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評價重質油混合穩定性及相關助劑效能的裝置,原料罐罐底通過管線和閥門與高溫油泵輸入端連接,高溫油泵的輸出端與預熱段,預熱段與反應器連接,反應器通過三通與冷卻裝置連接,冷卻裝置與雙體接收器連接,雙體接收器通過連接管線和閥門與原料罐上部連接;反應器內設有溫度探測管,處于同一水平位置的反應器外壁設有對應的溫度探測管,溫度探測管與測試系統的轉化器連接,原料罐、預熱段、反應器內部上下端、冷卻裝置和雙體接收器均設有溫度控制和溫度監測裝置;本裝置解決了重質油混合油品高溫界面上的相分離趨勢定量評價的問題,為抑焦劑、膠溶改進劑等相關助劑的使用效能實際測試評估提供了平臺。(*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評價重質油混合穩定性及相關助劑效能的裝置。技術背景對重質油膠體穩定性的研究,經常采用加入溶劑的方法以測定其中浙青質的聚沉的起始點,作為表征體系膠體穩定性的參數。常用的方法有(I)電導率法,通過不斷向原油中加入正庚烷,并準確測定混合物的電導率,用重量分析法得出了不同條件下沉積物的含量。其測定電導率的實驗不夠完善,不能細致地反映體系電導率變化的情況;重量分析法中數據的回歸也存在著某些欠缺。(2)分光光度法,采用向浙青質-甲苯溶液中滴加正庚烷,在740nm處測量溶液的透光率。但由于原油透明度和光源問題,其適用性受到一定限制。加拿大阿爾貝塔大學的A. P. Watkinson研制了更符合實際情況的動態循環中試測試方法(A. P. Watkinson Energy&Fuels, 2000, (14) :64-69),但是其主要針對的是 API 度較大(APIo大于15)的相對輕質油品。因此一些裝置條件,例如反應測試區流體通過的管道實際半徑僅為2. 3mm,對于高粘度易沉積生焦的重質油(APIo小于12)包括超稠油并不適用。而且由于其壁溫較低,測試反應時間較長,不能較快的對測試樣品做出評判。國內沈陽化工學院劉公召(劉公召化學工程,2002,30 (5),25-28)等設計的換熱器結構熱阻評價裝置則為單程,不能連續循環工作。CN1205470C設計的裝置方案主要集中在評測催化裂化油漿結焦結垢趨勢,對重油和超重油并未做考慮。同時只考察了溫度,壓力影響,而對反應氣氛、助劑、線速等條件則未加考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評價重質油混合穩定性及相關助劑效能的裝置。解決重質油混合油品高溫界面上的相分離趨勢測定的問題。對抑焦劑、膠溶改進劑等相關助劑的使用效能進行了實際測試評估。為確定高溫下各種因數,例如溫度、壓力、線速、注氣和各種助劑,對混合油料穩定性的影響、調制出合適的油品混合配比和方式提供客觀的定量數據評估。本技術所述的評價重質油混合穩定性及相關助劑效能的裝置由原料罐、高溫油泵、預熱段、反應器、冷卻裝置、雙體接收器、測試系統、閥門和管線組成;原料罐罐底通過管線和閥門與高溫油泵輸入端連接,高溫油泵的輸出端與預熱段連接,預熱段與反應器連接,反應器通過三通與冷卻裝置連接,冷卻裝置與雙體接收器連接,雙體接收器通過連接管線和閥門與原料罐上部連接;反應器內設有溫度探測管,處于同一水平位置的反應器外壁設有對應的溫度探測管,溫度探測管與測試系統的轉化器連接,原料罐、預熱段、反應器內部上下端、冷卻裝置和雙體接收器均設有溫度控制和溫度監測裝置。測試重油從原料罐經高溫油泵被輸送到預熱段,到達指定溫度后進入測試區的反應器內,反應器內設有的溫度探測管,與處于同一水平位置的反應器外壁設有的溫度探測管形成溫差,經由轉化器變為電勢差信號記錄。當相分離在高溫表面發生,繼而產生聚沉時,熱量從外壁傳入罐內油樣體相的效率下降,兩處測溫點的溫差變大,記錄儀器上的電勢差信號隨著發生變化。最后重油經冷卻裝置冷卻后來到雙體接收器中的A體,通過質量變化計量流量。雙體接收器中的A體充滿后換雙體接收器中的B體繼續流程,雙體接收器中的A體則利用系統壓降回到原料罐。由于測試樣品的高粘度特性,整體系統采用全線伴線保溫,原料罐、預熱段、反應器內部上下端、冷卻裝置和雙體接收器均有溫度控制和溫度監測裝置。本專利技術具體的操作過程為( I)充入氮氣吹掃,除去體系空氣,然后檢查壓力,確保無泄漏。預熱原料罐和相應管線,調整各處溫度,溫度穩定后,準備開啟高溫油泵。(2)開啟高溫油泵,測試油料由泵頭經過預熱段達到預定溫度后,進入反應器,反應器流出的油料經冷卻裝置進入雙體式接受裝置中的A體,達到上限后,裝換為雙體接收器中的B體繼續流程,雙體接收器中的A體內的油料在體系壓力的作用下回到原料罐。全 程由自動記錄儀器記錄各處探測點溫度及變化趨勢。(3)反應結束時,自然冷卻反應區溫度,到達安全溫度后由支路進清洗柴油,完畢后,關閉電源,測試管內焦樣取樣,然后焙燒清焦。(4)反應過程中根據需要控制測試區壓力在O. I-IOMpa之間,測試油樣流量在5-150ml · min-1之間,測試管壁溫度為250_500°C,原油罐溫度為80_300°C,冷卻裝置出口溫度為原油罐中溫度接近。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I.采用雙體式接受裝置,既能保證整體流程運轉良好,又能精確的測定流量保證測試條件的穩定。2.針對實際可能出現生焦污染測試樣品、堵塞管線等情況,增設轉向閥,可以將間歇-連續的循環裝置改成單程裝置,排除壓力和廢油。同時針對重質油的特殊性,即可能高含酸,高粘度,在關鍵部位都加裝了耐腐蝕的部件,并且全線保溫,拐角處皆采用流線型處理方式以避免淤積。3.提供了一種評價重質油混合穩定性及相關助劑效能的裝置。解決重質油混合油品高溫界面上的相分離趨勢定量評價的問題。為抑焦劑、膠溶改進劑等相關助劑的使用效能實際測試評估提供了平臺。為確定高溫下各種因數,例如溫度、壓力、線速、注氣和各種助劑,對混合油料穩定性的影響、調制出合適的油品混合配比和方式提供客觀的定量數據評估。附圖說明圖I評價重質油混合穩定性及相關助劑效能的裝置;其中1 :原料iil ;2 :聞溫油栗;3 :預熱段;4 :反應區;5 :冷卻裝直;6 :雙體接收器;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所述的評價重質油混合穩定性及相關助劑效能的裝置由原料罐I、高溫油泵2、預熱段3、反應器4、冷卻裝置5、雙體接收器6、和測試系統、閥門和管線組成;原料罐I罐底通過管線和閥門與高溫油泵2輸入端連接,高溫油泵2的輸出端與預熱段3,預熱段3與反應器4連接,反應器4通過三通與冷卻裝置5連接,冷卻裝置5與雙體接收器6連接,雙體接收器6通過連接管線和閥門與原料罐I上部連接;反應器內設有溫度探測管,處于同一水平位置的反應器外壁設有對應的溫度探測管,溫度探測管與測試系統的轉化器連接,原料罐、預熱段、反應器內部上下端、冷卻裝置和雙體接收器均設有溫度控制和溫度 監測裝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評價重質油混合穩定性及相關助劑效能的裝置,由原料罐、高溫油泵、預熱段、反應器、冷卻裝置、雙體接收器、和測試系統、閥門和管線組成;其特征在于:原料罐罐底通過管線和閥門與高溫油泵輸入端連接,高溫油泵的輸出端與預熱段連接,預熱段與反應器連接,反應器通過三通與冷卻裝置連接,冷卻裝置與雙體接收器連接,雙體接收器通過連接管線和閥門與原料罐上部連接;反應器內設有溫度探測管,處于同一水平位置的反應器外壁設有對應的溫度探測管,溫度探測管與測試系統的轉化器連接,原料罐、預熱段、反應器內部上下端、冷卻裝置和雙體接收器均設有溫度控制和溫度監測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評價重質油混合穩定性及相關助劑效能的裝置,由原料罐、高溫油泵、預熱段、反應器、冷卻裝置、雙體接收器、和測試系統、閥門和管線組成;其特征在于原料罐罐底通過管線和閥門與高溫油泵輸入端連接,高溫油泵的輸出端與預熱段連接,預熱段與反應器連接,反應器通過三通與冷卻裝置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宗賢,郭愛軍,藺愛國,陳坤,王齊,于志敏,閆燦燦,楊普江,劉東,沐寶泉,付興國,張艷梅,薛鵬,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