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滴灌生態護坡裝置,包括依靠擋墻或陡坡設置的網架,所述網架包括豎向設置的桁架和橫向設置的網架橫梁,所述桁架之間橫向間隔排列,所述網架橫梁與桁架相連接且網架橫梁之間豎向間隔排列,網架底層和每層網架橫梁上分層疊砌有生態袋和植生袋,所述生態袋和植生袋上方架設有滴灌管,所述滴灌管開有滴灌孔,滴灌管與輸水管相連接,利用網架、滴灌管、生態袋和植生袋,形成立體種植苗床,再利用輸水滴灌管網輸水輸肥,保證了種植苗床的自主蓄排水,利用種植在生態袋和植生袋中的灌草植被,生態防護巖質邊坡或擋墻,本發明專利技術設計合理、易于施工、操作方便、成本低、易于推廣,可用于較陡較高巖質邊坡和擋墻的生態防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邊坡防護
,具體涉及一種滴灌生態護坡裝置。
技術介紹
在土坡工程中,目前主要用撒草種、鋪草皮、液壓噴播植草、三維網植草、骨架植草等方法生態防護,坡度也不能很陡。在巖質邊坡工程中,多采用掛網客土噴播、厚層基材噴播、植被混凝土噴播等技術。但是這些技術還存在著持水保土難度大、坡度不能很陡、一般只能用草而不用灌木覆植、施工費用高、養護要求嚴格、生態效應耐久性差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滴灌生態護坡裝置,克服現有上述技術的不足之處,可以適用于較陡巖質邊坡或陡立擋墻的生態防護,其結構簡單,施工費用低,養護容易,生態效應耐久性較高。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滴灌生態護坡裝置,包括依靠擋墻或陡坡設置的網架,所述網架包括豎向設置的桁架和橫向設置的網架橫梁,所述桁架之間橫向間隔排列,所述網架橫梁與桁架相連接且網架橫梁之間豎向間隔排列,網架底層和每層網架橫梁上分層疊砌有生態袋和植生袋,所述生態袋和植生袋上方架設有滴灌管,所述滴灌管開有滴灌孔,滴灌管與輸水管相連接。進一步,所述擋墻或陡坡設有預埋件,所述網架與擋墻或陡坡中的預埋件相連接。進一步,所述每層網架橫梁上自下而上疊砌有兩層生態袋和一層植生袋。進一步,所述網架底層疊砌有兩層以上的生態袋。進一步,所述生態袋和植生袋中裝有人工纖維土,所述人工纖維土的組分及質量配比為植生壤土 鋸末腐殖土 復合肥=5 O. 03 O. 01 O. 0006。進一步,所述生態袋和植生袋扦插有灌草植被。進一步,每兩層所述網架橫梁之間設有與桁架相連接的柔性橫梁,所述柔性橫梁為雙股或多股過塑鋼絲拉筋帶,每層柔性橫梁上自下而上疊砌有兩層生態袋和一層植生袋。進一步,所述網架前沿地面設有排水溝。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專利技術滴灌生態護坡裝置,包括依靠擋墻或陡坡設置的網架,所述網架包括豎向設置的桁架和橫向設置的網架橫梁,所述桁架之間橫向間隔排列,所述網架橫梁與桁架相連接且網架橫梁之間豎向間隔排列,網架底層和每層網架橫梁上分層疊砌有生態袋和植生袋,所述生態袋和植生袋上方架設有滴灌管,所述滴灌管開有滴灌孔,滴灌管與輸水管相連接,利用網架、滴灌管、生態袋和植生袋,形成立體種植苗床,再利用輸水滴灌管網輸水輸肥,保證了種植苗床的自主蓄排水,利用種植在生態袋和植生袋中的灌草植被,生態防護巖質邊坡或擋墻,本專利技術設計合理、易于施工、操作方便、成本低、易于推廣,可用于較陡較高巖質邊坡和擋墻的生態防護。附圖說明為了使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其中 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 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立面 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網架立體 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滴灌管網 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預埋件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立面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網架立體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滴灌管網圖,如圖所示,本專利技術的滴灌生態護坡裝置,包括依靠擋墻或陡坡I設置的網架2,所述網架2采用金屬、鋼筋混凝土或木質結構制作而成,所述網架2包括豎向設置的桁架3和橫向設置的網架橫梁4,所述桁架3為前后兩根立柱與之間的支撐桿連接制作而成,所述網架橫梁4中間為鏤空網格,可以使水向下滲漏,所述桁架3之間橫向間隔排列,所述網架橫梁4與桁架3相連接且網架橫梁4之間豎向間隔排列,網架2底層和每層網架橫梁4上分層疊砌有生態袋6和植生袋5,建立土壤立地條件,以便建植,所述生態袋6和植生袋5上方架設有滴灌管7,所述滴灌管7開有滴灌孔,滴灌管7與輸水管8相連接,每層滴灌管7獨立供水,方便控制,本專利技術采用管網滴灌技術,水的供給是從頂部往下逐層運輸和滲透,水肥管理簡單,灌溉時可以在水中添加營養液及無毒殺菌殺蟲劑,以保證灌草植物的正常生長。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預埋件安裝示意圖,如圖所示,所述擋墻或陡坡I設有預埋件9,所述網架2與擋墻或陡坡I中的預埋件9相連接,在擋墻或陡坡I上豎向間隔布置鉚釘或錨桿12的安裝孔,再安裝預埋件9。本實施例中,所述每層網架橫梁4上自下而上疊砌有兩層生態袋6和一層植生袋5。本實施例中,所述網架2底層疊砌有兩層以上的生態袋6。本實施例中,所述生態袋6和植生袋5中裝有人工纖維土,所述人工纖維土的組分及質量配比為植生壤土 鋸末腐殖土 復合肥=5 O. 03 0.01 O. 0006,添加的腐殖土和鋸末使人工土壤重量減小,并增加一定的保水能力。本實施例中,所述生態袋6和植生袋5扦插有灌草植被10,使整個網架2形成一個綠色植被擋墻。 本實施例中,每兩層所述網架橫梁4之間設有與桁架3相連接的柔性橫梁11,所述柔性橫梁11為雙股或多股過塑鋼絲拉筋帶,過塑鋼絲拉筋帶是具有較大抗拉強度的并排十幾根鋼絲并外鍍土工合成物薄層做成的2至4厘米寬的扁平窄條帶,每層柔性橫梁11上自下而上疊砌有兩層生態袋6和一層植生袋5,所述柔性橫梁11受載荷兜住其上的生態袋6和植生袋5,并使滴灌多余的水分下流至下層的生態袋6和植生袋5,充分利用水資源。本實施例中,所述網架2前沿地面設有排水溝13,以便把多余的流淌在地面上的水及時排出,避免污水橫流的現象,保護環境衛生。本專利技術滴灌生態護坡裝置,利用網架2、滴灌管7、生態袋6和植生袋5,形成立體種植苗床,再利用輸水滴灌管網輸水輸肥,保證了種植苗床的自主蓄排水,利用種植在生態袋6和植生袋5中的灌草植被10,生態防護巖質邊坡或擋墻,本專利技術設計合理、易于施工、操作方便、成本低、易于推廣,可用于較陡較高巖質邊坡和擋墻的生態防護。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參照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專利技術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滴灌生態護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靠擋墻或陡坡(I)設置的網架(2),所述網架(2)包括豎向設置的桁架(3)和橫向設置的網架橫梁(4),所述桁架(3)之間橫向間隔排列,所述網架橫梁(4)與桁架(3 )相連接且網架橫梁(4)之間豎向間隔排列,網架(2 )底層和每層網架橫梁(4)上分層疊砌有生態袋(6)和植生袋(5),所述生態袋(6)和植生袋(5)上方架設有滴灌管(7),所述滴灌管(7)開有滴灌孔,滴灌管(7)與輸水管(8)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滴灌生態護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墻或陡坡(I)設有預埋件(9),所述網架(2)與擋墻或陡坡(I)中的預埋件(9)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滴灌生態護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層網架橫梁(4)上自下而上疊砌有兩層生態袋(6)和一層植生袋(5)。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滴灌生態護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網架(2)底層疊砌有兩層以上的生態袋(6)。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滴灌生態護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袋(6)和植生袋(5)中裝有人工纖維土,所述人工纖維土的組分及質量配比為植生壤土 鋸末腐殖土 復合肥=5 0.03 0.01 0.0006。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滴灌生態護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袋(6)和植生袋(5)扦插有灌草植被(10)。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滴灌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滴灌生態護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靠擋墻或陡坡(1)設置的網架(2),所述網架(2)包括豎向設置的桁架(3)和橫向設置的網架橫梁(4),所述桁架(3)之間橫向間隔排列,所述網架橫梁(4)與桁架(3)相連接且網架橫梁(4)之間豎向間隔排列,網架(2)底層和每層網架橫梁(4)上分層疊砌有生態袋(6)和植生袋(5),所述生態袋(6)和植生袋(5)上方架設有滴灌管(7),所述滴灌管(7)開有滴灌孔,滴灌管(7)與輸水管(8)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聶影,付征耀,扈鳳漢,陶修,尹元初,
申請(專利權)人: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