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動力工具,包括:機殼;馬達,設置在機殼內,并輸出旋轉動力;輸出軸,具有軸向設置的容納工作頭的收容孔;傳動機構,設置在馬達和輸出軸之間并可將馬達輸出的旋轉動力傳遞給輸出軸;工作頭支撐機構,設置于機殼內并具有用于支撐工作頭的若干個并列設置的收容空間;連接軸,設置于機殼內并能夠在兩個位置間運動,在第一位置,連接軸與工作頭配接并使工作頭處于位于收容孔內的工作位置;在第二位置,連接軸使工作頭處于位于工作頭支撐機構的收容位置并能夠與工作頭軸向分離;與工作頭支撐機構鄰接的設置有導回裝置,連接軸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運動,工作頭在導回裝置的作用下與連接軸軸向分離并保持在收容位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動力工具,尤其涉及一種可實現工作頭的儲存和快速更換的槍鉆類動力工具。
技術介紹
在現有的槍鉆類動力工具中,通常包括電鉆、電動螺絲刀和沖擊鉆。電動螺絲刀是用于將螺釘擰緊到工件上的一種常用的電動工具。當使用過程中需要擰緊不同規格的螺釘的時候,根據螺釘規格的不同更換不同的工作頭,也就是批頭,即要把原來安裝的工作頭取下,然后裝上另一種結構的工作頭。在需要頻繁更換工作頭的使用場合下,給操作者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一方面造成了更換工作頭煩瑣,另一方面取下的工作頭隨處放置容易丟失。雖然,在一些手動工具中有一些能實現工作頭的儲存和快速更換,但是由于手動工具的固有缺點,即扭矩小,操作費勁,使得操作者很容易疲勞,造成效率低·下,不適合在工業產業中作為專業的工具使用。中國技術專利CN201086280Y揭示了一種多刀頭電動工具,包括電動工具主體和多刀頭轉輪結構,多刀頭轉輪結構包括一個可收容多個刀頭的多刀頭轉輪筒,多刀頭轉輪筒可軸向滑動的與工具主體相連,當多刀頭轉輪筒滑動到遠離工具主體的位置時,可通過旋轉多刀頭轉輪筒從而選擇需要的刀頭。但是在多刀頭轉輪筒遠離工具主體時,其連接軸是裸露在外的,灰塵、粉末會在多刀頭轉輪筒滑動的過程中進入電動工具內部或者多刀頭轉輪筒的內部,時間長了會造成多刀頭轉輪筒無法旋轉進行刀頭選擇,或者直接導致電動工具無法使用。而且工作的時候工作頭是抵在工件上,這樣連接軸需要承受反方向的作用力,連接軸會給傳動機構帶來壓力從而傳動機構不能把扭矩傳遞到連接軸,這樣的構造也使得多刀頭電動工具的傳動不可靠。而且,如果操作者關閉電機手動旋轉刀頭時,可能觸發刀頭帶動連接軸旋轉繼而使電機旋轉可能會損壞電機。另外,在更換刀頭時,需要先將刀頭退回至轉輪筒,為了防止轉輪筒軸向移動時刀頭被磁鐵吸住而從轉輪筒中離開,中國技術專利CN201086280Y揭示了其通過在刀頭上設置固定環的方式以防止刀頭與轉輪筒脫開,但是這樣的刀頭需要特別訂制,使得工具的使用不具有通用性。而且直接通過連接軸帶動刀頭旋轉比較不穩定,因為連接軸的長度越長,連接軸的跳動就越大,給工具的使用者帶來一些潛在的危險。再者,因為轉輪筒需要軸向移動與連接軸分開,很容易進入灰塵等雜物而無法清洗。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作可靠、成本低的動力工具。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動力工具,包括機殼;馬達,設置在機殼內,并輸出旋轉動力;輸出軸,具有軸向設置的容納工作頭的收容孔;傳動機構,設置在馬達和輸出軸之間并可將馬達輸出的旋轉動力傳遞給輸出軸;工作頭支撐機構,設置于機殼內,所述工作頭支撐機構具有用于支撐工作頭的若干個并列設置的收容空間,所述工作頭支撐機構能夠被調整到其中一個收容空間與輸出軸軸向對應的位置;連接軸,設置于機殼內,所述連接軸能夠在兩個位置間運動,在第一位置,所述連接軸與工作頭配接并使工作頭處于位于收容孔內的工作位置;在第二位置,所述連接軸使工作頭處于位于工作頭支撐機構的收容位置并能夠與工作頭軸向分離;所述動力工具還包括鄰接工作頭支撐機構設置的導回裝置,所述連接軸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運動,所述工作頭在導回裝置的作用下與連接軸軸向分離并保持在收容位置。優選的,所述導回裝置包括與工作頭支撐機構接觸的支撐面以及與支撐面相連的導向面,所述工作頭支撐機構位置調整能夠帶動與連接軸接合的工作頭在導向面的作用下與連接軸分離。優選的,所述工作頭支撐機構和傳動機構設置有蓋板,所述支撐面和導向面設置于蓋板上。優選的,所述蓋板上沿著工作頭隨著工作頭支撐機構位置調整的運動軌跡設有臺 階凸起,所述支撐面和導向面設置于臺階凸起上。優選的,所述蓋板上對應連接軸的位置設有穿孔,所述導向面自穿孔處向外高度遞增。優選的,所述導向面設有兩個,兩個導向面位于工作頭隨著工作頭支撐機構位置調整的運動軌跡上并分布于穿孔兩側。優選的,所述導向面圍繞所述穿孔的一周設置。優選的,所述導向面為斜面。優選的,所述斜面相對于存儲夾端面的傾斜角度在10度到30度之間。優選的,所述工作頭支撐機構可旋轉的支撐在機殼和所述蓋板之間。優選的,所述連接軸連接在傳動機構和輸出軸之間,所述傳動機構通過所述連接軸將馬達輸出的旋轉動力傳遞給輸出軸。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的動力工具通過簡單的結構使連接軸與工作頭分離,并使工作頭保持在工作頭支撐機構內,確保了較高的可靠性,同時減低了成本。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優選的動力工具處于工作狀態時的剖視圖。圖2是圖I中動力工具的部分立體分解圖。圖3是圖I中動力工具沿E-E線的剖視示意圖。圖4是圖3中動力工具的小齒輪機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剖視示意圖。圖5是圖I中動力工具處于更換工作頭狀態時的剖視圖。圖6是圖5中動力工具的自鎖裝置部分的立體分解圖。圖7是圖5中沿F-F方向的剖視圖。圖8是圖7中自鎖裝置的使用狀態參考圖(此時輸出端行星架逆時針旋轉)。圖9是圖7中自鎖裝置的使用狀態參考圖(此時轉接盤順時針旋轉)。圖10是圖I中動力工具更換工作頭時限制工作頭隨著連接軸后退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11是圖10中阻擋件處于允許連接軸移動的位置的示意圖。圖12是圖10中阻擋件處于限制工作頭后退的位置的示意圖。圖13是圖I中動力工具更換工作頭時限制工作頭隨著連接軸后退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14是圖13中阻擋件處于允許連接軸移動的位置的示意圖。圖15是圖13中阻擋件處于限制工作頭后退的位置的示意圖。圖16是圖I中動力工具更換工作頭時限制工作頭隨著連接軸后退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圖17是圖I中動力工具更換工作頭時限制工作頭隨著連接軸后退的第四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18是圖16中工作頭被限制隨著連接軸后退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其中連接軸帶動工作頭回到存儲夾且連接軸離開存儲夾。圖19與圖18相似,其中存儲夾旋轉,工作頭與導向面抵接。圖20與圖18相似,其中存儲夾旋轉,工作頭在導向面的作用下與連接軸軸向分離。其中,I.機殼2.馬達3.傳動機構4.輸出軸6.電池7.按鈕開關9.工作頭11.手柄13.前殼15.導向槽21.電機軸22.齒輪箱30.小齒輪機構 31.行星齒輪減速機構 40.套筒41.收容孔50.固定塊51.連接軸52.存儲夾53.滑蓋54.鋼帽56. U型彈簧57.彈片81.限位塊131.開孔133.敞開部134.徑向通孔221.隔板223.齒輪箱蓋板225.拱形件301.第一齒輪302.第二齒輪303.第三齒輪308.齒輪軸313.輸出端行星架321.固定盤322.轉接盤323.滾柱511.磁鐵512.支撐端521.收容倉522.壓板523.開口526. U 型槽531.導軌535.第一凸塊536.第二凸塊537.防滑條571.彈性末端2231.穿孔2232.臺階凸起2233.導向面2233a.導向面3181.扁平部3131支腳3211固定引腳3212內圓面3221平面3222扁方孔3223花鍵齒具體實施方式在本專利技術動力工具的優選實施方式中,動力工具為動力螺絲刀,根據動力源的不同可分為氣動螺絲刀、液動螺絲刀和電動螺絲刀,電動螺絲刀里也有直流和交流之分,本專利技術優選以直流電動螺絲刀為例進行具體說明。參照圖I到圖3所示,該直流電動螺絲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動力工具,包括:機殼;馬達,設置在機殼內,并輸出旋轉動力;輸出軸,具有軸向設置的容納工作頭的收容孔;傳動機構,設置在馬達和輸出軸之間并可將馬達輸出的旋轉動力傳遞給輸出軸;工作頭支撐機構,設置于機殼內,所述工作頭支撐機構具有用于支撐工作頭的若干個并列設置的收容空間,所述工作頭支撐機構能夠被調整到其中一個收容空間與輸出軸軸向對應的位置;連接軸,設置于機殼內,所述連接軸能夠在兩個位置間運動,在第一位置,所述連接軸與工作頭配接并使工作頭處于位于收容孔內的工作位置;在第二位置,所述連接軸使工作頭處于位于工作頭支撐機構的收容位置并能夠與工作頭軸向分離;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工具還包括鄰接工作頭支撐機構設置的導回裝置,所述連接軸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運動,所述工作頭在導回裝置的作用下與連接軸軸向分離并保持在收容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鐘紅風,龐曉麗,陳志,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寶時得電動工具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