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太陽能隔離開關,包括基座,及安裝在基座上的接觸系統、操作機構和儲能機構,接觸系統還包括安裝在絕緣基座中的唇形觸頭和與之配合的刀型觸頭,所述的唇形觸頭為兩端為金屬片的中間為通孔的導電件,且導電件的兩側設有弧形滅弧板,唇形觸頭的中心通孔與主軸連接,兩刀型觸頭分別與輸入端和輸出端兩接線座組件電連接,主軸帶動唇形觸頭轉動時,當唇形觸頭轉動到刀型觸頭相觸碰時,兩接線座組件通過唇形觸頭兩端的金屬片將電路接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優化操作機構設計,增強了零部件強度和提高使用壽命。優化儲能機構設計,對扭簧進行合理的約束,以防止出現上述情況,消除其安全隱患,提高使用可靠性。設計更加合理的裝配關系。(*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開關,特別涉及對光伏系統提供保護的光伏太陽能隔離開關。
技術介紹
光伏太陽能隔離開關主要作用于光伏系統直流電源的隔離和分斷功能,保證逆變器和直流電源能可靠隔離。同時也可使用于一般低壓配電保護系統充當主開關使用。現有光伏太陽能隔離開關主要有基座,接觸系統,操作機構,儲能機構組成。開關的分斷性能和速度主要取決于扭簧儲能機構所儲存的能量的大小和操作機構的可靠性。現有儲能機構中扭簧會出現上下竄動,嚴重可跳出轉動軸導致操作機構失效。根據平時觀察扭簧也有上翹頂住蓋子的現象,這導致開關分斷的速度降低,手柄手感變差。現有操作機構的傳動軸和定位件均為塑料件,因在轉換過程中要承受很大的沖擊力,其強度和安全可靠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現有隔離開關的裝配復雜,生產效率較低,勞動強度大。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光伏太陽能隔離開關,亦在提供更高可靠的操作性能,更穩定安全的儲能機構,更方便及合理的裝配方式。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光伏太陽能隔離開關,包括基座,及安裝在基座上的接觸系統、操作機構和儲能機構,接觸系統還包括安裝在絕緣基座中的唇形觸頭和與之配合的刀型觸頭,所述的唇形觸頭為兩端為金屬片的中間為通孔的導電件,且導電件的兩側設有弧形滅弧板,唇形觸頭的中心通孔與主軸連接,兩刀型觸頭分別與輸入端和輸出端兩接線座組件電連接,主軸帶動唇形觸頭轉動時,當唇形觸頭轉動到刀型觸頭相觸碰時,兩接線座組件通過唇形觸頭兩端的金屬片將電路接通;反之,電路斷開;主軸上端設有凸臺,凸臺內設有縱向的孔,凸臺外設有一個左右或前后滑動的滑塊,主軸上端的設有儲能機構,儲能機構下端的軸插在凸臺的孔內,儲能機構為一轉動軸,且轉動軸外套有扭簧,扭簧的上方設有開口擋圈,開口擋圈卡在轉動軸的凹槽內,轉動軸上伸出兩凸起,扭簧兩端分別卡在滑塊兩凸起側邊;當滑塊滑到一端,凸起位于滑塊內通槽的一端時,滑塊一端的外延長部卡在外殼的凹槽內,滑塊不能轉動,此時,儲能結構自身轉動;當滑塊滑到另一端,凸起位于滑塊內通槽的另一端時,滑塊一端的外延長部退出外殼的凹槽外,扭簧的兩端分別位于滑塊的左右兩邊凸起的兩側,轉動軸的延長部也頂在滑塊的一凸起旁,此時,儲能機構和滑塊和下面的主軸一起轉動;轉動軸的上端與外殼上的手柄相連。殼體的背面安裝槽的旁邊設有止動件,止動件內設有復位彈簧,復位彈簧使止動件能沿凹槽橫向方向移動。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優化操作機構設計,增強了零部件強度和提高使用壽命。優化儲能機構設計,對扭簧進行合理的約束,以防止出現上述情況,消除其安全隱患,提高使用可靠性。設計更加合理的裝配關系。附圖說明圖I、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本技術的儲能機構初始位置示意圖;圖3、本技術的儲能機構最終位置示意圖; 圖4、本技術儲能機構結構圖;圖5、本技術接觸系統結構圖;圖6、本技術操作機構剖視圖。圖7、本技術外殼背面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5、圖6所示,光伏太陽能隔離開關,包括基座15,及安裝在基座15上的接觸系統、操作機構和儲能機構,接觸系統還包括安裝在絕緣基座7中的唇形觸頭和與之配合的刀型觸頭5,所述的唇形觸頭6為兩端為金屬片的中間為通孔的導電件,且導電件的兩側設有弧形滅弧板,唇形觸頭6的中心通孔與主軸連接,兩刀型觸頭5分別與輸入端和輸出端兩接線座組件4電連接,主軸帶動唇形觸頭6轉動時,當唇形觸頭6轉動到刀型觸頭5相觸碰時,兩接線座組件4通過唇形觸頭6兩端的金屬片將電路接通;反之,電路斷開;如圖2、圖3、圖4所示,主軸上端設有凸臺,凸臺內設有縱向的孔,凸臺外設有一個左右或前后滑動的滑塊8,主軸上端的設有儲能機構,儲能機構下端的軸插在凸臺的孔內,儲能機構為一轉動軸3,且轉動軸3外套有扭簧2,扭簧2的上方設有開口擋圈1,開口擋圈I卡在轉動軸3的凹槽內,轉動軸3上伸出兩凸起,扭簧2兩端分別卡在滑塊兩凸起側邊。當滑塊8滑到一端,凸起位于滑塊內通槽的一端時,滑塊一端的外延長部卡在外殼的凹槽9內,滑塊不能轉動,此時,儲能結構自身轉動;當滑塊滑到另一端,凸起位于滑塊內通槽的另一端時,滑塊一端的外延長部退出外殼的凹槽外,扭簧2的兩端分別位于滑塊的左右兩邊凸起的兩側,轉動軸3的延長部也頂在滑塊的一凸起旁,此時,儲能機構和滑塊和下面的主軸一起轉動;如圖I所示,轉動軸的上端與外殼上的手柄相連。使用時,轉動外殼上的手柄,轉動一定角度,儲能結構開始儲能,同時,帶動滑塊運動,當滑塊滑到另一端,凸臺位于滑塊內通槽的另一端時,滑塊一端的外延長部退出外殼的凹槽外,扭簧2的兩端分別位于滑塊的左右兩邊凸起的兩側,轉動軸3的延長部也頂在滑塊的一凸起旁,此時,儲能機構和滑塊和下面的主軸一起轉動;使滑塊滑動到閉合位置(滑塊此時卡在圖3中上蓋豎直方向的凹槽中)。同步過程中儲能結構儲存的能量開始釋放,主軸帶動唇形觸頭6轉動,當唇形觸頭6轉動到刀型觸頭5相觸碰時,兩接線座組件4通過唇形觸頭6兩端的金屬片將電路接通;反之,電路斷開。如圖7所示,殼體的背面安裝槽的旁邊設有止動件14,止動件14內設有復位彈簧13,復位彈簧13使止動件14能沿凹槽橫向方向移動。應該理解到的是,上述實施例只是針對本技術的說明,而不是對本技術的限制,任何超出本技術的實質精神范圍內的技術創造,均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光伏太陽能隔離開關,包括基座(15),及安裝在基座(15)上的接觸系統、操作機構和儲能機構,其特征在于,接觸系統還包括安裝在絕緣基座(7)中的唇形觸頭和與之配合的刀型觸頭(5),所述的唇形觸頭(6)為兩端為金屬片的中間為通孔的導電件,且導電件的兩側設有弧形滅弧板,唇形觸頭(6)的中心通孔與主軸連接,兩刀型觸頭(5)分別與輸入端和輸出端兩接線座組件(4)電連接,主軸帶動唇形觸頭(6)轉動時,當唇形觸頭(6)轉動到刀型觸頭(5)相觸碰時,兩接線座組件(4)通過唇形觸頭(6)兩端的金屬片將電路接通;反之,電路斷開; 主軸上端設有凸臺,凸臺內設有縱向的孔,凸臺外設有一個左右或前后滑動的滑塊,主軸上端的設有儲能機構,儲能機構下端的軸插在凸臺的孔內,儲能機構為一轉動軸(3 ),且轉動軸(3)外套有扭簧(2),扭簧(2)的上方設有開口擋圈(I ),開口擋圈(I)卡在轉動軸(3)的凹槽內,轉動軸(3)上伸出兩凸起,扭簧(2)兩端分別卡在滑塊兩凸起側邊; 當滑塊滑到一端,凸起位于滑塊內通槽的一端時,滑塊一端的外延長部卡在外殼的凹·槽內,滑塊不能轉動,此時,儲能結構自身轉動; 當滑塊滑到另一端,凸起位于滑塊內通槽的另一端時,滑塊一端的外延長部退出外殼的凹槽外,扭簧(2)的兩端分別位于滑塊的左右兩邊凸起的兩側,轉動軸(3)的延長部也頂在滑塊的一凸起旁,此時,儲能機構和滑塊和下面的主軸一起轉動; 轉動軸的上端與外殼上的手柄相連。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太陽能隔離開關,其特征在于殼體的背面安裝槽的旁邊設有止動件(14),止動件(14)內設有復位彈簧(13),復位彈簧(13)使止動件(14)能沿凹槽橫向方向移動。專利摘要光伏太陽能隔離開關,包括基座,及安裝在基座上的接觸系統、操作機構和儲能機構,接觸系統還包括安裝在絕緣基座中的唇形觸頭和與之配合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光伏太陽能隔離開關,包括基座(15),及安裝在基座(15)上的接觸系統、操作機構和儲能機構,其特征在于,接觸系統還包括安裝在絕緣基座(7)中的唇形觸頭和與之配合的刀型觸頭(5),所述的唇形觸頭(6)為兩端為金屬片的中間為通孔的導電件,且導電件的兩側設有弧形滅弧板,唇形觸頭(6)的中心通孔與主軸連接,兩刀型觸頭(5)分別與輸入端和輸出端兩接線座組件(4)電連接,主軸帶動唇形觸頭(6)轉動時,當唇形觸頭(6)轉動到刀型觸頭(5)相觸碰時,兩接線座組件(4)通過唇形觸頭(6)兩端的金屬片將電路接通;反之,電路斷開;主軸上端設有凸臺,凸臺內設有縱向的孔,凸臺外設有一個左右或前后滑動的滑塊,主軸上端的設有儲能機構,儲能機構下端的軸插在凸臺的孔內,儲能機構為一轉動軸(3),且轉動軸(3)外套有扭簧(2),扭簧(2)的上方設有開口擋圈(1),開口擋圈(1)卡在轉動軸(3)的凹槽內,轉動軸(3)上伸出兩凸起,扭簧(2)兩端分別卡在滑塊兩凸起側邊;當滑塊滑到一端,凸起位于滑塊內通槽的一端時,滑塊一端的外延長部卡在外殼的凹槽內,滑塊不能轉動,此時,儲能結構自身轉動;當滑塊滑到另一端,凸起位于滑塊內通槽的另一端時,滑塊一端的外延長部退出外殼的凹槽外,扭簧(2)的兩端分別位于滑塊的左右兩邊凸起的兩側,轉動軸(3)的延長部也頂在滑塊的一凸起旁,此 時,儲能機構和滑塊和下面的主軸一起轉動;轉動軸的上端與外殼上的手柄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應川,郭得道,
申請(專利權)人:溫州市安格進出口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