖4為本技術的鋼結構體的俯視結構圖5為圖4沿C一C的剖視圖6為圖4沿D — D的剖視圖7為本技術的成型工藝第一步驟圖; 圖8為本技術的成型工藝第二歩驟圖; 圖9為本技術的成型工藝第三歩驟圖; 圖10為本技術的成型工藝第四歩驟圖中1-鋼結構體,2-低水泥高鋁質澆注料,3-觀察孔,4-塞棒孔,5-含鋯陶瓷纖維, 6-鋼纖維莫來石澆注料(或稱莫來石鋼纖維澆注料),7-前邊板,8-副筋板,9-主筋板,10-右邊板,11-后邊板,12-左邊板,13-頂板,14-吊耳,15-Y型錨固件,16-隔熱層腔,17-第一工作層腔,18-外下模具,19-第二工作層腔,20-上模具。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歩說明本技術。如圖l、圖2、圖3、圖4、圖5、圖6所示,中間包包蓋,它包括鋼結構體、隔熱層、 工作層;鋼結構體1包括前邊板7、右邊板IO、后邊板ll、左邊板12、頂板13、吊耳14、 副筋板8、主筋板9;前邊板7、右邊板IO、后邊板ll、左邊板12的中部分別對應與頂板 13的前邊、右邊、后邊、左邊焊接(圖4中左為左邊,右為右邊,上為前邊,下為后邊), 前邊板7的左右端分別對應與左邊板12、右邊板10焊接,后邊板11的左右端分別對應與左 邊板12、右邊板10焊接;頂板13上設有2 5個孔(多個孔構成相應的塞棒孔、烘烤孔、 長水口孔、觀察孔等孔洞;本實施例中為2個孔,分別為塞棒孔4、觀察孔3),頂板13的 下端面的孔的周圍澆注有第二工作層,第二工作層的材料為鋼纖維莫來石澆注料(或稱莫來 石鋼纖維澆注料)6;頂板13的下方由前邊板7、右邊板10、后邊板11、左邊板12的下部 以及第二工作層圍成第一工作層腔17,第一工作層位于第一工作層腔17內,第一工作層的 材料為含鋯陶瓷纖維5;頂板13的上方由前邊板7、右邊板IO、后邊板ll、左邊板12的上 部圍成隔熱層腔16,隔熱層澆注在隔熱層腔16內并在頂板13上的孔處留有孔,隔熱層的材 料為低水泥高鋁質澆注料2。所述的前邊板7、右邊板IO、后邊板ll、左邊板12的上端部均為弧形。 所述的頂板13上端面焊接有主筋板9 (圖4、圖5中為3個)、副筋板8構成"井"字 形組合梁,主筋板9的上端部為弧形。所述的頂板13的孔處內側的上端面、下端面分別焊接有Y型錨固件15。 所述的前邊板7、后邊板11上分別焊接有吊耳14 (圖4中一共為4個)。 所述的隔熱層(即低水泥高鋁質澆注料)的厚度為30 50mm。所述的第一工作層(即含鋯陶瓷纖維)、第二工作層(即鋼纖維莫來石澆注料)的厚度 為120 150mm。所述的第二工作層的寬度為100 120mm (即鋼纖維莫來石澆注料的厚度)。 成型工藝如圖7、圖8、圖9、圖10所示,本技術在制備時應首先將中間包包蓋 的鋼結構體焊接好,然后在頂板13的孔處內側的上端面、下端面分別焊接有Y型錨固件15, 再在頂板13下端面孔處安裝內下模具、外下模具18,內下模具、外下模具18構成第二工作 層腔19 (如圖7所示);在第二工作層腔19內澆注鋼纖維莫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中間包包蓋,它包括鋼結構體、隔熱層、工作層;其特征在于:鋼結構體(1)包括前邊板(7)、右邊板(10)、后邊板(11)、左邊板(12)、頂板(13);前邊板(7)、右邊板(10)、后邊板(11)、左邊板(12)的中部分別對應與頂板(13)的前邊、右邊、后邊、左邊焊接,前邊板(7)的左右端分別對應與左邊板(12)、右邊板(10)焊接,后邊板(11)的左右端分別對應與左邊板(12)、右邊板(10)焊接;頂板(13)上設有2~5個孔,頂板(13)的下端面的孔的周圍澆注有第二工作層,第二工作層的材料為鋼纖維莫來石澆注料;頂板(13)的下方由前邊板(7)、右邊板(10)、后邊板(11)、左邊板(12)的下部以及第二工作層圍成第一工作層腔(17),第一工作層位于第一工作層腔(17)內,第一工作層的材料為含鋯陶瓷纖維;頂板(13)的上方由前邊板(7)、右邊板(10)、后邊板(11)、左邊板(12)的上部圍成隔熱層腔(16),隔熱層澆注在隔熱層腔(16)內并在頂板(13)上的孔處留有孔,隔熱層的材料為低水泥高鋁質澆注料。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峰,
申請(專利權)人:吳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83[中國|武漢]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