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開關/插座接線盒,主要由盒體1組成,在盒體1內設有用于固定輸入電源線和輸出電源線的接線座12,所述的接線座12上設有接線柱13和插孔14,所述的接線柱13的數量根據輸入電源的相位數量和開關位數設定。輸入電源線及輸出電源線與安裝在接線盒上的開關/插座通過插孔實現快速安裝,使安裝及維修都更為簡單快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開關/插座安裝的接線盒,屬于電源接線盒的優化技術。
技術介紹
現有用于收納電源線和固定與接線盒內電源線相連的開關/插座的開關/插座接線盒,主要分為明裝和暗裝兩種,并已基本實現標準化,所以,不同廠家、品牌的開關/插座都能夠互相配套使用。現有的開關/插座與從接線盒引出的電源線進行連接時,主要采用直接連接的方式,優點是連接簡單,不需要增加額外的器材。通常采用螺絲把電源線固定在開關/插座上的接線柱上,在安裝過程中常遇到以下情況一是如果預留的電源線長度較短,開關/插座面板與接線盒間的安裝距離也較小,使安裝工具的活動空間不足導致安裝困難;二是如果 預留的電源線長度較長,雖然克服了上述的問題,但由于接線盒的空間有限,要將大量的電源線放進有限的空間也比較困難;如果接線數量較多或者分配方向較多或者線徑較大時,接線盒就更難收納了。因此,需要尋找一種容易安裝并且連接更為簡單的開關/插座接線盒。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容易安裝并且連接更為簡單的開關/插座接線盒。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開關/插座接線盒,主要由盒體I組成,盒體I上設有五個方向的線孔11供電源線進出,在盒體I內設有用于固定輸入電源線和輸出電源線的接線座12,所述的接線座12上設有接線柱13和插孔14,所述的接線柱13的數量根據輸入電源的相位數量和開關控制的位數設定,每個接線柱13由兩個以上互相導通的接線口組成;每個接線柱13對應一個插孔14 ;所述的接線柱13與插孔14互相導通并垂直;輸入電源線及輸出電源線與接線座12上的接線柱13連接;安裝在開關/插座接線盒上的開關/插座通過插孔14與輸入電源線及輸出電源線連接。輸入電源線從線孔11進入盒體I內,電源線頭裸露的金屬部份接入對應相位的接線柱13上的任一接線口并固定,電信號傳遞給同組的其他接線口及與之導通的插孔14;同相輸出電源線的一端裸露的金屬部份接入同組的接線口并固定,另一端穿過底盒的線孔11輸出。所述的接線柱13、插孔14設置在接線座12內部的凹槽內。所述的接線柱13上設有導線固定裝置。所述的導線固定裝置為螺絲或卡環。所述的插孔14與相對應的開關或插座的插頭相連接。所述的盒體I與接線座12采用分離式組合結構。有益效果I、輸入電源線及輸出電源線與安裝在接線盒上的開關/插座通過插孔實現快速安裝,使安裝及維修都更為簡單快捷。、進入接線盒的電源線按其相位與對應的接線柱預先固定,使得接線盒內收納的電源線的體積大幅減小。、能實現接線盒與開關/插座面板的安裝及連接的標準化。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用于單相插座/兩位開關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用于單相插座/兩位開關的左視剖示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用于單相插座/兩位開關的俯視剖示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用于開關/三相電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技術用于開關/ 二相電的俯視結構不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到圖5所示,一種開關/插座接線盒,主要由盒體I組成,盒體I上設有五個方向的線孔11供電源線進出,在盒體I內設有用于固定輸入電源線和輸出電源線的接線座12,所述的接線座12上設有接線柱13和插孔14,所述的接線柱13的數量根據輸入電源的相位數量和開關輸出控制位數設定,每相輸入電源或每位開關控制線對應一個接線柱13。用于安裝插座時,按相位數設置接線柱的數量,當輸入的是單相電源,使用三個接線柱13,這三個接線柱13分別用于固定火線、地線和零線;當輸入的是三相電源時,使用四個或五個接線柱13,使用四個接線柱13分別用于固定A相、B相、C相及零線,使用五個接線柱分別用于固定A相、B相、C相、零線及地線。用于安裝開關時,按開關輸出控制位數設置接線柱的數量,再加一個接線柱用于連接輸入電源線,即接線柱的數量為開關位數+1。例如,一位單控開關采用兩個接線柱13,一個用于與該開關的輸出控制線連接,另一位個用于連接輸入電源線;同理,兩位雙控開關采用五個接線柱13,其中四個用于連接輸出控制線,一個用于連接輸入電源線;如此類推。當采用的是混合開關,即又有開關又有插座時,按相位數加上開關輸出控制位數設置接線柱。例如,當輸入的是單相電源時,接線柱13的數量為3+開關輸出控制位數。例如,當輸入的是單相電源時,一個三線插座加兩位單控開關,設置3+2即5個接線柱13,三個分別用于連接火線、零線、地線,另外兩個分別用于連接開關的輸出控制線。每個接線柱13由兩個以上互相導通的接線口組成;每個接線柱13對應一個插孔14 ;所述的接線柱13與插孔14互相導通并采用互相垂直的布局;輸入電源線及輸出電源線與接線座12上的接線柱13連接;安裝在開關/插座接線盒上的開關/插座通過插孔14與輸入電源線及輸出電源線連接。進入同一個接線柱的輸入電源線和輸出電源線通過互相導通的接線口連通。屬于同一個接線柱的接線口之間通過導線或導片連通。插孔14與同相的接線柱通過導線或導片連通。所述的接線柱和插孔設置在接線座內部。所述的導線或導片設置在接線座內部。開關/插座通過與插孔14相匹配的插頭將電信號引入。所述的接線座采用絕緣材料制作,所述的接線柱13、插孔14采用導電材料制成,如銅片。所述的接線柱13、插孔14設置在接線座12內的凹槽內,凹槽的開口位于接線座表面。所述的接線柱13上設有電源線固定裝置。所述的電源線固定裝置為螺絲或卡環。所述的插孔14與相對應的開關或插座的插頭相連接。 輸入電源線從線孔11進入盒體I內,安裝時,把電源線頭一部份絕緣體去除,裸露部份金屬,再將其接入對應相位的接線柱13上的任一接線口并固定,電信號傳遞給同組的其他接線口及與之導通的插孔14;同相輸出電源線的一端接入同組的接線口并固定,另一端穿過底盒的線孔11輸出。所述的盒體I與接線座12采用組合式結構,也可以采用一體化結構。所述的接線座12在盒體內靠邊安置,或靠近盒體中部安置,只要與開關/插座的接插件位置相匹配即可。采用本技術的開關/插座接線盒,不僅安裝簡單,維護更換容易,并且能夠標準化。上述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解釋本技術的用途,而并非是對本技術的限制,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技術的實質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化或替代,也應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疇。權利要求1.一種開關/插座接線盒,主要由盒體(I)組成,盒體(I)上設有五個方向的線孔(11)供電源線進出,在盒體(I)內設有用于固定輸入電源線和輸出電源線的接線座(12),所述的接線座(12)上設有接線柱(13)和插孔(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線柱(13)的數量根據輸入電源的相位數量和開關控制位數設定,每個接線柱(13)由兩個以上互相導通的接線口組成;每個接線柱(13)對應一個插孔(14);所述的接線柱(13)與插孔(14)互相導通并垂直;輸入電源線及輸出電源線與接線座(12)上的接線柱(13)連接;安裝在開關/插座接線盒上的開關/插座通過插孔(14)與輸入電源線及輸出電源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開關/插座接線盒,其特征在于輸入電源線從線孔(11)進入盒體(I)內,電源線頭裸露的金屬部份接入對應相位的接線柱(13 )上的任一接線口并固定,電信號傳遞給同組的其他接線口及與之導通的插孔(14);同相輸出電源線的一端裸露的金屬部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開關/插座接線盒,主要由盒體(1)組成,盒體(1)上設有五個方向的線孔(11)供電源線進出,在盒體(1)內設有用于固定輸入電源線和輸出電源線的接線座(12),所述的接線座(12)上設有接線柱(13)和插孔(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線柱(13)的數量根據輸入電源的相位數量和開關控制位數設定,每個接線柱(13)由兩個以上互相導通的接線口組成;每個接線柱(13)對應一個插孔(14);所述的接線柱(13)與插孔(14)互相導通并垂直;輸入電源線及輸出電源線與接線座(12)上的接線柱(13)連接;安裝在開關/插座接線盒上的開關/插座通過插孔(14)與輸入電源線及輸出電源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耀強,
申請(專利權)人:李耀強,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