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關于一種射出成形機的傳動軸自動潤滑結構,其包括前端設有一傳動軸的一驅動馬達、設于該傳動軸下方的一油槽、及垂掛在該傳動軸上并向下延伸至該油槽中的一潤滑鏈條,該驅動馬達可帶動該傳動軸轉動,該油槽用以盛裝潤滑油。當該傳動軸轉動時,會一并帶動該潤滑鏈條轉動并將潤滑油往上帶,以持續且均勻地將該潤滑油涂布在該傳動軸的表面,達到減少該軸套與傳動軸相互磨損的目的,此外也因為不需要額外指派工作人員來負責對傳動軸添加潤滑油,故可節省人力。(*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射出成形機的傳動軸自動潤滑結構,其可在該傳動軸作動的過程中同時對該傳動軸添加潤滑油。
技術介紹
射出成形機是一種可將塑料加熱至呈熔融狀態,再將熔融塑料加壓射入模具中,以在模穴內固化成形的機器。現有技術的射出成形機主要包括有一模具組與一注料單元,該注料單元包含有一移動座,該移動座可受至少一壓缸的驅動而前、后往復移動,該移動座的前側設有一擠料管,該擠料管的上方架設有一入料斗,該擠料管內設有一加熱器以及軸向穿設有一擠料螺桿,且該移動座內設有一可轉動的軸套,該軸套的前端連接于該擠料螺桿的后端,該軸套的·后端處穿設有一傳動軸,該軸套與傳動軸相互卡接,使該軸套可相對該傳動軸沿軸向移動,但該軸套與傳動軸不會相對轉動,即當該傳動軸受一馬達的驅動而轉動時,可帶動該軸套和該擠料螺桿一同轉動,令該攪拌螺桿將從入料斗落入擠料管中的固態塑料往擠料管的前端推擠,且利用該加熱器加熱并熔化該多個固態塑料。之后,當該移動座受壓缸的帶動而沿該傳動軸的軸向向前移動時,會同時連動該擠料螺桿,將該擠料管中呈熔融狀態的塑料射出至模具組中。其中,在該移動座的軸套沿該傳動軸的軸向前、后往復移動的過程中,該軸套與傳動軸會相互磨損,故現有技術中解決該磨損問題的方式,是指派一名工作人員負責對該傳動軸的前端添加潤滑油,以減少該軸套與傳動軸相互摩耗。所述以人工方式對該傳動軸注油除了會需要耗費額外的人力之外,該負責添加潤滑油的工作人員往往會因為忙于其他事務而忘記添加潤滑油,且人工注油時的注油量難以控制,故無法均勻的在該傳動軸表面添加潤滑油,使得該軸套與傳動軸之間還是經常會有相互磨損的情況發生。技術內容鑒于所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技術在于提供一種可在傳動軸作動過程中同時對該傳動軸添加潤滑油的射出成形機的傳動軸自動潤滑結構。為了達到所述目的,本技術所利用的技術手段使一射出成形機的傳動軸自動潤滑結構包括有—驅動馬達,其前端設有一向前橫向延伸的傳動軸,該驅動馬達可帶動該傳動軸轉動;一油槽,其設于該傳動軸的前端的下方;一潤滑鏈條,其呈環狀,該潤滑鏈條垂掛在該傳動軸上并向下延伸至該油槽中。所述射出成形機的傳動軸自動潤滑結構可進一步包括有一移動座,該移動座間隔設置于該驅動馬達的前側,該移動座具有一中空殼體與一軸套,該殼體的一后端對應該驅動馬達,該軸套可轉動地但不可沿軸向移動地橫向設置于該殼體中,所述傳動軸的前端穿設于該軸套中而可帶動該軸套一同轉動,且該移動座可相對該傳動軸沿軸向移動,所述潤滑鏈條設于該移動座的殼體中且位于該殼體的后端與該軸套之間,該潤滑鏈條貫穿該殼體而向下延伸至該油槽中。所述殼體的外壁面上靠近該殼體的后端處可間隔設有兩導管,每一導管的一端連接該殼體并與該殼體的內部相通,該導管的另一端朝該殼體的下方延伸,所述潤滑鏈條貫穿該兩導管而向下延伸至該油槽中。所述傳動軸的外壁面上以及所述軸套的內壁面上可分別間隔環設有多個卡齒,該各卡齒沿該傳動軸及軸套的軸向延伸,且該軸套的卡齒與該傳動軸的卡齒嚙合相接。所述油槽內盛裝有潤滑油,所述潤滑鏈條浸泡在該潤滑油中。所述移動座的軸套與殼體的內壁面間可設有至少一軸承,該軸承的外環固接于該 殼體的內壁面,該軸承的內環與該軸套相接。本技術的優點在于,當該傳動軸轉動時,可一并帶動該潤滑鏈條轉動,利用該潤滑鏈條將潤滑油往上帶,即可持續地將潤滑油均勻地涂布在該傳動軸的表面,以達到減少該軸套與傳動軸相互磨損的目的,且工廠方面也可以不再需要額外指派工作人員來負責對傳動軸添加潤滑油,故可節省人力。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在實施狀態的側視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側視部分元件剖面圖。圖3為本技術的端視部分元件剖面圖。附圖標號說明10驅動馬達 11傳動軸111卡齒20移動座21殼體211后端22導管23軸套231卡齒24軸承25油封31油槽311潤滑油32潤滑鏈條41擠料管42入料斗43擠料螺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圖及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技術為達成預定技術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參見圖I及圖2所示,本技術的射出成形機的傳動軸自動潤滑結構包括有一驅動馬達10、一移動座20、一油槽31與一潤滑鏈條32。配合參見圖2及圖3所示,該驅動馬達10的前端設有一向前橫向延伸的傳動軸11,該驅動馬達10可帶動傳動軸11轉動,傳動軸11的外壁面間隔環設有多個卡齒111,該傳動軸11的各卡齒111沿該傳動軸11的軸向延伸。該移動座20間隔設置于該驅動馬達10的前側,該移動座20具有一中空殼體21與一軸套23。該殼體21具有一前端與一后端211,該殼體21的前端與后端211均呈開口狀,且該殼體21的后端211對應該驅動馬達10,該殼體21的外壁面上靠近該殼體21的后端211處間隔設有兩導管22,每一導管22的一端連接該殼體21并與該殼體21的內部相通,導管22的另一端則朝該殼體21的下方延伸。該軸套23可轉動地但不可沿軸向移動地橫向設置于該殼體21中,該軸套23與該殼體21的內壁面間設有至少一軸承24與至少一油封25,該軸承24的外環固接于該殼體21的內壁面,該軸承24的內環與該軸套23相接,使軸套23可相對該殼體21轉動,該油封25位于該軸承24與該軸套23的端部之間,可防止灰塵進入該殼體21內,且該軸套23的內壁面間隔環設有多個卡齒231,該軸套23的各卡齒231沿該軸套23的軸向延伸,所述傳動 軸11的前端從該殼體21的后端211穿設于該軸套23中,該軸套23的內壁面的卡齒231與該傳動軸11的外壁面的卡齒111嚙合相接,使該傳動軸11可進一步帶動該軸套23 —同轉動,且該移動座20可相對該傳動軸11沿軸向移動。該油槽31設于該傳動軸11的前端的下方,即該油槽31設于該移動座20的殼體21的后端211處的下方,且對應該導管22,該油槽31內有盛裝潤滑油311。該潤滑鏈條32呈環狀,其設于該移動座20的殼體21中,且位于該殼體21的后端211與該軸套23之間,該潤滑鏈條32垂掛在該傳動軸11上,并貫穿該二導管22而延伸至該殼體21的外部,使該潤滑鏈條32進一步向下延伸至該油槽31中而浸泡在該油槽31內的潤滑油311內。參見圖I所示,所述移動座20可受至少一壓缸的驅動而前、后往復移動,該移動座20的前側設有一擠料管41,該擠料管41的上方架設有一入料斗42,該擠料管41內設有加熱器以及軸向穿設有一擠料螺桿43,該擠料螺桿43連接該軸套23,該驅動馬達10經由該傳動軸11與軸套23而帶動該擠料螺桿43轉動。其中,進一步參見圖3所示,當該傳動軸11轉動時,還可一并帶動該潤滑鏈條32轉動,將沾附于該潤滑鏈條32上的潤滑油311往上帶,進而使該潤滑油311沾附于該傳動軸11上。通過如上所述的設計,工廠方面可不需要再額外指派工作人員來負責對傳動軸11添加潤滑油,故可節省人力,且只要該傳動軸11轉動,該潤滑鏈條32便會不間斷地將潤滑油311均勻地涂布在該傳動軸11的表面,有效達到減少該軸套23與傳動軸11相互磨損的目的。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技術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技術已以優選實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射出成形機的傳動軸自動潤滑結構,其包括有一驅動馬達、一油槽與一潤滑鏈條,其特征在于:該驅動馬達的前端設有一向前橫向延伸的傳動軸,該驅動馬達可帶動該傳動軸轉動;該油槽設于該傳動軸的前端的下方;該潤滑鏈條呈環狀,其垂掛在該傳動軸上并向下延伸至該油槽中。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射出成形機的傳動軸自動潤滑結構,其包括有一驅動馬達、一油槽與一潤滑鏈條,其特征在于 該驅動馬達的前端設有一向前橫向延伸的傳動軸,該驅動馬達可帶動該傳動軸轉動; 該油槽設于該傳動軸的前端的下方; 該潤滑鏈條呈環狀,其垂掛在該傳動軸上并向下延伸至該油槽中。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射出成形機的傳動軸自動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有一移動座,該移動座間隔設置于該驅動馬達的前側,該移動座具有一中空殼體與一軸套,該殼體的一后端對應該驅動馬達,該軸套可轉動地但不可沿軸向移動地橫向設置于該殼體中,所述傳動軸的前端穿設于該軸套中,該傳動軸可帶動該軸套一同轉動,且該移動座可相對該傳動軸沿軸向移動,所述潤滑鏈條設于該移動座的殼體中,且位于該殼體的后端與該軸套之間,該潤滑鏈條貫穿該殼體而向下延伸至該油槽中。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射出成形機的傳動軸自動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的外壁面上靠近該殼體的后端處間隔設有兩導管,每一導管的一端連接該殼體并與該殼體的內部相通,該導管的另一端朝該殼體的下方延伸;所述潤滑鏈條貫穿該兩導管而向下延伸至該油槽中。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射出成形機的傳動軸自動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詹庚松,
申請(專利權)人:遠景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