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單纖雙向光組件及雙發雙收光模塊。單纖雙向光組件,包括:管體、激光器、探測器、濾光片和適配器,激光器設置在管體的一端,適配器設置在管體的另一端,管體的管壁上還設置有通孔,探測器設置在通孔中,濾光片位于管體中并傾斜設置,濾光片位于激光器、探測器和適配器之間。通過在一個光模塊中同時放入兩個單纖雙向光組件,增大了光組件的密度,使光模塊的內部結構更加緊湊,使光模塊向小型化發展的需求,常規的光模塊中只能放入一個單纖雙向光組件,而單纖雙向光組件尺寸做到小型化,使一個光模塊中能放入兩個光組件,實現雙發雙收功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光纖通信
,特別是涉及一種單纖雙向光組件及雙發雙收光模塊。
技術介紹
隨著光纖通信領域中對通信帶寬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全球光通信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時期,市場對于小型化可插拔光模塊(CSFP光模塊)需求也是越來越多。目前,一個CSFP光模塊只能實現單發單收光信號,如圖I所示,現有技術中的CSFP光模塊的光模塊主體101上通常設置有光發射組件102和光接收組件103。為了實現雙發雙收光信號,現有技術中的雙發雙收光模塊通常需要將兩個CSFP光模塊組裝形成,導致整體尺寸較大。因此,現有技術中雙發雙收光模塊的體積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單纖雙向光組件及雙發雙收光模塊,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雙發雙收光模塊的體積較大的問題,實現縮小雙發雙收光模塊的體積。本技術提供一種單纖雙向光組件,包括管體、激光器、探測器、濾光片和適配器,所述激光器設置在所述管體的一端,所述適配器設置在所述管體的另一端,所述管體的管壁上還設置有通孔,所述探測器設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濾光片位于所述管體中并傾斜設置,所述濾光片位于所述激光器、所述探測器和所述適配器之間。本技術提供的單纖雙向光組件,通過采用濾光片實現激光器和探測器經由一個適配器與外部連接,可以實現通過一個適配器即實現光信號的收發,從而可以在一個光模塊中同時放入兩個單纖雙向光組件,有效的增大了光模塊中的光組件的密度,使光模塊的內部結構更加緊湊,實現縮小了光模塊的體積,使光模塊向小型化發展的需求,同時也降低了運營成本。常規的光模塊中只能放入一個單纖雙向光組件,而單纖雙向光組件尺寸做到小型化,使一個光模塊中能放入兩個光組件,實現雙發雙收功能。如上所述的單纖雙向光組件,所述激光器朝向所述濾光片的透光面,所述探測器和所述適配器朝向所述濾光片的反光面。如上所述的單纖雙向光組件,所述濾光片為波分復用濾光片。如上所述的單纖雙向光組件,所述適配器為LC光纖適配器。如上所述的單纖雙向光組件,所述濾光片與所述管體的中心線之間的夾角為45度。本技術提供一種雙發雙收光模塊,包括光模塊主體,還包括兩個單纖雙向光組件;所述單纖雙向光組件包括管體、激光器、探測器、濾光片和適配器,所述激光器設置在所述管體的一端,所述適配器設置在所述管體的另一端,所述管體的管壁上還設置有通孔,所述探測器設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濾光片位于所述管體中并傾斜設置,所述濾光片位于所述激光器、所述探測器和所述適配器之間;所述激光器和所述探測器與所述光模塊主體連接。本技術提供的雙發雙收光模塊,通過采用濾光片實現激光器和探測器經由一個適配器與外部連接,可以實現通過一個適配器即實現光信號的收發,從而可以在一個雙發雙收光模塊中同時放入兩個單纖雙向光組件,有效的增大了雙發雙收光模塊中的光組件的密度,使雙發雙收光模塊的內部結構更加緊湊,實現縮小了雙發雙收光模塊的體積,使雙發雙收光模塊向小型化發展的需求,同時也降低了運營成本。常規的光模塊中只能放入一個單纖雙向光組件,而單纖雙向光組件尺寸做到小型化,使一個光模塊中能放入兩個光組件,實現雙發雙收功能。如上所述的雙發雙收光模塊,所述激光器朝向所述濾光片的透光面,所述探測器和所述適配器朝向所述濾光片的反光面。如上所述的雙發雙收光模塊,所述濾光片為波分復用濾光片。如上所述的雙發雙收光模塊,所述適配器為LC光纖適配器。如上所述的雙發雙收光模塊,所述濾光片與所述管體的中心線之間的夾角為45度。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常規單發單收光模塊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單纖雙向光組件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單纖雙向光組件實施例的光路原理圖;圖4為本技術雙發雙收光模塊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圖2為本技術單纖雙向光組件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單纖雙向光組件實施例的光路原理圖。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單纖雙向光組件,包括管體I、激光器2、探測器3、濾光片4和適配器5,激光器2設置在管體I的一端,適配器5設置在管體I的另一端,管體I上還設置有通孔(未圖示),探測器3設置在通孔中,濾光片4位于管體I中并傾斜設置,濾光片4位于激光器2、探測器3和適配器4之間。具體而言,本實施例單纖雙向光組件中的激光器2、探測器3和適配器5之間設置有濾光片4,通過傾斜設置的濾光片4可以實現激光器2和探測器3利用一個適配器5進行光信號的收發,從而使本實施例單纖雙向光組件能夠實現雙向收發光信號,使本實施例單纖雙向光組件能夠在有限的空間緊湊的將收發光信號的兩個部件組裝在一起,本實施例單纖雙向光組件的體積較小,能夠較好的滿足對小型化發展的需求。由于本實施例單纖雙向光組件能夠實現單纖雙向收發光信號,因此只要在一個光模塊主體中設置兩個本實施例單纖雙向光組件便可以實現雙發雙收光信號,從而無需將兩個CSFP光模塊組裝在一起形成雙發雙收光模塊,有效的增大了雙發雙收光模塊中器件的密度,可以有效的縮小雙發雙收光模塊的體積,更有利于雙發雙收光模塊進行緊湊型熱插拔小封裝形成緊湊型熱插拔小封裝光模塊。另外,由于可以在一個光模塊主體上設置兩個本實施例單纖雙向光組件,無需采用兩個光模塊主體,可以有效的節省雙發雙收光模塊的制造成本。本實施例中的濾光片4可以為波分復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以下簡稱WDM)濾光片,適配器5可以為LC光纖適配器。其中,本實施例中的激光器2朝向濾光片4的透光面,探測器3和適配器5朝向濾光片4的反光面。具體的,激光器2發出的光信號通過濾光片4的透光面傳輸至適配器5中,便可以通過適配器5向外傳輸光信號;同時,通過適配器5進入到本實施例單纖雙向光 組件中的光信號通過濾光片4的反光面反射到探測器3中。進一步的,為了使從適配器5進入的光信號準確的輸送到探測器3中,本實施例中的濾光片4與管體I的中心線之間的夾角可以為45度。具體的,本實施例中的激光器2傳輸的光信號的方向與探測器3接收光信號的方向垂直,激光器2輸出的光信號穿過濾光片4直接進入到適配器5中輸出到外部。外部的光信號經過適配器5進入到本實施例單纖雙向光組件中,并通過傾斜45度的濾光片4將光信號傳輸的方向反射90度直接進入到探測器3中,從而確保探測器3能夠可靠的接收光信號。本實施例單纖雙向光組件,通過采用濾光片實現激光器和探測器經由一個適配器與外部連接,可以實現通過一個適配器即實現光信號的收發,從而可以在一個光模塊中同時放入兩個單纖雙向光組件,有效的增大了光模塊中的光組件的密度,使光模塊的內部結構更加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單纖雙向光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體、激光器、探測器、濾光片和適配器,所述激光器設置在所述管體的一端,所述適配器設置在所述管體的另一端,所述管體的管壁上還設置有通孔,所述探測器設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濾光片位于所述管體中并傾斜設置,所述濾光片位于所述激光器、所述探測器和所述適配器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單纖雙向光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體、激光器、探測器、濾光片和適配器,所述激光器設置在所述管體的一端,所述適配器設置在所述管體的另一端,所述管體的管壁上還設置有通孔,所述探測器設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濾光片位于所述管體中并傾斜設置,所述濾光片位于所述激光器、所述探測器和所述適配器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單纖雙向光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朝向所述濾光片的透光面,所述探測器和所述適配器朝向所述濾光片的反光面。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單纖雙向光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濾光片為波分復用濾光片。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單纖雙向光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適配器為LC光纖適配器。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單纖雙向光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濾光片與所述管體的中心線之間的夾角為45度。6.—種雙發雙收光模塊,包括光模塊主體,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楊潔,姜瑜斐,宋琛,高振秋,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海信寬帶多媒體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