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可繞托盤360°旋轉的攝像系統,至少包括底座以及固定于底座上的托盤,所述底座內安裝有步進電機,步進電機連接有計算機控制單元,步進電機的轉軸上安裝有內齒輪,底座上端開設有凹槽,凹槽內間隙放置有與內齒輪相嚙合的齒圈,所述齒圈的厚度大于凹槽的深度,托盤位于齒圈的上方,托盤通過螺釘與底座內部固定連接,齒圈的外沿上固定有T型支架,T型支架包括支柱和支條,支柱的下端與齒圈的外沿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與傳統技術比較,主要是合理的調整了雙攝像頭的距離,模擬人眼觀測物體成像,實現了三維視覺成像,同時也可以精確的運用計算機控制單元來完成托盤轉動角度的控制,提高了標本鑒定的效率和準確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攝像系統,特別是一種可繞標本臺作360°旋轉的攝像系統。
技術介紹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已經掌握了許多三維立體成像技術,人體的立體視覺是依靠雙目同時注視某物體,雙眼視線交叉于一點,叫注視點,從注視點反射回到視網膜上的光點是對應的,這兩點將信號轉入大腦視中樞合成一個物體完整的像。不但看清了這一點,而且這一點與周圍物體間的距離、深度、凸凹等等都能辨別出來,這樣成的像就是立體的像,這種視覺也叫立體視覺。立體視覺是人眼在觀察事物時所具有的立體感。再進一步講,人眼對獲取的景象有相當的深度感知能力,而這些感知能力又源自人眼可以提取出景象中的深度要素。目前,實現三維立體顯示大致有四種途徑體視法、集成成像法、體素法以及基于全息顯示技術的方法。體視法和集成成像法采用二維屏幕靜態或動態地顯示具有視差的二維圖像,并利用人眼的雙目視差和視覺暫留效應表現三維效果。顯然,這種 顯示方式只有心理景深,而沒有實際物理景深,難以滿足人眼視覺的全部感知功能。體素法是將三維信息分成多個截面(或多個視角)的二維圖像,并通過高刷新率的投影裝置在將這些圖像投影在特制的屏幕上,以達到三維顯示效果?,F有的立體數碼攝像系統是采用兩套相同規格的數碼相機或數碼攝像機組件組裝在一起拍攝立體影像,兩控制系統統一控制,但是兩攝像頭距離設置不合理,而且攝像頭也是固定不動的,并不能很好的實現三維的立體成像。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可繞托盤360°旋轉的攝像系統。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繞托盤360°旋轉的攝像系統,至少包括底座以及固定于底座上的托盤,所述底座內安裝有步進電機,步進電機連接有計算機控制單元,步進電機的轉軸上安裝有內齒輪,底座上端開設有凹槽,凹槽內間隙放置有與內齒輪相嚙合的齒圈,所述齒圈的厚度大于凹槽的深度,托盤位于齒圈的上方,托盤通過螺釘與底座內部固定連接,齒圈的外沿上固定有T形支架,T形支架包括支柱和支條,支柱的下端與齒圈的外沿固定連接,支柱的上端與支條的中部連接,支條的兩端對稱設有兩攝像頭座,攝像頭座里安裝有攝像頭,兩攝像頭的距離為6-7cm。所述底座、托盤均為圓形結構,齒圈的外徑為200mm,托盤的直徑為160mm。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所提供的攝像系統,其兩個攝像頭的距離完全模擬人的兩眼睛的間距,可以利用雙目視差,對要顯示的標本,構造左右眼圖像對,實現立體視覺成像,有利于標本的鑒定。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1_底座、2-托盤、3-步進電機、4-凹槽、5-T形支架、6-支柱、7-支條、8-攝像頭座、內齒輪、10-齒圈。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一種可繞托盤360°旋轉的攝像系統,至少包括底座I以及固定于底座上的托盤2,所述底座I內安裝有步進電機3,步進電機3連接有計算機控制單元,步進電機3的轉軸·上安裝有內齒輪9,底座上端開設有凹槽4,凹槽4內間隙放置有與內齒輪9相嚙合的齒圈10,所述齒圈10的厚度大于凹槽4的深度,托盤2位于齒圈10的上方,托盤2通過螺釘與底座I內部固定連接,齒圈10的外沿上固定有T形支架5,T形支架5包括支柱6和支條7,支柱6的下端與齒圈10的外沿固定連接,支柱6的上端與支條7的中部連接,支條7的兩端對稱設有兩攝像頭座8,攝像頭座8里安裝有攝像頭,兩攝像頭的距離為6-7cm。所述托盤與齒圈的中心軸線是重合的。保證了齒圈10外沿上的T形支架5以托盤2的中心軸線為圓心,繞著托盤2的外圍旋轉,T形支架5上的攝像頭座8里面的攝像頭能夠圍繞托盤360°轉動,完成圖像的采集。所述底座I、托盤2均為圓形結構,齒圈10的外徑為200mm,托盤I的直徑為160mmo在本實施例中,支柱6的內部中空,連接攝像頭的導線通過支條7進入支柱6內部,底座I內部設置有導線滑環,通過導線圓環,束緊導線,導線與底座內部的控制單元連接,在使用過程中,首先將標本放置于托盤2上,然后利用計算機控制單元控制步進電機3的轉速,步進電機3的轉軸帶動轉軸上的內齒輪9轉動,與內齒輪9內嚙合的齒圈10也跟著運轉,齒圈10的外沿上固定著T形支架5,所以T形支架5也會隨著齒圈10 —起轉動,從而攝像頭座8里面的兩個攝像頭也會轉動,操作者可以通過計算機單元傳輸指令,控制電機轉速和轉動角度,既精確也實現了自動化,可以得到標本的三維圖像,有利于實驗數據的采集和處理,便于使用者更好地完成標本成像的實驗目的。本技術與現有技術比較,主要是更加合理的調整了雙攝像頭的距離,模擬人眼觀測物體成像,實現了三維視覺成像,同時也可以精確的運用計算機控制單元來完成托盤轉動角度的控制,提高了標本鑒定的效率和準確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繞托盤360°旋轉的攝像系統,至少包括底座以及固定于底座上的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內安裝有步進電機,步進電機連接有計算機控制單元,步進電機的轉軸上安裝有內齒輪,底座上端開設有凹槽,凹槽內間隙放置有與內齒輪相嚙合的齒圈,所述齒圈的厚度大于凹槽的深度,托盤位于齒圈的上方,托盤通過螺釘與底座內部固定連接,齒圈的外沿上固定有T形支架,T形支架包括支柱和支條,支柱的下端與齒圈的外沿固定連接,支柱的上端與支條的中部連接,支條的兩端對稱設有兩攝像頭座,攝像頭座里安裝有攝像頭,兩攝像頭的距離為6?7cm。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繞托盤360°旋轉的攝像系統,至少包括底座以及固定于底座上的托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內安裝有步進電機,步進電機連接有計算機控制單元,步進電機的轉軸上安裝有內齒輪,底座上端開設有凹槽,凹槽內間隙放置有與內齒輪相嚙合的齒圈,所述齒圈的厚度大于凹槽的深度,托盤位于齒圈的上方,托盤通過螺釘與底座內部固定連接,齒圈的外沿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晶,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