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高效電動操作機構,包括電機、箱體、箱蓋和上箱體,箱蓋和箱體的內壁自下而上對應的開有三對安裝孔,該自下而上布置的三對安裝孔內依次設有輸出軸、三級齒軸、二級齒軸,箱蓋的內壁位于二級齒軸的上方開有通孔,箱體的內壁對應所述通孔開有盲孔a,一級齒軸一端固定于盲孔a內,另一端穿過通孔固定于上箱體內壁的盲孔b中,一級齒軸、二級齒軸、三級齒軸上分別裝有齒輪a、齒輪b、齒輪c,齒輪a在上箱體內,與電機輸出軸的齒嚙合,齒輪b在箱體內,與一級齒軸的齒嚙合,齒輪c在箱蓋內,與二級齒軸的齒嚙合,輸出軸上裝有傳動齒輪,傳動齒輪在箱體內,與三級齒軸的齒嚙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傳動比高,扭矩大,體積小的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動操作機構,尤其涉及一種在有限空間內具有較高傳動比的高效電動操作機構。
技術介紹
目前,在電力系統的配電電器斷路器上,一般都配套有電動操作機構,以適用于遙控和自診斷故障集控。此種電動操作機構要求輸出扭矩大,然而,留給電動操作機構的安裝空間往往有限;在現有的技術中,電動操作機構若采用傳統的設計方式,其傳動比要達到要求,使得輸出軸獲得較大的扭矩帶動斷路器開關主軸實現合分閘,相應的其電動操作機構的體積也較大,這就無法滿足一些特殊應用場合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高效電動操作機構,以解決原有電動操作機構在達到所需輸出扭矩的情況下,電動操作機構體積較大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種高效電動操作機構,包括電機、箱體、箱蓋和上箱體,所述上箱體與箱蓋固定連接,所述箱蓋與箱體相匹配,并固定連接,且箱蓋和箱體的內側壁上對應的開有三對安裝孔,該三對安裝孔呈自下而上布置,且該自下而上布置的三對安裝孔內依次設置有輸出軸、三級齒軸、二級齒軸,箱蓋的內側壁上位于二級齒軸的上方還開有通孔,箱體的內側壁上對應所述通孔開有盲孔a,一級齒軸一端固定于盲孔a內,另一端穿過通孔,固定于上箱體內側壁上的盲孔b中,一級齒軸、二級齒軸、三級齒軸上分別安裝有齒輪a、齒輪b、齒輪C,所述齒輪a位于上箱體內,并與電機輸出軸上的齒相哨合,所述齒輪b位于箱體內,并與一級齒軸上的齒相嚙合,所述齒輪c位于箱蓋內,并與二級齒軸上的齒相嚙合,所述輸出軸上安裝有傳動齒輪,所述傳動齒輪位于箱體內,并與三級齒軸上的齒相嚙合。進一步的,所述上箱體通過連接螺栓與電機的前端蓋連接。進一步的,所述連接螺栓為六角螺栓。進一步的,所述上箱體的中間處開有軸孔,電機輸出軸穿過所述軸孔,并與上箱體內的齒輪a相哨合。進一步的,所述輸出軸伸出箱體,并固定安裝有輸出齒輪,所述輸出齒輪位于箱體外。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所述高效電動操作機構結構簡單,易于實現,其在電機與箱蓋之間增加上箱體,使得電機輸出軸與一級齒軸上的齒輪a的嚙合與在箱體、箱蓋內的其他齒輪在空間上錯位,不影響其他齒輪的嚙合,從而使得高效電動操作機構在長度< 83. 6,寬度< 40. 3的范圍內,減速齒輪級數達到4級,從而使得減速比彡129,輸出扭矩> 40N · M,能夠帶動斷路器開關主軸實現合分閘,從而實現在有限空間內獲得較高傳動比。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高效電動操作機構的主視圖;圖2為本技術高效電動操作機構的左視圖;圖3為本技術高效電動操作機構的右視圖;圖4為本技術高效電動操作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高效電動操作機構的剖視圖。圖中I、前端蓋;2、連接螺栓;3、上箱體;4、齒輪a ;5、一級齒軸;6、箱體;7、二級齒軸; 8、齒輪b ;9、齒輪c ;10、三級齒軸;11、輸出齒輪;12、傳動齒輪;13、輸出軸;14、箱蓋;15、電機輸出軸;16、電機。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請參照圖I至5所示,于本實施例中,一種高效電動操作機構,包括電機16、箱體6、箱蓋14和上箱體3,所述電機16的前端蓋I通過連接螺栓2與上箱體3固定連接,所述連接螺栓2為六角螺栓,所述上箱體3與箱蓋14固定連接,所述箱蓋14與箱體6相匹配,并固定連接,且箱蓋14和箱體6的內側壁上對應的開有三對安裝孔,該三對安裝孔呈自下而上布置,且該自下而上布置的三對安裝孔內依次設置有輸出軸13、三級齒軸10、二級齒軸7,箱蓋14的內側壁上位于二級齒軸7的上方還開有通孔,箱體的內側壁上對應所述通孔開有盲孔a, —級齒軸5 —端固定于盲孔a內,另一端穿過通孔,固定于上箱體3內側壁上的盲孔b中,一級齒軸5、二級齒軸7、三級齒軸10上分別安裝有齒輪a4、齒輪b8、齒輪c9,所述齒輪a4位于上箱體3內,上箱體3的中間處開有軸孔,電機輸出軸15穿過所述軸孔,并與上箱體3內的齒輪a4相哨合,所述齒輪b8位于箱體6內,并與一級齒軸5上的齒相哨合,所述齒輪c9位于箱蓋14內,并與二級齒軸7上的齒相哨合,所述輸出軸13伸出箱體,其上安裝有傳動齒輪12和輸出齒輪11,所述輸出齒輪11位于箱體6外,所述傳動齒輪12位于箱體6內,并與三級齒軸10上的齒相嚙合。工作時,電機輸出軸15旋轉帶動一級齒軸5上的齒輪a4轉動,齒輪a4與一級齒軸5固定連接,從而帶動一級齒軸5轉動,一級齒軸5帶動二級齒軸7上的齒輪b8轉動從而帶動二級齒軸7轉動,二級齒軸7帶動三級齒軸10上的齒輪c9轉動從而帶動三級齒軸10轉動,三級齒軸10帶動輸出軸13上的傳動齒輪12轉動從而帶動輸出軸13轉動,形成四級傳動。以上實施例只是闡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限制,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有各種變化和改變,這些變化和改變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范圍內。本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權利要求1.一種高效電動操作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機、箱體、箱蓋和上箱體,所述上箱體與箱蓋固定連接,所述箱蓋與箱體相匹配,并固定連接,且箱蓋和箱體的內側壁上對應的開有三對安裝孔,該三對安裝孔呈自下而上布置,且該自下而上布置的三對安裝孔內依次設置有輸出軸、三級齒軸、二級齒軸,箱蓋的內側壁上位于二級齒軸的上方還開有通孔,箱體的內側壁上對應所述通孔開有盲孔a,一級齒軸一端固定于盲孔a內,另一端穿過通孔,固定于上箱體內側壁上的盲孔b中,一級齒軸、二級齒軸、三級齒軸上分別安裝有齒輪a、齒輪b、齒輪c,所述齒輪a位于上箱體內,并與電機輸出軸上的齒相哨合,所述齒輪b位于箱體內,并與一級齒軸上的齒相嚙合,所述齒輪c位于箱蓋內,并與二級齒軸上的齒相嚙合,所述輸出軸上安裝有傳動齒輪,所述傳動齒輪位于箱體內,并與三級齒軸上的齒相嚙合。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電動操作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體通過連接螺栓與電機的前端蓋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電動操作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螺栓為六角螺栓。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電動操作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體的中間處開有軸孔,電機輸出軸穿過所述軸孔,并與上箱體內的齒輪a相哨合。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電動操作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軸伸出箱體,并固定安裝有輸出齒輪,所述輸出齒輪位于箱體外。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高效電動操作機構,包括電機、箱體、箱蓋和上箱體,箱蓋和箱體的內壁自下而上對應的開有三對安裝孔,該自下而上布置的三對安裝孔內依次設有輸出軸、三級齒軸、二級齒軸,箱蓋的內壁位于二級齒軸的上方開有通孔,箱體的內壁對應所述通孔開有盲孔a,一級齒軸一端固定于盲孔a內,另一端穿過通孔固定于上箱體內壁的盲孔b中,一級齒軸、二級齒軸、三級齒軸上分別裝有齒輪a、齒輪b、齒輪c,齒輪a在上箱體內,與電機輸出軸的齒嚙合,齒輪b在箱體內,與一級齒軸的齒嚙合,齒輪c在箱蓋內,與二級齒軸的齒嚙合,輸出軸上裝有傳動齒輪,傳動齒輪在箱體內,與三級齒軸的齒嚙合。本技術具有傳動比高,扭矩大,體積小的特點。文檔編號H01H3/26GK202711968SQ20122039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效電動操作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機、箱體、箱蓋和上箱體,所述上箱體與箱蓋固定連接,所述箱蓋與箱體相匹配,并固定連接,且箱蓋和箱體的內側壁上對應的開有三對安裝孔,該三對安裝孔呈自下而上布置,且該自下而上布置的三對安裝孔內依次設置有輸出軸、三級齒軸、二級齒軸,箱蓋的內側壁上位于二級齒軸的上方還開有通孔,箱體的內側壁上對應所述通孔開有盲孔a,一級齒軸一端固定于盲孔a內,另一端穿過通孔,固定于上箱體內側壁上的盲孔b中,一級齒軸、二級齒軸、三級齒軸上分別安裝有齒輪a、齒輪b、齒輪c,所述齒輪a位于上箱體內,并與電機輸出軸上的齒相嚙合,所述齒輪b位于箱體內,并與一級齒軸上的齒相嚙合,所述齒輪c位于箱蓋內,并與二級齒軸上的齒相嚙合,所述輸出軸上安裝有傳動齒輪,所述傳動齒輪位于箱體內,并與三級齒軸上的齒相嚙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淵技,陳奕峰,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江南奕帆電力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