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垃圾車轉運廂,包括用于裝載垃圾的垃圾箱(5)和裝污水的污水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5)中間由隔離板(50)隔開成可回收垃圾箱(51)和不可回收垃圾箱(52),隔離板(50)和加強筋(19)上焊有電池回收箱(30),可回收垃圾箱(51)與不可回收垃圾箱(52)的頂部各開有垃圾投放口(20),垃圾投放口(20)上安裝翻蓋(21),垃圾箱(5)的后端敞口,設有開關敞口的翻門與鎖緊機構(10)和與之吻合的翻門(8),翻門(8)四周裝有密封條,可回收垃圾箱(51)和不可回收垃圾箱(52)下方污水箱(2)中設置的支撐梁(29)上覆蓋隔離鋼板(9),隔離鋼板(9)上鉆有多個漏水孔(7),污水箱(2)的前端焊接清洗管(6),清洗管(6)上有密封蓋,在污水箱(2)的后端焊接排污管(4),排污管(4)上安裝排污閥門(3)。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垃圾運輸車輛的
,特別涉及垃圾車的轉運箱。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的垃圾箱,收集的垃圾與垃圾中的污水混合在一起,雨天時大量的雨水進入垃圾內,垃圾箱中更是聚積大量污水與垃圾混在一起發酵變臭,垃圾車轉運垃圾時,由于垃圾轉運箱固定在車架上不可分離,清潔工人要將垃圾箱中的垃圾倒入轉運箱中,才能轉運至垃圾場,在將垃圾箱中的垃圾倒入轉運箱的過程中,污水從垃圾箱流出,順著車身向地面上四處流淌,垃圾箱收集站點四周,大量含有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有害物質的污水滿地流淌,遠遠就臭氣熏天,對站點周圍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垃圾車在行駛的過程中,垃圾中混合的大量污水從車箱中滲出直接灑在路面,污水灑落之處污穢不堪,又造成了對道路的污染,擴大了污染范圍。
技術實現思路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了解決上述的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可與垃圾車車身分離,又能對可回收、不可回收及電池等不同種類的固體垃圾以及污水進行分類收集,一次轉運,分類處理,還可減少垃圾中污水的新型垃圾車轉運廂。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垃圾車轉運廂,包括用于裝載垃圾的垃圾箱5和裝污水的污水箱2,垃圾箱5和污水箱2為一個整體,污水箱2位于垃圾箱5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5是由可回收垃圾箱51、不可回收垃圾箱52和和電池回收30組成,可回收垃圾箱51和不可回收垃圾箱52中間用隔尚板50隔開,在隔尚板50和垃圾箱5的加強筋19上焊接安裝電池回收箱30,可回收垃圾箱51的頂部開有垃圾投放口 20,垃圾投放口 20上安裝翻蓋21,不可回收垃圾箱52的頂部開有垃圾投放口 20,垃圾投放口 20上安裝翻蓋21,所述垃圾箱5的后端為敞口,并設有開關敞口的翻門與鎖緊機構10,翻門與鎖緊機構10裝有與敞口尺寸相吻合的翻門8,翻門8的四周裝有與敞口吻合的密封條,可回收垃圾箱51和不可回收垃圾箱52的下方設有污水箱2,污水箱2中設置有支撐梁29,支撐梁29覆蓋隔離鋼板9,隔離鋼板9將垃圾箱5與污水箱2隔開,隔離鋼板9上鉆有多個漏水孔7,在污水箱2的前端焊接清洗管6,清洗管6上有密封蓋,在污水箱2的后端焊接排污管4,排污管4上安裝排污閥門3。前述的垃圾車轉運廂,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5頂部的兩邊翻蓋21之間設置導水槽22,翻蓋21較垃圾投放口 20大。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的垃圾車轉運廂實現與垃圾車車身分離,能對可回收、不可回收不同種類的固體垃圾以及污水進行分類收集,一次轉運,分類處理,還可減少垃圾中的污水,方便將垃圾與污水分開收集。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垃圾車轉運廂結構示意圖;圖2為垃圾車轉運廂污水箱的俯視圖;圖3為垃圾車轉運廂的后視圖;I、垃圾車轉運廂; 2、污水箱;3、排污閥門;4、排污管;5、垃圾箱6、清洗管7、漏水孔;8、翻門;9、隔離鋼板;10、翻門與鎖緊機構;11、前滾輪;12后滾輪;15、拉環;19、加強筋;20、垃圾投放口;21、翻蓋;52、不可回收垃圾箱30、電池回收箱;50、隔離板;51、可回收垃圾箱;29、支撐梁;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如圖I、圖2所示,垃圾車轉運廂,包括用于裝載垃圾的垃圾箱5和裝污水的污水箱2,垃圾箱5和污水箱2為一個整體,污水箱2位于垃圾箱5的下方。垃圾箱5的后端為敞口,并設有開關敞口的翻門與鎖緊機構10,翻門與鎖緊機構10裝有與敞口尺寸相吻合的翻門8,翻門8的四周裝有與敞口吻合的密封條,如圖3垃圾箱5是由可回收垃圾箱51和不可回收垃圾箱52合并組成,可回收垃圾箱51和不可回收垃圾箱52中間用隔離板50隔開,在隔離板50和垃圾箱5的加強筋19上焊接安裝電池回收箱30,可回收垃圾箱51和不可回收垃圾箱52的下方設有污水箱2,污水箱2中設置有支撐梁29,支撐梁29覆蓋隔離鋼板9,隔離鋼板9將垃圾箱5與污水箱2隔開,隔離鋼板9上鉆有多個漏水孔7,在污水箱2的前端焊接清洗管6,清洗管6上有密封蓋,在污水箱2的后端焊接排污管4,排污管4上安裝排污閥門3。可回收垃圾箱51的頂部開有垃圾投放口 20,垃圾投放20上安裝翻蓋21,不可回收垃圾箱52的頂部開有垃圾投放口 20,垃圾投放口 20上安裝翻蓋21,電池回收箱30設置投放口(未圖示),投電池回收箱30與垃圾箱5共用翻蓋21,垃圾箱5頂部的兩邊翻蓋21之間設置導水槽22。為了增強擋雨了效果,所述的翻蓋21較垃圾投放20大,翻蓋21的高度與垃圾箱5頂部剔除導水槽22后寬度的一半,長度翻蓋21較垃圾投放口 20略長,不影響相鄰兩個翻蓋21開關為宜,翻蓋21的寬度較垃圾投放口 20的高度寬,以兩個翻蓋21展開后比垃圾箱5寬,能擋住垃圾箱5的頂部為佳。作為優選實施例,本專利技術的垃圾箱5后端敞口處的隔離鋼板9弧形向上翹起。在污水箱2中間部位,隔離鋼板9弧形向下凹陷。這樣可利用流水規律,將垃圾中部分殘剩污水導入污水箱中,解決了因車輛行駛振動而有可能導致垃圾箱5后端敞口密封不良,出現少量污水外滲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收集垃圾時,打開垃圾箱5并翻起翻蓋21,翻起的翻蓋21,形成擋雨的雨棚,大量的雨水順著導水槽22流出垃圾箱外,不再與垃圾箱內的垃圾混合,垃圾中的少量污水通過漏水孔7滲漏進污水箱2內,實現垃圾與污水分開收集。轉運垃圾時,垃圾車上的牽引機構鉤住拉環15將垃圾車轉運廂1,拉至垃圾車車架上的固定位置固定好,將轉運廂中垃圾與污水一次性干凈地轉運走,到達垃圾場后,卸載垃圾之前打開排污閥門3,先將污水排入污水池或者定點污水排污管道,然后再打開垃圾箱翻門8卸載垃圾。垃圾卸載完,將包括垃圾箱、污水箱的垃圾車轉運廂清洗干凈,清洗后的污水定點排放后,將垃圾箱5后端敞口的翻門8關緊壓好,將轉運廂送往收集站點,收集垃圾及污水,準備進行下次轉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垃圾車轉運廂實現與垃圾車車身分離,能對可回收、不可回收及電池等不同種類的固體垃圾以及污水進行分類收集,一次轉運,分類處理,還可減少垃圾中的污水,方便將垃圾與污水分開收集,與垃圾車車身既可分離又可組合,轉運垃圾時不需要將倒手,就能將垃圾與污水一次轉運走,消除在垃圾的轉運過程滲漏、灑落的污水,對垃圾收集站點周圍環境和道路造成的二次污染,縮小污染范圍,且方便對垃圾車轉運廂的清洗保潔減少對環境多次污染。對垃圾和污水可以做到一起轉運的同時,實現還可對不同種類的垃圾和污水分別處置,更加高效、更加清潔地處理垃圾和污水。·權利要求1.一種垃圾車轉運廂,包括用于裝載垃圾的垃圾箱(5)和裝污水的污水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5)是由可回收垃圾箱(51)、不可回收垃圾箱(52)和電池回收(30)組成,可回收垃圾箱(51)和不可回收垃圾箱(52)中間用隔離板(50)隔開,在隔離板(50)和垃圾箱(5)的加強筋(19)上焊接安裝電池回收箱(30),可回收垃圾箱(51)的頂部開有垃圾投放口(20),垃圾投放口(20)上安裝翻蓋(21),不可回收垃圾箱(52)的頂部開有垃圾投放口(20),垃圾投放口(20)上安裝翻蓋(21),所述垃圾箱(5)的后端為敞口,并設有開關敞口的翻門與鎖緊機構(10),翻門與鎖緊機構(10)裝有與敞口尺寸相吻合的翻門(8),在翻門(8)的四周裝有與敞口吻合的密封條,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垃圾車轉運廂,包括用于裝載垃圾的垃圾箱(5)和裝污水的污水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5)是由可回收垃圾箱(51)、不可回收垃圾箱(52)和電池回收(30)組成,可回收垃圾箱(51)和不可回收垃圾箱(52)中間用隔離板(50)隔開,在隔離板(50)和垃圾箱(5)的加強筋(19)上焊接安裝電池回收箱(30),可回收垃圾箱(51)的頂部開有垃圾投放口(20),垃圾投放口(20)上安裝翻蓋(21),不可回收垃圾箱(52)的頂部開有垃圾投放口(20),垃圾投放口(20)上安裝翻蓋(21),所述垃圾箱(5)的后端為敞口,并設有開關敞口的翻門與鎖緊機構(10),翻門與鎖緊機構(10)裝有與敞口尺寸相吻合的翻門(8),在翻門(8)的四周裝有與敞口吻合的密封條,可回收垃圾箱(51)和不可回收垃圾箱(52)的下方設有污水箱(2),污水箱(2)中設置有支撐梁(29),支撐梁(29)覆蓋隔離鋼板(9),隔離鋼板(9)將垃圾箱(5)與污水箱(2)隔開,隔離鋼板(9)上鉆有多個漏水孔(7),在污水箱(2)的前端焊接清洗管(6),清洗管(6)上有密封蓋,在污水箱(2)的后端焊接排污管(4),排污管(4)上安裝排污閥門(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春濤,
申請(專利權)人:高春濤,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