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工具夾持系統(tǒng)(2)的基部夾爪(6)和上部夾爪(12),基部夾爪和上部夾爪可以相互插入其中,并且包括以楔形方式構造在一起并限定兩個夾爪(6、12)之間穿入深度的接合表面(28、30)。楔角至少為85°,或更大,但最大為140°,因此基本避免擠塞接合表面(28、30),同時仍然使上部夾爪(12)在所有方向上通過基部夾爪(6)保持在合適的位置。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工具夾持系統(tǒng),即涉及一種保持工具或工件的系統(tǒng),并 且涉及用于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這種系統(tǒng)的基部夾爪和上部夾爪。
技術介紹
工具夾持系統(tǒng)可手動提供動力或優(yōu)先電動、氣動或液壓提供動力。工具夾 持系統(tǒng)可以以不同的設計制成,特別以卡盤形式或以為特定用途而特制的系統(tǒng) 的形式制成。從德國專利文件DE 101 44 753 Al已知工具夾持系統(tǒng)用的基部夾爪和上部夾爪。基部夾爪和上部夾爪為楔形插入接頭元件。該文件中沒有限定兩個楔 入側(cè)邊之間對著的角度。附圖顯示了 40°的楔角。這與在專利權人做出的基部 夾爪和上部夾爪中的設計有相同的40°楔角。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這樣設計基部夾爪和上部夾爪,以使后者將更容易或更快 速固定于后者和從后者分離,例如用新的上部夾爪更換先前的上部夾爪。本專利技術所解決的問題在于,基部夾爪和上部夾爪之間的V形插入連接件的 楔形工作表面之間的楔角至少為85°或更大,但不能超過140。。在一優(yōu)選實 施方式中該楔角為90° 。本專利技術特別提供超出現(xiàn)有技術的如下優(yōu)勢比在現(xiàn)有技術中減少"設置,,傾向(隨后加深V形插入連接件元件的互相 穿透)。上部夾爪不擠入基部夾爪,或者相對于已有技術至少基本上減少這種 擠壓。上部夾爪在基部夾爪上的彎曲的傾向比現(xiàn)有技術更少。能夠自動更換在工具夾持系統(tǒng)的基部夾爪上的上部夾爪一這種可能性在現(xiàn)有技術中是不可能 的。本專利技術可以一種方式實現(xiàn),即本專利技術將可替代地適用從外部和內(nèi)部緊固工 具夾持系統(tǒng)(從外部或內(nèi)部夾持工具或工件),而在現(xiàn)有技術中,上部夾爪和 基部夾爪,以及因此也為工具夾持系統(tǒng),其只能設計為用于外部夾持或者用于內(nèi)部夾持。基部夾爪和上部夾爪的精確加工比現(xiàn)有技術更簡單。即使在全程操 作之后,本專利技術仍能獲得上部夾爪在基部夾爪上的準確定位。更換工具夾持系 統(tǒng)基部夾爪上的上部夾爪簡單,不會出現(xiàn)擠塞問題。本專利技術的其它特征在從屬權利要求中說明。優(yōu)選地,基部夾爪和上部夾爪之間楔形連接的楔角的頂端在與固定在上部 夾爪上的夾持表面以相同的方向行進。結(jié)果工具夾持系統(tǒng)的夾持力在一方向上 作用,從而使插入連接件的接合表面受力彼此抵靠。在這種方式中,工具夾持 系統(tǒng)的尺寸精確性在使用中得以保持,因為不存在所述系統(tǒng)的夾持力使接合表 面4皮此分離的危險。本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包括至少一個可替換的基部夾爪和至少一個結(jié)合的上 部夾爪的工具夾持系統(tǒng)。所述工具夾持系統(tǒng)可手動操作,然而優(yōu)選由電源驅(qū)動, 并且優(yōu)選為卡盤。所述系統(tǒng)優(yōu)選包括至少兩個或三個繞中心縱軸(中心線)分 布的本專利技術的基部夾爪。本專利技術的其它實施方式僅包括所述專利技術的接收上部夾 爪的一個基部夾爪。夾持夾爪可示例性地固定在適當位置中并與所述上部夾爪 相對,以便在夾持夾爪和上部夾爪之間夾持工具或工件。而且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機械裝置,其包含本專利技術的工具夾持系統(tǒng)和使用新的 或其它上部夾爪自動更換基部夾爪上的上部夾爪的自動夾爪更換系統(tǒng)。本專利技術的基部夾爪包括接收插入的上部夾爪的V形法蘭(底切)。該上部 夾爪法蘭可用于從外部和從內(nèi)部緊固卡盤。根據(jù)本專利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當上 部夾爪插入該法蘭時,所述上部夾爪通過兩個彈力加載的壓縮元件;陂保持在基 部夾爪中,并且通過彈力加載的鎖定螺栓被鎖定進入所述上部夾爪的中心鉆孔 中。當手動分離上部夾爪手動和基部夾爪時,鎖定螺栓通過側(cè)面插入基部夾爪 并因而可在其中旋轉(zhuǎn)的工具栓被解鎖。當以自動的方式,從相應的卡盤基部夾爪移除一個或多個上部夾爪或者將 一個或多個上部夾爪固定到相應的卡盤基部夾爪時,上部夾爪擱置在以使所有 卡盤上部夾爪對準卡盤基部夾爪的方式設計的夾爪更換裝置上。該夾爪更換裝 置可裝配有傳送元件或自動裝置。1本專利技術 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實施例為接收上部夾爪,在其開放位置(基部夾爪位于徑向最外面或徑向最里面 的位置)的空的卡盤朝向后面夾爪更換裝置軸向移動。用定位螺栓將上部夾爪 定位在夾爪更換裝置的中心位置上,彈力致動鎖定螺栓受壓向后進入卡盤的基 部夾爪中。因此動力卡盤,此后動力卡盤移動到其閉合位置中,或至少在其閉 合位置方向上移動。結(jié)果,每一個基部夾爪移動到各自進入一個上部夾爪中的 每一個V形法蘭中。接著,動力卡盤再次處于遠離夾爪更換裝置的位置。在這 種方式中,夾爪更換裝置的定位螺栓釋放以彈力驅(qū)動方式被移動到上部夾爪的 鎖定鉆孔中的彈力驅(qū)動鎖定螺栓。在這種方式中,鎖定螺栓將上部夾爪鎖定在 基部夾爪上。此后卡盤操作準備。代替電源提供動力的卡盤,手動操作的卡盤或工具夾持系統(tǒng)可以用于提供 適合用于特殊設備的特殊應用。進一步的實施例在一個實施方式中,代替動力卡盤在朝向夾爪更換裝置方向上移動的是, 所述裝置朝向動力卡盤移動,或兩個部件都可移動。當將上部夾爪設置在空的夾爪更換裝置上時,以顛倒的順序執(zhí)行相反的過程。附圖說明以下通過優(yōu)選示例性實施方式并涉及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出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工具夾持系統(tǒng)的示意性正視圖,是以裝配有基部夾爪但沒有裝配上部夾爪的本專利技術動力卡盤的形式構成;圖2為以縱剖面示出的本專利技術的機械裝置的局部側(cè)視圖,并示出了圖1動力卡盤的一部分,其結(jié)合有夾爪更換裝置、示出以說明上部夾爪固定在基部夾爪上或從基部夾爪上移除的各種基部夾爪和上部夾爪中的僅僅一個基部夾爪和一個上部夾爪;圖3為圖l和圖2的基部夾爪在圖2的箭頭III方向上所示的放大的仰視圖4為上部夾爪在圖2的箭頭IV方向上的俯浮見圖5示意性示出了圖2的機械裝置的側(cè)視圖,上部夾爪固定于基部夾爪上, 某種方式為在任何場合夾爪更換裝置的一個定位螺栓位于與上部夾爪的止動孔軸向相對并軸向遠離;圖6示出了圖5的動力卡盤已經(jīng)下降到夾爪更換裝置上的機械裝置,由此 夾爪更換裝置的定位螺栓已經(jīng)進入另一夾爪的鎖定孔,并且已經(jīng)將鎖定螺栓排 出鎖定位置進入基部夾爪,因此使基部夾爪可以相對于另一個夾爪徑向移動, 并因此使兩個夾爪之間的V形連接件能夠脫離接合;圖7示出了圖6的基部夾爪從頂部夾爪徑向脫離接合移動、以使這些夾爪 此時可以軸向移動而彼此遠離的才幾械裝置;圖8示出了圖7的動力卡盤已經(jīng)軸向遠離夾爪更換裝置移動并從而使另一 上部夾爪軸向遠離基部夾爪移動之后的機械裝置;圖9示出了夾爪更換裝置的前側(cè)(面向動力卡盤)的端面—見圖;以及圖10示意性示出了圖2結(jié)合了代替自動地手動鎖閉/解鎖鎖止螺栓的栓的動力卡盤。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所示的本專利技術的動力卡盤2包括卡盤箱4和示出的三個基部夾爪6。 基部夾爪6繞動力卡盤2的中心縱軸8 (中心線)等距離設置。上部夾爪l2 可以固定于基部夾爪6并各自設有至少一個夾持表面14。基部夾爪6可以通 過卡盤箱4中的基部夾爪移動單元9沿箭頭10指示的直線的、徑向路徑而徑 向移動,以便在上部夾爪12的夾持表面14之間夾持將從外部(外部夾持)徑 向加工或從內(nèi)部(內(nèi)部夾持)徑向加工的工具(鉆孔、銑削鉆頭等)或工件。 動力卡盤2可以是圍繞或不圍繞縱軸8旋轉(zhuǎn)以提供動力的卡盤。動力卡盤2優(yōu)選安裝為相對于縱軸8軸向可移動。這種移動可手動操作或 優(yōu)選通過驅(qū)動裝置11操作。動力卡盤2可以不可旋轉(zhuǎn)地安裝,或者可以通過 驅(qū)動裝置13 (例如優(yōu)選電動機)安裝為圍繞縱軸8可旋轉(zhuǎn)。因為所有基部夾爪6和上部夾爪12都是相同的,因此在描述本專利技術的特 征和操作方式時,圖2到圖10各僅顯示了一個基部夾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工具夾持設備(2)的基部夾爪(6)和上部夾爪(12),所述夾爪允許沿直線移動路徑(10)插入連接,并為此目的而裝配有楔形插入連接件,所述插入連接件具有以互相相對形成楔角的方式構成的接合表面(28、30);所述上部夾爪(12)包括在夾持方向上指向的至少一個夾持表面(14),以夾持工具或工件,所述夾持方向沿所述直線移動路徑延伸;所述夾爪中的一個包括至少一個插入連接件元件,所述插入連接件元件具有在楔形兩側(cè)底切的楔形肋(16-1、16-2),并且另一個夾爪包括具有楔形狹槽(18)的至少一個插入連接件元件,并在其較寬狹槽端兩個楔形側(cè)開口以允許插入所述楔形肋(16-1、16-2);其中,由于底切,各夾爪(6、12)在各楔形側(cè)包括橫向狹槽(20、24)和狹槽凸緣凸部(22、26),并且至少一個接合表面(28、30)形成在各橫向狹槽中;兩個所述夾爪(6、12)的所述狹槽凸緣凸部(22、26)構造成安裝在相關聯(lián)的另一個夾爪(12、6)的橫向狹槽(20、24)中,并且它們的接合表面(28、30)以相互傾斜方式關于限定所述兩個夾爪(6、12)插接在一起時的接合深度的楔角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楔角至少為85°,或更大,但最大為140°。...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迪特馬爾希爾德布蘭特,漢斯斯托爾岑貝格,
申請(專利權)人:福卡爾德德國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DE[德國]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