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折彎機折彎角度實時自動測量裝置,滑桿上套裝兩塊滑塊,滑塊上鉸接擺桿,在鉸接點設扭簧,擺桿的頂端設有測量面,測量面與左、右擺桿垂直。滑塊上設擺桿限位凸起,在測量面不受力時,左、右擺桿處于豎直狀態。通過擺桿轉動角度測量機構同時測量工件兩側的折彎角度,從而得到工件的折彎角度。本發明專利技術裝置,結構簡單,動作可靠,采用測量折彎件兩側的折彎角度從而計算整個工件的折彎角度的方法,不受上下沖模對齊精度的影響,測量結果更準確。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折彎機折彎角度實時自動測量裝置,具體說是采用直線傳感器測量折彎機折彎角度(板狀金屬工件折彎角度)的裝置。
技術介紹
折彎機是一種用于折彎板狀材料的設備,如圖1、2所示,折彎原理為將工件2放置于下沖模3的平面上,當上沖模I壓向下沖模2時,工件2在壓力和上下沖模的作用下形成一個折彎角度。在折彎工件時(比如為鈑金件),如何精確控制工件的折彎角度是折彎機生產商和應用商都必須關注的折彎機性能。目前已經有多種折彎機折彎角度測量方法,在這些方法中都是基于上下沖模是精確對齊的假設,也就是折彎角度是兩側對稱的假設,所以都僅僅測量了工件單側的角度,而折彎角度就直接換算為單側角度的兩倍。而在實際生產 中,由于不同操作者的經驗、折彎機老化等因素,上下沖模是很難精確對齊的,或者需要更高的折彎機本身的加工水平及更豐富的操作經驗。因此,現有方法存在測量誤差較大的問題。現有的折彎角度測量方法,測量面與折彎面是點接觸的測量方法,測彎精度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種折彎機折彎角度實時自動測量裝置,采用同時測量折彎件兩側的折彎角度從而計算整個工件的折彎角度的方法,不受上下沖模對齊精度的影響,測量結果更準確。本專利技術折彎機折彎角度實時自動測量裝置,包括滑桿,左、右滑塊,左、右擺桿和擺桿轉動角度測量機構;其特征是左、右滑塊分別套裝在滑桿左、右兩側,滑桿中段設置左、右限位凸起,左、右限位凸起分別位于左、右滑塊的內側;滑桿上套裝左、右彈簧,左、右彈簧分別位于左、右滑塊的外側;左、右擺桿的頂端設有測量面,測量面與左、右擺桿垂直;左、右擺桿分別鉸接在左、右滑塊上,鉸接點位于左、右擺桿的下半部,在鉸接點設扭簧;左、右滑塊上設擺桿限位凸起,在測量面不受力時,左、右擺桿處于豎直狀態; 所述擺桿轉動角度測量機構為左、右直線位移傳感器,左、右直線位移傳感器的傳感導桿分別頂在左、右滑塊的外側;或 所述擺桿轉動角度測量機構為左、右角位移傳感器,左、右角位移傳感器的傳感軸分別與左、右擺桿同時等量轉動。本專利技術折彎機折彎角度實時自動測量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 折彎初始時工件平放置于下沖模上,左、右滑塊被滑桿上的左、右限位凸起及左、右彈簧限位,左、右擺桿被左、右滑塊的擺桿限位凸起及左、右扭簧限位成豎直狀態,左、右擺桿頂端的測量面貼在工件的底面。折彎開始后上沖模向下運動,工件在壓力的作用下開始發生變形,左、右擺桿同時向里運動,左、右滑塊分別向兩側外運動,左、右擺桿在扭簧的作用下緊貼于工件的折彎面(底面),同時左、右彈簧也起到緩沖滑塊運動的作用。當折彎完成后,上沖模返回向上運動,工件被拿開,擺桿在扭簧的作用下逆時針旋轉,最后在滑塊凸起限位的作用下呈豎直狀態。左、右滑塊本身在同側彈簧的作用下向里運動,最后在滑桿左、右限位凸起限位的作用下回復到初始位置。使用兩個角位移傳感器測量左右擺桿的擺動角度分別為a i、α 2,可直接獲得工件的左、右折彎角度,從而獲得工件的整體折彎角度為α = a 2。 同理,或者使用左、右直線位移傳感器分別測量左、右滑塊的位移,可換算出工件的左右折彎角度,左折彎角度為α 1= Π /2-2arctan (L/D),L為左滑塊的位移,D為擺桿轉動中心到測量面的距離,右折彎角度α2計算方法與左折彎角度計算方法Ci1相同,從而獲得工件的整體折彎角度α = α 1+ α 2。本專利技術裝置,結構簡單,動作可靠,采用測量折彎件兩側的折彎角度從而計算整個工件的折彎角度的方法,不受上下沖模對齊精度的影響,測量結果更準確。附圖說明圖I是折彎機上下沖模工作結構示意圖(工件折彎前)。圖2是折彎機上下沖模工作結構示意圖(工件折彎后)。圖3是本專利技術折彎機折彎角度實時自動測量裝置(采用直線位移傳感器)與折彎機上下沖模間結構關系示意圖(工件折彎前)。圖4是本專利技術折彎機折彎角度實時自動測量裝置(采用直線位移傳感器)與折彎機上下沖模間結構關系示意圖(工件折彎后)。圖5是本專利技術折彎機折彎角度實時自動測量裝置,直線位移傳感器測量工件折彎角度的計算方法幾何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折彎機折彎角度實時自動測量裝置(采用角位移傳感器)與折彎機上下沖模間結構關系示意圖(工件折彎后)。圖中只畫出左角位移傳感器。圖7是角位移傳感器安裝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裝置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I 如圖3、4所示,折彎機折彎角度實時自動測量裝置,包括滑桿6,左、右滑塊7,左、右擺桿4和擺桿轉動角度測量機構。左、右滑塊分別套裝在滑桿左、右兩側,滑桿中段設置左、右限位凸起61,左、右限位凸起分別位于左、右滑塊的內側;滑桿上套裝左、右彈簧8,左、右彈簧分別位于左、右滑塊的外側;左、右擺桿的頂端設有測量面41,測量面與左、右擺桿垂直;左、右擺桿分別鉸接在左、右滑塊上,鉸接點位于左、右擺桿的下半部,在鉸接點設扭簧5;左、右滑塊上設擺桿限位凸起71,在測量面不受力時,左、右擺桿處于豎直狀態。所述擺桿轉動角度測量機構為左、右直線位移傳感器18,左、右直線位移傳感器的傳感導桿19分別頂在左、右滑塊的外側。折彎初始時工件2平放置于下沖模3上,左、右滑塊7被滑桿6上的左、右限位凸起限位,左、右擺桿4被左、右滑塊7的擺桿限位凸起限位成豎直狀態,左、右擺桿頂端的測量面貼在工件的底面。折彎開始后上沖模I向下運動,工件在壓力的作用下開始發生變形,左、右擺桿4同時向里運動,左、右滑塊7分別向兩側外運動,左、右直線位移傳感器的傳感導桿19被壓縮。左、右擺桿4在扭簧5的作用下緊貼于工件2的折彎面(底面),同時左、右彈簧8也起到緩沖滑塊7運動的作用。當折彎完成后,上沖模I返回向上運動,工件2被拿開,擺桿4在扭簧5的作用下逆時針旋轉,最后在滑塊7凸起及扭簧限位的作用下呈豎直狀態。左、右滑塊7本身在同側彈簧8的作用下向里運動,最后在滑桿6左、右限位凸起限位的作用下回復到初始位置。工件折彎角度的計算左折彎角度為Ci1=TI /2_2arctan (L/D),L為左滑塊的位移,D為擺桿轉動中心到測量面的距離,右折彎角度Ci2計算方法與左折彎角度計算方法Ci1相同,從而獲得工件的整體折彎角度Ct=Ct^a215實施例2 如圖6、7所示,實施例2與實施例I相比,折彎機折彎角度實時自動測量裝置的基本結構相同,只是改用兩個角位移傳感器測量工件折彎角度。本實施例,將角位移傳感器20的傳感軸固定在擺桿的鉸接點上,傳感軸的軸線位·于擺桿轉軸的軸線上,左、右角位移傳感器的傳感軸分別與左、右擺桿同時等量轉動。使用兩個角位移傳感器測量左右擺桿的擺動角度分別為a i、α 2,可直接獲得工件的左、右折彎角度,從而獲得工件的整體折彎角度為a = a 2。本專利技術裝置,通過分別測量工件左右兩側的折彎角度,從而獲得工件的整體折彎角度,采用這種方法可以準確獲得工件的折彎角度。同時不局限于使用角位移傳感器還是直線位移傳感器,為實現該機構提供了便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折彎機折彎角度實時自動測量裝置,包括滑桿,左、右滑塊,左、右擺桿和擺桿轉動角度測量機構;其特征是:左、右滑塊分別套裝在滑桿左、右兩側,滑桿中段設置左、右限位凸起,左、右限位凸起分別位于左、右滑塊的內側;滑桿上套裝左、右彈簧,左、右彈簧分別位于左、右滑塊的外側;左、右擺桿的頂端設有測量面,測量面與左、右擺桿垂直;左、右擺桿分別鉸接在左、右滑塊上,鉸接點位于左、右擺桿的下半部,在鉸接點設扭簧;左、右滑塊上設擺桿限位凸起,在測量面不受力時,左、右擺桿處于豎直狀態;所述擺桿轉動角度測量機構為左、右直線位移傳感器,左、右直線位移傳感器的傳感導桿分別頂在左、右滑塊的外側;或所述擺桿轉動角度測量機構為左、右角位移傳感器,左、右角位移傳感器的傳感軸分別與左、右擺桿同時等量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1.折彎機折彎角度實時自動測量裝置,包括滑桿,左、右滑塊,左、右擺桿和擺桿轉動角度測量機構;其特征是左、右滑塊分別套裝在滑桿左、右兩側,滑桿中段設置左、右限位凸起,左、右限位凸起分別位于左、右滑塊的內側;滑桿上套裝左、右彈簧,左、右彈簧分別位于左、右滑塊的外側;左、右擺桿的頂端設有測量面,測量面與左、右擺桿垂直;左、右擺桿分別鉸接在左、右...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沁,劉冬,劉麗瓊,吳波,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埃爾法電液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