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油水冷卻裝置及其控制方法,油水冷卻裝置包括油水熱交換器、風冷水換熱器和電機水泵組,油水熱交換器的一端連接電機水泵組,油水熱交換器的另一端連接風冷水換熱器,風冷水換熱器連接電機水泵組,風冷水換熱器和電機水泵組均與PLC控制系統連接。裝置結構簡單、緊湊,設計合理,設備利用率高,散熱效率高,使用成本低,使用安全,控制方法采用溫度、壓力控制實現冷卻系統的穩定、安全換熱冷卻,滿足發電機、減速機等各種惡劣使用環境下的安全運行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具體說是一種針對發熱量大、使用安全性能要求高的設備設計的油水冷卻裝置及其冷卻方法。
技術介紹
隨著新技術的研究發展和工業化生產,設備的工作功率不斷增大,有效散熱已經成為保證設備安全運行和性能正常發揮的重要基礎。其中,電力行業的高壓及特高壓直流輸電、柔性輸變電、風力發電、核電等
,對冷卻技術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傳統的冷卻方式不外乎風冷、水冷或兩者的結合,風冷大都采用強迫進風冷卻,在冷卻效率上不能滿足大功率設備的散熱要求,且需要較大的冷卻空間,冷卻設備體積大,占用空間大;水冷以及冷卻液冷卻雖然能滿足大功率設備的散熱要求,但在設備整體內的綜合散熱上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風冷和水冷結合冷卻,如專利號為201120085378. 8公開的一種汽車自動變速器冷卻裝置,采用風冷油冷器和水冷油冷器串聯實現冷卻,該種結合方式存在的不足之處在于無論風冷油冷器或水冷油冷器的哪一個處于整個冷卻系統中的第二個冷卻部分,它的有效冷卻效率相對較低,利用率差,無形中提高了使用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緊湊,設計合理,設備利用率高,散熱效率高,使用成本低,使用安全的油水冷卻裝置,該冷卻裝置的控制方法采用溫度、壓力控制實現冷卻系統的穩定、安全換熱冷卻,滿足發電機、減速機等各種惡劣使用環境下的安全運行要求。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油水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水熱交換器、風冷水換熱器和電機水泵組,油水熱交換器的一端連接電機水泵組,油水熱交換器的另一端連接風冷水換熱器,風冷水換熱器連接電機水泵組,風冷水換熱器和電機水泵組均與PLC控制系統連接。所述電機水泵組包括水泵電機和水泵,水泵的進、出口上均接有測試接頭,水泵電機和測試接頭連接PLC控制系統。所述風冷水換熱器包括風扇電機和風扇,風扇電機連接PLC控制系統。所述油水熱交換器的冷卻液管路與電機水泵組之間設有過濾器。所述油水熱交換器的冷卻液管路與電機水泵組之間設有排水閥。所述電機水泵組的水泵進口上設有溫度傳感器。所述電機水泵組的水泵出口上連接安全管路,安全管路上設置測試接頭。所述安全管路上依次設有自動排氣閥、壓力表、膨脹罐、安全閥、壓力開關、注水閥和測試接頭,測試接頭連接電機水泵組的水泵出口。一種油水冷卻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打開PLC控制系統,輸入油水換熱器的油管路側設定溫度to,設定風扇啟動溫度tl、停機溫度t2,水泵內循環壓力PO,設定最小壓力值P1,最大壓力溢流值P2 ; (2)PLC控制系統時間清零,風扇電機、水泵電機不啟動; (3)當油水換熱器的油管路內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油溫tO< tl時風冷水換熱器的風扇電機不啟動,油水換熱器的冷卻液管路內的冷卻液無須換熱; (4)當油水換熱器的油管路內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油溫tO彡tl時,PLC控制系統使風冷水換熱器風扇電機、水泵電機啟動,冷卻液經風冷換熱后由水泵抽返油水熱交換器; (5)風冷換熱冷卻后,油水換熱器的油管路內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油溫tO< t2時,PLC控制系統使風扇電機、水泵電機停止運行; (6)第一、二測試接頭上外接實時測試水泵內冷卻液壓力,當冷卻液進入油水熱交換器前的壓力PO ( Pl時,壓力開關的觸點動作,向PLC控制系統發出報警信號,由膨脹罐或注 水閥向水泵內供冷卻液,確保冷卻液在水泵內壓力PO不低于Pl ; (7)當冷卻液進入油水熱交換器前的壓力PO^ P2時,安全閥或排水閥開啟溢流,確保冷卻液在水泵內壓力PO不大于P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油水熱交換器油管路與冷卻液管路間進行換熱,吸熱后的冷卻液送入風冷水換熱器,風扇電機帶動風扇對冷卻液進行風冷,風冷后的冷卻液由水泵電機帶動水泵泵回油水熱交換器冷卻液管路,完成冷卻裝置的冷卻循環。在整個冷卻循環過程中,溫度傳感器實時探測油水熱交換器油管路內溫度,與PLC控制系統設定溫度范圍tl-t2進行比較,從而控制裝置內各電機的啟停;當冷卻循環內冷卻液壓力因意外發生變化時,由PLC控制系統控制自動排氣閥排氣、控制注水閥及時補充冷卻液、控制排水閥排出多余冷卻液,或冷卻循環內冷卻液壓力因溫度產生變化時,由膨脹閥滿足系統壓力內部調節,使冷卻循環的壓力保持在設定范圍P1-P2之間,從而有效確保系統運行穩定、安全。本專利技術采用油水熱交換器的冷卻液管路外接風冷水換熱器,對油水熱交換器的冷卻液進行冷卻以提高綜合冷卻效率,配合帶有安全管路的電機水泵組確保系統運行的壓力穩定,實現整體冷卻裝置的高利用率、冷卻效率、使用性能、安全性能和低使用成本。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 圖2為本專利技術冷卻裝置控制方法的控制框圖。圖中油水熱交換器1,冷卻液管路2,油管路3,溫度傳感器4,風冷水換熱器5,風扇電機6,風扇7,電機水泵組8,水泵電機9,水泵10,第一測試接頭11,第二測試接頭12,排水閥13,過濾器14,注水閥15,壓力開關16,安全閥17,膨脹罐18,壓力表19,自動排氣閥20,PLC控制系統21。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I所示,一種油水冷卻裝置包括油水熱交換器I、風冷水換熱器5、電機水泵組8、第一測試接頭11、第二測試接頭12、排水閥13、過濾器14、注水閥15、壓力開關16、安全閥17、膨脹罐18、壓力表19、自動排氣閥20和PLC控制系統21。油水熱交換器I包括冷卻液管路2、油管路3和溫度傳感器4,風冷水換熱器5包括風扇電機6和風扇7,電機水泵組8包括水泵電機9和水泵10,冷卻液管路2出口經風冷水換熱器5的風冷管路連接至水泵9進口,風扇電機6連接對應風冷管路的風扇7,水泵電機9連接水泵10,水泵10的出口依次經排水閥13、過濾器14連接至油水熱交換器I的冷卻液管路2進口,水泵10的出口上由內向外依次設有第二測試接頭12、注水閥15、壓力開關16、安全閥17、膨脹罐18、壓力表19和自動排氣閥20,水泵10的進口上設有第一測試接頭11 ; 溫度傳感器4、風扇電機6、水泵電機9、第一測試接頭 11、第二測試接頭12、排水閥13、過濾器14、注水閥15、壓力開關16、安全閥17、膨脹罐18、壓力表19和自動排氣閥20均連接PLC控制系統21。圖2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冷卻裝置控制方法的控制框圖,一種油水冷卻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打開PLC控制系統,輸入油水換熱器的油管路側設定溫度t0,設定風扇啟動溫度tl、停機溫度t2,水泵內循環壓力PO,設定最小壓力值P1,最大壓力溢流值P2; (2)PLC控制系統時間清零,風扇電機、水泵電機不啟動; (3)當油水換熱器的油管路內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油溫tO< tl時風冷水換熱器的風扇電機不啟動,油水換熱器的冷卻液管路內的冷卻液無須換熱; (4)當油水換熱器的油管路內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油溫tO彡tl時,PLC控制系統使風冷水換熱器風扇電機、水泵電機啟動,冷卻液經風冷換熱后由水泵抽返油水熱交換器; (5)風冷換熱冷卻后,油水換熱器的油管路內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的油溫tO< t2時,PLC控制系統使風扇電機、水泵電機停止運行; (6)第一、二測試接頭上外接實時測試水泵內冷卻液壓力,當冷卻液進入油水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油水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水熱交換器、風冷水換熱器和電機水泵組,油水熱交換器的一端連接電機水泵組,油水熱交換器的另一端連接風冷水換熱器,風冷水換熱器連接電機水泵組,風冷水換熱器和電機水泵組均與PLC控制系統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秦伯進,黃剛,徐建,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兆勝空調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