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管子雙棍夾送機構,在支撐主框架上固定有底座與夾緊輪支撐架,在夾緊輪支撐架上轉動架設有第一下輥子軸,在第一下輥子軸上固定有第一下輥子,在夾緊輪支撐架上開設有導向孔,在導向孔內滑動插接有導向桿,在導向桿的底端部固定有氣缸安裝板,在氣缸安裝板上轉動架設有第一上輥子軸,在第一上輥子軸上固定有第一上輥子;在第一下輥子軸后側的夾緊輪支撐架上轉動架設有第二下輥子軸與第三下輥子軸;在夾緊輪支撐架上滑動連接有升降架,在升降架上轉動架設有第二、三上輥子軸,在第三上輥子軸上固定有第三上輥子。本發明專利技術既滿足了不同規格的管子夾送需要,又可以較好的控制管子前進方向,使得管子夾送高效、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管子雙棍夾送機構,本專利技術屬于機械設備
技術介紹
本專利技術作出以前,在已有技術中,對管子夾送大多采用V型槽進行輸送,這樣單邊受力需要較大的電動機功率,而且容易打滑,不利于夾送機構的結構緊湊的要求,很難滿足生產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以滿足不同規格的管子夾送、又可以較好的控制管子前進方向準確性的管子雙棍夾送機構。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管子雙棍夾送機構,在支撐主框架上固定有底座與夾緊輪支撐架,在底座上固定有電機安裝板,在電機安裝板上固定有兩臺上部電機與兩臺下部電機,在夾緊輪支撐架上轉動架設有第一下輥子軸,在第一下輥子軸上固定有第一下輥子,在夾緊輪支撐架上開設有導向孔,在導向孔內滑動插接有導向桿,在導向桿的底端部固定有氣缸安裝板,在氣缸安裝板上轉動架設有第一上輥子軸,在第一上輥子軸上固定有第一上輥子,第一上輥子與第一下輥子配合; 在第一下輥子軸后側的夾緊輪支撐架上轉動架設有第二下輥子軸與第三下輥子軸,第一下輥子軸的軸線與第二下輥子軸的軸線呈平行設置,第二下輥子軸的軸線與第三下輥子軸的軸線呈平行設置,第一下輥子軸的軸線與第三下輥子軸的軸線呈平行設置,且第一下輥子軸的軸線、第二下輥子軸的軸線與第三下輥子軸的軸線在同一平面內,在第二下輥子軸上固定有第二下輥子,在第三下輥子軸上固定有第三下輥子; 在夾緊輪支撐架上滑動連接有內外兩個升降架,在位于外側的升降架上轉動架設有第二上輥子軸,在第二上輥子軸上固定有第二上輥子,在位于內側的升降架上轉動架設有第三上輥子軸,在第三上輥子軸上固定有第三上輥子,第二上輥子與第二下輥子配合,第三上輥子與第三下輥子配合; 且第二上輥子軸與第三上輥子軸由各自的上部電機帶動,第三下輥子軸由其中一臺下部電機帶動,第一下輥子軸與第二下輥子軸共同由另一臺下部電機帶動。在夾緊輪支撐架上固定有內外兩組滾輪軌道,在每個升降架上轉動安裝有滾輪,滾輪與對應的滾輪軌道配合,升降架通過滾輪與滾輪軌道滑動連接在夾緊輪支撐架上。在電機安裝板上固定有聯結保護罩。本專利技術滿足了不同規格的管子夾送需要,又可以較好的控制管子前進方向,使得管子夾送高效、方便。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主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右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后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俯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所示,該管子雙棍夾送機構,在支撐主框架I上固定有底座2與夾緊輪支撐架3,在底座2上固定有電機安裝板19,在電機安裝板19上固定有兩臺上部電機20與兩臺下部電機21,每臺上部電機20與下部電機21均配備有減速機,在夾緊輪支撐架3上轉動架設有第一下輥子軸4,在第一下輥子軸4上固定有第一下輥子5,在夾緊輪支撐架3上開設有導向孔,在導向孔內滑動插接有導向桿6,在導向桿6的底端部固定有氣缸安裝板7,在氣缸安裝板7上轉動架設有第一上輥子軸8,在第一上輥子軸8上固定有第一上輥子9,第一上輥子9與第一下輥子5配合; 在第一下輥子軸4后側的夾緊輪支撐架3上轉動架設有第二下輥子軸10與第三下輥子軸11,第一下輥子軸4的軸線與第二下輥子軸10的軸線呈平行設置,第二下輥子軸10的軸線與第三下輥子軸11的軸線呈平行設置,第一下輥子軸4的軸線與第三下輥子軸11的軸線呈平行設置,且第一下輥子軸4的軸線、第二下輥子軸10的軸線與第三下輥子軸11的軸線在同一平面內,在第二下輥子軸10上固定有第二下輥子12,在第三下輥子軸11上固定有第三下輥子13 ; 在夾緊輪支撐架3上滑動連接有內外兩個升降架14,在位于外側的升降架14上轉動架設有第二上輥子軸15,在第二上輥子軸15上固定有第二上輥子16,在位于內側的升降架14上轉動架設有第三上輥子軸17,在第三上輥子軸17上固定有第三上輥子18,第二上輥子16與第二下輥子12配合,第三上輥子18與第三下輥子13配合; 且第二上輥子軸15與第三上輥子軸17由各自的上部電機20通過萬向連接器帶動,第三下輥子軸11由其中一臺下部電機21通過聯軸器帶動,第一下輥子軸4與第二下輥子軸10共同由另一臺下部電機21帶動,此時,在第一下輥子軸4與第二下輥子軸10上均固定有鏈輪,第一下輥子軸4與第二下輥子軸10共同由另一臺下部電機21通過鏈輪、鏈條帶動。在夾緊輪支撐架3上固定有內外兩組滾輪軌道,在每個升降架14上轉動安裝有滾輪,滾輪與對應的滾輪軌道配合,升降架14通過滾輪與滾輪軌道滑動連接在夾緊輪支撐架3上,在夾緊輪支撐架3的頂端部固定有氣缸頰板,在氣缸頰板上固定有氣缸,在氣缸的活塞桿端部固定有升降架14。在電機安裝板19上固定有聯結保護罩22。第一上輥子軸8、第二上輥子軸15與第三上輥子軸17由各自的升降氣缸帶動進行升降運動。本專利技術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 第三下輥子13由其中一臺下部電機21帶動做順時針轉動,第一下輥子5、第二下輥子12由另一臺下部電機21帶動做順時針轉動,各自的上部電機20帶動各自的第二上輥子16、第三上輥子18逆時針轉動;管子放在第二下輥子12與第三下輥子13的V形槽中,同時,在氣缸作用下第二上輥子16、第三上輥子18下降,與第二下輥子12與第三下輥子13共同夾緊管子;第二上輥子16與第二下輥子12配合、第三上輥子18與第三下輥子13配合將管 子通過摩擦力作用向前運動。權利要求1.一種管子雙棍夾送機構,其特征是在支撐主框架(I)上固定有底座(2)與夾緊輪支撐架(3 ),在底座(2 )上固定有電機安裝板(19 ),在電機安裝板(19 )上固定有兩臺上部電機(20)與兩臺下部電機(21),在夾緊輪支撐架(3)上轉動架設有第一下輥子軸(4),在第一下輥子軸(4)上固定有第一下輥子(5),在夾緊輪支撐架(3)上開設有導向孔,在導向孔內滑動插接有導向桿(6),在導向桿(6)的底端部固定有氣缸安裝板(7),在氣缸安裝板(7)上轉動架設有第一上輥子軸(8),在第一上輥子軸(8)上固定有第一上輥子(9),第一上輥子(9)與第一下輥子(5)配合; 在第一下輥子軸(4)后側的夾緊輪支撐架(3 )上轉動架設有第二下輥子軸(10 )與第三下輥子軸(11),第一下輥子軸(4)的軸線與第二下輥子軸(10)的軸線呈平行設置,第二下輥子軸(10)的軸線與第三下輥子軸(11)的軸線呈平行設置,第一下輥子軸(4)的軸線與第三下輥子軸(11)的軸線呈平行設置,且第一下輥子軸(4)的軸線、第二下輥子軸(10)的軸線與第三下輥子軸(11)的軸線在同一平面內,在第二下輥子軸(10)上固定有第二下輥子(12),在第三下輥子軸(11)上固定有第三下輥子(13); 在夾緊輪支撐架(3)上滑動連接有內外兩個升降架(14),在位于外側的升降架(14)上轉動架設有第二上輥子軸(15),在第二上輥子軸(15)上固定有第二上輥子(16),在位于內側的升降架(14)上轉動架設有第三上輥子軸(17),在第三上輥子軸(17)上固定有第三上輥子(18),第二上輥子(16)與第二下輥子(12)配合,第三上輥子(18)與第三下輥子(13)配合; 且第二上輥子軸(15)與第三上輥子軸(17)由各自的上部電機(20)帶動,第三下輥子軸(11)由其中一臺下部電機(21)帶動,第一下輥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管子雙棍夾送機構,其特征是:在支撐主框架(1)上固定有底座(2)與夾緊輪支撐架(3),在底座(2)上固定有電機安裝板(19),在電機安裝板(19)上固定有兩臺上部電機(20)與兩臺下部電機(21),在夾緊輪支撐架(3)上轉動架設有第一下輥子軸(4),在第一下輥子軸(4)上固定有第一下輥子(5),在夾緊輪支撐架(3)上開設有導向孔,在導向孔內滑動插接有導向桿(6),在導向桿(6)的底端部固定有氣缸安裝板(7),在氣缸安裝板(7)上轉動架設有第一上輥子軸(8),在第一上輥子軸(8)上固定有第一上輥子(9),第一上輥子(9)與第一下輥子(5)配合;在第一下輥子軸(4)后側的夾緊輪支撐架(3)上轉動架設有第二下輥子軸(10)與第三下輥子軸(11),第一下輥子軸(4)的軸線與第二下輥子軸(10)的軸線呈平行設置,第二下輥子軸(10)的軸線與第三下輥子軸(11)的軸線呈平行設置,第一下輥子軸(4)的軸線與第三下輥子軸(11)的軸線呈平行設置,且第一下輥子軸(4)的軸線、第二下輥子軸(10)的軸線與第三下輥子軸(11)的軸線在同一平面內,在第二下輥子軸(10)上固定有第二下輥子(12),在第三下輥子軸(11)上固定有第三下輥子(13);在夾緊輪支撐架(3)上滑動連接有內外兩個升降架(14),在位于外側的升降架(14)上轉動架設有第二上輥子軸(15),在第二上輥子軸(15)上固定有第二上輥子(16),在位于內側的升降架(14)上轉動架設有第三上輥子軸(17),在第三上輥子軸(17)上固定有第三上輥子(18),第二上輥子(16)與第二下輥子(12)配合,第三上輥子(18)與第三下輥子(13)配合;且第二上輥子軸(15)與第三上輥子軸(17)由各自的上部電機(20)帶動,第三下輥子軸(11)由其中一臺下部電機(21)帶動,第一下輥子軸(4)與第二下輥子軸(10)共同由另一臺下部電機(21)帶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飛,楊念記,龔國華,沈奇,周怡,曹益民,朱越來,錢軍,孫志明,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華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