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公開了一種用于電池殼模具的水口板,包括基板和流道結構,流道結構包括主流道、分流道和分流管,還包括限流閥和限流閥槽,限流閥設置在限流閥槽中,限流閥包括固定部和限流部,固定部可在限流閥槽中移動,帶動限流部移動,從而限制流入所述進膠點的膠水流量。本申請還公開了一種電池殼模具。本申請由于包括限流閥和限流閥槽,限流閥設置在限流閥槽中,限流閥包括固定部和限流部,固定部可在限流閥槽中移動,可帶動限流部移動,從而限制流入進膠點的膠水流量,本申請在流道結構上設置限流閥,通過調節限流閥的位置控制膠水流量大小,可有效調節各型腔的壓力,降低鑲件所受合外力,從而改善電池殼筋條偏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申請涉及蓄電池生產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電池殼模具的水口板及電池殼模具。
技術介紹
電池殼是蓄電池的外層載體之一,一般米用塑膠制成。電池殼質量的好壞,對蓄電池的質量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因此電池殼的注塑成型質量尤為重要。大多數蓄電池的電池殼都具有多個型腔,相鄰的型腔之間由比較薄且深的塑膠筋條分隔開。圖I為現有的電池殼模具示意圖,包括面板11、水口推板12、水口板13、A板14、推板15、固定板16和底板17,注膠孔21設置在面板11和水口推板12上,并與流道結構22連通。電池殼23注塑成型時,各型腔的注塑壓力不同,鑲件24受到的合力不能有效平衡,從而使鑲件24受力變形,使生產出的電池殼筋條25偏膠,影響電池使用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申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改善電池殼筋條偏膠的用于電池殼模具的水口板及電池殼模具。根據本申請的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用于電池殼模具的水口板,包括基板和嵌入所述基板的流道結構,所述流道結構包括主流道、分流道和分流管,所述分流道與所述主流道連通,所述分流道底部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分流管通過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分流道連通,所述分流管的下端設置有進膠點,還包括限流閥和限流閥槽,所述限流閥包括固定部和限流部,所述固定部設置在所述限流閥槽中,并可在所述限流閥槽中移動,所述固定部移動時可帶動所述限流部移動,從而限制流入所述進膠點的膠水流量。所述限流閥槽包括安裝槽和連通槽,所述分流道設置有與所述限流部配合的開口,所述連通槽與所述分流道通過所述開口連通,所述固定部移動時可使所述限流部將所述分流道部分或全部堵塞。所述限流槽包括安裝槽和連通槽,所述分流管設置有與所述限流部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連通槽與所述分流管通過所述第二通孔連通,所述固定部移動時可使所述限流部將所述分流管部分或全部堵塞。所述固定部設置有腰形孔,所述固定部通過所述腰形孔固定在所述安裝槽中。所述限流部的寬度小于所述固定部的寬度。所述限流閥為b字形或d字形。所述分流道有多個,交錯設置在所述主流道的兩側。所述分流道有偶數個。根據本申請的第二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電池殼模具,包括上述的用于電池殼模具的水口板。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使本申請具備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中,由于包括限流閥和限流閥槽,限流閥設置在限流閥槽中,限流閥包括固定部和限流部,固定部可在限流閥槽中移動,可帶動限流部移動,從而限制流入進膠點的膠水流量。在流道結構上設置限流閥,生產時根據實際情況,通過調節限流閥的位置控制膠水流量大小,可有效調節各型腔的壓力,使各個型腔壓力達到一致或減小各型腔的壓力差,降低鑲件所受合外力,從而改善電池殼筋條偏膠。 附圖說明圖I為電池殼模具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申請一種實施方式中的水口板的透視圖;圖3為本申請一種實施方式中的流道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5為本申請一種實施方式中限流閥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一請參考圖1,本申請的用于電池殼模具的水口板100,其一種實施方式,包括基板110、流道結構120、限流閥130和限流閥槽140,流道結構120嵌入基板110中。流道結構120包括主流道121、分流道122和分流管123,分流道122和主流道121連通,分流道122底部設置有第一通孔124,分流管123通過第一通孔124與分流道122連通,分流管123的下端設置有進膠點125。限流閥130包括固定部131和限流部132,固定部131設置在限流閥槽140中,并可在限流閥槽140中移動,固定部131移動時可帶動限流部132移動,從而限制流入進膠點125的膠水流量。在一種實施方式中,限流閥槽140包括安裝槽141和連通槽142,安裝槽141和長度大于固定部131的長度,使固定部131可在安裝槽141中移動,分流道122設置有開口126,開口 126與限流部132的形狀配合,連通槽142與分流道122通過開口 126連通,固定部131移動時可使限流部132將分流道122部分或全部堵塞,以控制通過分流道122的膠水流量。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限流閥槽140包括安裝槽141和連通槽142,安裝槽141和長度大于固定部131的長度,使固定部131可在安裝槽141中移動,分流管123設置有第二通孔(圖未示),第二通孔與限流部132的形狀配合,連通槽142與分流管123通過第二通孔連通,固定部131移動時可使限流部132將分流管123部分或全部堵塞,以控制通過分流管123的膠水流量。固定部131設置有腰形孔133,固定部131通過腰形孔133固定在安裝槽141中,具體可通過螺絲將固定部131固定在安裝槽中。調節限流閥130的位置時,可先將螺絲擰松,再移動限流閥130,確定位置后,再將其用螺絲鎖緊。在一種實施方式中,限流部132的寬度小于固定部131的寬度。限流部132的寬度小使端面積變小,受力面積相應減小,相同壓強下,所受的壓力減小,可避免因壓力過大,4引起限流閥130易移位,此外還可節省模具空間。限流閥130可以為b字形或d字形或其他形狀。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分流道122可以有多個,分別交錯設置在主流道121的兩側。可使兩個相鄰進膠點125錯開,可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流道。分流道122可有偶數個。實施例二 請參考圖2,本申請的電池殼模具,包括用于電池殼模具的水口板100,其一種實施方式,包括基板110、流道結構120、限流閥130和限流閥槽140,流道結構120嵌入基板110中。流道結構120包括主流道121、分流道122和分流管123,分流道122和主流道121連通,分流道122底部設置有第一通孔124,分流管123通過第一通孔124與分流道122連通,分流管123的下端設置有進膠點125。限流閥130包括固定部131和限流部132,固定部131設置在限流閥槽140中,并可在限流閥槽140中移動,固定部131移動時可帶動限流部132移動,從而限制流入進膠點125的膠水流量。在一種實施方式中,限流閥槽140包括安裝槽141和連通槽142,安裝槽141和長度大于固定部131的長度,使固定部131可在安裝槽141中移動,分流道122設置有開口126,開口 126與限流部132的形狀配合,連通槽142與分流道122通過開口 126連通,固定部131移動時可使限流部132將分流道122部分或全部堵塞,以控制通過分流道122的膠水流量。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限流閥槽140包括安裝槽141和連通槽142,安裝槽141和長度大于固定部131的長度,使固定部131可在安裝槽141中移動,分流管123設置有第二通孔(圖未示),第二通孔與限流部132的形狀配合,連通槽142與分流管123通過第二通孔連通,固定部131移動時可使限流部132將分流管123部分或全部堵塞,以控制通過分流管123的膠水流量。固定部131設置有腰形孔133,固定部131通過腰形孔133固定在安裝槽141中,具體可通過螺絲將固定部131固定在安裝槽中。調節限流閥130的位置時,可先將螺絲擰松,再移動限流閥130,確定位置后,再將其用螺絲鎖緊。在一種實施方式中,限流部1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電池殼模具的水口板,包括基板和嵌入所述基板的流道結構,所述流道結構包括主流道、分流道和分流管,所述分流道與所述主流道連通,所述分流道底部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分流管通過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分流道連通,所述分流管的下端設置有進膠點,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限流閥和限流閥槽,所述限流閥設置在所述限流閥槽中,所述限流閥包括固定部和限流部,所述固定部可在所述限流閥槽中移動,所述固定部移動時可帶動所述限流部移動,從而限制流入所述進膠點的膠水流量。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熊正林,路俊斗,齊國軍,
申請(專利權)人:肇慶理士電源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