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不受紋波電流干擾的電磁蜂鳴器,包括一初級繞組線圈和次級繞組線圈,其中間設置一振動片,還包括電源的正極拉出端和負極拉出端,所述的初級繞組線圈和所述的次級繞組線圈分別與互異的三極管連接,并且所述的電源的正極拉出端和負極拉出端之間串聯一電容。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蜂鳴器改進后不受紋波電流干擾,能夠有效使客戶機板中的紋波電流或電壓不影響蜂鳴器的工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新型涉及電子電路領域,尤指一種不受紋波電流干擾的電磁蜂鳴器的電路結構。
技術介紹
紋波電流或電壓是指的電流中的高次諧波成分,會帶來電流或電壓幅值的變化。額定紋波電流IRAC指定的紋波為標準頻率100HZ—120HZ正弦波。所以電流或電壓幅值的變化和100HZ-120HZ正弦波信號對蜂鳴器產生供電不穩定及信號干擾,從而導致不發音。對高端整機產品,構成潛在的危害,必須要從設計上去消除此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在于摒棄電磁蜂鳴器安裝在PCB上有激勵發聲的驅動電路,由于驅動電路有紋波電流,導致電磁蜂鳴器發聲受到干擾,出現聲音失真不良現象的缺點,提供一種簡單的,能夠有效使客戶機板中的紋波電流或電壓不影響蜂鳴器的工作的蜂鳴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不受紋波電流干擾的電磁蜂鳴器,包括一初級繞組線圈和次級繞組線圈,其中間設置一振動片,還包括電源的正極拉出端和負極拉出端,所述的初級繞組線圈和所述的次級繞組線圈分別與互異的三極管連接,并且所述的電源的正極拉出端和負極拉出端之間串聯一電容。所述的互異的三極管分別為第一三極管和第二三極管;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基極與所述的電源的正極拉出端和所述的初級繞組線圈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與所述的電源的負極拉出端和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與所述的初級繞組線圈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基極與次級繞組線圈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連接和次級繞組線圈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與電源的負極和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所述的電容的一端與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通過一電阻連接;所述的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本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在蜂鳴器的正極和負極之間加入了一電容能夠有效使客戶機板中的紋波電流或電壓不影響蜂鳴器的工作,該改進結構簡單而且不浪費PCB的空間,對現有產品上加上一個電容,簡單方便,不會造成現有資源的浪費。附圖說明圖I是專利技術前的電路圖;圖2是本技術改進后的電路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新型作進一步詳述如圖2所示,一種不受紋波電流干擾的電磁蜂鳴器,包括一初級繞組線圈A和次級繞組線圈B,其中間設置一振動片,還包括電源的正極拉出端和負極拉出端,所述的初級繞組線圈A和所述的次級繞組線圈B分別與互異的三極管連接,并且所述的電源的正極拉出端和負極拉出端之間串聯一電容。所述的互異的三極管分別為第一三極管Ql和第二三極管Q2 ;所述的第一三極管Ql的基極與所述的電源的正極拉出端和所述的初級繞組線圈A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一三極管Ql的發射極與所述的電源的負極拉出端和所述的第二三極管Q2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的第一三極管Ql的集電極與所述的初級繞組線圈A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二三極管Q2的基極與次級繞組線圈B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二三極管Q2的發射極與所述第一三極管Ql的基極連接和次級繞組線圈B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二三極管Q2的集電極與電源的負極和所述的第一三極管Ql的發射極連接。所述的電容的一端與所述的第一三極管Ql的基極通過一電阻連接;所述的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第二三極管Q2的集電極連接。當在正極和負極上加上電壓后,第一三極管Ql導通,此時初級繞組線圈A的兩端有電壓,并產生第一個振動;初級繞組線圈A有電壓后產生磁場,讓次級繞組線圈B的兩端產生感應電壓,此時第二三極管Q2導通;第二三極管Q2導通時,使第一三極管Ql的基極被下拉,第一三極管Ql斷開,初級繞組線圈A兩端沒電壓,完成第二次振動。如此反復后可以得到穩定的信號振蕩源。如圖I所示為改進前的電路結構圖,電磁蜂鳴器安裝在PCB上有激勵發聲的驅動電路,由于驅動電路有紋波電流,導致電磁蜂鳴器發聲受到干擾,出現聲音失真不良現象。紋波電流或電壓是指的電流中的高次諧波成分,會帶來電流或電壓幅值的變化。額定紋波電流IRAC指定的紋波為標準頻率100HZ—120HZ正弦波。所以電流或電壓幅值的變化和100Hz-120Hz正弦波信號對蜂鳴器產生供電不穩定及信號干擾,蜂鳴器的正極和負極之間加入了一電容能夠有效使客戶機板中的紋波電流或電壓不影響蜂鳴器的工作,主要有三個部分的作用,第一作為本電路的儲能電容;第二濾除該處產生的高頻噪聲,切斷其通過供電回路進行傳播的通路;第三是防止前級攜帶的高頻雜波。通過本結構的改進,能得到有益的效果。以上所述,僅是本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等同技術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不受紋波電流干擾的電磁蜂鳴器,包括一初級繞組線圈和次級繞組線圈,其中間設置一振動片,還包括電源的正極拉出端和負極拉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級繞組線圈和所述的次級繞組線圈分別與互異的三極管連接,并且所述的電源的正極拉出端和負極拉出端之間串聯一電容。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不受紋波電流干擾的電磁蜂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互異的三極管分別為第一三極管和第二三極管;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基極與所述的電源的正極拉出端和所述的初級繞組線圈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與所述的電源的負極拉出端和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與所述的初級繞組線圈的另一端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不受紋波電流干擾的電磁蜂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基極與次級繞組線圈的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連接和次級繞組線圈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與電源的負極和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不受紋波電流干擾的電磁蜂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容的一端與所述的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通過一電阻連接;所述的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的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不受紋波電流干擾的電磁蜂鳴器,包括一初級繞組線圈和次級繞組線圈,其中間設置一振動片,還包括電源的正極拉出端和負極拉出端,所述的初級繞組線圈和所述的次級繞組線圈分別與互異的三極管連接,并且所述的電源的正極拉出端和負極拉出端之間串聯一電容。本技術的蜂鳴器改進后不受紋波電流干擾,能夠有效使客戶機板中的紋波電流或電壓不影響蜂鳴器的工作。文檔編號G10K9/13GK202711682SQ20122038454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6日專利技術者唐善榮, 吳聲斌, 嚴紅光 申請人:東莞思威特電子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不受紋波電流干擾的電磁蜂鳴器,包括一初級繞組線圈和次級繞組線圈,其中間設置一振動片,還包括電源的正極拉出端和負極拉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級繞組線圈和所述的次級繞組線圈分別與互異的三極管連接,并且所述的電源的正極拉出端和負極拉出端之間串聯一電容。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善榮,吳聲斌,嚴紅光,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思威特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