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輸送管,用于混凝土的輸送,包括管體和位于管體兩端的管端法蘭,管體和管端法蘭為一體結構,管端法蘭的內徑大于管體的內徑,在管端法蘭的內壁面與管體的內壁面間的連接處成型有臺階。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泵送裝置和一種輸送管的制造方法。通過本發明專利技術,消除了管體與管端法蘭焊接過程中出現的焊縫開裂問題,避免了熱處理過程中出現的焊縫開裂現象,解決了焊接處耐磨性差的問題,有效提高了輸送管的強度,保證輸送管更好的滿足使用要求;同時,在滿足使用要求的情況下,能有效地減小管端法蘭尺寸,降低生產成本、減輕重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工程機械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輸送管及包含該輸送管的混凝土泵送裝置以及該輸送管的制造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輸送管由兩端管端法蘭I’與中間管體2’焊接而成(如圖I所示)。這種結構簡單,在隨著耐磨性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管體結構由單層改成雙層或改成復合多層、 以及管端法蘭內嵌耐磨套等,但改進的同時,仍然存在管端法蘭與管體間的焊接結構,該焊接結構的存在,使輸送管在使用中、熱處理中,容易出現焊縫開裂、焊接處不耐磨等缺陷,從而縮短輸送管的使用壽命,并影響正常使用。因此,有必要對輸送管的結構進行進一步改進,從而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輸送管,能夠避免相關技術中管端法蘭與管體因焊接出現的問題,徹 底消除熱處理和使用過程中出現焊縫開裂的現象。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輸送管,用于混凝土的輸送,包括管體和位于所述管體兩端的管端法蘭,所述管體和所述管端法蘭為一體結構,所述管端法蘭的內徑大于所述管體的內徑,在所述管端法蘭的內壁面與所述管體的內壁面間的連接處成型有臺階。輸送管的端部管端法蘭通過管體端部徑向向外擴展的方式加工而成,避免了管端法蘭與管體的焊接問題,徹底消除了熱處理中出現焊縫開裂的現象,且能在滿足使用要求的情況下,有效減小管端法蘭的用料,減輕重量、降低生產成本。將管體與管端法蘭設計成一體結構,避免管端法蘭與管體通過焊接方式連接,能夠消除焊接過程中出現的焊縫開裂問題,避免了熱處理過程中出現焊縫開裂的現象,解決焊接處耐磨性差的問題,有效提高了輸送管的強度,保證輸送管更好的滿足使用要求。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輸送管還包括耐磨環,所述耐磨環安裝在所述管端法蘭的內壁面上,且所述耐磨環的一端抵靠在所述臺階上,另一端與所述管端法蘭的端面平齊。輸送管的入口處為易磨損部位,在入口處的管端法蘭內部增加耐磨環,通過耐磨環與混凝土之間的磨損,提高了輸送管的使用壽命,而且磨損后可對耐磨環進行更換,不僅操作簡便,而且成本低。耐磨環一端抵觸在臺階端面,另一端與管端法蘭端面平齊,保證安裝到位,防止了使用過程中耐磨環脫落,使耐磨環不能起到防止磨損的作用,導致混凝土輸送管損壞,進而增加成本的情況。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耐磨環的內壁面與所述管體的內壁面平齊。耐磨環內壁面與管體內壁面齊平,保證物料傳輸順暢,同時防止物料粘在臺階處、 影響正常使用。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耐磨環的外壁面與所述管端法蘭的內壁面過盈配合,并通過點焊或者粘接方式與所述管端法蘭的內壁面固定,且點焊或者粘接后所述耐磨環的內壁面與所述管體的內壁面平齊。過盈配合對耐磨環進行固定,不僅固定牢固,而且不損傷管端法蘭的內壁面及臺階端面,進一步提高輸送管的使用壽命;點焊或者粘接方式對耐磨環進行固定,操作簡便, 并且固定牢固,保證耐磨環長期使用不松動。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管體和所述管端法蘭為同一種材料制成的一體結構。管體與管端法蘭為同種材料制成的一體結構,其力學性能好,可批量生產,降低生產制造成本。另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泵送裝置,包括布料臂及輸送管路,所述輸送管路安裝在所述布料臂上,所述輸送管路包括上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輸送管。該混凝土泵送裝置,因輸送管的管體與管端法蘭加工成一體結構代替相關技術中的焊接結構,有效地避免了焊接帶來的各種缺陷,提高了輸送管的強度,保證輸送管更好的滿足使用要求。再一方面,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輸送管的制造方法,所述輸送管包括管體和位于所述管體兩端的管端法蘭,包括步驟101,采用切割下料制備直管坯;步驟103,將凹模套在所述管坯第一端的外壁面上,將凸模的錐形端插入所述管坯第一端的管口內;步驟104,固定所述凹模和所述管坯,向所述管坯第二端的方向對所述凸模施加作用力,則通過所述凸模與所述凹模的配合擠壓所述管坯的第一端,對所述管坯第一端進行擴口,直至所述管坯第一端形成帶有臺階的所述管端法蘭;步驟105,松開所述凹模及所述凸模;步驟106,將所述凹模套在所述管坯第二端的外壁面上,將所述凸模的錐形端插入所述管坯第二端的管口內;步驟107,固定所述凹模和所述管坯,向所述管坯第一端的方向對所述凸模施加作用力,則通過所述凸模與所述凹模的配合擠壓所述管坯的第二端,對所述管坯第二端進行擴口,直至所述管坯第二端形成帶有所述臺階的所述管端法蘭,制成所述輸送管;步驟108,松開所述凹模及所述凸模,卸下所述輸送管。采用傳統方法制備的管坯經過精加工后制成所述管體,該操作簡單方便。通過模具旋壓成型制成的管端法蘭,不破壞管體及管端法蘭內部的線性結構,并使輸送管的整體強度能夠得到保證。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步驟104、步驟107中所述凸模對所述管坯端部擠壓的同時做旋轉運動。擠壓的同時凸模進行旋轉運動,能夠有效釋放輸送管端部材料的應力,便于管端法蘭成型,且成型后的法蘭強度高,機械性能進一步得到改善。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輸送管的制造方法還包括步驟102,對所述管坯進行預加熱,其加熱后的溫度為50CT650攝氏度。輸送管溫度在50(Γ650攝氏度的范圍內,旋壓、鍛壓和模壓的機械性能好,且便于4成型。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對所述管坯采用中頻加熱或高頻加熱。采用中頻或高頻加熱則加熱方便、速度快、能效高,可降低成本。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還包括步驟109,采用點焊的方式,將耐磨環固定在所述管端法蘭的內壁面上,使所述耐磨環的內壁面與所述管體的內壁面平齊。在該技術方案中,采用點焊的方式對耐磨環進行固定,操作簡便,成本低,并且固定牢固,保證耐磨環長期使用不松動,同時適用于現場安裝及調試。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輸送管將管體與管端法蘭設計成一體結構,避免管端法蘭與管體通過焊接方式連接,能夠消除焊接過程中出現的焊縫開裂問題,避免熱處理過程中出現焊縫開裂的現象,解決焊接處耐磨性差的問題,有效提高了輸送管的強度,保證輸送管更好的滿足使用要求;同時,在滿足使用要求的情況下,能有效地減小管端法蘭尺寸,降低生產成本、減輕重量。還可以將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輸送管應用于其他的機械設備當中,在此無法窮舉,不再贅述,但其應用均應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附圖說明圖I是相關技術中輸送管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2是根據本專利技術所述輸送管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3是圖2所述輸送管與耐磨環配合的結構示意圖4是采用模具旋壓技術制造輸送管的示意圖5是根據本專利技術所述輸送管的制造方法的流程框圖。其中,圖I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I’管端法蘭2’管體;圖2至圖4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I管體2管端法蘭21凹模22凸模3耐磨環12臺階。具體實施方式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專利技術,但是,本專利技術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如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輸送管,用于混凝土的輸送,包括管體I和位于管體I兩端的管端法蘭2,管體I和管端法蘭2為一體結構,管端法蘭2的內徑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輸送管,用于混凝土的輸送,包括管體(1)和位于所述管體(1)兩端的管端法蘭(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和所述管端法蘭(2)為一體結構,所述管端法蘭(2)的內徑大于所述管體(1)的內徑,在所述管端法蘭(2)的內壁面與所述管體(1)的內壁面間的連接處成型有臺階(1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肖衛泉,羅志堅,劉石堅,
申請(專利權)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