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兼作支撐加固結構的鋼橋,包括傾斜的橋體以及支撐橋體的鋼柱,其中,橋體的橋頭支承在基坑的支護結構頂部的冠梁上,橋腳支承在基坑底上,所述橋頭底面固定連接有沿橋體寬度方向延伸的傳力橫梁,該傳力橫梁的前側面與所述冠梁的側面相互貼近;所述傳力橫梁與基坑底之間設有斜撐桿,該斜撐桿的上端與傳力橫梁固定連接,下端與基坑底固定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鋼橋可對橋頭部位支護結構進行有效的支撐和加固,無需設置獨立的加固結構或支撐結構,大大降低工程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橋梁,具體涉及一種設在基坑邊上的鋼橋。
技術介紹
基坑工程中,當基坑內土方瀕于挖盡,部分底板結構完成施工,原出土的臨時便道迫于挖除,此時依靠塔吊(汽車吊)等設備既不足以應付剩余土方大量外運,同時也不經濟,因此通常的做法是修建有一定坡度的臨時便橋連接基坑頂和基坑底,挖掘機和土方車輛等設備可以通過該橋前往低處作業。通常,基坑的坑壁上設有支護結構,以抵抗基坑外圍的土壓力,防止崩塌,所述支 護結構一般由嵌入基坑底下方一定深度的重力式擋墻、排樁或者地下連續墻構成,且樁頂或墻頂通過橫向延伸的冠梁增強其整體性,若基坑較深或基坑附近地面有重物使得土壓力較大時,普通的支護結構不足以抵抗該較大的土壓力,此時一般要在支護結構上增加其他輔助支撐形式,如錨索、內支撐、斜撐等,以輔助抵抗土壓力,確保基坑安全與穩定。在需要修建便橋的基坑邊上,由于挖掘機和土方車輛等重型設備需要從上方經過,因為該部分會產生較大的附加土壓力,為了抵抗該土壓力,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以下的措施I、建橋前加固基坑頂部土體(或在基坑頂換填土方修筑橋臺),這樣減少了傳向支護結構的土壓力。2、建立斜撐結構支撐橋頭位置的支護結構,再修建鋼橋。但是,上述措施均存在不同的缺點,第一項措施中,工程量較大,造價高,并且便橋為臨時用橋,修建堅固的混凝土加固結構或橋臺造成資源浪費;而第二項措施中,所增加的斜撐結構容易與便橋本身的結構產生沖突,例如,斜撐桿與鋼柱之間可能產生干涉,斜撐桿不能以受力最佳的傾斜度進行設置,這樣必然要增加斜撐桿的數量,不但施工難度增加,工程成本也會大大增加。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兼作支撐加固結構的鋼橋,該鋼橋可對橋頭部位支護結構進行有效的支撐和加固,無需設置獨立的加固結構或支撐結構,大大降低工程成本。本專利技術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兼作支撐加固結構的鋼橋,包括傾斜的橋體以及支撐橋體的鋼柱,其中,橋體的橋頭支承在基坑的支護結構頂部的冠梁上,橋腳支承在基坑底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橋頭底面固定連接有沿橋體寬度方向延伸的傳力橫梁,該傳力橫梁的前側面與所述冠梁的側面相互貼近;所述傳力橫梁與基坑底之間設有斜撐桿,該斜撐桿的上端與傳力橫梁固定連接,下端與基坑底固定連接。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的斜撐桿的下端與靠近橋頭的鋼柱的根部固定連接。將斜撐桿的下端固定在鋼柱的根部,不但有利于斜撐桿的受力,而且將傳力橫梁、斜撐桿、鋼柱和橋體連成一體,提高了整個鋼橋的剛度,使之具有更強的抵抗土壓力的能力。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的斜撐桿的下端與設在基坑底上的錨板固定連接。采用該技術方案的好處在于,在沒有鋼柱的基坑底與傳力橫梁之間也可以增加斜撐桿,進一步提聞鋼橋抵抗土壓力的能力。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的鋼柱中,包括至少兩列從橋頭向橋腳縱向排列的鋼柱組,每一列鋼柱組中,相鄰兩鋼柱之間設有附加斜撐桿,該附加斜撐桿的上端固定連接在較高一根鋼柱的上部,下端固定連接在較矮一根鋼柱的根部。采用該優選方案后,除了傳力橫梁與基坑底之間的斜撐桿能夠直接承受由冠梁傳遞過來的土壓力外,鋼柱之間的附加斜撐桿也能分擔由橋體傳遞過來的部分土壓力,并將這些土壓力傳遞到各鋼柱的根部,顯然進一步提高了抗壓能力,并且,由所述附加斜撐桿將每列鋼柱連成一體,提高鋼橋本身的剛度,同樣也有利于提高整個鋼橋對土壓力的抵抗能力。 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的傳力橫梁和斜撐桿由H型鋼、雙槽鋼或箱型鋼制成;所述傳力橫梁與橋體之間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在一起。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的傳力橫梁由H型鋼制成,所述的斜撐桿由箱型鋼制成;所述傳力橫梁與斜撐桿的上端之間的連接結構為斜撐桿的上端設有連接板,傳力橫梁上設有加強板,其中,連接板的一頭從斜撐桿的端板中插入斜撐桿內,并與斜撐桿的內壁焊接在一起,連接板的另一頭與所述加強板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固定在一起。采用該方案的目的在于便于傳力橫梁和斜撐桿之間的連接,安裝前,所述的加強板和連接板分別預先設置在傳力橫梁和斜撐桿上,安裝時直接將所述加強板和連接板焊接或螺栓連接即可,施工方便。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的鋼柱的根部焊接在設在基坑底上的錨板上;所述斜撐桿或附加斜撐桿的下端焊接在鋼柱的根部上。通過焊接將斜撐桿、附加斜撐桿以及鋼柱根部焊接在一起,具有施工簡便、連接效果好的優點。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的鋼柱的根部焊接在設在基坑底上的錨板上;所述斜撐桿和附加斜撐桿的下端也焊接在所述錨板上。該方案適用于所述錨板面積較大可同時容納鋼柱和斜撐桿(或附加斜撐桿)的情況,直接將斜撐桿或附加斜撐桿承受的力傳遞到錨板,抗壓能力更好。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橋體的橋頭具有一段水平段,該水平段的底部支承在冠梁的頂面上,其中,冠梁的頂部內嵌設有預埋板,該預埋板上設有長圓孔形的橢圓孔,所述橋頭的水平段的下部與預埋板之間通過錨筋或化學螺栓連接,其中,錨筋或化學螺栓穿過所述錨孔;所述預埋板頂面上設有防止橋頭作側向擺動的限位板。采用該方案的目的在于,由于挖掘機和土方車輛等重型設備需要經常從橋頭處經過,使得該橋頭部分不斷承受交變載荷作用,若橋頭與冠梁之間固定連接,那么橋頭容易出現疲勞破壞,若橋頭與冠梁之間處于活動的非固定連接狀態,那么不利于鋼橋的穩定,而本方案則采用半固定的方式,通過錨筋或化學螺栓限定橋頭的豎向運動,通過限位板限定橋頭的側向擺動,而設置橢圓形錨孔則使得橋頭具有一定的沿著橋體的縱向的運動間隙(土方車輛等重型設備經過橋頭時,除產生豎直方向的正壓力外,另外一個主要的作用力就是車輪對橋頭產生的沿橋體縱向的作用力),從而降低了橋頭因承受縱向的交變載荷而疲勞破壞的風險。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基坑底在與橋腳的連接部位設有錨板,所述橋腳焊接在該錨板上。采用該技術方案的好處在于,將冠梁通過傳力橫梁傳遞到橋體上的土壓力直接通過橋腳與錨板的連接結構傳遞到基坑底上,分擔了部分土壓力,進一步提高了整個鋼橋承受土壓力的能力。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I)由于橋頭底面固定連接有沿橋體寬度方向延伸的傳力橫梁,該傳力橫梁的前側面與所述冠梁的側面相互貼近,因此支護結構承受土壓力后,由冠梁將該土壓力傳遞給鋼橋上的傳力橫梁,進而由斜撐桿和橋體將該土壓力傳遞到基坑底上,從而對支護結構起到支撐加固的作用。(2)本專利技術利用鋼橋本身的結構實現對支護結構的支撐和加固,無需設置單獨的加固結構,實現一物兩用,節省了材料,減少了工程量,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3)支護結構和鋼橋之間相互有機聯合,使得兩者均得到加固土方車輛等重型 設備從地面到下橋過程中,土壓力增大,由鋼橋對支護結構進行支撐和加固;而土方車輛等重型設備上橋過程中,所述的傳力橫梁同樣將鋼橋承受的載荷傳遞到支護結構和基坑壁上,從而也對鋼橋起到支撐和加固作用;兩者相互依賴、相互加固,提高了整體效果。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兼作支撐加固結構的鋼橋的實施例I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所示鋼橋的橫向斷面圖。圖3為實施例I中鋼橋的橋頭與支護結構的冠梁之間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預埋板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實施例I中鋼橋的橋腳與基坑底之間的連接結構不意圖。圖6為實施例I中傳力橫梁與橋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兼作支撐加固結構的鋼橋,包括傾斜的橋體以及支撐橋體的鋼柱,其中,橋體的橋頭支承在基坑的支護結構頂部的冠梁上,橋腳支承在基坑底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橋頭底面固定連接有沿橋體寬度方向延伸的傳力橫梁,該傳力橫梁的前側面與所述冠梁的側面相互貼近;所述傳力橫梁與基坑底之間設有斜撐桿,該斜撐桿的上端與傳力橫梁固定連接,下端與基坑底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邵泉,程瀛,鐘文深,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