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是一種飛機表面蒙皮降溫裝置,該裝置是由干冰儲冷罐(1)、散冷器(2)和橡膠隔熱墊(3)組成,干冰儲冷罐(1)的底部開口與散冷器(2)的上部連接,散冷器(2)的上部與干冰儲冷罐(1)的底部開口連接的孔內設置一個散冷板(6),散冷板(6)下方的散冷器(2)的內部空間內,橫向設置3~5層阻流網(9),散冷器(2)的下部開口與橡膠隔熱墊(3)連接,連接邊緣密封。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專利技術裝置在無損傷的前提下能均勻有效地降低飛機部件局部表面的溫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一種飛機表面蒙皮降溫裝置,屬于產品的結構
該裝置是一種維修檢測飛機時對其表面進行降溫的。
技術介紹
近年來,紅外和光學干涉檢測方法作為無損檢測的新技術逐漸應用于在役飛機的維修保養、外場檢測中。機身、機翼和其它飛機部件在生產制造中常使用各種蒙皮夾芯材料(如薄蒙皮蜂窩粘接結構、泡沫粘接結構等),為了對它們進行檢測,以確定在飛機飛行幾年之后,是否出現了脫粘、分層、積水等問題,需要在蒙皮表面造成溫度變化的同時監測蒙皮 表面的微小位移變化,根據不同溫度下飛機表面微小位移變化的不同,發現蒙皮夾芯粘接材料中的缺陷(脫粘、分層、積水)。一般在實驗室及常溫環境中,需要對被檢測表面加溫;而當飛機在陽光下暴曬之后,蒙皮表面溫度大大高于常溫,就需要做降溫處理。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正是針對上述紅外和光學干涉檢測技術的需要而設計提供了一種飛機表面蒙皮降溫裝置,該裝置以干冰作為冷源,直接連接散冷器形成低速、平穩溫度均勻的低溫空氣,達到對飛機表面降溫制冷的目的。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實現的該種飛機表面蒙皮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是由干冰儲冷罐(I)、散冷器(2)和橡膠隔熱墊(3)組成,干冰儲冷罐(I)的底部有開口與散冷器(2)的上部連接,連接邊緣密封,干冰儲冷罐(I)的上部有頂蓋(4),以方便裝入干冰,底部開口通過閥門(5)控制開合;閥門(5)由上下兩塊帶有長孔的金屬板組成,通過金屬板的錯動可調節開合量。上邊的金屬板上有幾排隔欄,在降溫罩豎立工作時,隔欄可阻攔住一部分干冰;散冷器(2)的上部與干冰儲冷罐(I)的底部開口連接的孔內設置一個散冷板(6),散冷板出)的上端不超過散冷器(2)的上表面,從散冷板¢)的上表面向下加工有成排的上溢流孔(7),上溢流孔(7)的深度不小于散冷板(6)厚度的一半,上溢流孔(7)的直徑為30 40mm,相鄰上溢流孔(7)之間的距離為10 20mm,從散冷器(2)的下表面向上加工有成排的下溢流孔(8),下溢流孔(8)的深度不小于散冷板(6)厚度的一半,下溢流孔(8)的直徑為5 10臟,相鄰下溢流孔⑶之間的距離為3 5mm ;散冷板(6)下方的散冷器(2)的內部空間內,橫向設置3 5層阻流網(9),散冷器(2)的下部開口與橡膠隔熱墊(3)連接,連接邊緣密封。所述阻流網(9)采用金屬材料制成,網格大小相當于Φ0. 5 2. 5mm的孔徑,阻流網(9)的網格大小從上至下層遞減。本專利技術裝置以干冰為冷源,由干冰直接制冷,使空氣降溫。干冰放置于儲冷罐中。儲冷罐通過散冷器,形成低速、平穩溫度均勻的低溫空氣,對飛機表面降溫。冷發散器的冷輸出口四周使用柔軟的橡膠隔熱墊,減少低溫空氣流向非工作區,同時允許工作區域有一定的曲面變化。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裝置的結構示意2為本專利技術裝置的結構剖視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地詳述參見附圖I 2所示,該種飛機表面蒙皮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是由干冰儲冷罐I、散冷器2和橡膠隔熱墊3組成,干冰儲冷罐I的底部有開口與散冷器2的上部連接,連接邊緣密封,干冰儲冷罐I的上部有頂蓋4方便裝入干冰,底部開口通過閥門5控制開合;閥門5由上下兩塊帶有長孔的金屬板組成,通過金屬板的錯動可調節開合量。上邊的金屬板上有幾排隔欄,在降溫罩豎立工作時,隔欄可阻攔住一部分干冰,閥門5由上下兩塊帶有長孔的金屬板組成,通過金屬板的錯動可調節開合量。上邊的金屬板上有幾排隔欄,在降溫罩豎立工作時,隔欄可阻攔住一部分干冰;散冷器2的上部與干冰儲冷罐I的底部開口連接的孔內設置一個散冷板6,散冷板6的上端不超過散冷器2的上表面,從散冷板6的上表面向下加工有成排的上溢流孔7,上溢流孔7的深度不小于散冷板6厚度的一半,上溢流孔7的直徑為30 40mm,相鄰上溢流孔7之間的距離為10 20mm,從散冷器2的下表面向上加工有成排的下溢流孔8,下溢流孔8的深度不小于散冷板6厚度的一半,下溢流孔8的直徑為5 10mm,相鄰下溢流孔8之間的距離為3 5mm ;散冷板6下方的散冷器2的內部空間內,橫向設置3 5層阻流網9,散冷器2的下部開口與橡膠隔熱墊3連接,連接邊緣采用密封條4密封。所述阻流網9采用金屬材料制成,網格大小相當于Φ0. 5 2. 5mm的孔徑,阻流網9的網格大小從上至下層遞減。散冷器2的外壁四周裝有橡膠片,使散冷器2工作面與被降溫表面之間間隔空氣。使用時應先將光學儀器調至工作狀態以監測蒙皮表面的微小位移變化,再把本專利技術裝置放置于被檢區域進行預檢,根據預檢效果調整檢測系統,保證檢測的高效性和正確性。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裝置在無損傷的前提下能均勻有效地降低飛機部件局部表面的溫度。權利要求1.一種飛機表面蒙皮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是由干冰儲冷罐(I)、散冷器(2)和橡膠隔熱墊(3)組成,干冰儲冷罐(I)的底部有開口與散冷器(2)的上部連接,連接邊緣密封,干冰儲冷罐(I)的上部有頂蓋(4)方便裝入干冰,底部開口通過閥門(5)控制開合; 散冷器(2)的上部與干冰儲冷罐(I)的底部開口連接的孔內設置一個散冷板¢),散冷板(6)的上端不超過散冷器(2)的上表面,從散冷板(6)的上表面向下加工有成排的上溢流孔(7),上溢流孔(7)的深度不小于散冷板(6)厚度的一半,上溢流孔(7)的直徑為30 40mm,相鄰上溢流孔(7)之間的距離為10 20mm,從散冷器(2)的下表面向上加工有成排的下溢流孔(8),下溢流孔(8)的深度不小于散冷板(6)厚度的一半,下溢流孔(8)的直徑為5 10mm,相鄰下溢流孔⑶之間的距離為3 5mm ; 散冷板(6)下方的散冷器⑵的內部空間內,橫向設置3 5層阻流網(9),散冷器(2)的下部開口與橡膠隔熱墊(3)連接,連接邊緣密封。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飛機表面蒙皮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網(9)采用金屬材料制成,網格大小相當于Φ0. 5 2. 5_的孔徑,阻流網(9)的網格大小從上至下層遞減。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是一種飛機表面蒙皮降溫裝置,該裝置是由干冰儲冷罐(1)、散冷器(2)和橡膠隔熱墊(3)組成,干冰儲冷罐(1)的底部開口與散冷器(2)的上部連接,散冷器(2)的上部與干冰儲冷罐(1)的底部開口連接的孔內設置一個散冷板(6),散冷板(6)下方的散冷器(2)的內部空間內,橫向設置3~5層阻流網(9),散冷器(2)的下部開口與橡膠隔熱墊(3)連接,連接邊緣密封。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裝置在無損傷的前提下能均勻有效地降低飛機部件局部表面的溫度。文檔編號F25D3/12GK102914111SQ20121040928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4日專利技術者張于北, 楊黨綱, 李碩寧, 何方成, 劉穎韜 申請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飛機表面蒙皮降溫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是由干冰儲冷罐(1)、散冷器(2)和橡膠隔熱墊(3)組成,干冰儲冷罐(1)的底部有開口與散冷器(2)的上部連接,連接邊緣密封,干冰儲冷罐(1)的上部有頂蓋(4)方便裝入干冰,底部開口通過閥門(5)控制開合;散冷器(2)的上部與干冰儲冷罐(1)的底部開口連接的孔內設置一個散冷板(6),散冷板(6)的上端不超過散冷器(2)的上表面,從散冷板(6)的上表面向下加工有成排的上溢流孔(7),上溢流孔(7)的深度不小于散冷板(6)厚度的一半,上溢流孔(7)的直徑為30~40mm,相鄰上溢流孔(7)之間的距離為10~20mm,從散冷器(2)的下表面向上加工有成排的下溢流孔(8),下溢流孔(8)的深度不小于散冷板(6)厚度的一半,下溢流孔(8)的直徑為5~10mm,相鄰下溢流孔(8)之間的距離為3~5mm;散冷板(6)下方的散冷器(2)的內部空間內,橫向設置3~5層阻流網(9),散冷器(2)的下部開口與橡膠隔熱墊(3)連接,連接邊緣密封。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于北,楊黨綱,李碩寧,何方成,劉穎韜,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